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券彻底的失去了信用,大小商铺已经拒收金券了。
许多百姓甚至拿着家里的东西,到市场上以物易物。
“完了!”
戴胄一头载倒在地。
今天还是没网,好烦啊,写作不顺。
第1242章 形势一片大好
广州。
广州的衙城,已经成为了太子的行宫和监国朝廷的诸衙办公之地。
内阁。
首相公房。
张超正看着送来的各项情报,越看越高兴。他对面坐着次相马周,一边喝茶一边打量着张超的面上表情。
“看来都是好消息,首相可要赶紧与某分享一下。”
张超哈哈大笑。
“确实是喜讯连连啊。”他扬了扬手里的信,“首先,咱们并不孤单,如今有许多人在响应我们的护法行动。苏毗女王已经对外宣布,将支持太子和我们的护法行动,她已经在征召国内兵马,准备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
马周笑笑,“苏毗女王那是你女人,这是预料之内。不过我还是得说,青鸾女王确实是女中豪杰,她对你也没的说。”
“哈哈,我张超的眼光自然不一般,我看上的女人肯定也厉害。”张超得瑟了一下,“不过青鸾能这个时候公然站出来,也是让我很意外的。虽然她也许并非就无私心,若大唐内乱,朝廷就无法控制苏毗,没法过多干涉他们,苏毗也就能更加独立,甚至说不定能趁我们内乱之际,把吐蕃灭了,到时一统高原,与我们平起平坐呢?”
马周摇头,“别把人家青鸾女王想的那么功利。”
“这不是功不功利的问题,而是国与国的利益。如果没这场内乱,朝廷下一步对苏毗是要加紧控制的。到时会派军常驻苏毗,派出使官进驻苏毗王都玉树,慢慢的,苏毗就会成为大唐的一块领地,而不再是一个藩国。”张超道。
“也许吧。但不管怎么说,苏毗女王的这个表态,给我们声援不小。”马周笑着说。
“还有哪些好消息?”
“定方在狼山北起兵了,老程也在陇右起兵了。还有漠南我义父,以及罗叔、单叔、牛叔,他们也都举兵。”
“处默在云南,也劝说了南诏等国,支持我们。”
马周大喜,“嗬,形势一片大好啊。”
“还有一个好消息,十三娘他们都已经安全了,目前只有夏花娘还在东宫,不过也只是被幽禁着。”当初张超第一时间让柯庆去救出家小,虽然早有退路,可也还是很担心的。幸好李世民只是派人围府,并没有马上把人抓走。
要不然,有地宫,也不一定能把人救出来。
现在妻儿安全,他也更加放心了。
形势确实一片大好。
目前已经有十几位贵族起兵响应,而且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牛进达、单雄信、苏定方、程处默、张铁枪、平阳长公主
还有苏毗、南诏、吐谷浑也都表态支持。
“新罗和百济居然也声称要支持太子,他们为此打着支持我们的旗号,出兵北上,进攻朝廷所控制的原高句丽汉江流域。”
马周骂道,“这些不要脸的家伙,这是想趁火打劫啊?”
朝廷征灭高句丽,用的是釜底抽薪的处置办法,把人都差不多迁走了。虽然也陆续往半岛移民,但一时间人广地稀。
许多新罗和百济的百姓,就跑到这边来占地。
一开始只是些无地的贫困百姓,到了后来,百济和新罗都开始暗地里派人过来,甚至派官过来管理。
现在大唐内乱,他们更是立即迫不急待的就以支持太子为由,出兵大唐的朝鲜道。
“暂时不用理会他们,用不了多久,到时我们就会去教训这些家伙,甚至可以考虑干脆灭了两国。”张超很不客气的道。
李绩已经领兵出京,不过大军过来,还得有段时间。
“如今南边局势还挺稳定的,我以为眼下我们应当多拉拢人心。可以考虑举行一届特科。”
科举三年一次,正常是明年举行第三届新科举会试。
“这个可以,让岭南福建广南扶南几道的举人们今年特考一科,多录取一些士人。”
张超笑道,“其实岭南之外的举子也可以来参特科,来者不拒。而且我认为,今年的科举会试要多增加名额,不如录取一千名进士吧。”
进士名额翻一倍,而且不影响明年正月的会试。
这意味着举子们不再是三年一考,而是三年内有了两次机会,进士名额更是高达一千五百个,这相当于正常三届会试的录取名额,三届可就是九年啊。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可就非常有吸引力了。
“还有不少的商贾士族,也在往我们南边跑,我觉得也应当欢迎他们来落户。”
张超和马周向来很有默契,两人一个首相一个次相,一项项重要的军国大事,却在很轻松的气氛下谈定。
“福建、广东、广西、广南还有扶南,应当抓紧时间举行推选,尽快选出新一届的议会议员。然后再选出监国朝廷中央议会的议员们。”张超对于此事极为重视。
现在是大好的机会,这个时候不让议会争取到权力,以后就更难了。
现在开了个好头,承乾给了议会一个封驳、监督之权。张超得利用好他,利用好了,既能够把整个南边的各方势力团结一起,也能够让议会真正的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地方上,依然只有民议会,分为道州县三级,而朝廷则有上院和下院之分,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还有退体致仕的三师三公和宰相都为上院贵族院议员。地方则选出有名望的士绅商贾成为下院的中央民议员。
上院议员为终身制,下院议员则为五年一任,可连任两届。
这两院,可以说是张超为两个阶级设立的。上院,自然是贵族阶层,而下院,由士人、商贾、地主等组成。
充分照顾到了各方的利益,满足如今日益新兴强大起来的地主庶族和商贾们的利益。
议院拥有的两大权力,监督权和封驳权,张超打算把封驳权交给贵族院,把监督权交给民议院。
“由贵族院推选议员组成六科,负责对应内阁六部,掌封驳之权。六科,每科十三名科议员,推行产生,五年一任,可连任两届。”
马周认真的倾听着。
“那众议院呢?”
