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之平步青云-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笃笠档慕ぃ烁玫姆窈头⒄梗袷潜厝坏那魇啤
第一百六十一章 放卫星
傅泽平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了支持。高新区升格对各方面来说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即便有些人不满林辰暮,可或多或少也有亲戚朋友或下属在高新区任职,这要是挡了人家的进步的路子,是会被人骂娘的。
几乎等所有人都说完之后,杨卫国扭过头来问乔瑞华:“乔市长,你觉得呢?”
乔瑞华不由就有些苦笑。
他当然知道,高新区升格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无异于一次利益均沾的大好事,可真要严格说起来,最大的受益者却是林辰暮。二十多岁的正处或许某些中央部委或省直机关里也有,但二十多岁的正处级地方实权一把手,那就真的有些令人惊骇了。他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被苏宏远相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是许多人嫉妒眼红的对象了。可真要和林辰暮比起来,也黯然失色。
但现在的状况,根本就由不得他反对。先不说高新区的升格原本就是苏昌志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坐的所有常委及委员也都几乎能从中受益。自己硬要反对,不仅是于事无补,反倒是会站立在所有人的对立面,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只有傻子才会去做。
而杨卫国选在这个时候征求自己的意见,看似是尊重自己,可实则却有些居心叵测啊!
拿定了主意,乔瑞华就笑着说道:“我初来乍到,按理说是没有发言权的,不过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对我们武溪的发展有着极大助力作用的窗口和试验田,副处级确实有些小家子气了,也显不出我们对于高新区的重视和关注。所以,我同意市委的决议。”
他这话听起来没什么,可只要仔细琢磨琢磨,其中的滋味就出来了。他同意的是市委的决议,而不是高新区升格这件事,所以即便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和他无关,他只是服从大局罢了。
在坐的各位几乎都是人精,当然能够品出其中的味道,对这个新上任的市长,似乎也多了几分直观的认知和了解。
不过杨卫国似乎并没有想那么多,而是笑着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徐秘书长,就麻烦你起草和准备相关的资料,上报到省里去,尽快将这件事情落实下来。同时,也要叮嘱高新区的领导干部,这级别是给他们上去了,他们的工作成绩也要相应上去,这才不辜负我们的期望。”
邓全忠也笑眯眯地说道:“是啊,根据刚刚统计出来的数据看,高新区前三季度就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的指标任务。我看,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嘛。加之现在市委市政府不仅是给他们配备了最强的干部队伍,还全体原地晋升一级,给了他们更广阔的平台,明年的任务指标是应该要有些大幅的调整了。”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众人看着邓全忠的目光都有些复杂。他这几乎是把高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林辰暮放到了火上烤。大幅调整,多少任务指标才算是大幅调整?如果到时候完不成呢?是不是林辰暮这个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就不合格?
傅泽平眉头皱了皱,刚要开口说话,杨卫国却笑着说道:“呵呵,看来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高新区的林辰暮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是他们高新区自己制定出来的任务目标,大家看看,算不算是大幅调整了。”说话的时候,目光还意味深长地看了邓全忠一眼。
邓全忠微微一愣,不由就有些尴尬,晒然笑笑,就端着杯子喝水,神色有些不自然。
徐杰就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所有人,包括列席参加会议的市委委员们。
众人接过来一看,不由都忍不住惊呼起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高新区下一年度引进外资的目标为4。42亿美元,引进外地资金的目标为327。66亿元,比起今年整整翻了两番还要多。更关键的是,还特地注明签约项目的履约率要达到100%。
100%是什么一个概念?那也就是说,但凡签约项目就不能有流产的。而当下全国各地的招商引资潮中,许多看起来很吸引眼球的招商项目,举行过盛大的签约仪式,被媒体争相报道后,往往又在进一步的操作中胎死腹中,只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只不过报喜不报忧,许多群众不知道罢了。
这一连串的数字,给众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放卫星。如果高新区明年的任务目标真能完成,那也就是说,明年一年的招商引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高新区成立以来的累计总额,这可能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除了惊愕之外,更多的还是觉得,高新区的负责人是不是都太年轻了?怎么做出的事情那么不靠谱?
