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三界求道录 >

第13章

三界求道录-第13章

小说: 三界求道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十五离家参加收徒大会,此人必定算求道知心甚浓,估计也算是悟真派第一个考验吧。
  清晨一早,萧清封便收拾妥当,直接前往城南军营。此次收徒大会,便在城南军营召开。成千上万的江湖人士与武林高手聚集,还有一些看热闹的闲散人等,即便朝廷也不敢小觑。在城南有数万精兵压阵,也不怕发生什么意外。
  萧清封与冯坤一起前往城南军营,身后背着三柄剑,手中还持了一柄剑。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有些无奈。
  本来‘熊言’送的那柄青白剑是他准备用来常用的,结果在一次与冯坤切磋是才发现,剑刃看似锋利,结果却是没有开锋的。
  知晓此事,萧清封着实气得不轻,差点没忍住前去找‘熊言’麻烦,不过想想对方大皇子的身份,最后还是偃旗息鼓。不过,他是真喜欢那柄青白剑,不忍心将其丢弃,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再去神兵阁买了一柄宝剑常用。而那柄青白剑,也继元阳剑和不信剑之后背在了背上。
  当萧清封他们赶到城南军营的时候,此地人已经不少。还好城南军营够大,即便数十万人也挤得下。
  除了前来围观的达官贵人,黎民百姓,江湖义士,以及真正准备参加大会的年轻高手。还有的便是身着铁甲,手持利器的精锐士卒四处巡视,以确保大会顺利进行。
  此时,军营中央已经搭建起了八个近丈高台。八个高台中,中间一个高台居于里,比其他略高半丈,其余七个高台围绕中间高台呈圆形。而在七个外围高台四周也搭建了不少供达官贵人观看的亭子。
  萧清封专门问过,悟真派每次收徒的要求与形式都不一样。有时候比武论胜负,有时候比智论高下,有时候比悟性,甚至有时候比棋艺。但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便是三十岁以下,先天修为。他不知道这次的形式是什么样的,其实也没兴趣知道。
  从‘不信见闻录’上得知,悟真派与元阳宗比起来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有机会得到更好的,自然不会留念差的。如果不是答应了‘熊言’,他恐怕都懒得参加。
  巳时一刻,高台四周已经站满了人。各自与友人围成一圈,谈天说地等待大会召开。
  这时,一群人走入军营,为首之人四十多岁,身长近八尺,身材雄壮,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头上戴着大楚明令禁止的金色头冠,因天气炎热的缘故脸膛有些发红,最重要的是此人身穿常服龙袍,浑身贵气逼人。
  在其身旁,便是一个手持浮尘的壮硕男子,看起走路姿态,便知一定是宫中太监。
  而龙袍人后,便是两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其中一人六十来岁,脸色红润,须发皆白,一身道袍,手持一柄浮尘,一看犹如世俗高人,仙风道骨。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皇上的亲叔叔,悟真派长老,大楚当朝国师熊况。
  而另外一人面容比熊况更老,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但其气势不凡,身上衣衫也显示出此人的不凡,而他的身份比国师熊况也不妨多让,正是三朝元老老太师。
  在他们两人之后,便是大楚满朝的文武百官,各自都是气势非凡,但在当前三人的压制下,却有显得普普通通。
  “皇上驾到!”
  一道略显尖锐,却宏大的声音在军营中响起。发出声音的,正是为首之人旁边手持浮尘的壮硕男子,而他,正是大楚宫中的掌印太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驾到,不管是达官贵人,或者守门将士,亦或者黎民百姓,甚至那些自视甚高的江湖义士都一一跪拜下来高呼。
  而整个现场,只有两个人依旧站立,其中一人是冯坤都没拉动的萧清封,另外一人却是一个手持长棍的年轻和尚。两人相互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疑惑与好奇。
  “今日朕只是一位看客,诸位不必多礼,平身!”
