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他。如果在夸奖他的话中,加入了少许的“遗憾”,你的话就会变得更加可信。
当然,要注意,这个小小的不足应该是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比如“你这个人太善良了,所以会上当,不过,现在像你这样善良可信的人太少了。”“你的房子确实有点乱,你也太懒了,还好,这些不影响你的写作思路,或许还会让你的思路更加开阔吧?”这些小小的缺点,不会伤害到对方,只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正直”。
当然,除了说出别人的小缺点给人可信的感觉,有时候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小缺点,也可以让你变得“实诚”。
如果你想把某人推荐给某公司,你对公司的人事部长说:“尽管此人有某种缺点,但他的长处……”而不是一味地表扬和夸奖某人,相信成功率会更高。
如果你想把自己推销出去,也可做这样的自我介绍:“我的确在某个方面不太擅长,但我的强项是在……”这种说法比那种自夸式的方法,会强胜百倍。
比如,有些年轻人在求职面试时总是自吹自擂,给人一种老油条的印象,惹人生厌;而有的人在面试的时候,主要说自己的优点,但也恰当地把自己的缺点表达出来,让考官定夺。很多人就是因为每次面试时都主动述说一两条自己的劣势赢得考官的好感,而面试成功。
有一个聪明的应聘者就道出了自我揭短的诀窍,她说:我揭的都是和工作本身关系不大的缺点,比如去应聘秘书,我绝不会告诉考官自己的打字速度比要求慢一倍,而只说自己不够漂亮、个儿矮、稍胖。这些都与秘书工作本身无关,而且显而易见,我自己不说老板也看得见,这些若不说,考官们会认为是我的“不足”,我自己说了,这些缺点最终反而成了“优点”。
有位考官就对面试的人说:“你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最实在的,在你之前没有人主动揭自己的短。这正说明你能全面地了解自己,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并不是每个缺点人们都不可以接受。比如“字写得不好”“工作上有时候会感到倦怠”“身材矮小”等,这些缺点并不是什么过错。
这种借暴露缺点来赢得诚实感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是使你受欢迎的最佳自我表现方法。但这并不等于说,为了表现自己的诚实,便把你自己的不足之处暴露无遗。这样做,人们会把你看成个一无是处的家伙而对你嗤之以鼻。他们会想,一个一味地为自己“涂脂抹粉”而极力掩饰不足的人怎能赢得我的信任?
第3章 迅速读懂他人的心理策略
一个人的行为是外显的,而他的思想却是内隐的。有时候行为和思想并不一致,与人相处,必须先了解人们行为背后思想的“秘密”。
主动地接近对方,真正地了解他
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他人的认识,而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又受到第三者的影响——他人的描述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便形成了你对一个陌生人的认识。这就是偏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抱着偏见与某人相处时,你很难发现他的“庐山真面目”。
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并不是通过表面能够全面了解的。积极与人交往、真心与人交往,是洞悉真相、结交朋友的最可靠最必要的途径。所以,在真正接触到他人之前,对他人的看法不要过于武断。
第15节:迅速读懂他人的心理策略(2)
人们会以貌取人,会用第一眼收集到的信息来判断一个人。为了迎合他人的这种直觉判断,我们要尽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当我们判断他人的时候,又要尽量规避这个判断人的“印象误差”。如果仅仅凭借第一眼,或是道听途说就给一个人下结论,显然是不客观的。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H?凯利在1950年做的一次实验中告诉学生,教经济学的教授有事要做,故暂请一位研究生代课。他对两组学生介绍说,该研究生是个既好学又有教学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人。然后对其中一组学生说,此人为人热情;对另一组学生却说,此人比较冷漠。
介绍之后,凯利让这位代课教师在两个组分别主持了一次20分钟的课堂讨论,然后,再让学生陈述对他的印象。实验结果发现:
(1)两个组的学生对代课教师的印象大相径庭:一组认为老师有同情心、体贴人、有社会能力、富有幽默感等,另一组却认为老师严厉、专断。这表明,两个组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都夹有自己的推断成分在内,或由热情的特点推断出一系列优点,或由冷漠的特点推断出一系列缺点。
(2)两个组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发言行为:对老师印象好的那组积极发言者达56%,而印象不好的那组积极发言的只有32%。
由此可见,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他人的认识,而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又受到第三者的影响——他人的描述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便形成了你对一个陌生人的认识。这就是偏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抱着偏见与某人相处时,你很难发现他的“庐山真面目”。
