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二郎传-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辈……”
“拿去吧,”大禹笑了声,“你当我这是那集市,在这里买卖仙宝吗?”
杨戬一怔,忙道:“并无此意。如此,多谢前辈赐下宝物,此恩情,杨戬日后必要偿还。”
“不必如此,”大禹摆摆手,“正所谓施恩不望报,这斧头在我这也只是被封禁。若能在你手中大放光彩,也能让天地间曾想起这斧头之前有我这个主人。”
杨戬闻言,自然没有再推辞,对着大禹抱拳,只感觉大禹也有一些豪情,只是先前隐藏不见罢了。
大禹做了个请的手势,杨戬自不能走在前面,跟着大禹走出了这处石殿。
临走时,杨戬扭头看去,却已不见那两排石柱,也不见了曾绑住开山斧的方台,反而是一处精致的别院。
那应该就是大禹帝君的住所了,倒是十分朴素,其中也传来了些许欢声笑语,应是儿孙满堂吧。
大禹道:“此地算是一处不错的所在,只是我等奉天命在此镇压人族气运,轻易不可出去。”
“几位帝君为人族做了太多功绩,卸任之后竟也如此……”
杨戬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慨,三皇五帝比起如今那些俗世中的帝皇,对人族付出了太多,功德堪称无量。
“也算不虚此行吧,”大禹笑了笑,站在了右边第三个洞口处,对杨戬做了个请的手势,“神农前辈在洞中等你,我便不去了。”
“多谢前辈赐斧,”杨戬再次致谢。
“你自己得来的,不必再三感谢,”大禹走向前,拍了拍杨戬的肩头,道,“人族当世能有你这般才俊,我也能安心享些天伦之乐了。需记得,燧人先祖留下的那句告诫。”
“还请前辈示下。”
“人,尊天、敬地、畏鬼神,正因心有敬畏,方才自强不息。”
大禹在杨戬肩头拍了三下,杨戬闻言却有些感触;等杨戬一晃神,再看身前时,哪里还有大禹的影子?
就像是,之前从未停留过一般。
因心有畏惧,故自强不息。
燧人氏……
杨戬看向最右侧的通路,那里应该就是燧人氏之所在;而他虽然对这位有些‘神秘’的燧人氏有些好奇,但在火云洞中也不敢乱走。
定心,提步,迈步走入了神农氏所在洞口,入洞之后走了十多步,前方随即豁然开朗,却见一座云雾缥缈的仙山出现在眼前。
却是内有乾坤。
仙山之上有一处闲亭,亭内有两位老者静坐,同时看向了此处。
左侧那人杨戬之前见过,正是神农氏;而右侧那人杨戬虽未曾见过,却看到了他手中的八卦盘,心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个名讳。
伏羲。
竟是三皇中的两位在此等候,杨戬乃是道门弟子,不然,任凭如今的商朝帝辛来到此地,都要行叩拜之礼。
杨戬遥遥坐了两个道揖,神农氏挥了下衣袖,一道长虹抵在了杨戬的脚下。
杨戬踏步而来,看着这两位前世皆是来头不小的大人物,心底也有些疑惑。
莫非,自己师父和这两位都有交情?
怎么以前不知道,师父竟有这么多人脉……
第一百六十六章 玉鼎往事
踩着那虹光凝做的长桥,杨戬到了闲亭旁,对着三皇之二做了个道揖,这才走入亭中。
坐是不能坐的,不只是辈分有差,这两位终归是对人族有大功德的两位先贤。
杨戬自忖自己所来的那片天地,说不定也和洪荒人族有什么关联,不管如何,还是执后辈之礼比较妥当。
能拿到开山斧,也是多亏了神农氏开口为自己‘求情’,杨戬心底自然满是感激。
他如今人微言轻、实力有限,他日若是火云洞对自己有所要求,杨戬也需得前来还上这段因果。
杨戬正如此想着,神农氏抚须轻笑,打量了杨戬几眼,道:“你师可安好?”
“师父在玉泉山闭关修行,少在世间走动,无病无恙,”杨戬笑着回了句,“我来此地时,师父说会有师父的老友助我一臂之力,也让我对前辈问候一番。”
“哈哈哈,玉鼎道友可不会说这些客套话,”神农氏笑的眉飞色舞,打趣道,“后面那声问候,这怕是你自己加的吧?”
“这……好吧,”杨戬略微有些尴尬。
大禹帝君为人沉稳,给人感觉如山岳一般,而神农氏却慈祥和蔼,言语丝毫没什么严肃感。
转世前是个老好人,转世后却也是改不了的本性。
神农为杨戬介绍道:“此人你应当认得才对,三皇论位,他在我之前;河图洛书,开人族修行之盛世。”
“杨戬见过伏羲前辈。”
“善,”伏羲温和的点点头,目光也露出些笑意,指了指两人对面的座位,道:“坐下吧,我和神农道友早已不是人皇,你不必如此拘谨。”
杨戬拱手道谢,将石椅向后面挪了两尺,方才中规中矩的坐了下来。
神农见状摇头,笑骂道:“玉鼎那般懒散的性子,如何教出了你这般谨慎的弟子?”
