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天下-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八股文是明太祖开始实行的科举形式,而秦牧一开国立祚就有意废除八股取士。
支持八股取士,虽然不一定就是拥护明朝,象金声一样,有另外看法的也有。
但反对八股取士的,却基本都是拥护秦国的,反对八股取士的人数多少,就成了秦国得到多少读书人拥护的一个大体数据。
而批判八股取士,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在批判明朝的国策,这一点也正是秦牧让顾炎武开八股论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要取代前朝,必须对其进行批判,证明前朝的不合时宜,从而证明自己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样在义理上就说得过去了。
秦牧没有对大明进行血淋淋的直接批判,而是通过八股论坛进行巧妙地引导,否定了八股取士,也就是否定在明朝。
读书人掌握着天下的舆论导向,赢得了读书人的支持,也就赢得了民心。
对秦牧这点心思,杨芷很理解,她不能到前线去,但在后方也日夜想着能帮自己夫君一把,武昌天气炎热是出了名的,进入八月后除了早晚凉爽,白天仍象火炉一般。
杨芷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购买茶水糕点,派人送到黄鹤楼下,供参加论坛的读书人饮食,以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
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不管在场的读书人对秦牧是什么态度,但这她这位贤惠的王后,却都是充满了好感和敬意。
武昌王府曾经被张献忠焚烧过,有一半宫殿毁于大火,大秦立国之时,大臣们就劝秦牧修缮一番,以示新朝气象,被秦牧严词拒绝了。
当时秦牧说:“天下未定,有钱当用于强军济民,绝不能用于修建华屋广厦。”
见秦牧坚决反对,大臣们才作罢。
但王府里一半是断垣残壁,确实影响观瞻,杨芷写信征求秦牧的意见后,便将倒塌的砖石发卖;
王府所用的砖石都是上好的,很多人愿意购买,很快就卖完了,清理出了大片的空地。
杨芷又让人在空地上种上桃李,再饰以一些普通的花草,花费不大,却让王府焕然一新,生气盎然,令武昌的官民啧啧称赞。
卖砖石得所的钱财,除了种果树花去一部分外,剩下的杨芷又用来建了一个育儿院,收养一些孤儿。
外间传言,王后与小王子每餐食用不过两菜一汤,而且都是家常小菜,户部拨给王府的用度,多数被王妃用来抚养孤儿了。
百姓听了很感动,不少人开始主动给育儿院捐些财物,有些坊间妇人还抽出时间来,主动到育儿院帮着照顾孩子。
王后的绣工很好,在王府里传授侍女织绣,为前方的将士织戎衣,此事也很快传到民间,带动了间民很多妇女,武昌城中织机昼夜不息,蔚然成风。
杨芷的所作所为,说来都不是什么大功德,但积累起来,却对武昌的民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也为她这个王后赢得了贤良淑德的美名。
之前就曾有人把秦牧与唐太宗对比,现在,又开始有人将杨王后与长孙皇后相比了。
一个贤良的皇后,往往能对君主的行为起到匡正的作用。一国之母的品行好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废。
家有贤妻,夫不遭祸。大到一个国家,若是有一个贤良的国母,也是国家兴盛的保障之一。
因此人们都很关心杨芷的一举一动,对她的一言一行也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进而使更多人心向秦国。
**********************************************
PS:第二更,求月票!求月票!求支持!。
(未完待续……)
求双倍月票
从一号开始,平均每天三更,不上Q,不开手机,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多更新,俺身体比较差,能保持这样的更新量确实不容易。
今天是双倍月票最后一天,还在努力更新中,开个单章求月票,希望各位兄弟多多鼓励,给力支持。
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333章 甘少卿出使
******
甘南出使燕京后,身份已经暴露,不宜再在敌后作战。
虽然交换俘虏之事没有达成,但他的政治讹诈极为成功,燕京的多尔衮现在内外交困,处境十分困难。
