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江湖探案传奇 >

第224章

江湖探案传奇-第224章

小说: 江湖探案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拙认得他是虎队的偏将郭威。这人孔武有力,已在王成手下多年,战功赫赫,从来也没有把苏拙放在眼里。

    大宋军中,经常有朝廷派来的文职监军。这样的人不懂战事,只是一味挑刺。郭威等人对这样的文官,很是瞧不起。他们见苏拙模样清秀,自然也将他当成了这样的迂腐文人。

    郭威的语调趾高气昂,却立刻获得了其他几人的赞同。夏青峰皱了皱眉头,似乎觉得他们这样公然反对苏拙,有些不妥。毕竟王成也曾经反复交代过,一定要听苏拙的命令。虽然他们也不知道,为何王成会对这样一个文弱书生这么推崇。

    夏青峰一句话也没有说,等着看苏拙指示。

    苏拙伸手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道:“我们走这条路!”

    大家顺着他所指的路线看去,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苏拙竟没有想要进入大宋的打算,而是准备径直进入大辽。

    一个身型偏瘦的中年人忍不出笑出声来。苏拙知道他是蛇队的偏将钟武,也算是经验丰富的干将。

    郭威却已经大发雷霆,怒道:“苏拙,你到底会不会领兵?你这是要把我们都领上绝路么?”

    夏青峰冲郭威使了个眼色,郭威顿时会意,讪讪低下头去。他虽然敢对苏拙怒吼,却因为上下级别,不敢对夏青峰无礼。

    苏拙不以为意,淡淡笑道:“我知道大家都是身经百战,比我经验丰富得多。但是我们只有五千人,而围困真定府的辽军,就有五万多人。咱们赶过去,根本无济于事。”

    夏青峰比其他几人都要聪明,听苏拙这么说,眉头一耸,惊道:“苏先生是想……”

    苏拙点点头,道:“大家都回去准备吧,咱们即刻往大辽西京大同府进发!”

    众人见他已经决定,虽然不解,却也没有多说什么。长年的军旅生涯,已经让他们养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

    六名将领散去后,大军开始前进。但一股怀疑的气氛,已经在军中散了开来。从偏将到普通战士,得知苏拙竟要将他们领进辽国,先是哭笑不得,继而小声议论。

    苏拙一言不发,心里却是沉甸甸的。如今每走一步,都关系着几千人的生死存亡,他不能不小心谨慎。更关键的是,想要收服这群人的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苏拙与他们不过相识两天,如何能取得众军的信任?只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周青莲紧跟在苏拙后面,这时候赶到苏拙身边,道:“怎么?遇到麻烦了?”

    苏拙苦笑两声:“纸上谈兵容易,要统领千军万马,着实不易啊!”

    周青莲颇有同感。这两日,他虽然没有过多参与苏拙的谋划,却也知道统军之难。而且他作为郎中,这两日在军中行走,间或帮助伤病的士兵医治,也听到些说法。

    周青莲叹了口气,道:“看来你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同,必须要用行动来证明。”

    这时候,身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婴孩啼哭。玉娘骑在马背上,只顾着哄儿子。她裹着宽大的袍子,看不出来是个女子。但她带着孩子,却是难以掩饰的。

    苏拙皱了皱眉,忍住没有说话。周青莲却道:“我终于知道你为何觉得带着玉娘不妥了。”

    他已经听到了风言风语,说苏拙带兵打仗,居然还带着老婆孩子,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苏拙当然也听到过,却不愿去理会这等言语。

 五军之战卷第十三章 奇袭

    如此又走了一天,已是黄昏时分。一路上看不到半个人影,想必是宋辽开战,这靠近边境的地方,早已没了百姓。

    夏青峰策马上前,问道:“苏先生,是否准备安营扎寨?”

    夏青峰读过书,明白事理,虽然对苏拙的做法也不甚理解,却始终恭恭敬敬。

    苏拙点点头:“你去办吧!”

    话音刚落,前方一骑飞驰而来,马上的人不等奔马停住,便滚下鞍来,禀报道:“夏将军!”

