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诸天-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单单是他一个人,功劳便可以媲美皇普嵩等人了。
但是同样的,方青山的问题也不小,身为东莱郡太守,平定青州之后,并没有退回去,反而实际割据青州,平定青州,冀州两地黄巾之后,单单是收编的黄巾军,就达到了数十万。
不但功高震主,如今青州的实力更是一种强大威慑。
以至于朝廷不知道如何面对他。
赏赐吧,本来就尾大不掉了,再给他名义,岂不是养虎为患,后患无穷。
但是不赏赐,甚至申斥吧,也行不通。
方青山现在可以说有大功于天下,要是不赏,反而罚,让天下人怎么看?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要是这样,本来便风雨飘摇的大汉朝就更加摇摇欲坠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方青山的实力。
他能够以一郡之地的实力,横扫整个青州,本来的实力就很强,后来,更是收编了青州,冀州两地的黄巾,俨然便是一个庞然大物,不敢说他便是下一个黄巾太平道,但是恐怕也相差不远了。
尤其是方青山的实力,和张角一样,就如同核武器一般,本身便是一种威慑。
斩杀张角就不说了,单单是看看下载青州上空,天下皆可以看到的异像,所有人都沉默了。
黄巾起义刚刚平息,这个时候要是一不小心将方青山逼反了,恐怕朝廷也真的到了分崩瓦解的时候了。
“你们说啊,平时不是很能说吗?这个时候怎么哑巴了?到底该是一个什么章程?”汉灵帝冷冷的扫了一圈宫殿上的朝廷重臣,咆哮道。
见众人还是不开口,汉灵帝直接指名道姓道,“袁隗你来说。”
袁家四世三公,袁隗更是位列太傅,见汉灵帝挑了他,知道躲不过去,当即走了出来朗声道,“东莱郡太守方青山有大功于朝,不可不赏,私以为,可以封其为幽州刺史,镇南将军,赐列侯,至于青州和东莱郡另派人手。”
“你们以为呢?”汉灵帝闻言朝其他人问道。
“臣等复议!”其他朝臣没有丝毫迟疑,异口同声地说道。
“哼!”
汉灵帝见状,也不好过于己胜,冷哼一声,“既然如此,就这么办吧。”
第173章 纷纷扰扰
“圣旨道,东莱太守还不接旨。”
青州刺史府,一个小黄门带着朝廷的圣旨前来宣旨,一路上趾高气扬,看到方青山之后,更是高傲的一抬头,示意方青山摆香案,沐浴焚香,恭敬的接旨。
“放肆!”
方青山还没有开口,典韦,关羽等人同时一声怒喝,好似晴天霹雳一般,炸得小黄门眼冒金星,要不是杀了小黄门影响不好,他们也不愿意自降身份,就这一声吼,便可以要了他的性命。
小黄门本来以为可以狐假虎威,却哪里知道,得到的是下马威,被典韦一吼,当即便丧了胆气,冷汗一身,浑身打摆,面无血色,双目无神。
“哼!”
看到小黄门的样子,典韦冷哼一声,一步迈过来,一把将圣旨夺了过来,转身递给了方青山。
对于这一幕,不要说关羽等人,便是戏志才,郭嘉,孙乾等人都是视而不见。
对他们来说,只知主公,而不知皇帝。
方青山接过圣旨一看,不由得轻笑一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方青山本来便想要在董卓乱政之前,尽可能的发展实力,一旦天下有变,他可以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以最快的速度,占据绝对的优势。
所以,方青山在收编了冀州的黄巾,并没有完全将他们带回来,而是将管亥,张郃留了下来。
现在朝廷居然又让自己担任幽州刺史,这不是瞌睡来了有枕头吗?让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多掌控一州军政大权。
方青山将圣旨传下,戏志才等人见了之后,也人人面露喜色,齐齐躬身道,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既然朝廷封我为幽州刺史,那么接下来就要好好谋划一番。”
方青山笑道,
“二弟,三弟,故地重游,这一次就由你们带队,郭嘉为军师,接管幽州军权。”
“诺!”
关羽,张飞,郭嘉三人齐齐应诺。
“至于青州这边,就交给志才了。”
“诺!”
