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8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张超等于是把海军一分为二,舰艇人员跟陆战人员分离,哪怕是驻扎一起的两万人,却分属于两个部门两个系统。
各有各的指挥,互不统属又互相配合,这样一来,还能相互监督制衡。
屁股决定脑袋,所处的位置不同,往往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张超做为皇帝,考虑的不仅仅是军事方面,他还要考虑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毕竟军制不是小事,是影响一个王朝延续的核心问题。
唐朝均田制度推行不下去,府兵制跟着崩溃,改为募兵制,结果后来又发展为边疆藩镇,结果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此后留下藩镇割据的余毒,最终葬送了大唐。
而宋代结束五代之乱,开国皇帝吸取了五代武夫乱国的教训,对武人严格防范,虽然对武将防范的很好,可却又大大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有宋一朝,虽然经济富裕繁荣,但从始至终,都处于外族的威胁之下,并最终还是被外族灭亡。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个放牛娃出身,他设计的军制又是最简单的那套卫所制,而且还是武官世袭制,卫所兵世袭制。可卫所制和武官和军户世袭制,同样也是迅速的腐坏,武官成为地主,军户成为农奴佃户,卫所糜烂,兵不能战。
可以说,唐、宋、明,甚至是后来入侵中原的满清,他们开国之初的那套军制,后来基本都是一成不变,然后很快不能适应时局变化,最终成为几个王朝灭亡的一个原因。
大华的军制,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庞大的常备军,类似于宋朝的禁军制度。但大华的常备军不同,军官和士官是职业制,但又非终身制,每一级晋升都有淘汰率,每一级军官也都有任期年限的,如果最终无法晋升,就会被要求退伍。
而士兵又是实行的义务兵制,优秀的会提升为士官,其它的则在三四年的兵役后退伍回家,避免老兵油子的出现,保持军队的朝气。同时,也为朝廷培训保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预备役力量。
让大华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的征召这些受过训练,甚至是打过仗的老兵回军补充做战。
当然,这么庞大的常备军,这么庞大数量的民兵部队,以及受过训练的退伍兵,也是一个问题。
维持庞大常备军的军费开支极大,现在大华朝廷倒还能维持的了,但若将来大华的财收无法保持这样的增长,则庞大的军费都可能拖垮朝廷。
此外,这么庞大的军队,管理同样是个艰难的问题。
尤其是现在张超还决定要向海外部署军队,几十万的军队驻扎在海外,军费开支增加了,管理更难了。
这些驻扎海外的军队,会不会成为唐玄宗的藩镇,张超现在也都没有个底。
他现在想到的对策,也只有加强对将领的对调轮换,保持中央在中原地区的强大兵力,还有定期让中原和海外的部队进行轮换,让海军各舰队也轮调。
这些可能都会加大管理难度,加大军费开支,可张超现在也只能如此。
第1498章 女元帅
军改是一件大事,不论是增兵十六万,还是将四舰队改成十二舰队,又或者将五军都督府改成九大战区,又或将三衙改成三军司令部,这些种种,都不是简单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事情。
军改涉及到的地方越多,那么这件事情就越得慎重。
张超召来几位重臣,其实也只是先吹个风。这么重要的军改,张超也不可能一个人就能事无巨细的拿出全套的方案来。
这得需要军方将帅,甚至是内阁翰林院的宰辅学士们一起通力齐心的合作,共同商议研究,最终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来。
未来军方枢密院依然是军令系统的头,这是一个类似于总参谋部的枢密,掌握调兵令。三军司令部,则是统兵机构,负责统管三军各部。而兵部,是军政系统,负责的是装备、后勤,以及武官铨选、升迁调动等。
九战区,则是枢密院下设调兵机构。
这么大的一个军改,也许得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张超让秦琼苏定方李秀宁等将帅先研究一下,提出一些建议。
秦琼三人也明白皇帝不会轻易的提出这样重大的军改计划,既然提出来了,肯定是打算要推行的。三人都没表示反对,就算有意见,他们也会先仔细的考虑后再提出。
事情谈的差不多,张超便与三人一起喝茶。
君臣四个,换了个阁楼。
李朝恩的动作很快,张超说了去那个阁楼坐会,他马上就安排人准备好了玻璃屏风,又生起了炉子,等张超他们到了时,那里已经很暖和了。
茶具等也全都准备好了。
喝茶的时候,李秀宁提出等过完年,这个北衙元帅就要辞职了。她已经决定年后就去金洲的封地,儿子张琮的封地就在她边上。