  大楚皇上自然也看见了没有跪下的两人,但只是瞥了一眼便不再理会。
  “吾等叩谢皇上!”
  又是一番参拜过后众人才站立起来。
  这时,皇上身后一声,腾飞而起,直接落在高台中央。“收徒大会乃大楚十年一次的盛会,意在悟真派招收门徒。尔等皆知,只有在三十以下的先天修为才可入悟真派门墙。”
  熊况虽老,但声音浩大浑厚,响彻整个军营。下面众人全都安静下来,丝毫不敢妄动,犹如小时候面对教书先生般崇敬。就连刚才见皇不跪的萧清封与那和尚都不敢妄动。
  “尔等大多数人皆围观者,此次本国师提前警告尔等,收徒大会期间,不可妄动刀兵,不可械斗,不可扰乱秩序。有违者,格杀勿论!”
  熊况杀气凛然的说了三个不可。语气一转,继续道:“此次大会的形式乃比武论高下。正所谓,七为最、九为极,十为满。然,满则溢,极必反。吾悟真派乃属道家,修阴阳,当取七。此次收徒当为七。比试规矩也简单,这有八个高台,以六日为限,最终站在外围七个高台中的人胜出。然,七位门徒中当有魁首。第七日在中间高台决出魁首。”
  “最后警告一句,每位上场之人,皆有专人摸骨龄,年龄超过三十的人便不用再上来了。每场比试之后当有半个时辰的歇息时间,若有人胆敢违规,休怪老道无情。好了,废话老道也不多说,此次收徒大会正式,开始!”
  ………………………………



第二十一章 和尚
  收徒大会就这么开始了,萧清封完全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规则呢?规则就是前六日决出七位门徒,最后一日决出魁首。但是并没有限制手段,没有限制伤亡。这绝对是他见过最没有规则的比试,但同时,这也是他见过最考验人的比试。
  仔细想想也能明白,七日之后站在高台上的人,不管是实力超强横扫群敌,还是算计够深一举获胜,甚至于气运够强机缘深厚。不管是哪一种人,都是真正值得注视的人,都是悟真派需要的门徒。
  萧清封还在想关于规则的问题,其他人可不会这么想。随着国师熊况的话音一落,早有准备的诸多年轻俊杰直接跃身而出,各人姿态不同,但都潇洒无比,同时相互间也在进行着第一次斗法。
  原本以为并没有多少人参加的萧清封着实被吓了一跳。就刚才那会功夫,至少看到数十人争抢七个高台。而最终停留在高台上的却只有十四人。
  虽然在大楚生活了近二十年,但萧清封一直生活在地处偏僻的风林县。近几年又一直隐居潜修,并不知道对于大楚的人来说,收徒盛会意味着什么。一心想去元阳宗的他,也同样不明白对于那些求道之人来说,收徒盛会意味着什么。
  他不明白,但是作为荆旭的弟子,冯坤却是明白。
  “每次收徒盛会都是大楚的一次盛会,但是实际能加入悟真派的人只有寥寥无几,你知道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前来吗?甚至那么多无关之人前来吗?”作为老兄弟,冯坤十分理解萧清封的困惑,实际上他也是拜师之后才听荆旭说起。
  “为何?”萧清封很配合的问着。
  冯坤神秘一笑,却没有太过拿捏,直接解释道:“因为不管你最后能不能拜入悟真派,只要有资格参加,并且上场了,都能得到悟真派的灵丹妙药与神功秘籍。即便不能拜入悟真派,只要不陨落,数十年后基本都是一方人物。”
  萧清封脑袋还是有些懵,不明白的问道:“比试没有限制手段,如果出现伤亡应该如何处置?何况,那也是有资格参加的人才有的奖励吧,其他人来干嘛?”