“天性使然,”伏羲在旁说了四个字。
杨戬却是心中一叹。
没从最底层挣扎过,如何知道他躺在土炕上、身旁只有一个小丫头照顾,几次险死还生……那些到底是何等的体验。
杨戬原本是来自一个还算丰衣足食的世界,突然陷入绝境,让他性子在几个月内沉稳了许多,也变得谨慎了许多。
没有实力,便不能肆无忌惮,也无法真正的逍遥。
但杨戬觉得,等他能俯仰天下,或许才会恢复成原本那有些玩世不恭的性格。
杨戬在旁说道:“晚辈是否对前辈恭敬,却要看那前辈值不值得尊敬。两位前辈都是人族大贤帝君,引领人族走向了如今的昌盛,但凡人族,都该心存敬意才对。”
他言罢就是摇头一笑,像是想起了什么。
“若是那些自私自利,为了一己私心枉顾他人性命,争天夺地抢道果的前辈,我却也只是横眉冷对,或许会惧怕,但并不会有几分敬意。”
“这一言,当真该浮一大白,可惜没备下酒水。”
神农的目光对杨戬更是欣赏,而旁边的伏羲也露出些笑容。
杨戬心底捏了把汗,此时才知道原来拍马屁,也是一门技术活……
神农氏开口询问了杨戬接下来的打算,显然是要为杨戬谋划一番,免得杨戬年轻气盛,过刚易折。
“杨戬,你可知我当年如何和你师父结识?”神农氏见杨戬摇头,笑道,“前世时,我有两位好友,一位如今的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第二个,就是你师父了。”
杨戬愣了下。
师父拜入元始师祖门下应该是在上古时期,神农氏前世应该是红云老祖,红云老祖也是紫霄宫听道的大能,那时候如何与师父论交?
神农氏看出杨戬的疑惑,笑道:“你师父算是带艺拜师,早已有了一身神通本领,却鲜为人知。后为了突破瓶颈,拜入了元始圣人门下,只是因为名声不响,故而被排入了十二金仙中。”
杨戬缓缓点头,心中对师父的神通本领到底如何,也泛起了些许好奇。
纯粹是好奇罢了。
神农叹道:“你师父,才是真正的逍遥之人,其实在我看来,他才是最执着之人。为修道,为超脱,心无旁事。直到有一日,他来找我……”
杨戬仔细听着,关于自己师父,杨戬突然发现自己了解的还是太少了点。
后世流传的故事中,玉鼎真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个名为杨戬的弟子。
而后世的故事中,玉鼎真人在封神之中也是陨落的下场,故而杨戬总不想让师父去封神涉险。
可如今想来,师父身上满是谜团,似乎被包裹着一重重迷雾。
太乙真人曾说,师父玉鼎真人的神通本领在阐教二代门人中能排前三,这还只是他推测,因为师父根本没和旁人动过手。
如今神农氏又说,师父在紫霄宫讲道时就曾前去听道,只是没机缘进那殿中。
那时候的师父已经能和镇元子、红云老祖这两位人物平辈论交,到了此时,神通到底如何?
杨戬没有其他想法,只是单纯的好奇罢了。
而神农氏目光中有些缅怀,回忆着他和玉鼎的再次相遇。
“再见到时,我当时已经是天下共主,正苦思如何为万民解除病痛灾厄,你师却是入夜托梦而来,和我说了许多我当时听不懂的话,还留给了我一口神鼎,一本书册。”
神农氏将一方小鼎拿了出来,叹道:“我前世所修的乃是丹道,几乎诸多修士修行的都是丹道。但你师父留下的那本书册,却是你师父用心血熬炼出的药道。”
“只是,你师不让我对旁人提起此事,我只得说是道门神仙托梦,赐下了神鼎,赐下了百草之卷。我去尝那百草,不过是验证你师所给的药道罢了。”
杨戬不由愣了。
师父当年都是玩这么大的?神农药鼎这件灵宝是师父给神农氏的?那百草药道……
“这是功德之举,师父为何不说?”杨戬皱眉问。
“我也有些不解,但你师父三番告诫不可让我说给第二人,我当时便三缄其口,觉得可能是这般神仙众人,不想被虚名拖累吧。”
神农氏抚须,露出些苦笑,“直到我退位飞升,拿回了前世道果,才明白你师当日所说的那句话到底有何深意。”
“师父说了什么?”杨戬此时的好奇心已经完全无法抑制。
“他放弃了。”神农氏摇头不已。
杨戬道:“放弃什么?前辈还是直接言明吧,我实在是心中憋闷。”
“成圣。”
神农氏一句话让杨戬愣在了那。
成圣?
这种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圣人那是真正不死不灭、万劫不毁。
但若要成圣,如今所知的可行之路,便是元神道斩三尸,再以大功德推入圣境!