上议院拿到了封驳大权,民议院里都是新兴阶层,总不能让他们坐冷板凳吧。
“把监督大权交给他们。”张超道,“两院对于内阁对于百官,都有监督弹劾权,另外,五品以上官员任命,内阁任命,需要取得上院的同意。五品以下吏部任命的官员,则要得到下院的同意。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任命,由监国太子决定,但也需要咨询上院意见。”
马周想了想,“我感觉监督弹劾权可以有,但官员任命权需要得到议院同意不妥,可以改为需要事先咨询议会,侯任官员,得经过他们问询。如果发现侯任人有不适合之处,议会可以提出。”
官吏任命权,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大权。过去,五品以下官员任命权,是在吏部。而五品以上,三品以下,任命权在宰相们手里。至于三品以上高官任命权,则在皇帝手里。
现在张超想让议会拥有人事的最终同意权,马周怎么可能答应。
张超笑笑。
“也好,那就改为事先咨询,议会两院有权对侯任官员问询或审核其档案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可以提交朝廷。”
“议会应当拥有财政监督权,内阁对下一年财政开支提前做出预算案,然后交给议会审核。预算案应当交给下院审核,而上院拥有修改权。如果两院不能对内阁财政预算案通过,那么内阁就得重拟。”
“非经议会同意,朝廷不同增加税赋。”
李超又提出了议会的两项大权,一是以后朝廷若要再增加什么税种、税额,或者修改税法,都得先经过议会通过。议会通不过,那么就不能新增或者修改。
第二项大权,议会拥有对朝廷财政预算案的审批权。
内阁做出财政预算案,必须经议会同意。内阁把预算案提交给民议院,由民议院审核,但上院有权对民议院通过的预案提出修改,做最后把关。
马周越听越惊讶。
“文远,这议会的权柄可是越来越大,甚至不弱于内阁啊。我听着,怎么按你说的这议会,就类似于原来的中书门下,这内阁,倒反而像是过去的尚书省了啊。”
张超笑道,“分权制衡,本就是必然。不过如今这议会,却又不同于过去三省内的分权。议会是代表着各阶层的人,一个重要的限制,朝廷现任官员,不得在议会两院中担任职务。”
“你也不在上院担任议员?”原来可不是这样啊。
“嗯,改一下,贵族们拥有终身上院议员的资格,但如果贵族担任了朝廷官职在身,则暂时取消议员资格,待他不再担任官职或者致仕之后,再自动获得上院议员资格。”
我有些听明白了,“议会就是在野的,内阁是代表朝廷,是在朝的。在野的监督在朝的,有些意思。”
“可这还是非常大胆啊。”马周直言道。
“有监督有制衡,这才平稳,才不容易乱。比如这预算案,朝廷花的钱也是民脂民膏,怎么花,花哪去,当然也应当接受问询审核的。再比如,税赋关系天下百姓,加不加税,调不调整,当然也不能乱来。”
本来议会还有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立法权。
后世国家,都是以法治国,按照一个个法案,去执行。而现在,当然不太可能,李超也就不想太惊人。
“文远,你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有些太急进了。不如这个税赋设立、调整前,改由须咨询议会,并接受他们的质询,议会可以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如何?那个财政预算案,也改成这样,先咨询议会意见,最后方案经他们问询?”
“如果这样改,你能支持我吗?”张超问马周。
“如果改成这样,我肯定会全力支持!”
“既然如此,那就先改成这样子吧!”
