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奸臣世家 >

第87章

奸臣世家-第87章

小说: 奸臣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神宗也被王珪的举动搞得有些糊涂,刚想开口劝慰一下他的这个首相,谁知,这老家伙咯的一下,突然间身子歪到一边,在也没有了声息。

    这是昏了啊!

    “传太医,来人,快点去请太医。”宋神宗一看到自己的股肱大臣就这么昏了过去,一下子有些慌了,便立刻大声吩咐石得一。

    若是蔡道在这里,一定会给王珪点一个赞。在整个大宋朝,若论演技的话,蔡道就服气王珪,这一点,就连蔡道这个穿越者都做不到说晕就晕,其他人还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珪这个老家伙的。就是为了这个人人都在企盼的相位,这老家伙也真拼啊!

    宋神宗不明白王珪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甚至还昏了过去。那些看过奏折和书信的人、以及非常了解王珪的大臣都明白大致的原因。

    王珪这是怕了,企图用病遁来逃避这一次的风波,看样子,还真让这个老家伙做成功了。

    不提太医是如何救治王珪的。

    接下来,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被勤政殿中的大臣一一看了一遍。

    保守派的大臣都是恨得咬牙切齿,起始他们还以为蔡道和他的外祖父王安石会有所不同,可是,看了心中的那个计划之后,不得不感叹,这个孩子的确是王安石的至亲啊!

    实在是狠了。

    朝中的保守派几乎都是北方人,而且都是北方的文臣世家,司马、范、韩、吕这些人的家中那个没有千亩良田。

    即便是大宋朝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君子范仲淹,也不能免俗。

    皇祐元年,范仲淹调任杭州以后,他的子弟以其已经有了隐退之意,便商议在家乡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不过,据传闻,范仲淹在当时就严词拒绝了。

    可是,让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年的十月,范仲淹却突然出资购买了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其实还不是用这些良田养活他们范家的宗亲,所谓的贤人不是他的直系亲戚,就是范家的长辈。可是,这突然购置的千亩良田,哪个大地主肯一下子卖掉,还不是从普通的百姓手中购买的。范仲淹的名望这么高,他的子孙当然不愁吃喝了,可是,这千亩良田的产出并不会汇集除了范姓之外的百姓。

    有人说,范仲淹是大宋朝的诸葛亮,可是,不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个人品德,这位所谓的道德君子根本就比不上诸葛亮的万一。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临终前留给自己后人的也只不过是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这还是多年积攒下来的。而范仲淹的千余亩土地,看似没有诸葛亮的多。可是,他却是一下子购置的,大宋本来就是地少人多,因此,对民间的冲击非常大。

    大地主其实就是大粮商,一旦朝廷出面接手了百姓手中的粮食,那他们手中的粮食又该卖给谁啊!

    以往,大宋的西军和西夏国战祸连年,而且关中历经两个朝代的耕种,不复当年的富饶,所以,自大宋建国以来,就一直缺少粮食。粮商们如果费点力气,还是能在关中地区获得一些利润的。可是,自从孙觉坐镇长安府之后,这一情况就大大改观了。

    就在不久之前传来的消息,关中地区,渭河和泾河流域都已经确定获得了大丰收,而北洛河流域,由于蔡玄到任的比较晚,所以,其农业成果没有宗泽和张叔夜治下的那么突出。如果,让这些大粮商知道这也是蔡道的功劳的话,说不定,这些人会立刻花钱雇佣杀手,再刺杀蔡道一次。

    当然,这些情况也只有宋神宗一个人心知肚明,他现在已经对于蔡道是那位老神仙弟子的身份深信不已。如果不然的话,他举荐的这三个人,除了蔡玄是他的所谓族兄以外,那个什么宗泽和张叔夜这样的大才,他一个一直呆在乡下的孩子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宋神宗都忍住不感叹,老神仙就是老神仙,比自己和王安石看人的本领强多了。

    大殿上的文官很多,要让他们全部都看完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势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可宋神宗还是耐着性子等他们一个个看完了两样东西。

    一时间,不管是保守派的官员,还是变法派的官员,凡是看完的人面色都变得非常凝重。在大宋朝,这些上朝官起码都做过一任地方上的亲民官,所以,对于蔡道所讲的常平仓之弊,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他们更加知道,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势必会对整个地主阶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他们这些人又有几个不是其中的一员呢?