众人当着小黄门的面,没有丝毫隐瞒的布局天下。
因为方青山根本就不怕朝廷,实力便是他的底气,而且小黄门要是聪明的话,回去最好避重就轻,否则,愤怒之下的皇帝,随时都会要了他的命,毕竟奈何不了方青山,小黄门就是一个很好的泄愤对象。
果然,小黄门虽然跋扈,但是能够在皇宫生活的人,绝对不是没有脑子的,看到方青山等人如此肆无忌惮,双目之中全是恐惧,但什么表现都没有,低着头,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让人看不到自己,也听不到一切。
就在朝廷安抚了方青山之后,本来想要派遣皇普嵩前来结果青州,祛除方青山的印记,使地方重新归于王化,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皇普嵩前脚还没有离开京城,后脚就发生了凉州叛乱,于是又紧急的派遣他前去平乱,青州刺史一下子又空了下来。
对此,方青山根本就不在意,青州既然被自己占领了下来,吃到嘴里的东西,绝对不能吐出来,不管是谁来到了青州,若是识相还好,只是架空,若是不识相,那么这里便是他的葬身之地。
他现在的主要精力便是放在冀州和幽州上。
和历史上一样,如今的冀州还是落在了韩馥手中,此人乃是袁家的门生,和袁家眉来眼去,方青山将孙乾派了过去,让他配合张郃和管亥两人,潜移默化的实行由农村包围城市。
而幽州虽然没有了刘虞,但是还是有着公孙瓒,此人战功彪炳,也有着所有武将的桀骜不驯,乃是朝廷留在幽州的一根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公孙瓒很有可能如同历史上一般,野心膨胀,拥军自重,击杀刺史州牧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可惜这一切随着方青山入幽,一切都改变了。
到底方青山和他还有着一点香火情,而且,想要完全掌控幽州,公孙瓒便是一个避不开的障碍,所以进入幽州第一件事,方青山便单枪匹马的进入了白马义从的军营。
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一力降十会,以一人之力,压得公孙瓒,压得白马义从没有丝毫还手之力,不敢说就此彻底的收服了公孙瓒,至少暂时的压服了他,至于日后怎么办,就完全不是方青山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之所以亲自来,除了和公孙瓒的一点香火情之外,也是因为其人在对抗外族的战斗中功莫大焉,白马义从也是一支难得的精兵。
而就在方青山布局幽州和冀州,休养生息的时候,朝廷却是祸不单行。
先是凉州叛乱,跟着灵帝重病,不久驾崩,瞬间成了大汉完全崩塌的导火索。
文臣武将,外戚宦官之间你来我往,勾心斗角,先是大将军何进掌权,想要诛杀宦官,召董卓进京,以威逼太后,而十常事却是先下手为强密谋召大将军何进,杀于皇宫之中。
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全部都乱了,何进一死,袁绍等部将领兵入宫,想要清君侧,诛宦官,张让等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走。
恰逢董卓进京,天赐良机,在李儒的谋划下,挟天子,掌中枢,威震天下。
乱世,自然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就这样朝廷便落入了董卓手中。
其间也发生了丁原进京的事情,赤兔马,吕布也第一次迈入了大局之中。
董卓行霍光事,废帝王,鸩杀何太后,威势一时无两,政变失败的袁绍等世家大族自然不甘失败,于是便有了曹操刺董,有了袁绍等人举兵,打着清君侧,诛董卓的旗号,兵发洛阳。
虽然曹操等人都向方青山发来了请帖,但是方青山却完全没有理会。
他正是要让董卓和十八路诸侯拼个两败俱伤,以便自己渔翁得利,又那里会加入进去。
就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方青山也紧密的布置着,只待他们两败俱伤,方青山便兵发徐,并,冀三州,一举掌控北方五州在,占据半壁江山。
第174章 一统山河
袁家四世三公,名声著于四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以袁家的名义发布檄文,召集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
一时间,群雄响应,十八路诸侯汇聚酸枣。
虽然因为方青山这只蝴蝶的闪动,没有了公孙瓒和北海太守孔融,但是又多了荆州牧刘表和益州牧刘刘焉。
再加上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还是凑齐了十八路诸侯。
其间虽然没有了公孙瓒,但是刘备还是来了,而且还是三兄弟,没有了关羽张飞,却是多了陈到和魏延。
十八路诸侯,少的带了数千兵马,多的过万,汇聚在一起,少说也有十数万,粗粗看去,连营数十里,兵强马壮,武将如云,气势非凡。
众人以袁绍为盟主,兵发汜水关。
而董卓却以华雄为骁骑校尉,镇守汜水关。
没有了关羽,华雄也就死得没有那么憋屈了,同样是连战连捷,先是鲍忠,后有俞涉,潘凤,可惜都不是华雄之敌。
联军出师不利,连战连败,士气低落,没有办法,诸侯之一的孙坚请命出战。
江东猛虎自然非同小可,自身实力就不说了,麾下还有黄盖等几员将领攻城略地也不在话下。
可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孙坚没有正面败给华雄,却因为袁术的一点私心,粮草供应不上,导致兵败如山倒。
祖茂战死,程普、黄盖、韩当重伤,甚至孙坚也差一点战死!
