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国医-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久,冯国梁和易纲的工作配合就出现了巨大分歧
易纲想要高薪聘任华夏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的中医理论专家彭向里为中医药研发中心名誉主任,还向不少业内专家发出了高薪延揽的橄榄枝,也得到了热情的响应。
邀请中医药专家加盟是既定方针,没有什么好争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易纲开出的价码太高了,冯国梁觉得投入太大,没有必要。
他宁可花相对较小的成本聘请“二线专家”,也不愿意花费如此高昂代价让一些人进来当什么招牌。
但易纲却持不同意见。他觉得,研发中心的权威性是日后产品上市的基本保障,花再多的钱都是值得和必要的。
两人在易纲的办公室里争论起来。
“老冯,你不要这么目光短浅好不好?不就是多花点钱嘛,有什么哟?你要知道,彭教授这几个人可是业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你给钱少了,人家愿意挂名吗?”
“易总,我们必须要兼顾投入和成本。彭向里的学术水准如何,我不想谈,我只想说,一年几十万就这么轻易打了水漂,你难道不觉得心疼吗?”
“老冯同志,说句直白的话,你给钱少了,人家根本不屑一顾。”
“那就不要请这种人。我们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研发人员,不是谁的虚名。而且,我们做这个产业的基础是骆董个人的一些秘方,有必要耗费这么大的代价去撑这种无谓的门面?”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冯国梁愤愤而去。
骆志远问讯,忍不住啼笑皆非。其实,他觉得易纲的做法也有些过头了。
不过,他既然放权给了易纲和冯国梁,就给予两人相应自主的权力,轻易不会插手。
冯国梁走后,易纲犹豫了一会,还是主动去向骆志远汇报,试图争取骆志远的支持。
“骆董,我个人认为,邀请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加盟,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日后产品的上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日后很轻易就能引发业界的质疑。”易纲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骆志远的神色变化,他就是这种个性,一旦发现骆志远有不满的表现,他会立即放弃个人观点。
骆志远笑了:“易纲啊,你的想法没有错,的确是这个思路。”
“是啊,骆董,我跟华夏中医药大学的彭向里教授接触了两次,人家对我们的邀请也很感兴趣。只不过呢,以彭教授的层次,我们给出的报酬太低,人家恐怕也不能答应帮我们摇旗呐喊。”见骆志远支持自己的观点,易纲非常高兴。
骆志远又笑了:“彭教授在业内大名鼎鼎,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有什么条件?”
“彭教授倒是很客气,说是为了支持中医药文化义不容辞,但实际上,骆董,您也清楚,现在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切都要靠真金白银来说话,不给出一定的价码,显然是不行的。”
易纲试探着又道:“彭教授个人,我想给个一年二十万的年薪,至于他推荐的其他人,一年给个十万也就足够了。骆董,您看这样合适不合适?”
骆志远哦了一声:“具体的成本,你去跟老冯商量着办吧,这事由你们具体运作,无论你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们!”
骆志远轻飘飘地又将皮球推给了冯国梁,易纲无奈地苦笑,只好告辞离开。
第711章 相互制衡
望着易纲的背影,骆志远嘴角浮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这事其实不复杂,不在于他支持谁,而在于他不能通过支持易纲来“打压”冯国梁。
所以,骆志远没有真正表态,而轻描淡写地将皮球推了回去。
毕竟他站的层次和高度不同,几十万的资金投入对于康桥来说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大方向没有走错就行了。而且,他不希望因此而诱发两个高管的不合。
如果冯国梁和易纲因此走向对立面,带给集团的损失何止是区区的几十万啊。
有的时候,骆志远也很无奈,不得不将官场上的御人之术挪用到公司管理上。商场虽然与官场截然不同,但在御下方面,“思路”实际上也是相通的。
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手腕,也不得不通过一些方式让下属互相制衡和监督。
对于骆志远来说,下属太团结拧成一股绳,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极容易架空他和唐晓岚;但下属如果互相构陷攻击,集团内部陷于内讧而不可自拔,更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掌握一个度,“欲放还收”、“欲语还休”,是极妙的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官场多年的历练对于骆志远掌控日渐庞大的康桥资本帝国,有着重要的帮助。否则,帝国大厦越高,将来倒塌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康桥集团这两年发展的速度过快,基础不是很牢固。
其实,康桥集团发展到今天,骆志远所面对的考验已经不单纯是对市场的敏锐把握、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还在于如何用人、如何平衡内部利益、如何清除随时都可能出现的管理隐患。
骆志远的野心很大,超乎寻常的大。
对于他的雄心壮志,哪怕是妻子谢婉婷都不会真正读懂。
他想要将康桥集团打造成世界上数一数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资本财阀,他的目光不局限于华夏一国,而是放眼整个风云变幻的世界。
他希望自己掌控下的康桥集团能建立起无人敢小觑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商业王朝,成为世人皆知的巅峰传奇。
易纲离开骆志远的办公室,有些郁闷地敲开了冯国梁的办公室门。
他不得不继续来找冯国梁“斡旋”,没有冯国梁的点头,他高薪延揽专家教授的计划就无法真正实施。
见易纲再次找上门来,冯国梁有些不虞。
在冯国梁看来,易纲纯属不负责任。现在康桥是家大业大,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消耗。创业容易守业难,冯国梁此刻视康桥为家,不愿意有人败坏康桥的家业。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很排斥易纲的大手大脚做法。
易纲走进冯国梁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苦笑:“老冯,我还是想跟你沟通一下……你不要觉得一时的投入太多,等日后我们获得的回报也大,你仔细想想,我们是医药产业的新军,如果没有业内权威人士的加盟,我们怎么能打开市场?”