    在大殿上,宋神宗虽然没有说话,却一直盯着他们。因此,保守派的几个大佬官员没有敢直接通过对话交流,而是用眼神来交流彼此的意见。这一派人的意见一向一致,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坚决不能允许这个计划实施。

    除了郑侠少数几个南方官员之外,保守派中其余的大臣几乎都是北方人,他们各自的家族在中原地区都有大量的良田,入股实施这个计划的话,他们自己的家族本身就是大粮商。

    而变法派的大臣们,蔡确手下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们的意见比较统一。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员之间的意见就多少有些分歧。在这里,他们又不好直白问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只好等着他们二人发表意见之后,在考虑是不是参与其中。

    xbqgxs

第171 党争5

    而变法派的大臣们,蔡确手下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们的意见比较统一。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员之间的意见就多少有些分歧。在这里,他们又不好直白问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只好等着他们二人发表意见之后,在考虑是不是参与其中。

    一个时辰之后,大殿上的文官们都看完了奏折和信,如今东西又传递到了狄咏的手中。这也是宋神宗给予他的一个优待,毕竟无端端被突然软禁了起来,任何人都会在心中扎一根刺。

    “既然都看完了,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不过,宋神宗当然不会听取武官们的意见,他率先打破了沉默。

    “陛下,万万不可啊!”这一回郑侠并没有傻得去当这个急先锋,国子监博士李宜之急忙跳出来进言道。

    这个李宜之就是乌台诗案中,三个最初弹劾苏轼的官员之一,另外两个是何正臣和李定。

    因为和蔡道的冲突,让宋神宗看出了何正臣这个人的本性和他名字完全没有联系,但是顾忌到他和宋仁宗的关系。后来,蔡道离京的时候,宋神宗也曾经暗示过何正臣,让他识趣地自己上书致仕。可是,何正臣贪恋权势,不肯就范,所以,宋神宗将之左迁到了南方。

    而李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又是一个王安石看错了的、人品低劣的小人,被贬到了岭南。

    宋神宗看了一眼这个保守派的急先锋,一下子没有认出来,还是石得一机灵,暗中提醒道:“官家,这是国子博士李宜之,也是乌台诗案中率先弹劾苏轼的三人之一。”

    “哦!”国子监博士,有不少人担任这个职位,宋神宗一下子没有认出来,实属正常,可是,居然把这个带歪楼的家伙漏过去了,实属不应该啊!

    “听清楚了,朕问的是你们的意见!反对的人,要说出为什么要反对,以及你对于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办法;赞成的人,也要提出自己对这个计划的建议。”宋神宗这话说得就有一些不讲理了,可谁让他是皇帝呢?

    其实,宋神宗手中还有一页蔡道所写的信并未传递下去,这页纸中所写的东西太过于惊人,他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没有将全部的信给传下去。

    在信中,

    首先,提到了欧阳修的朋党论,这是这位大文豪当初写给宋仁宗的,‘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可就是这篇文章给当时的变法派首领范仲淹带来了覆灭性的影响。

    在皇帝看来,谁是君子之党,谁是小人之党,你们自己说了不算,这得由皇帝自己来界定。而且公然在皇帝面前结党,那不是找死吗?

    范仲淹晚年一直颠沛流离,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任职很久的,有后世的人说是保守派害怕他做出成绩,在被调任会京,可在蔡道看来,这完全是宋仁宗对于范仲淹这个所谓的‘君子党’首领的一种惩罚。看看还有哪个大臣以后敢于公然结党。

    接着,就提到了大名鼎鼎的洛阳耆英会,十三位大臣,年龄最小的就是司马光,而富弼和文彦博是其中的翘楚人物。蔡道并没有说这个洛阳耆英会就是结党,可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是这些人勾连在一起,大力发对变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出身北方,和那些文臣世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蔡道在心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姓带来的苦楚,但是却无异于是虎口夺食。

    这个虎,自然指的就是这些反对计划实施的保守派大臣们。

    这张纸上的内容,才是蔡确真正下定决心向宋神宗递上奏折的,准备大力实施这一计划的根本原因。保守派一直都再说王安石领导变法的时候,公然结党营私,可是,他们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变法派的人更加团结,甚至勾连内宫、武臣世家、皇族一起反对变法。

    蔡道突然把这不是秘密的秘密赤果果的呈给了宋神宗。

    宋神宗仔细思量,越想越是心惊肉跳,所以,他这才让那些站出来反对的人突出自己反对的理由。他就是向看一看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站出来反对,还是为了受苦的百姓才反对的。

    宋神宗的三个问题一提出来,立刻把大殿中的大臣们都给震住了。

    保守派大臣们当然全部都反对蔡道的这个计划,可是,其中的原因实在是无法说出口,难道真得对皇帝说,真要实施这计划的话,他们这些人家里的粮食又该卖给谁啊?大殿中大部分保守派大臣都在苦苦思索着对策,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家的利益,又如何能想出好的对策呢。

    郑侠算是其中的聪明人,见没有人站出来打破僵局,便出班进谏道:“陛下,常平仓自汉代建立以来,屡屡拯万民于水火之中,是为万世不易之法,我朝太祖太宗也皆是用其来救济天下。怎可舍此良法而听一小儿之言呢?各地的常平仓的确弊端颇多,陛下可加派御史迅速下到地方,监督各地常平仓的收购情况。”

    干得漂亮!