甘南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回来后受到秦牧嘉奖,刚好这时秦牧要派人出使南京,甘南主动请缨,秦牧便授他以鸿胪寺少卿一职,出使南京。
甘南换上了一套黑色为底,绣以云纹的大秦官袍,和明朝外置补子的官服不同,大秦官服继承了先秦的朴素大气的风格,不再用补子来区分品级的高低,而是用冠梁和革带,外加云纹的颜色来区分。
大秦五德为水,尚黑,黑色为主的官服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观感,而加绣的云纹襟边简洁而生动,又在庄重之间平添了几分超脱和灵逸,不至于让人感觉太阴郁刻板。
甘南十分喜欢这套官服,穿戴得一丝不苟,负手站在船头上,从西水门缓缓进入南京城,江风吹拂着他那飘然的大袖,有种凌风欲飞的感觉。
船头插着一面黑底王旗,王旗一面绣着五爪金龙,一面绣着一个篆书“秦”字,是秦王的标志,张牙舞爪的金龙在招展的旗面上舞动,振振欲飞,霸气凌人。
这一面龙旗和甘南一身峨冠博带出现在满地马褂的南京城,再次引起来无数百姓的嘘唏声。
秦淮河两岸,无数百姓含泪观看,窃窃私语,对比自己的辫子马褂,人们对汉家衣冠充满了无尽的怀念和憧憬。
有些情绪失控的人,莫名的嚎啕大哭起来,甚至有些大胆的人躲在暗处大声问秦王何时发兵来金陵。
护送甘南进城清军如临大敌,不断厉声喝斥。人们却是聚而不散,一步一趋跟随着甘南的船只。
再次面对这样的场面,甘南感慨万端,频频对岸上跟随的百姓作揖。
与在燕京时一言不发不同,这次甘南不顾清兵的阻止,毅然对跟随的千百民众说道:“乡亲们,金陵是秦王的桑梓之邦,你们放心吧,秦王很快就会回来的。”
洪承畴站在将军衙门前,看着这一幕。心头很不是滋味,但终究没有下令强行将百姓驱散,因为他清楚这么做已经没有意义,人群可以驱散,民意却驱不散。
秦牧生于南京,南京百姓对他本来就多一份认同感,更何况现在秦牧其势灼灼,节节取胜,天下汉人都将他看成了唯一的希望。作为南京百姓,对他的期盼肯定要比别的地方要热烈。
“以你的人为,我本应见面就吐你一脸口水,但作为大秦的使者。必须保持大秦的风范,往你脸上吐口水的事,就让金陵城的百姓将来再做吧。”这是甘南见到洪承畴时说的第一句话,以至于让洪承畴愣了好一会儿。
“秦牧派你来所为何事。”洪承畴面无表情地问道。
“我王决定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投降,只要你下令南京守军放下武器投降,我王对你以前的所做所为可以既往不咎。你应该比谁都清楚,长江南北已经被我水师隔断,你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
洪承畴端起茶杯,沉静地呷了一口,才徐徐答道:“秦牧派你来,若只是为劝降的话,那你可以回去交差了。”
甘南淡然笑道:“你可知道,多尔衮自顾不暇,随时可能得拿你来顶罪。”
“我知道,你出使过燕京,成功引发了大清内部的纷争。你这次来,大概又是想故技重施,挑拨离间来了吧。”
“没那么个必要,看看城中百姓的反应,还用得着我挑拨离间吗?实不相瞒,洪大学士您的长子在我们手上,本使这次前来,是要用洪大学士的长子换一个人。”
“什么人?”洪承畴目中厉芒一闪而逝,又恢复了古井不波的样子。
“在衢水一战中,我军一员将领力竭被俘,名叫韩刚,我王愿用洪大学士的长子换回韩刚。”
“休想。”洪承畴并不是不想救儿子,但他敏锐地觉察到这看似简单的事,背后包含着一个险恶的阴谋。
对洪承畴如此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反应,甘南也不禁暗暗佩服,这一个套,等闲人等恐怕一时觉察不了。
第一个套不行,甘南也不以为意,含笑说道:“洪大学士果然吃了秤砣铁了心,真的要把奴才做到底啊,为鞑虏不惜大义灭亲,难得啊。不过本使还听说过一句话,虎毒不食子,洪大学士的大义灭亲恐怕难免被人说成禽兽不如啊。”
对甘南的讽刺,洪承畴不为所动,反舌相讥道:“甘少卿就这点能耐?”
“洪大学士刀枪不入,再大的能耐在您这脸皮下也只能甘拜下风啊。”甘南嘘唏连连,又接着下第二个套,“既然洪大学士不管自己儿子的死活,好吧,图赖、孔有德、尚可喜这三人的分量总够了吧,洪大学士可以在这三人中任选一个,用以交换韩刚。”
这下洪承畴不答话了,如果说第一个套一眼就看出,并且容易破解的话,那么这第二个套更明显,但看出来是一回事,要解这个套却就难了。
先说说甘南下的第一个套:现在清军在江南处处受挫,在博洛、尼堪等人看来,作为总理江南军政的洪承畴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他已颇多怨言。
试想,如果这个时候洪承畴用韩刚换回自己的儿子,费扬古乃至博洛等人会作何感想呢?
