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164章

明扬天下-第164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想见你。你还是走吧。”

    “大人,云某就剩下这么一个亲人了,求求您,让我见见她吧。”云端竟然跪倒在秦牧面前磕起头来。

    “算了。你起来吧,我再帮你去劝劝,巧儿若是愿意见你便罢。若是还不愿意,你求我也没用。”

    “多谢大人。”

    秦牧回到后园,巧儿正独自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房顶,眼中水雾蒙蒙,秦牧一坐到床边,她便将头枕到秦牧腿上,无声地抽泣起来。

    秦牧轻抚着她的脑袋安慰道:“巧儿,别难过了,来,跟我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我不知道。”

    “巧儿,他毕竟是你的生身父亲,虽然当初他不听你母亲劝告,给家里引来了大祸,但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你即便不肯原谅他,但作为子女,见他一面,也算是略尽些孝道吧。”

    “可是我真的不想见他,公子,我想娘亲了,呜呜呜”

    “嗯,等我抽出时间来,一定带你回岳州祭拜你的母亲,现在,你既然决定不见你的父亲,我这就让人把他打发走,你也别为这件事难过了。”

    云巧儿心中显然是充满了悲伤和矛盾,她抽泣了一会儿后,犹豫地说道:“公子,你陪我一起去好吗,我不想一个人去见他。”

    “好,我陪你去。”

    秦牧带着巧儿出现在偏殿时,翘首以盼的云端立即迎上来,动情地唤道:“巧儿,是爹爹我,是我,还记得爹爹吗?”

    “公子!”云巧儿一下子缩到秦牧身后,求助似的望着他。

    秦牧对云端说道:“你冷静些,退回去。”

    云端一步一步往后退,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巧儿,爹爹对不起你和你娘,你原谅爹爹好吗?巧儿”

    巧儿离家逃难时只有九岁,到如今已经过去四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即便没有经受那么多的苦难,四年时间也足以让她对一个人感到陌生了。

    不管她父亲说什么,巧儿始终缩在秦牧身后,仿佛只有这样她才能感觉到安全。

    见此情形,身为父亲的云端更是忍不住悲从中来,嚎啕大哭。

    *********

    麻城龟峰山距离县城大概五十里,因其地形山势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神龟而得名,由**、龟腰、龟尾等九座山峰组成,方圆两百多里;

    群峰终日白云环绕,苍松古树、千年绿藤遮天蔽日,野猕猴桃、山楂、毛栗、野葡萄密布;清澈见底的山涧、溪流纵横交错,溪中肥鱼成群游弋。

    两万关宁军现在缩在龟峰山,粮草已差不多断绝,幸好山中野果野兽和鱼群可补充一下,但对于两万大军而言,这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从第四天开始,已经需要杀受伤的战马,才能让两万大军勉强不至于饿死了,只是士气不免越来越低迷。

    刘猛近十万大军顶在麻城,封住他们的去路,郭云龙和胡守亮已两度尝试突围,都未能成功。

    吴济民已是第二次上龟峰山了,这次他可没有第一次那么客气。

    一见着郭云龙和胡守亮二人,他便直接了当地说道:“郭将军,胡将军,不必心存幻想了,你们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饿死在这龟峰山上,二是归降我家大人。”

    “吴济民,你不要逼人太甚,老子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和你们拼了!”胡守亮按着刀柄怒喝。

    胡守亮说出这样的话,显然底气不足。

    吴济民不以为意地说道:“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各位跟鞑虏剃发,是为不孝,不觉得愧对列祖列宗吗?

    尔等本是汉人,却帮着异族戮我汉人,是为不义;生而为人,不孝而无义,有何面目立于这天地间?”

    郭云龙也不禁恼羞成怒,大喝道:“姓胡的,你少他娘的说风凉话,信不信老子一刀砍了你。”

    “吴某说的是风凉话吗?你们的苦衷吴某也知道,不就是顾及家人在鞑子手上,怕祸及家人吗?

    你们用脑子想想,就算你们现在回去,鞑子还会相信你们吗?到时别说你们的家人保不住,恐怕你们自己也性命难保。”

    郭云龙与胡守亮二人沉默了,他们坚持到现在不肯投降秦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家人性命不保。

    但正如吴济民所说,经此一事,就算重回鞑子怀抱,恐怕也没什么好下场了。

    其实吴济民远没有表面上那么淡定,这两万关宁军一天不解决,麻城的十万大军就被多拖在此地一日。

    武昌正在商议秦军下一步战略方向,不管选择东下还是北上,都必须先解决这两万关宁军,除去心腹之患。

    为了尽快达成招降的目标,吴济民决定抛出最后的筹码:“二位将军,只要你们真心归降,我家大人答应用部分俘虏将你们的家人从鞑子手中换回来。”

    “此话当真?”