    苏拙与夏青峰已认出这人是前出侦查的探子。他径直向夏青峰报告,显然并没有将苏拙当做真正的首领。

    夏青峰面色一沉,道:“向苏先生禀报即可!”

    那人犹豫一阵,才大声道:“夏将军,苏先生,前方二十里外,发现了辽国大营,营中有大批辽军!”

    苏拙面色一变,立时下马,展开地图。夏青峰靠了过来,奇怪道:“这里离前线这么远,怎么会有辽军驻扎?”

    苏拙看了一阵地图,道:“如果情报没有错,这里当时辽军的西山大营!”

    夏青峰他们绝不会想到,在暗中还有一支人马,在为苏拙源源不断提供着情报。这些人当然就是望月楼的人马。为了配合苏拙行动,望月楼不遗余力,可谓倾巢而出。

    “西山大营?”夏青峰倒是听过这个名字,却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苏拙道:“西山大营位于大同府以西,乃是辽国设立专门训练新军的营地。现在这个时节,还有大军驻扎。想必是集结起来,准备开赴前线的后援部队!”

    苏拙想到这里,目光一凛,冲那探子道:“继续查探!”

    那人走后,夏青峰道:“苏先生,咱们是不是避一避?”

    “避什么?”苏拙笑了,“咱们正好拿这伙辽军开刀祭旗!”

    夏青峰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先生看起来儒雅斯文,胆子却是不小。也不知是他无知者无畏,还是当真胆大如斗。

    不过夏青峰还是要为手下五千将士的性命负责,犹豫道:“苏先生,咱们只有五千骑兵,贸然攻打大营,恐怕会死伤惨重。再说这里是契丹境内,我军孤立无援,无路可退。若是陷入拉锯战,惊动了辽军其他部队,后果不堪设想!”

    苏拙笑了笑,道:“我就是要让别人知道,辽国土地上,有一支宋军!”

    夏青峰一怔,从苏拙莫测高深的笑容中,似乎隐约猜到什么。他刚要开口询问,苏拙已经命令道:“夏将军,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隐蔽修整。各队队长随我到敌前侦察!”

    “是!”夏青峰没有犹豫执行命令。

    等到苏拙等七个人趴在西山大营对面的小山坡上,已是黄昏时分。七人的马已经拴在了不远处树林里,他们徒步靠近这里,已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那几个队长见苏拙丝毫不惧,也不能丢了气势,心里虽有些忐忑,仍然紧随苏拙身后。但当他们听说,苏拙想要率军攻击大营,仍然不免有些吃惊。

    郭威小声道:“苏拙,你疯了!这大营中少说也有一万士兵。兵法上说,十则围之,倍则战。你这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郭威经验老道,粗略看了看营寨里帐篷数量,就大致算出有多少人。

    苏拙笑了笑,道:“我已经说过了,这里的大军乃是辽国征召的新军,大部分都是牧民。因为冬日无事,战事吃紧,这才充军,并没有多少作战经验。咱们五千人若是突袭,定能一举成功!”

    郭威大摇其头,道:“苏拙,你自己发疯,别连累我们旋风营!”

    苏拙冷笑一声,道:“郭将军,你莫非是怕了?见到契丹人,就让你的虎队,变成了猫队了?我不过一介书生,也敢凭着一腔热血,与契丹人拼个你死我活。难道你们这些久经沙场的战将,居然已经变得胆小如鼠了?你们若是真害怕了,不如早点带着部下,悄悄回去,以后再也别说是什么旋风营,最精锐的战士!”

    苏拙一番话,直说的几人面红耳赤,血气上涌。郭威大怒,偏偏又要压低声音,吼道:“打就打,哪个孙子才怕!”

    苏拙激将法奏效,忍不住笑了。几人仔细观察一番,又悄悄赶回去。苏拙与几人商议一阵,定下计划部署,只等天黑。

    众军吃了干粮,收起旗帜。马匹摘铃衔枚,所有人在右臂上缠上布条,以示标记。一切准备停当,周青莲与玉娘提前赶往集合地域。苏拙再次向几位偏将嘱咐道:“此战唯快,速战速决,不可恋战。咱们要在大同府没有得到风声前,撤出大营!”