特别是费扬古,损失了一千七百人,才得到韩刚一个战俘,洪承畴却用来换回自己的儿子,费扬古肯定十分愤慨。再加上秦军挑拨离间的话,出现什么后果很难想象。
而第二个套则复杂得多,三选一,表面上看秦牧很大方,三个人选的分量确实也很足,图赖原是正黄旗八大臣之一,实受固山额真一职,地位仅次于旗主,具体负责一旗的事务。
尚可喜与孔有德是三顺王中的两位,用一个王换一个参将,看上去也是大清赚了。
然而这三选一的选择题本身就不好选,选了其中一个,就等于得罪了其他两个,所以洪承畴宁愿甘南提出唯一的人选,也不愿他给如此“宽松”的选择权。
当然,光是这样的话,洪承畴也不会太为难,但深入分析之后,你就会发现三人之中选谁都不妙。
先说图赖,图赖原是正黄旗八大臣之一,与螯拜、索尼等人坚持拥护豪格,把图赖换回来了,等于是增强了这豪格一方的实力;
现在多尔衮内外交困,处境十分艰难,把图赖换回,对多尔衮有害无益,必定会引来支持多尔衮一派的多铎等人的强烈不满。
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如果选择换图赖而放弃尚可喜和孔有德,还会让绿营兵乃至汉军旗心寒,尚可喜与孔有德很早就归附满清,可不是孤家寡人,在汉军旗中有着大量的人脉;
两人都是王爵,身份不比图赖低,放弃他们,而换取图赖,这是明显的厚此薄彼,必定会引发绿营及当军旗的不满。
再说尚可喜与孙有德,没错,这两个都是多尔衮的拥护者,换回他们对多尔衮来说,比换回图赖有用。
问题就在于,尚可喜与孔有德都是汉人,在唯一的机会面前,洪承畴不换回满人而换汉人,又必定会引发其它满人的愤慨,特别是反对多尔衮的人,肯定会拿这件事大做文章。
如果谁也不换,行不行呢?更不行,这会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图赖、孔有德、尚可喜三人背后的势力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洪承畴一瞬间心念百转,千头万绪,实在难以决择。
甘南好整以暇地饮着茶,他玩的不是阴谋,是**裸的阳谋。就象在燕京,多尔衮也一眼看出了他的用意,但看出又怎么样,看出也破解不了,因为主动权全部掌握在大秦手上。
现在洪承畴面临的也是类似的情况,不管你换谁,都会陷入套中。
洪承畴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对这一点,甘南充满了期待。
**************************
PS:最后四小时,双倍月票就要结束了,第三更奉上,求月票支持!。
(未完待续……)
求双倍月票
从一号开始,平均每天三更,不上Q,不开手机,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多更新,俺身体比较差,能保持这样的更新量确实不容易。
今天是双倍月票最后一天,还在努力更新中,开个单章求月票,希望各位兄弟多多鼓励,给力支持。
最后四小时,双倍月票就要结束了,第三更奉上,求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334章 郑芝龙的心思
******
洪承畴经过艰难的决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图赖,说出“图赖”两个字时,他再难掩饰心头的烦郁,轻轻吁了一口气。
选择图赖,虽然也会引来多铎乃至整个汉军旗不的不满,但在政治上,可以为多尔衮减轻一点压力,现在多尔衮外交内困,已经够呛的了。
现在多尔衮是洪承畴在满清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他女真人可没一个象多尔衮这样看重汉臣,包括与多尔衮同一阵营的多铎和阿济格,对汉臣都极为不屑,所以多尔衮不能倒。
甘南淡淡一笑,随口讽刺道:“我早该料到洪大学士会选择图赖才是,再怎么着图赖好歹是主子,哪有主子不救,救奴才的道理?哈哈哈虽然洪大学士跟尚可喜和孔有德一样,也都只是鞑子的奴才!”
“哼!”洪承畴冷哼一声,冷然说道:“甘少卿不必逞口舌之利,我洪承畴自问无愧于大明,我戎马倥偬半生,至松山一战,已然尽力,奈何大明气数已尽,岂是人力所能回天?换是甘少卿处在的我境地,未必比我洪承畴做得更好。”
“你错了,我没说你对不起朱明,你确实为朱明尽力了。你对不起的是全天下的炎黄子孙,别的先不说,光是扬州就有数十万同胞惨遭屠戮,尸积如山,你洪承畴视若无睹,还助纣为虐,你一句为朱明尽力了,就可以掩饰自己对炎黄子孙犯下的滔天罪行吗?”
甘南一声厉喝,把洪承畴驳得哑口无言,手指在轻微地颤抖着,可见心中正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煎熬。
甘南懒得多看他一眼,沉声说道:“请尽快把韩将军接来,具体交换地点。可在马鞍山,也可以在江阴城,记住,我王希望看到一个完好的韩刚,若是韩将军遭到什么额外的折磨,对不起,我王会很生气,后果洪大学士自己掂量吧。”
甘南站起身,准备告辞出城,结束这次使命。临了说道:“洪大学士放心,我王虽然暂时不会放贵公子回来,但也不会加害,当然这不是看在你的脸子上,以你的所作所为,杀你一子不为过;
我王是看在洪老夫人脸子上,洪老夫人听你降清之后,终日以泪洗面,还说一定要亲自打死你这背祖忘宗的逆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唉!”
甘南出城后,洪承畴独自坐在将军衙门里,久久不发一语。如果说甘南骂他对炎黄子孙犯下滔天罪行,他还可以不在乎的话,那么甘南最后那席话,无疑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房。
知母莫若子。出于对自己母亲的了解,洪承畴知道甘南绝非虚言。“七十八了,七十八了”他喃喃地念叨着自己母亲的岁数。陷入一种迷惘痛苦之中难以自拔。
过了好一会儿,他心头突然打了个激灵,蓦然惊醒,暗道一声利害。甘南的言行,绝非有意劝降,不过是想让自己这个主帅饱受精神上的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