这一下袁绍坐不住了,四世三公好大的名头,但是联军在他的指挥下不但毫无进展,反而损兵折将,便是为了袁家的名头,他也要拿出一点手段了。
于是便有了颜良战华雄。
虽然颜良没有关羽的蓄势拼命三刀,但是华雄还是因为连战连捷而轻敌,果然是性格决定命运,最后命丧颜良之手。
华雄一死,汜水关的兵马自然便如同惊弓之鸟,连连朝着洛阳发出求救命令,同时高挂免战牌,仗着城高墙厚,死守关隘。
袁绍等人一看这不行啊,于是便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猛攻汜水关,一路转道虎牢关下。
历史的惯性,成就了吕布的威名,虎牢关下一战成名,不论是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还是袁术手下的纪灵,又或者孙坚,曹操手下的夏侯渊等人,单打独斗,乃至车轮战居然都不是其对手。
最后没有办法,颜良文丑,纪灵,孙坚,夏侯渊等人不要面皮,群起而攻之,这才打败吕布。
就在虎牢关下,天下瞩目的时候,幽州,青州,冀州,并州,徐州已经在方青山的谋划下,或是经营得铁桶一般,或者已经渗透得弹指即破。
随着方青山斩杀张角三兄弟,随着他坐拥青州,幽州,南望中原,与当日东莱郡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发下的求贤令倒是真的招来了诸多贤才。
文臣有鲁肃,张绍,马良,田畴等人。
武将有赵云,甘宁,周泰,武安国等人。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人才,诸如,华佗,马均等人。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方青山才能在诸侯会战虎牢关的时候,轻易的将北方五州收入囊中。
方青山拜戏志才和郭嘉为左右军师,拜张绍为长史,总览五州政权,以鲁肃,马良,田畴,孙乾等人为副。
又让关羽镇并州,赵云,周仓为副,以张飞镇幽州,周泰,于禁为副,以太史慈镇青州,武安国,甘宁为副,以黄忠镇徐州,管亥,臧霸为副,以公孙瓒镇冀州,张郃为副。而典韦统领亲卫诸天军,跟随在方青山身旁。
在十八路诸侯和董卓战得昏天暗地的时候,方青山一面将北方五州收入囊中,一边封官锁道,不让消息外泄,至少也要等袁绍他们分出胜负之后才能让他们知道,另外让关羽,张飞兵出并州,幽州,讨伐外族,一来练兵,二来也是为了削弱鲜卑,匈奴等人的实力,三来便是威慑,让他们不敢在自己收拾山河的时候捣乱,免得牵扯太多的精力。
时间一点点过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虎牢关被破,董卓在李儒的建议下,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效先秦故事。
此计不可谓不妙,十八路诸侯,果然是同床异梦,曹操追董卓大败,孙坚得到传国玉玺立马跑路,一时间,宣威赫赫的联盟瞬间瓦解。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儒想得虽然很好,但是,董卓却变了,当初的野心,雄才大略,到而今完全没有了,只有一个混吃等死的老头子。
而在此时,方青山一举拿下北方五州,威震外族的消息终于传过来,天下顿时一片哗然。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后路被断,又和董卓两败俱伤。
方青山早就在等这一天了,他派太史慈和甘宁率早就建造好的海军,兵出青州,走海路,攻扬州。
除了幽州,并州留一员大将和一定的兵马,其他的人马方青山全都派了出去。
兵发扬州,宪州,司隶,雍州,威慑凉州,益州和交州。
诸侯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到底比不得方青山一力降十会,收编了黄巾军数十万,本身培养的十数万,再加上兵出边境,震慑外族,拉起的一支匈奴,鲜卑队伍也有数十万之多。
百万兵马,兵强马壮,又有上将统领,粮草充沛,也不玩什么阴谋,直接一路横扫过去。
虽然有于吉,张鲁,左慈等人围攻埋伏,但是以方青山如今的修为,再加上几件至宝在身,这些人自然便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除了给方青山增加一些底蕴完全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诸侯讨董之后,前后半年时间,方青山便以北方五州的实力一统山河,不只是将大汉原本的实力整合一起,更是开疆扩土,生生的往外扩充了一圈。
第175章 金丹
洛阳,皇宫,观星台!
方青山扶栏而立,俯瞰天下。
但见得一片歌舞升平,天下虽然刚刚平定,但是太平盛世已经初步显现。
表面上,繁华一片,车水马龙,但是方青山看到的却是天下。
这不是窥一斑而见全豹,而是真真正正的看到了天下。
一统天下之后,方青山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大赦天下,不是恢复民生,也不是其他,而是全国建庙。
但凡州府所在,必有大庙,郡县所在必有中庙,亭乡所在,必有小庙。
而这些庙宇内供奉的不是道家三清,也不是佛门二祖,反而方青山。
最开始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除了青州一众人,天下可谓一片哗然。上书谏言的可谓是比比皆是。可惜方青山一意孤行,什么反对都没有效。
他之所以来到三国,最开始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收集气运而来的,一统三国都只是附带的,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收集气运罢了。
而效仿菩萨天尊,建庙供奉,聚天下香火,自然便是最佳的选择。
以方青山的绝对实力硬推下去,自然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这一壮举。
因为大到州府,小到乡下都有方青山的庙宇,供奉的都是他,通过这些庙宇,方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