    等待的时间并不久,却显得十分漫长。夜晚的风,带来几许令人不安的血腥气味,似乎预示着今夜的血战。

    苏拙把手一挥,五路人马分散前进,朝着西山大营而去。夜色中只有马蹄踩地的铮铮声响,听不到其他动静。这些战士即使对苏拙心有怀疑,却能坚决去打每一场仗!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才是真正的虎狼之师!

    苏拙在心里感慨一阵,与夏青峰一起,跟随着郭威的虎队飞奔上前。这次行动,虎队乃是攻坚的力量,任务最重。但郭威最喜欢艰巨的挑战,苏拙给他安排了最难的任务,他反而十分兴奋,竟对苏拙有了几分好感起来,连声说苏拙有眼光。

    三人在队伍最前,并排飞奔。郭威大声道:“苏先生,待会儿打起来,你只管躲在我老郭身后!”

    苏拙笑笑,也不说话。夏青峰看了看苏拙,北风正凛冽的时候,苏拙为了行动自如,竟将棉袍脱了,也不穿盔甲,只着单衣,相较之下,更显得弱不禁风。

    夏青峰不禁在心里嘀咕:“这人是王将军的好友,若是有什么闪失,我无法交代。”想到这里,已经下定决心,这次不管胜负如何,先保护苏拙的安全才是头等大事。

    三人各自想着心事,远远已经看见了山下辽军的营寨。郭威把手一扬,身后一千人立时勒马停住,一点声音也没有。

    苏拙朝远山看了看,见远处山巅有火把亮光一闪,晃了两圈。他知道其他四路人马已经就位。

    郭威当然也知道这信号,目光炯炯有神,看着苏拙,只等他下命令。

    苏拙微微一笑,道:“郭将军,准备好杀敌了么?”

    郭威大笑:“我老郭腰间的刀已经跳了半天啦!”

    苏拙大声道:“好!去吧!”

 五军之战卷第十四章 烈火

    郭威得令,猛地将腰间钢刀拔出,向前一挥。手下将士不需要他多言,立时拍马向山下冲去。

    郭威一马当先,如猛虎下山。苏拙见众人迅捷如电,一挑缰绳,也准备随之冲去。夏青峰却在前拦住,道:“苏先生,这里安全,你只管看着吧!”

    苏拙猜到他心中所想,微微一笑,拨转马头,绕过夏青峰,便向山下冲去。夏青峰一惊,不得已也只得拍马跟随。

    离营寨还有不短的距离,奔马声势冲天。营寨角楼里的守卫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手中火把向前一探,想要看清楚些。

    苏拙早就看着这人,忽然伸手从身旁一名骑兵马背上摘下弓箭,坐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嗖地射出。角楼里那守卫应声落下,一丝喊声也没有发出。

    郭威冲在最前,见此情形,大喊一声:“好箭法,是谁射的?”

    身旁有人提醒道:“郭将军,是苏先生射的!”

    郭威一愣,回头就看见苏拙将弓扔还给那名骑兵。他不由得赞道:“苏先生,原来你是真人不露相啊!”

    苏拙微微一笑,也不多话,双腿一夹马腹,已经冲到了郭威前面。郭威不甘落后,连忙赶上。

    靠近寨门,辽军守卫听见动静,吓得目瞪口呆。他们绝不会想到,这大辽腹地,西京郊外,居然会遇到袭击。一时间竟似乎已经忘了反击。

    郭威的人却不会犯这种错误。四匹马猛地冲上前,马上骑士一人手里拉着一根绳索,绳索套在一根圆木上。四人相互配合,亦步亦趋,丝毫不乱。四骑冲到营寨门前,圆木重重撞在大门上。大门晃了晃,并没有打开。