饶有兴致地看着手上的数据,乔瑞华也不由琢磨起林辰暮这个人来。他没见过林辰暮,不过自从老领导要他来武溪后,他耳边听到最多的,除了杨卫国之外,就是这个林辰暮了。这让他还没有来武溪之前,就对这个年轻的干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以乔瑞华的直觉,杨卫国既然敢将林辰暮推上高新区一把手的位子,林辰暮就绝对不会是个如此不靠谱的人,他能抛出这么一份看似几乎不肯能的任务目标来,肯定有自己的全局打算和把握,否则不会将自己陷入不利和被动的境地。
可他也想不明白,在武溪这么一个西部城市,林辰暮凭什么敢定下这么高的任务?他难道就不怕骑虎难下吗?至少说,换着是自己,绝对没有这种魄力和胆识。
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乔瑞华不由就有些感慨。
倒是傅泽平笑着说道:“英特尔公司一期工程就差不多要投入4亿美元,看来这个目标虽然巨大,不过有英特尔公司垫底,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众人一听,也不由露出了豁然开朗的表情。是说嘛,有英特尔公司的巨额投资,难怪高新区底气十足,敢放这种卫星了。
柯正平面无表情地看了邓全忠一眼,那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
邓全忠见柯正平看自己,不由就低下头去,心里也有些窝火。原本是想挤兑一下林辰暮,让他下不来台的,哪晓得林辰暮居然搞出了这么一手,自己一头不偏不倚地正好撞上去,反倒是成全了他。
贺国洪却是笑着说道:“小林书记和高新区今年来的工作确实做的不错,尤其是排除万难,将英特尔公司争取到咱们武溪投资建厂,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武溪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成绩斐然……”
众人不由就觉得有些惊讶,以前贺国洪总是看高新区不顺眼,这里挑刺,那里找毛病的,怎么今天反倒是替林辰暮和高新区说起话来啦?难不成吃错药啦?
念头刚起,却又听他抑扬顿挫地说道:“不过……”众人这才相视而笑,果然如此,正戏在后头呢!
“成绩都是以前的,辉煌也只属于过去,我们总不能躺在以前的成绩上睡大觉吧?高新区要发展,就要有不断突破自我的动力和信心,我也相信,在小林书记的带领下,高新区一定能够再创佳绩……”
话还没说完,杨卫国就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他道:“好了,这些空话套话就不用说了,高新区明年的任务目标,下来会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研究确定。不过,大家有人觉得高新区自己提交上来的目标低吗?如果我们在坐的认为这个目标低了,自己或是他所推荐的人能够完成更高,那没问题,立下军令状,我可以立刻将林辰暮撤了,让他来干这个高新区的一把手。”
说到这里,他目光充满了压迫性地看了众人一眼。
众人都不说话了,虽然他们都对高新区一把手的位子垂涎不已,可想想那近乎天文数字的任务,心里不由又有些打鼓。即便英特尔解决了4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可外地的300多个亿的资金呢?这又不是300多万,随随便便找个银行就能搞出来。
可这时,却响起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那如果明年高新区完不成任务呢?”
众人转头看过去,说话的是列席会议的市委委员,中云区区委书记郑向东。
作为列席会议的市委委员,按理说是只能旁听,没有发言权的。不过郑向东似乎对杨卫国偏护林辰暮有些不满,就忍不住出声道,不过话说出口后,他不由又有些后悔。麻痹的,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得罪了杨卫国,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
作为老牌的区委书记,郑向东自然看不惯比自己儿子还小的林辰暮几近和他平起平坐,尤其市里大力发展高新区,许多政策和资金都向高新区倾斜,厚此薄彼下,他对高新区更是多了几分不满和抱怨。
而和他有着相同想法的还不在少数,他们奋斗了几十年,却被林辰暮轻而易举赶上,心里自然不舒服,连带着也就迁怒到了高新区身上。
郑向东说话之后,会场里就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就让市委秘书长徐杰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就拍了拍面前的麦克风,厉声道:“安静,都别说话了。”强调了几次之后,众人这才停住了交头接耳。不过目光都汇集在杨卫国身上,想看看他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杨卫国看了众人一眼,然后正色说道:“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林辰暮也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明年的任务完不成,他就引咎辞职。”
这话一出,顿时就像是抛下了个炸弹,震得众人是目瞪口呆。
第一百六十二章 重头戏
官场之人。最忌讳的就是把话说得太满,没有回旋的余地。话说出口很容易,可万一真要有什么意外,那岂不是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所以说,林辰暮敢立下这样的军令状,委实让在坐的众人吃惊不小。
柯正平端起茶杯,不屑地笑了笑,像林辰暮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迟早会摔得头破血流的。
而一旁的乔瑞华,脸上却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见众人都没有什么异议了,杨卫国朝徐杰点了个头,徐杰就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下面是今天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高新区管委会鉴于工作需要,特此申请要增设一个副主任。”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哗然,就连正在飞快记录的秘书,也不觉放下了笔。邓全忠和贺国洪更是不由得相互看了一眼,都能从彼此眼中看到不敢置信的眼色。
原本他们以为,徐杰刚开始所提到的有关高新区的议题就是升格的事,没想到,重头戏在这里。增设一个副主任,凭空多出一个职位来自然是好事,可关键在于会任命谁上?很显然,林辰暮既然提出来了,那人选必定也早就准备好了的。
乔瑞华不由也皱了皱眉头。
管委会副主任,在武溪虽然也算是炙手可热的职位,可麻烦的是,多出这么一个职位来,就为苏昌志掌控局面平白增添了许多变数。一旦这个职位不能掌控在手上,前面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几乎都成了泡影。
经过短时间的交头接耳和议论之后,台下列席的市委委员们也全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将自己的小动作收了起来,目光凝聚在各位常委身上。他们已经感到,一场冲突或许即将展开。
杨卫国轻轻喝了一口茶,瞟了众人一眼,才又淡然笃定地说道:“大家都发表发表意见看法吧,究竟这个副主任该不该增设?”