冯国梁忍不住反唇相讥:“我们在印国的医药公司不是运作得很成功?”
“老冯,且不说国内的情况与印国截然不同,但就事论事,印国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要想在国内发展,必须要打好这个基础啊。”易纲耐着性子跟冯国梁解释。
“你所谓的基础就是花大价钱?我说句难听的话,真正的大师和专家是不看重金钱的,你靠钱拉来的这些人,水平其实很……”冯国梁心里的排斥很深,很难说服。
易纲见冯国梁如此,心里很不高兴,忍不住冷笑道:“老冯,都什么年代了,你还持有这种态度!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什么都讲究个物有所值、付出回报。你没见大学里这些教授学者都在到处走穴?你以为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义务奉献?”
“什么年代也不能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如果只认钱,这种专家不要也罢!”冯国梁义愤填膺起来。
易纲也是勃然大怒:“你老冯真是可笑!如果集团不给你高薪,你老冯愿意在这里继续干?”
冯国梁冷冷回应:“康桥是我的家,即便没有工资拿,我也不会离开康桥!”
易纲拍案而起:“真是高风亮节,那我倒是要建议集团今后给你免了薪酬吧,也好给公司省下一些成本。既然你愿意义务劳动,又何必要领薪酬呢?”
易纲一句话将冯国梁堵死,冯国梁气得面红耳赤,倒也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易纲拂袖而去。
望着易纲大刺刺离去的背影,冯国梁越想越气,越想越憋屈。想当初,易纲只是康桥集团的中层,电动车公司的副总。只是后来,受到骆志远的信任和重用,才提拔到集团副总的岗位上。而当时,冯国梁已经是康桥副总,位置和层次在易纲之上。
但话说回来了,提拔不分先后,英雄不论出身,既然两人现在一个层面上,那就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易纲和冯国梁闹翻,消息自然瞒不住,很快就传到了骆志远的耳朵里,但骆志远无动于衷,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骆志远自打回归之后,已经意识到,集团高层内部形成了几个小派系,各自为政,虽然维持着面子上的团结,可背后里却还是互相拆台的。
薛萍个人算一派,她靠近骆志远和唐晓岚,不怎么搀和其他副总的内讧;易纲和常建、宋爱娟等是一派,冯国梁和另外两个副总是一派,当年从国有企业出来的韩大军和夏侯明礼又是一派。
在骆志远看来,这都是极大的隐患。
虽然个人关系有远近,但他作为老板,并不希望下属拉帮结派或者互相构陷。
因此,他有意借此事激化矛盾,暴露问题,然后他再出面居高临下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随后骆志远召集的总裁办公会上,易纲和冯国梁互不相让,坚持各自的观点不松开。而其他的一些副总,要么看热闹,要么添油加醋惟恐天下不乱。
骆志远在一旁冷眼旁观,心里暗暗冷笑。随着集团实力的增强,企业规模的扩大,这几个高层已经逐渐心态开始膨胀。相对而言,冯国梁倒是比较谦逊和有分寸的一个。
实际上,康桥集团发展到今天,目前这个经营团队结构比较老化,管理比较落后,已经与集团的现状不相适应。
唐晓岚曾经动过“大换血”的念头,但被骆志远劝阻了。
一来是骆志远不愿意导致集团内部动荡,二来,他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从一路跟随过来的老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康桥集团还远没有到卸磨杀驴的程度也不能卸磨杀驴。
但如果维持现状不变,或者任由现状发展,康桥管理的巨大隐患必将产生在顶层,这可是致命的风险。为了企业的长远生存,骆志远不得不壮士断腕。
犹豫来犹豫去,他终于做出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消灭派系之争,整合现有团队力量,让康桥集团高层内部只能有一个声音。那没什么好说的,骆志远和唐晓岚是老板,他们作为下属只能服从、贯彻落实老板的决策。
第二步,经营团队部分换血。一些年纪偏大、思想僵化、心态膨胀的人,如韩大军和夏侯明礼;个别能力欠缺、目光短浅的人,如宋爱娟,“退居二线”,提拔新人进团队,增加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管理的活力。
骆志远正发愁没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就在这个时候,易纲和冯国梁爆发了“争斗”,在他看来,这正当其时啊!