    那四人毫不犹豫,扔下圆木,向两边奔走。后面又有四人拉着圆木紧随而上,依法施为。这是他们早就训练过的攻城方法,可谓驾轻就熟。

    圆木撞到大门,大门里的门栓砰一声断折,木栅门立时轰然倒塌。一千铁骑如虎如羊群,一股脑冲进营寨。契丹人已经忘了如何抵抗,手中的刀还没有举起来,脖子上已经留下了刀口。

    苏拙的猜测果然没错,这座营寨里都是集结起来的新军,准备经过训练,便开赴真定府前线。谁能想到在大辽腹地,会遭遇袭击?所有人都已经在帐中睡下,听见外面人马嘶吼,茫然出来。帐外已是刀光剑影,只要有人露头,立时身首分离。

    而那些躲在营帐中不出来的,死得更惨。郭威的人身上都带着引火之物,进入大寨,便四处放起火来。北方的冬天,十分干燥。营帐里更有许多皮裘棉袄,一遇明火,立时便燃烧起来。一时间火光冲天。

    远处的另外四支队伍,看见寨中起火,知道郭威已经得手,立时招呼手下冲过去。四路人马声势浩大,虽只有四千人,却喊出了几万人的声势。

    辽军营寨中的将领出来看时,只听得四面人声马嘶,如同千军万马。他一时不知对方是什么来路,更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顿时惶然失措。这人是辽军万夫长,有过作战经验,见此情形,知道遇上强敌。己方全是新军,如何能够抗衡?他一想到大势已去,当即跨上战马,拨转马头,找了个人少的空当,向外冲去。

    他去的方向,正是大同府的方向。他知道,这时候,恐怕只有西京是安全的。

    然而刚走出不远,就看见前面一人骑着白马,身上没有着盔甲,却穿着汉人的单薄衣衫。他恍然大悟,怒道:“是汉人?!”

    在他面前的自然就是苏拙。苏拙紧抿着嘴唇,一言不发,拍马就向这人冲来。这将军从未见过如此快的马,更没有如此快的剑。等他看见寒光闪过,自己的头颅已经在半空中了。

    苏拙深知身处战阵,不能有一丝的软弱,下手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一招斩了万夫长的人头,伸手接住,高高举起。

    其他契丹人见了,口中大喊:“将军死啦!”

    喊声一起,军心大乱,所有人只顾抱头鼠窜,根本不想抵抗。然而这个万人队的营寨占地足有数里方圆。五千人在其中冲了一阵,也望不到头。

    经过一番骚乱,契丹军中将领也迅速组织起人,依靠着营寨里的工事,进行抵抗。契丹人看见鲜血,反而激起了血性,更加勇猛。

    苏拙见状,知道已经难以再取得更大的战果,手中剑往天上一举,大声吼道:“撤!”

    这是他们事前的约定,一旦苏拙下达命令,不论如何,都要尽快退出营寨,向着预定的地点集结。

    所有人令行禁止,没有丝毫的犹豫。退去的时候,依旧保持着阵型不乱。契丹人毕竟都是些新军,已经被这次袭击吓破了胆,防守保命还行,追击却是万万不敢的。

    苏拙留在原地,要看着所有人安全退出,方才能够安心。然而看了一圈,却猛地发现虎队阵型居然有些散乱。

    他不由得眉头一皱,微微有些怒意,上前喝道:“郭威呢?”

    一个骑士答道:“郭将军被困住了!”

    苏拙顺他手指看去,就见远处一座巨大的营帐前面空地上,一群契丹步兵,手里拿着刀剑长矛,正围着郭威与夏青峰等几十人。若不是这些人武功高强,勇猛过人,只怕早已被乱刀杀死。

    苏拙对身边那骑兵道:“你带着虎队,立刻冲出营寨,我们随后赶来!”

    那人没有犹豫,打着呼哨,组织全队人向外突围。苏拙则反身向那包围圈而去。

    苏拙手中青虹挥舞,身边的契丹人鲜血纷飞,一时无人能近得了他的身。苏拙终于明白,这柄剑为何名叫青虹。三尺青锋,洒血如虹。而且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