张琮现在那边发展的不太顺利,今年封地遇上了风暴,辛苦种植的庄稼损毁许多。甘蔗、棉花、香料、椰子这些经济作物,损失很大。第一年的辛苦,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
而且同在金洲的室利佛逝对于大华很是仇视,已经有零星的过来袭扰,李秀宁担心儿子独木难支,打算亲自过去帮扶儿子。
对她这个决定,张超也只能是支持。
两人这些年来一路过来,很不容易。
她一直都是默默的站在他的身后支持着,不论是他以前带兵在外打仗,还是他起兵护法,她都义无反顾的支持着他。
如今她也四十多岁了,儿子也大了,想要帮扶儿子一把,张超没理由反对。
李秀宁曾经跟张超说过,等以后她的封地,要交给张琮继承。李秀宁贵为王爵,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她要把这封地交给张琮继承,当然没有问题。
其实李秀宁很早就想扶持张琮,可惜张琮一直都不是太领情。
若是他肯接受李秀宁的帮助,领地肯定能发展的很好。毕竟李秀宁跟着张超这么些年,张超可是帮她出过谋划过策,在理财治产方面,受益很大。李秀宁还是家资丰厚的。
“你这一走,朕又不知道要找谁来接任这个北衙元帅了。”
李秀宁捧着茶杯,轻笑着道,“我一女流之辈,其实也不适合担任这北衙元帅之职。再说,马上要军改,一切也都要调整。”
军改以后,北衙这个机构还有,但重要性不如从前。北衙上面还有三军司令部,北衙隶属在陆军司令部之下,这其实相当于降了一个级别了。
这样一来,北衙元帅其实就有很多人可以担任,虽然说北衙元帅统管着天子近卫六军和天子侍卫四军,戍卫五京,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核心位置,但毕竟与之现在还是有些差别了的。
程咬金、罗士信这些秦琼一辈的名将,都可以担任。甚至就是张超的门生中的程处默、崔琰等也一样有资格可以担任。
三军司令、九战区司令,各军各卫大将军,军方将面临一轮新的大调整,这个时期,其实张超还是蛮希望李秀宁留在京城的。
“其实青鸾女王不也是很有本事的嘛,我看好呆在京城也是有些无聊的,你也可以让她出来帮你做点事。”李秀宁道。
青鸾上次入京后就没再回苏毗,现在灵儿已经正式接任了苏毗女王之位,成为大华的又一位王爵诸侯。
苏毗国在青鸾和灵儿母女的带领下,也算是彻底的融入了大华这个帝国之中,过去还只是一个藩属国,后来成了自治领,再到现在,成为了分封诸侯国,一步一步的不断的靠近,最终彻底融入大华。
苏毗国现在全面和大华接轨,完全实行的是大华的律法税赋,苏毗的新国相,则正是灵儿在中原选的丈夫,选的是荥阳郑氏家族的一位俊才,也是皇后崔莺莺的表侄,郑善果的幼嫡子。
人品才能等俱是一流,本来郑善果是不愿意让这个儿子去苏毗的,毕竟那边的习俗,这个儿子一过去,就等于是上门了。
可奈何郑公子跟灵儿倒是一见钟情,居然还就对上眼了,这位郑公子是个才子,也是个特立独行的,曾经在国子监读书,后来偷偷报考了讲武堂,改学军事。然后实习的时候,又特意选了个边疆卫堡,结果还打了几仗,立了军功。
回京没多久,遇上灵儿选婿,好玩似的参加,偏偏就一见钟情,然后两人很快就私订了终身,任郑善果如何发怒都没用。
最终还是张超跟他谈了一席话,听出他是认真的意思,才帮他亲自说服了郑善果。
在汉京,由张超替他们举行了婚礼,婚后就一起回了苏毗。灵儿接位,而郑易郑公子则被张超授为苏毗国相,现在的苏毗国倒跟成了夫妻店一样。
苏毗在这对小夫妻治理下,算是全面汉化了。
青鸾退位,留在了汉京,一开始倒也挺潇洒的,但时间一久,也变的有些无聊起来。毕竟张超也不可能天天陪着她,而在汉京,终究不是家乡,有时还是会想家的。
那天稍晚些时候,张超特意去见了青鸾。
她一直都没入宫,虽然张超在宫里给她特意留了一座宫殿,但她只偶尔入宫住住,更多的时候,她还是住在宫外的那座苏毗女王府。
在那里,她觉得更自在些,这边的布置,也还有许多苏毗的味道。比如王府里还有一座石堡,就是仿的苏毗石头碉堡所建。
张超早朝后过去的,青鸾正呆在石堡上眺望着远方,站在窗口唱着歌。歌是用她们的语言唱的,张超听不懂,但觉得歌声悠长而美丽,充满着韵味。
他就站在下面静静的听着,等她唱完,他在下面鼓掌叫好。
高堡上的青鸾这才发现他来了,笑着说怎么不早出声。
“这么好听的歌,我怎么能不听完呢。”
据说青鸾的老家,以前的东女国女王城里,有上千座的大小石堡。每一座石堡里,都有一户东女人家。那些家族地位越高的,家里的石堡越高,她们家年轻的姑娘到了年纪的时候,那些想要追求她们的男子,晚上就可以来爬石堡,不得借用任何工具,得徒手攀登上高高的石堡。
女王家的石堡,足有九丈之高。
张超为青鸾修的这座石堡就有九丈之高,如同是一座高塔。
不过张超可没有本事徒手爬上这座石堡,虽然石堡到处都是缝隙,但他是不会去爬的。
踩着石阶盘旋而上,走到一半的时候,青鸾就来接他了。
两人一阵亲吻,张超搂着她的腰登上堡顶。
站在堡顶,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汉京做为帝都,规矩很多。包括建筑的规格,房屋数量,屋顶高度,甚至用的颜色都有很多限定。
九丈高的堡楼,是不许别人建的,但这是皇帝敕建,赐给苏毗女王的,倒也就没事。
“最近没去打球?”