  “嗤嗤!”冯坤顿时笑了出来,“小封你在山野之中修炼数年是不是傻了,因为没有限制手段,所以才能看出真正的实力。何况,有国师在此,也没人胆敢真正下死手。至于其他人嘛?他们得到的的奖励可没说别人不能抢。尽管没人胆敢在悟真派长老与国师面前明抢,但是一旦出城,可就未必了。”
  萧清封沉默,他本人极为聪明,只是没心思去想这些事情而已。仔细一想,事情确实如此。而随着深入想下去,更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古语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大楚朝廷百官多数是儒生出身,儒以文乱法肯定不适合大楚。但侠以武犯禁却非常符合大楚的情况。即便萧清封这个不算了解大楚情况的人都知道,大楚江湖势力庞大,一些江湖高手根本就没将朝廷官府放在眼中。
  江湖与朝廷从来就不会和平共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果哪一天双方实力相若了,那离大乱便不远了。实际上,纵观大楚建朝两千多年历史,因江湖势力庞大而引发的叛乱并不在少数。
  如此看来,悟真派传下灵丹妙药与神功秘籍明显目的不纯。作为曾经的医者,他自然知道是药三分毒。何况他师门一脉一直有个规矩,不可服食丹药提升修为,此乃祖训。萧清封也在‘不信见闻录’里面看到过,里面非常清楚的记载了,元阳宗弟子皆不可服食丹药提升修为。
  以他浅薄的知识自然不知道丹药的危害,但是他清楚,以丹药提升修为必定有后患,否则元阳宗硕大的门派何以如此规定?而更让人怀疑的是,悟真派为何要派下灵丹妙药,那些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除此之外,神功秘籍更是让人眼馋的东西。为争夺一本神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而恰恰这其中最多的还是江湖中人。由此看来,这十年一次的盛会恐怕不仅是悟真派收徒大会,还是朝廷削弱江湖势力的一种手段,一种阳谋,堂堂正正的阳谋!
  萧清封知道,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其他人定然也可以想到。但是身处其中,谁能破局?坦白说,如果他是江湖中人,肯定也受不了灵丹妙药与神功秘籍的诱惑。
  “好!”
  “厉害!”
  “这位便是近几年名声鹊起的‘惊艳一刀’吧!果然不愧是刀王的弟子!”
  萧清封刚刚将事情想通,后背惊出一片冷汗,正庆幸自己不会在大楚长留,耳边便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抬眼一看,但见七个高台中已经有一个分出胜负。而获胜者是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此人身形修长,面容俊俏,手持一柄三尺刀,浑身充满冷傲之气。
  萧清封并不认识此时,对着身旁的冯坤问道:“他是谁呀?”
  “‘惊艳一刀’胡一刀,近几年名声鹊起的青年高手之一。今年二十五岁,先天初期修为,此人乃是大楚六大先天巅峰高手之一刀王的徒弟。手中刀名唤长恨刀,并且学会了刀王的霸刀诀,一手刀法极其犀利,而他最擅长的便是霸刀诀中的惊艳刀。所以江湖人称惊艳一刀。”冯坤如数家珍的将胡一刀的底细一一说出来,完全有种江湖百晓生的感觉。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萧清封疑惑的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完全被惊讶到了。
  “你以为神捕司是干什么的?”冯坤白了萧清封一眼,“神捕司主要职责并不是斩妖除魔,更不是捉拿精怪,二十年前,神捕司的主要职责便是缉拿犯罪的江湖中人。只是十八年前开始大楚四处有精怪作祟,所以才让神捕司神捕捉拿精怪,放松了对江湖的管制。如今精怪之危解决,自然回归本职了。”