    郭云龙和胡守亮霍然起身,目光灼灼地盯着吴济民。

    (未完待续……)

第293章 云巧儿值六千万两

    ***

    司马安等二三十人第一次劝进,秦牧不允。

    很快,他们会同秦军千户以上的将领,计有两三百人一齐至书武昌,再次劝进,秦牧仍然不允。

    这期间,秦牧并没有干等着,一面调兵遣将,暂时稳住了东线的战局,将清军阻在了建德县以东。一面加快整编李自成余部的速度;李自成在太行军的余部有十万之众,秦牧挑挑捡捡,取了六万,包括两万骑兵,其余的四万全部安置归农。

    同时进一步向麻城龟峰山上的两万关宁军施压,以期早日迫降这两万人马。

    宜城方面,李过也答应归附了,但前提条件是保持现有的编制,不接受整编。

    秦牧就此事找司马安等人紧急榷商,作战参谋蒋义涵当即说道:“大人,若是让大顺军仍自成一体,尽早会尾大不掉,不接受整编,这绝对不行,”

    另一个作战参谋许文长也说道:“大人,李过若是再坚持,咱们就先断其粮草,再吞掉他六万人马也不见得有多难。”

    邵华摇头说道:“没这么简单,先不说咱们在襄阳只有一万兵力,李过若真要拼个鱼死网破,咱们能不能困住他还不一定;

    更重要的是,李过与田见秀、袁宗第等人本是大顺军一脉,田见秀这边正在接受整编,军心未定,此时一但与李过兵戎相见,田见秀这边的六七万人马极有可能出现反复。”

    秦牧摸着下巴长出的胡茬沉思了一下,然后让许文长等人暂时退下,只留司马安等几个核心成员在场。

    他这才说道:“根据云端提供的消息,高桂英当初之所以与李自成分道南下,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李自成带着老弱妇孺吸引清军追击。高桂英负责押运大顺军的财物远走汉中,是为了确保这批财物的安全。李过不甘心接受整编,很可能也是因为有这批财宝在,他觉得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何亮轻声问道:“大人,具体数目云端说了吗?”

    “所有金银财宝合计值六千九百万两之多,主要是当初在京城拷掠所得。其中六千万两在高桂英南下时,接到襄阳失守的消息后,便紧急埋在襄阳以西的大扒沟一带;

    余下价值九百万两的财宝以黄金为主,高桂英一直带在身边,直到被困在荆门以北的双河沟。才由高桂英带入荆山,现藏于青龙咀。”

    虽然夜不收早就并报高桂英军中有异常之举,秦牧等人也大致猜到了高桂英押运的是大顺军抢来的金银财宝,但一直不知具体数目,更没想到高桂英早就把大头埋藏了起来。

    若不是云端相告。夜不收估计只能找到后面的九百万两。

    秦牧非常感慨,不想当初在金陵两一个煎饼换来的却是整整六千万两银子。

    包括司马安在内。无不面露喜色。这可是将近七千万两的横财啊,秦牧通过汇通银行虽然从江南圈来不少钱,但总数也没有这么多,一但这六千九百万两到手,对秦军的助力将难以估量。

    李源当即说道:“大人,目前襄阳以西的谷城、保康、房县都已由我军掌控。正宜速取大扒沟之财,以免夜长梦多。”

    秦牧点头说道:“这是自然,我已让云端带去襄阳,由马永贞主持其事。由凌战亲自带人去挖。”

    司马安沉吟道:“纸包不住火,挖回六千多万两的金银财宝,这动静小不了,或许能瞒住别人,但必定瞒不住宜城的李过。”

    “司马先生有何高见?”

    “大人,你声东击西的战略属下仔细想过,确实有可取之处,大人请看。”

    司马安拿起小木棒,指着大沙盘说道,“远取关中确实过于冒险,我军战线也拉得太长,但咱们不防折中一下,只取河洛;各位请看,洛阳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东西南北共有八道雄关为屏;

    李过六万大军既然不愿接受整编,咱们不妨趁鞑虏兵力空虚之际,派其北上攻取洛阳,尽取周边要塞以守,引多铎兵力北上,如此,我军再集重兵,顺流而下直夺取江南。”

    司马安此计一是调虎离山,将李过调离襄阳一带,以方便秦军掘取大扒沟和青龙咀两处金银财宝;

    二来可避免李过在心腹之地生乱,使秦军难以集中全力东下。

    三来用他们来现实声东击西的构想,以减轻夺取江南的难度。

    至于李过能不能夺下洛阳,夺下之后又能不能守住,这已经不重要,只要成功把多铎的兵力分散过去,目的就算达到了。

    秦牧询问何亮等人,大家都赞同此策之后,秦牧没再犹豫,立即火速传令襄阳,让马永贞按计施行,李过若再不愿接受这个折中的办法,说不得只有调遣兵力强行吞并他了。

    这时唐王朱聿键再次派来使者,赐秦牧国姓,并封辽王之爵。

    楚王府正殿里,大伙面面相觑,暗暗感叹朱聿键还真是下血本了,按大明祖制,异姓不得封王,功劳再大,象徐达也是死后才追封为中山王,而且这种追封的王爵子孙是不能继承的。

    朱聿键一口气就给秦牧一个王爵,这注下得确实够重了,只不过封的是“辽王”,这就显得没什么诚意了;

    换句话也就是说,除非秦牧把辽东打下来,否则他这“辽王”就永远是空头支票。

    这还是其次,让秦牧纠结的是这国姓,“朱牧怎么这么别扭呢,呃,什么珠穆朗玛峰还是好的,别搞成‘猪母’才好,靠,这不寒碜我嘛!”