骆志远双手抱在胸前,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容,突然挥了挥手沉声道:“好了,你们两位不要争了,我看这事也没什么好争的。高薪邀请知名专家加盟我们的中医药研究团队,非常必要,最起码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还不能免俗,要借用一下人家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
“但是,薪酬也不能无限放大。其实啊,有些专家教授,更看重做事后的成就感和社会贡献度,不一定非要靠高薪来吸引。比如说彭向里教授吧,我通过别的渠道跟他接触了一下,他很愿意支持我们的中医药产业研究。”
骆志远声音低沉,各打五十大板,即没有公开支持谁,也没有公开反对谁。
见骆志远这么表态,易纲张了张嘴,也不敢再说什么。
冯国梁也无奈地耸耸肩,扭过头去。
“我看事情就这么定了吧。我出面跟彭教授接触,具体的薪酬额度由人力资源部拿出初步方案来,我来审批。”骆志远点了点头,“易纲,你把精力转移到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上来,老冯,你侧重于整个中医药产业板块的设计思路上。我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到年底,我们的康桥中医药产业板块必须要有动静、占市场、见效益。”
“我还是那句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相应的宣传和市场策划必须要走在前头。不管怎么说,先把声势造出去,只要我们的新产品一上市,马上抢占市场先机。”
第712章 壮士断腕
骆志远拍板,结束了易纲和冯国梁的纷争。此事到此为止,再也休提。
调子都定好了,还有什么好争的?
“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办公会,其实有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想要跟大家先通通气。”骆志远挥了挥手,慢慢站起身来,刚毅的脸上浮荡着若有若无的笑容:“康桥集团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高点。过去几年,大家戮力同心,集团有今天的成就,归功于大家的努力。”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站在这个相对的高点上,我们其实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继续向上,一个选择就是折返向下。说句难听的话,一个搞不好,我们就要前功尽弃,康桥盛极而衰逐步走向落魄,甚至破产倒闭。”
“国内这种企业太多太多了,因此,这绝不是我危言耸听。”
“因此,我们必须要殚精竭虑,谋求向上的发展。而这就需要,我们要从体制机制上、管理模式上、人员结构上等等方面,进行自我革新,甚至说是革命。在改良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
“当然,这只是我初步的一个想法,目前还不是很完善。我准备首先对集团现在的管理架构和运行体制进行改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资源集中配置和统一调度为平台,建立层级负责和由下而上的管理架构。”
“康桥集团,下设三大子集团:康桥投资集团,康桥实业集团,康桥控股集团。”
“投资集团负责整个集团层面的对外投资业务,侧重于项目的前期运作和决策设计;康桥实业集团负责管理现有六大产业板块康桥置业、康桥能源、康桥设备制造、康桥商贸、康桥乳业和康桥医药,以及所有集团旗下的实体企业,包括全资子公司,分公司,一级利润单位;康桥控股集团则负责管理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比如香港上市公司和即将运行的美国上市公司,以及未来可能在国内、东南亚和欧洲上市企业。”
“康桥集团总部设立董事局、监事局和工会。各子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分支工会。”
“集团总部经营层成员分别兼任子集团董事长,取消原来的板块管理委员会。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行使集团整体调度和资源配置权,负责贯彻落实集团董事局和经营层的各项决策。”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思路,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意见没有。”骆志远说到这里戛然而止,环视众人,面带沉凝的微笑。
夏侯明礼和韩大军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第一时间开口表态:“骆董,我们坚决支持您的思路,我们觉得这样很不错,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嘛,就是让我们的企业加快脚步迅速发展,争取早日成为全球性的跨国企业。”
骆志远笑了笑,又望向了冯国梁几个人。
冯国梁几人也立即开口赞同。
老板说了话,那就是决策了。况且,他们这些人都了解骆志远的为人,一般而言,只要骆志远说出口来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考虑成熟了。既然如此,他们又怎么能跟骆志远拧着干、唱反调?
到这个时候,其实没有一个人能意识到,骆志远竟然要对经营层进行大换血予以壮士断腕式的自我改良。
骆志远笑了笑,又缓缓坐在了座位上,扭头向列席会议的赵寒扫了一眼。
赵寒赶紧将骆志远亲自起草的集团架构管理示意图一一分发到每一个高层手里,韩大军低头一看,心里一震,心说这果然不是一个小动作,幸亏他多长了个心眼,没有开口说什么。否则,必然会撞在骆志远的枪口上。
“这是我亲自起草的集团架构层级图,大家看看,讨论一下,我们逐步加以完善。”骆志远挥了挥手,旋即端起茶杯来小啜了一口。
“大家有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