“没什么意思!”青鸾有些不太高兴,她最近跟太平公主有些斗气,在京无聊,她也建了一支马球队,球手都是苏毗女骑士,因此实力挺强,为她赢得了不少的赞誉。
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谁知道太平公主李令月非要来挑战她。结果几战下来,青鸾的球队输多败少,这让她很恼怒。
她认为不是自己球队不行,而是李令月喜欢出些阴招,使手段。
“太平就是这么个胡闹性子,你又何必跟她一个孩子计较。”
“什么孩子,她都嫁做人妇了,哪里还是什么孩子。若是公平比球,输也就输了,可尽使阴招,算什么气度。”
张超笑着哄她,“你若是觉得在家无聊,就出来帮我做事。平阳年后要去南洋了,北衙元帅一职要空出来。你也知道这个职位对我来说很重要,非心腹之人不放心,你是我女人,你对兵事也懂,平阳推荐了你接替她,我想想也不错。”
“你现在呢就先出来做个北衙副帅,给平阳打打帮手,先熟悉起来。等明年她离开,你就正好接起北衙的重任。”
青鸾很意外。
“我?北衙大帅?我能行吗?”
“你都能建立苏毗国,执掌一个北衙又算什么,我相信你的本事。”
“可是”
“哪有什么可事的,你看平阳不也是女人,但她在军中多年,那些将军校尉们,哪个不对她服服贴贴的。”
“你真的相信我能行啊?那我试试。”青鸾有些兴奋的道。
第1499章 李治
十一月。
澳洲定南堡。
“中原应当是白雪飘飘了吧?”
李治站在一根雪梨树下,感叹着问道。在这里呆久了,也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独特天气,这边似乎与中原相反,春冬之时反而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而在夏初之时,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不过这里的最热,也没热到哪里去,十一二月最热的时候,其实也就跟中原的早秋相似。而最冷的时候,也跟初晚春相当。
在这边,四季并不是那么的分明。
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
呆久了,反而挺喜欢这边的气候。
这里有最好的港湾,最好的平原。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澳国公府定南堡已经初具规模,他们修建了城堡,建设了道路,开垦了庄园,建立了牧场。
还修建了码头。
现在,定南堡里,还有了国公府、警察厅、法院、议会等各衙门,也有了银行、市场等商铺工坊。
虽然这一年多来没能得到中原的人口和物资的补给,期间也还经历过土著的袭扰以及疾病的威胁,但他们都挺了过来。
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气候,以及充沛的降雨,使得他们开垦的土地,收获不错。现在仓库里已经还有不少剩余的粮食存储起来,土豆、玉米这些作物在这边非常适合种植。
他们养殖的牛羊马匹等,也越繁衍越多。
而那优良的港湾里,也有丰富的渔产,为他们的生产提供了许多帮助。
一年多的时间,李治也慢慢的从一个年轻的废太子,变成了稳重成熟的男人。依然还很稚嫩的脸上,却已经能看到很多成熟。
“是啊,十一月,中原此时肯定早下过雪了。”
王安回道。
来到澳州一年多,他们甚至一次雪都没有见过。甚至这里都没怎么冷过,再冷的天,也没有见水结过冰,也没见天下过雪。
最冷的时候,是中原最热的时候。在这里,却也只需要穿一件夹袍就行了。
而现在中原正是最冷的时候,他们这里反而是最暖的时候,一件薄衫就足够了。甚至那些土著奴隶们,直接打着赤膊。
“算算时间,中原的补给船也应当到了。”李治道。
看看这座蓝色海湾里的定南堡,李治很自豪。但一年多没有中原的补给,当初带来的许多物资也都用完了,这个时候急需要补给。
李治是需要的还是移民,虽然这一年多的时间,李治也派人四处出击,抓了一些土著过来为奴隶,充当着劳力,帮着修城、铺路、垦荒、做工,但人口还是太少了。
此外许多工具李治也缺,铁器现在还是他们无法自己生产的。就连身上的穿的衣服,也没这个能力生产,偶尔也只是用些兽皮,制造一些简单的衣服靴子。
遥想当初登陆这里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一年多后,这片蛮荒之陆上,能建起这样一座城堡,这里能聚起三万多人口。
想到一年多前,在香料群岛与父亲分别,然后再无消息。也不知道父皇是否到达美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