伏羲在旁也有些惊讶,他虽然和玉鼎真人有些交情,但也是前世时玉鼎真人曾出手搭救过重伤的自己,自己欠下了一份人情,但等到今日都没还上的机会。
神农氏笑道:“你师的跟脚,我和镇元子都不曾知晓,但他很早之前便和我倆结伴游历洪荒。”
“当年,龙凤主宰天地,诸多先天生灵都觉得,大罗已是圆满无缺,大罗巅峰便是最高的顶点。可你师父修入大罗之后,却觉得自身之道虽圆满,但道本身并不圆满。”
“但你师只是对我两人提了两句,就开始闭关参悟。可没等他想明白,大罗之上有圣境的消息就在天地间传遍,是三清中的老子迈入了准圣境界。那时,巫妖刚开始崛起。”
杨戬问:“元神道不是道祖定下的吗?”
“道祖走在了所有先天之灵的前面,甚至我们在摸索大罗境时,道祖已经成就了圣人道果。”
神农氏目光中有些感慨,道:“三清乃是盘古元神所化,他们本就是有开天功德和气运,却依然比道祖慢了两步,此时想起来,道祖当真了得。”
“还请前辈多说些我师父的事吧,我想多听一些,”杨戬还是有些纳闷,师父放弃成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开山斧已经拿到,在此地离开,他就回玉泉山一趟,然后就直接去天庭要人,这些在杨戬心中都有了章程。
此时多花费一些时间在此地,听一听师父当年的故事,却也是可以的。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农训诫
“你师悟性当真太强了些,紫霄宫讲道之前,便凭自身修补自身之道,迈入了准圣境界。”
“紫霄宫三次讲道他只去了前两次,第三次却因自身顿悟闭关而去的晚了,”神农氏惋惜不已,“不然,他也是够资格能进殿中坐下的。”
“第三次讲道,道祖定下了天地间的圣人之数,也随之合道而去。”
“你师错失机缘,却并不懊悔。接下来的岁月,你师对旁事不问,只管修行,我遭劫时他也并未现身,想来那时也是在闭关参悟如何成圣。”
神农氏并无不满,目光中只是怀念,“他当真到了对道痴狂的地步。”
“那,后面为何又放弃?”杨戬心情莫名有些酸涩。
“他斩了三尸,却无鸿蒙紫气,转而自灭三尸,拜入圣人门下,借玄法体悟以力证道之法……”
“我遭劫前他就苦苦探寻破开桎梏之法,在玉泉山足不出户,我和镇元子都怕他哪天就突然化了道。”
所谓化道,是指的自身与道融为一体,自身的意志被道所抹灭。
开天之后的那段岁月,诸多先天生灵探究修行之法,不少人便因探求的太过极致,从而化道,消失不见。
神农氏摇头轻笑,“直到那一日,他来寻我的转世身,对我说了许多,最后怅然一叹,说他已经放弃了成圣。”
杨戬一直在等神农氏说到这里,连忙问了句:“到底为何放弃?”
“十六个元会,三十二次强行破关,欲超脱天道,以力证道。但最后一次天道反噬颇为猛烈,更是让他伤及本源,已无成圣的资本。”
杨戬闻言眉头皱起,坐在那一言不发,沉思许久。
伏羲神色颇为感慨,目光中泛起了些敬佩。
神农氏叹道:“比起我们,你师父才是真正的寻道之人。”
杨戬此时心中的震撼,却是翻天覆地一般。
师父曾斩了三尸,那已经是准圣中顶级的存在,若是再去凭自己的本事夺一些宝物,积累到如今,恐怕就能有和圣人对垒的法力。
可师父玉鼎为了继续向前,竟自灭三尸,废掉了元神道大部分神通,转而追求以力证道。
是了,师父没有鸿蒙紫气,没有成圣的机缘,只能走以力证道的路子。
当时的师父,莫非修行了**玄功?以此玄功证道?
**玄功乃是盘古大神所留,盘古的境界绝对超过了以力证道的水准,用盘古所留之法确实可行。
但盘古留下的玄法是残缺的,少了最后的一篇,故而称之为**,而非九转圆满。
师父想必也已经抵达了**玄功的极限,而后开始冲击以力证道吧。
三十二次强行冲关,试图以力证道,每次都被天道反击,苦苦挣扎了十六个元会……近两百万年!
当师父托梦给当年的友人,说出那句‘他放弃了’,必然已是心如死灰了吧。
师父现在的道行如何,杨戬说不出,也看不透。
但杨戬心底第一次泛起了悔恨的念头。
**玄功每一重都存在天地极限,这是**玄功最深的秘密;他当年只是有先知先觉的优势,有诸多后世所流传的理论,方才尝试了一番。
自己当年因突破玄功境界沾沾自喜,对师父一层一层展示,**玄功每层突破极限后的种种变化……
师父尝试了三十二次,甚至可能是不断重新修行**玄功,修了整整三十二次。
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必然让师父心底……
“唉,”杨戬怅然一叹,露出些苦笑。
“怎么了?”神农氏关切的问了句。
“我师将他当年所修之法的种种经验,传给了我,”杨戬心底流淌着玉鼎真人当年为他讲解**玄功时,那慈祥的神态,带着些期待的眼神,以及……
对**玄功每一重、每一境界、每一丝变化都给了自己详尽的解释。
杨戬心中转而想到,或许师父早已发现了玄功每层需突破天地极限的秘密,而且也一步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