    秦牧神色变幻不定,顾君恩等人只道他动摇了,准备接受朱聿键这份大份呢,立即出来诘问来使朱国英:“敢问朱大人。这是唐王的意思吗?”

    “唐王如今已即皇帝位,改元隆武”

    “我问你这是唐王的主意吗?”顾君恩不等朱国英说完,立即猛喷道,“唐藩本是罪藩,有何资格继承大统?尔等立一罪藩为帝,置桂王于何地?若唐藩可承大统,则何人不可?大明有祖制,异姓不得封王,指的是非皇族血亲不得封王,岂是指朱姓以外不得封王?如此胡作非为。混淆视听,岂是一国之君所应为之事?”

    朱国英不甘示弱,怒斥道:“大胆,你是何人,竟敢口出狂言。辱及君上。”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尔等不辨是非。拥立一罪藩继位,本已难令天下人心服,复行此悖逆之举,是为大不孝,岂怪得了别人相辱耶?”

    顾君恩口若悬河,把朱国英驳得哑口无言后。才对秦牧说道:“大人,唐藩得位本就不正,如今封大人王爵,也不过为是日后给大人罗织罪名埋下伏子。大人万不可接受。”

    秦牧有些好笑,顾君恩这也太积极了,连司马安等人的风头都抢尽了,不过这种得罪人的活计司马安等人应该不介意让他来做。

    当初连丞相牛金星都开溜了,顾君恩与喻大猷作为后来才追随李自成的人,却能患难与共,这足以说明两人忠义,而且他这种直言不讳的性格,秦牧很喜欢。

    *********

    襄阳。

    马永贞面无表情地把两个选择摆在李过面前,一,接受秦军整编;二,率六本部六万人马在秦军配合下,北取洛阳。

    李过再三权衡,终究是接受了后一种方案。

    马永贞指着地图说道:“阿济格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目前鞑子在洛阳一带的兵力极为空虚,趁此机会攻下洛阳至少有七成胜算,洛阳关山险固,西屏三秦,东控豫鲁。若能在洛阳站稳脚跟,就等于挺进了鞑子心腹之中;

    要守住洛阳,必先守住周边险隘,诸位请看,洛阳东面是虎牢关,位于荥阳汜水西南十里,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守住虎牢关,则洛阳东面之敌难越雷池一步。

    北面是孟津关,孟津关北濒黄河,南依邙岭,有山河作托,关隘便于坚守,形成了以关制河、以河卫关的局势。控制住此关,则洛阳北面可保无忧。

    西面是函谷关,函谷关西据三秦,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洛阳与西安之间的咽喉,夺下这关,则西面之敌难犯河洛。

    伊阙关是荆襄北上洛阳的必经之道,此关不必多说。

    再说东南面的广成关,此关两山夹一川,其东北有长虫山,西南有大马山,自古是通往汝颖的要塞。此关也是必守之地,以防颖州之敌进犯洛阳。

    再有就是轘辕关,此关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关处鄂岭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回环盘旋,守往此关,则许、陈方向之敌可难犯洛阳。”

    历史上,洛阳曾数度为一国之都,连宋太祖都有意迁都洛阳,正是由于洛阳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易于防守的原因。

    马永贞一边说,一边将这些关隘在地图上一一标出,同时接着说道:“目前洛阳城内只有一千满蒙旗兵,由满将达斡尔统率,其余各城皆是新降之绿营兵,阿济格大败,这些绿营兵必定惊慌,我军挟大胜之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北伐,必能破敌。”

    李过问道:“只是我六万大军北取洛阳吗?”

    “不,本将会亲率一万步骑,你再拨一万人马给本将,我以两万大军攻洛阳,李将军和高将军则率五万大军,同时攻取上述各处关隘,为了不给鞑子喘息之机,我军明日即拔营北上,不得有误。”

    “马将军,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咱们就这么拔营北上,这粮草”

    “就粮于敌,目前只能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抢得宝贵的时间,你们不用担心,粮草补给我后勤部已经起运,咱们到洛阳时,第一批粮草补给很快也会运到,之后更会有源源不断的补给送达。”。

    (未完待续……)

第294章 风起云涌

    ***

    就粮于敌,这一招对大顺军来说再熟悉不过。

    想当年,大顺军四处流窜,只破坏不生产,若不是就粮于敌,他们早就全部饿死了。

    现在李过六万人虽然把旗帜换了,从大顺军变成了秦军忠贞营,但这项看家本领还在。

    马永贞得到了总参严令,没有给李过犹豫的时间,发给五日之粮,补充武器之后,限其第二日便拔营北上。

    马永贞亲率一万秦军押阵,总计七万大军北出南阳,连破叶县、襄城、郏县、汝州、嵩县,势如破竹。

    七万大军突然发难,因为只带少量辎重,速度非常快,负责防守洛阳的满将达斡尔应接不暇,他手上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