副市长邓全忠就挠了挠自己微凸的头顶,笑眯眯地说道:“高新区管委会想早一天把经济搞上去,这种想法是对了的,但欲速则不达,而且中央的文件三令五申地要求精简机构,咱们现在还增设职位,恐怕与中央精神不符吧?”
贺国洪也是笑着说道:“以前管委会是五个人,现在是四个人,按理说,工作繁重,实在忙不过来,增设一个人也正常。不过我认为,以其增设一个副主任,倒还不如咱们给小林书记减减负。他年纪轻轻虽然能干,可既要担任党工委书记,又要全面负责管委会的工作,确实有些难为他了。要不然啊,他这个管委会主任就别兼任了,专心干好党工委书记,为高新区的发展把好关,也是蛮好的。大家觉得呢?”
笑容虽然和煦,可说出来的话,却不由令人打了一个寒颤。党工委书记看起来是一把手,可如果不兼容管委会主任,那这个职务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他这招釜底抽薪的确很犀利,也很阴毒。
常委们都没怎么表态,敏感的事件大家都很谨慎,各自盘算着各自的,在没有拿定主意之前,都缄默慎行,以免不小心站错了位置。
傅泽平就深深看了他一眼,皱着眉头就道:“贺部长这话我不同意,林辰暮自从来到咱们高新区后,工作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也充分证明,我们当时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将他派到这个岗位上的决定是很英明的。现在高新区的问题不是林辰暮兼任了管委会主任的问题,而是人员配备跟不上发展趋势的需要的问题。”
傅泽平发言过后,一向很少在常委会上发言的警备区政委徐季桢也很意外地出声说道:“中央是要求精简党政机构,但我认为这和高新区增设一名副主任并不冲突。高新区正值飞跃发展的好时机,可现在却因为各种原因,调任来了两个新人。当然,我并不是质疑这新人的工作能力,但毕竟初来乍到,需要一个熟悉情况和上手的过程。在这期间,所有工作几乎全都压在林辰暮和唐凝两人身上,即便是铁人恐怕都吃不消。因此我认为,不论是从现在看,还是着眼于长远,高新区管委会这个副主任都应该增设……”
柯正平听着徐季桢滔滔不绝,默不做声,就慢慢端起茶水。
不能不说,杨卫国在这个时候提出高新区增设副主任的提案,是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可徐季桢居然会为林辰暮说话,就更让他深感惊疑和意外了。
徐季桢以前一般都不怎么参加常委会,很多时候都请假,即便来了大多也只带耳朵,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很少开口,像今天这样长篇大论的,真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果只是巧合那还罢了,可如果杨卫国已经争取到了他的支持,达成了同盟,那事态就严重了。
常委会上的每一票都很重要,往往一票就能决定成败。
徐季桢的发言并没能平息争论,争论反倒是日益激烈起来,现场几乎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高新区增设一名副主任,而另一派则是极力反对,认为高新区管委会的配置已经很合理了,再增设不仅没有必要,反倒是会造成组织机构冗赘。如果实在要考虑进人,那就将林辰暮身兼的两个职位分开。
而杨卫国则是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其实他并不想在新市长刚上任不久的档口提出这个议案。虽然因为葛彦平事件,他在武溪很是拉拢和收服了一批人,可常委会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要不然,前一阵子柯正平他们也不可能逼宫了。
可如果不尽快将这些事情落实下来,等到别人都磨刀霍霍,那就为时已晚。
“乔市长,说说你的看法吧?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刚来或许反倒是能看得更透彻。”杨卫国就笑笑,转头对乔瑞华问道。
乔瑞华默默放下茶杯,他盯着杨卫国的眼睛看了一会儿,却看不出任何端倪。和其他一把手一样,杨卫国这个人也很难看透。
毋庸置疑,高新区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么一个提案来,自然是为了应对苏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