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
广州。
大唐销量第一的报纸半月谈虽然在中原地区被关闭,但广州、钦州、交州、福州几个分社依然还维持着,并且现在广州分社已经成为了半月谈报总社。
此外时报、汉京晚报、帝国新闻等多家报纸,也都转移阵地,在广州设立新的总社。内地的各家报纸的许多编辑、记者等,也纷纷想办法南下来到广州。
各大报纸对于朝廷的报禁,是非常不爽,十分有怨念的。来到广州后,都火力全开的在报纸上口诛笔伐,喷的朝廷是体无完肤。
半月谈一大早刊印的报纸,头条赫然是:“中原朝廷已经禁止百姓使用金银币和铜钱,强迫百姓使用金券。目前金券一百贯才折一贯铜钱。物价飞涨,商品紧缺,而各地工坊却在纷纷的关门倒闭。请问,本繁华无比的中原,为何如今成为末世鬼域,这一切,究竟为何?”
一石激起千重浪。
今天半月谈整份报纸,都在谈这件事情。从多个角度,全方面的谈论如今中原地区通货膨胀,金券贬值的消息。
资料详实,还有许多知名人物接受报纸的采访发表了言论。
“中原经济已经崩溃。”
“一个月内,汉京粮价实际上已经涨了三百倍!”
“商人破产,工厂关门,大量工人失业。”
“朝廷是不是在开印钞厂,滥发金券?”
“朝廷有什么理由可以禁止使用铜钱?”
“朝廷是在倒行逆施。”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时报、汉京晚报等各家报纸,也纷纷跟进。
百姓们看着报纸上那惊人的报道,都震惊万分。再看看身边的平和安稳,大家都感觉跟做梦一样。
还是跟着太子,跟着赵王好啊。
看中原的百姓,饭都要吃不上了。米价涨了三百倍啊,这谁还能吃的起饭。
“皇帝在瞎折腾什么啊!”
“是皇帝身边出了奸人。”
“哎!”
一声声叹息。
岭南其实也受了很多影响,北方诸多港口封锁,船货不再南下,对于广州等沿海商港来说,影响极大。北边的船和货下不来,这边许多内销的商品,也一样的无法往北运。
好在不缺粮食,珠三角、红河三角洲,还有琉求等地都是产粮重地,每年还要往中原运销许多粮食,而且这些年地方上存储的粮食也多。
加之张超早有准备,做了不少预案,现在粮价还是很稳定的。
至于南边的宝钞,虽然也受了些影响,不少人担忧。可张超也一直很坚决,任由民众来兑换来取,钞和钱还是很有区别的。
现在大家恐慌来换钱,可只要撑住了,那么回头大家发现钞还是一样的坚挺,而铜钱还是那么的使用不便,大家最后依然还是会继续使用宝钞。
现在南边用的是最新版的宝钞,他也不怕朝廷弄假钞过来,他们还没这技术。再说了,现在南北打仗,各处关隘,都禁止携带钱钞出入。
靠近大瘐岭的江西赣州,许多百姓都在日夜盼着南军能够打过关来。
“这日子没法过了,怎么太子还不来啊。”
“这朝廷刚下令,今年夏税不收钞要收铜钱,咱们到哪弄那么多铜钱去?”
“可不是,还说秋税要收实物,也不收钞。”
“这日子是越过越回去了。”
浙江。
浙江宣抚使看着刚下达的公文,满脸皱纹。
朝廷下旨,要求各地官府,收缴民间百姓手中的金银币和铜钱。百姓家中不得私藏超过五千枚铜钱,金银币不得超过百枚。
私藏超过者,须得上交官府,兑换为金券。
“这究竟是哪个愚蠢的家伙提出来的蠢计划?”
旁边的左右布政使、按察使等浙江道高官们,也全傻了眼。
眼下地方上局势如此紧张了,朝廷还要下这样一道旨意,这岂不是要火上添油?
“朝廷这是要抢钱啊!”
“让我们搜刮百姓手里的金银币和铜钱,然后上缴朝廷国库,这是要让千夫所指啊。”
“朝廷要这么多铜钱做什么?”
“你还不知道么,现在纸钞一落千丈,一贬再贬,已经一钱不值了。一贯金券,只能换十文铜钱。如今汉京市面上,连一枚铜钱都看不到,大家全都收藏起来了。纸钞却狂贬不止,汉京百姓现在都以物易物,纸钞根本用不出去,就算一贯折十文钱,都不一定买的到东西。”
“纸钞连锐都不能缴,谁用谁傻。”一名官员愤愤道。
钱的威力是如此巨大,纸钞信用破产后,金属货币又大缺,这导致如今的乱象。
汉京。
御书房。
李世民听完下面的奏报,久久无语。
他料不到,事情居然会发展到了如此恶劣的地步。
“过去没有纸钞的时候,我们不也一样过的好好的,现在再行钱帛兼行,怎么就不行了?”李世民问。
“陛下,过去是过去,如今是如今,此一时,彼一时也。过去不曾大兴工商,还是相对简单的农业经济。可现在,不一样了啊。再者,如今钱币奇缺,市面上本来应当有许多铜钱,可根本看不到一枚。朝廷已经把国库里的铜钱都拿出来了,但不管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