  没有理会冯坤有些卖弄般的述说,萧清封将心思放在了高台之上。他答应了‘熊言’要参加盛会,自然不会食言,此时多观察一下对手,等自己上场的时候也多几分胜算。以前不知道‘熊言’叫自己参加大会的目的,现在看来恐怕是想让自己帮他得到灵丹妙药与神功秘籍吧。
  萧清封知道自己交手经验不足,看着台上众人的争斗,很自然的将自己代入进去,想着如果自己遇到这一招应该如何应对。几次三番下来,还真让他收获颇丰。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酉时一刻,第一天的大会到此结束。
  经过一天的观察,萧清封并没有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果然,能以三十之龄修炼到先天境界,都不是普通人。都知道前面几天是在试探,恐怕只有等到第六日才真正知道底细吧。
  接下来的几日,萧清封依旧没有出手的打算,一直在台下观察。几日下来,倒是真让他看出点门道。众多人中,能让他忌惮的一共有四人,其中两人更是先天中期修为。
  这四人分别是‘惊艳一刀’胡一刀,先天初期修为,刀法犀利;‘快剑’林旭,先天中期修为,剑快如影;‘神枪’董承,先天初期修为,枪法精妙;‘飞鹰’阳曲,先天中期修为,一身轻功登峰造极。
  除了这四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人是萧清封看不透的。便是那次与他一起不跪的和尚。在感觉中,那和尚才是真正的对手,甚至恐怕自己也不是对手。不过和尚乃佛门中人,定然不会参加这场收徒盛会,应该不会对上。
  第六日终于在期待中来临。
  “今日决出七位门徒,老道也不废话,在今日酉时一刻站在七个高台之上的人,便可入我悟真派门墙。今日规则与往日一样,现在老道宣布,大会,开始!”国师熊况站在中间高台,朗声言道。
  他的话音落下,却并没有人立即上场。今日与往日不同,往日基本是试探居多,今日才是真正拿出实力的时候,谁也不敢托大。
  “阿弥陀佛!”就在诸多年轻俊杰相互观望的时候,一声佛号响彻全场,但见不知何时,中央高台上出现一道人影,一道和尚的身影。
  此和尚身材壮硕,三十来岁,身披袈裟,一手持钵盂,一手拿禅杖。这和尚不是别人,正是数月前萧清封他们在酒馆遇见的那位高人。
  看到和尚出现的瞬间,萧清封突然感觉,今日之事只怕不寻常了。没待他多想,高台上又出现了变化。
  身边突然出现一道身影,国师熊况心头一震。作为悟真派长老,筑基境修为,他自然也算的上高手,但以他的修为竟然没有半点察觉,可见眼前和尚绝不是他能匹敌。
  “熊况见过大师,不知大师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熊况一甩手中浮尘,施了一礼,开口问道。佛道之争在大楚不算太激烈,因为大楚只有悟真派一个修行门派,大楚内部的佛门寺庙只是俗世佛寺,身后并无修行门派支持,所以纵使眼前和尚修为比自己高深,熊况也只以大师相称。
  “小辈且先退下,这是老僧与牛鼻子的赌斗,以你的修为可插不上手。”和尚毫不客气,持着禅杖的右手一挥,顿时熊况的身体不受控制的往台下倒飞而出。
  “老和尚就知道欺负小辈,也不知羞!”又是一道响彻全场的声音出现,但见倒飞而出的熊况停立空中,而后缓缓落下,这才没让国师大人在众人面前出丑。
  来人是个道长,四十来岁,一身青色道袍,后背长剑,手持浮尘。正是数月前萧清封他们所见与那和尚争斗的道长。
  “牛鼻子,老僧可比你先到。”见到道人,和尚哈哈一笑。
  ………………………………


第二十二章 赌斗
  “了云,废话就不要说了。将老道引到这里,究竟想做什么?”修为高深之人,一般不会在凡俗人面前现身,道士与了云和尚斗了数月也没分出个胜负,最后了云和尚将其引来此地,想必是要分出胜负了。
  “释然老道,汝与老僧斗了数月不见胜负,即便再斗数月也不见得能有胜负,与其这样,不如咱们来次赌斗如何?”了云脚尖一点,身形腾空,而后竟悬浮空中不动。
  释然道长一甩手中浮尘,上前两步道:“如何赌斗?”
  和尚朝着台下示意,指着台下的那个年轻和尚道,“那是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