15年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世界第二富翁沃伦?巴菲特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彼此只闻其名,不识其人,两人之间甚至还有很深的偏见:盖茨认为巴菲特固执、小气,靠投资发财,不懂时代先进技术;巴菲特则认为盖茨不过是运气好,靠时髦的东西赚了钱而已。但是,后来他们成了商场上不多见的莫逆之交。巴菲特多次公开说,此生最了解他的人就是盖茨;而盖茨尊称巴菲特为自己人生的老师。
这种转变起源于他们在1991年春天的第一次很重要的交往。那天,盖茨收到了一张邀请他参加华尔街CEO聚会的请帖,主讲人就是巴菲特,他不屑一顾,随手丢到一旁。盖茨的母亲微笑着劝儿子:“我倒是觉得你应该去听听,他或许恰好可以弥补你身上的缺点。”母亲的话让盖茨清醒了许多,决定熟悉一下这位大他25岁的前辈。
在会议室,同样在臆测中对盖茨抱有偏见的巴菲特见到盖茨后,傲慢地说:“你就是那个传说中非常幸运的年轻人啊?”盖茨是以一颗真心来结交巴菲特的,因此他没有针锋相对,而是真诚地鞠了一躬,“我很想向前辈学习。”这出乎巴菲特的意料,心里不由对盖茨产生了好感。
离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巴菲特和盖茨有意坐到了一起,一个讲述,一个倾听,彼此聊到自己的童年和对世界经济的看法。两人惊异地发现,他们有太多的共同点,都是白手起家、热衷冒险、不怕犯错误……不知不觉中,时间溜过去一个多小时,意犹未尽的巴菲特被催促着来到演讲台上,他的开场白竟然是:“在开始讲话之前,我想说的是,今天我第一次和比尔?盖茨交谈,他是一个比我聪明的人……”
第16节:迅速读懂他人的心理策略(3)
随着交往的深入,盖茨逐渐认识到巴菲特是个不可多得的“真人”:他并非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而是对金钱有着超凡脱俗的深刻见解,他说“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反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子女”;他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每当爱人危难的时候,就守候在她的身边;为记录三个孩子成长的经历,他坚持写了30本日记;他不但支持妻子从事慈善事业,而且身体力行,计划在自己离世后,将全部遗产留给妻子,由她把这些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他助人为乐,对待朋友非常真诚;他的人格魅力经常打动每一个与之交往的人,就是在他的影响下,一心忙于工作、对婚姻持怀疑态度的盖茨终于学会了热爱家庭……
同样,在巴菲特眼里,盖茨也是个年轻有为的“真人”。2006年6月15日,盖茨宣布将逐步退出微软,专心从事慈善基金会的事业。紧随其后,6月25日,巴菲特因为妻子过早去世,决定将把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盖茨的慈善基金会,他动情地说:“我之所以选择盖茨和梅琳达(盖茨的妻子)慈善基金会,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健全的慈善组织,另外就是我十分信任盖茨和梅琳达,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
假如先入为主,抱着冷漠和过分警惕,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纵然像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样聪明、杰出的人物,也会对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心存偏见,与之失之交臂,留下人生遗憾,改写事业轨迹。
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并不是通过表面能够全面了解的。积极与人交往、真心与人交往,是洞悉真相、结交朋友的最可靠最必要的途径。所以,在真正接触到他人之前,对他人的看法不要过于武断。
想知道他人的思想,他的表情告诉你答案
了解一些基础的表情技巧,对于与人良好的交往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了解他人的表情,而掌握对方的心理,了解他人对你的态度、对事物的看法,进而诱导、确认或控制对方的想法。
面部的变化,如笑、皱眉、发怒,能迅速地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我们能很明确地了解人们当时的心情、意图。心里的事全在脸上写着,想获取你信任的人会冲你笑,想吓唬你的人会冲你发怒。可见,“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我们去发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谍报机关抓获了一个自称是比利时农民的流浪汉,法国军官吉斯负责审讯。细心的吉斯从流浪汉的举止看,觉得他是个德国间谍,但是一时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审讯开始时,吉斯首先让流浪汉数数,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着,没有露出丝毫的破绽。过了一会,吉斯派人在屋外燃起火来,并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如果流浪汉露出一丝惊慌的神色,就证明他听得懂德语,那么他无疑就是一名德国间谍,可是流浪汉无动于衷。
吉斯并不甘心,他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在审讯室,吉斯对流浪汉说:“好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听到后,马上仰起脸,脸上露出微笑,并轻轻地出了一口气,显得很轻松。然而他突然发现吉斯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流浪汉顿时变了脸色,意识到自己失败了。原来,刚才吉斯用的是德语。
这个间谍的表情出卖了他。尽管他声称自己听不懂德语,但是当他听到吉斯说他可以自由后,他脸上本能地流露出的轻松表情,表明他听懂了德语。
第17节:迅速读懂他人的心理策略(4)