    这是那些想不出办法保守派大臣由衷的新声,只要把这件事扯到了变法之中,事情解决起来就简单了。

    全国各地,无论是官府的,还是民间的,常平仓高买低卖,的确可以暂时稳住粮食价格,暂时缓解谷贱伤农。可是,现在的常平仓究竟再收谁的粮食。不用问,地方上的常平仓早就在官员和地方豪绅的勾结下,被他们所把持,只会花大价钱收购地方豪绅家的粮食,而那些小,只能被动的等着这些地方豪绅来用越来越低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那点粮食。

    经过蔡道的解释,此刻的宋神宗对于这一点心知肚明,可是,郑侠说得也不能说错,如果,真得有像仁宗朝里包拯那样的人在,宋神宗也可以放心将这件事情交给其办理,可是,一眼望去,大殿之中,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能及得上包拯人品万一的大臣。

    这还是蔡道在信中的原话,即便是富有盛誉的司马光也是如此。

    郑侠这么一开口,其他的保守派大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他这个主意的确是不错的。既可以堵住了宋神宗的嘴,也可以暗中继续原先常平仓的操作方式。前提就是派下去的人必须的是属于保守派一方的人。

    在赵宋,中央设有御史台,其下有三院,

    一是台院,主要属官是侍御史;

    二是殿院,主要属官是殿中侍御史;

    三是察院,主要属官是监察御史;

    不论是哪个院的御史,御史官总人数并没有定制,可以多也可以少,这都要随皇帝个人的意旨而定,除了御史中丞比较固定以外,其他御史的官职可以随时增减。

    所以,借此机会,保守派还可以往御史台察院之中安排自己大量的人手。当然,这次是主要郑侠替大家解了围,而且前一阵子因为蔡道的原因,让福|清系一下子丢了两个重要的官职,他们就凭这一次的机会,小小的补偿一下福|清系的官员。

    xbqgxs

第172 党争6

    所以,借此机会,保守派还可以往御史台察院之中安排自己大量的人手。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当然,这次是主要郑侠替大家解了围,而且前一阵子因为蔡道的原因,让福|清系一下子丢了两个重要的官职,他们就凭这一次的机会,小小的补偿一下福|清系的官员。

    这些保守派大臣都以为主导这次事件的蔡确,肯定会站出来反对郑侠的这个建议,可是,保守派大臣们都已经表完自己的态度了,蔡确以及他手下的党羽却根本没有站出来发表反对意见的意思,他们这样的举动一下子就让他们的对手害怕了。

    不发表意见,并不表示蔡确就这么怂了。

    其实,蔡道早就已经预料到保守派大臣会有这样的反应,死保常平仓这个从战国魏国就开始实施的方法,因此,针对于此,他在心中早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预案。

    常平仓,是古代华夏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在各地设置的粮仓。最先是由魏国李锂提出来的,后来有汉代的桑弘羊完善,成就了这个百年不易之法,当然不能说抛弃就抛弃。既然这些保守派的大臣想要把持着常平仓不放,蔡道完全就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地方。

    经过汇总各方面的信息之后,把那些粮食丰收规模不太大、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以及朝中大臣势力比较薄弱的地区,交给那些保守派的大臣去处理。

    而那些粮食丰收规模大、交通便利的地区、保守派大臣家乡所在的地区,都划归为变法派的管辖地,正好可以在这些地区,抛开常平仓的束缚,实施彻底的收粮计划。

    同时,今年刚刚好是大比之年,在后世金大大笔下‘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就是元丰五年这一科的状元。

    这么重要的事件,保守派和变法派自然会在取士的时候,选取自己一方的。自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之后,宋神宗对于变法派更多的是利用。所以,在选取支持科举考试主官的时候,宋神宗还是采取了掺沙子的办法,保守派大臣为主官,变法派的官员为辅。

    蔡道建议蔡确,让今年的新科进士们担任此次重要的任务。

    把那些倒向变法派或者倾向于变法派的进士到洛阳耆英会十二位致仕大臣的家乡,监督常平仓收购粮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可以检验这些新进的进士个人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遏制这些家族勾结官府,把持地方上的常平仓。

    当然,这些新科进士的人数并不足以满足监督各县常平仓的需要,还是要由朝中的大臣举荐更多的官员来做这件事。蔡道建议,就让在汴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