了解一些基础的表情技巧,对于与人良好的交往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了解他人的表情,而掌握对方的心理,了解他人对你的态度、对事物的看法,进而诱导、确认或控制对方的想法。有一份由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生面试压力调查》显示,95%的面试官着重考察应聘者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82%的面试者在面试时会出现表情僵硬、挠头等压力“微表情”,对其面试结果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类的几种基本表情,每种表情表达当时不同的心理: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轻蔑:轻蔑的典型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2009年,美国有一部热播电视剧《lie to me》,剧中的主人公莱特曼博士凭借看着眼睛、观察小动作、听声音、握手,就会知道你是否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如此神奇而专业的技能,倾倒了大批电视迷。
《lie to me》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词汇——微表情。也就是当人们的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一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而这些微表情,能“泄露”人们内心的很多秘密。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些表情中包含的心理和情绪。
?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恐惧。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伪装的。
?当人陷入悲伤的时候,额头、眼角都应该有纹路产生。
?真笑时,眼角有皱纹;假笑时没有。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表情极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说完后抿嘴,表示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
?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显露出不屑,说明你的问题触到了对方的痛处。
?害怕、愤怒和性兴奋都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眉毛上扬、下颚张开表示惊讶。
?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表示将要实施暴力行为。
?说话时两边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尴尬。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
?用手抚额头眉骨处,如擦汗状,表示羞愧。
?嘴微张,眼睁大,表示错愕;而向一边撇嘴唇则表示不屑。
?对方手插口袋,眼睛左顾右盼,不敢直视,表示他紧张害怕,对自己没有信心。
?抿嘴唇、挠头、窘迫紧张,是不知所措的表现。
?对方说话很急,将物品放在胸前形成一种障碍,刻意与你保持距离,代表焦虑。
?如果对方五官向面部中心聚拢,代表暗暗反感。
?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所言不自信。
当然,通过表情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和情绪,要结合当时的处境,有的人的表情可能是一时的下意识反应,还有的是他人一向的习惯性动作,不要生硬地照套表情的教条。
第18节:迅速读懂他人的心理策略(5)
读懂身体语言,猜透他的心思
人心是无法从肤浅的表面了解的,我们有时候可以根据他人的举动,来判断他的用意、心思。一个人的语言可能会欺骗你,但是他的身体语言不会。
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因此,解译人们的身体语言密码,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他人。
我们每天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你熟悉的,有你不熟悉的;有跟你关系好的,有跟你关系不好的;有你的朋友,有你的对手。你如何与他们相处?首先你要读懂他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操纵术中最基础的一步。
熟悉下象棋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若你想赢得这盘棋,除了看清楚棋盘上的棋子外,还必须要看透对方下这步棋的用意,进而判断出其后的布局,才能最后获胜。所谓“高手前后看三步”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与人交往必须懂得一些“读心术”,既不能仅仅看表面,更不能轻易判定对方的为人。人心是无法从肤浅的表面了解的,我们有时候可以根据他人的举动,来判断他的用意、心思。一个人的语言可能会欺骗你,但是他的身体语言不会。
身体语言是由人的四肢运动引起的,可以传递许多信息,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上篇文章中所说的面部表情,也属于身体语言的一种。
比如,他人与你目光接触,表示愿意进行沟通;他人小心地坐在椅子边上,表示有点焦虑和紧张;紧靠坐椅、双臂交叉则表示不愿意再继续讨论下去了;在人群中脚尖朝向谁,往往暗示对谁感兴趣……这些肢体语言无不透露出一个人的情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