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194章

重铸清华-第194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叛,请大家双手合十,为为国捐躯的人们,遭受灾难的人们祈福,祝愿国运昌隆,中国永立世界之巅!

二十八、春水微皱(一)

    “那皇额娘,师傅们教导儿子,治国之要,礼仁为上,不可擅动刀兵,皇额娘又说以爱民为要,那是否就不再用军队了?”同治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这又是偏颇了,”慈禧太后摇摇头,拉着皇帝上了自己的金凤大轿,对着皇帝循循善诱,圣驾启程,一路车马辚辚,慈禧太后对着挨着自己坐的同治皇帝说道,安德海奉上了茶和糕点,“皇帝,要知道一句话,‘流血是为了防止更多的流血发生,’若无将士浴血奋战,皇帝那能安坐养心殿,为民爱民自然是需要的,可也不可一味仁慈过了度,当年若是洋人攻入京师,这天下怎么可能还如此安定,若非南边将士用命,洪逆也早就席卷天下了,慈悲者,需学佛陀,皇帝。”

    “皇额娘请明示,”同治皇帝对着慈禧的说话很是感兴趣,完全不同弘德殿的师傅们的说教,皇太后总是寓教于乐,饶有趣味,别开生面,“怎么学佛陀。”

    “佛陀者,并不是一味地慈眉善目,普度众生的,有慈悲观音大士,也有护教法王,降妖伏魔,若是一味仁慈,那就是偏颇了,关于军备,自然就要搞,且不说别的,想当年你皇阿玛在时,”慈禧太后喟叹,递给了同治皇帝一块豌豆黄,“因是武备颓废,洪逆兴起,八旗绿营并无一战之力,可遥想当年圣祖皇帝,平三藩,收台湾,平准格尔,开创赫赫康乾盛世,这除了圣祖皇帝天资卓绝之外,和当年八旗劲旅堪有一战之力有很大的关系,用一句俗语就是,腰间有枪,说话响亮。”同治皇帝笑出了声,“浩罕为何退界百余里?不过是你七叔带浩罕国时节去了健锐营大营,见了中**威;苏禄暹罗为何不朝?因为在洋人眼里,咱们的军威不堪一提,在他们眼中,中国能打赢永通桥之战,不过是靠着运气,实力不堪一提,故中国藩属沦陷夷人之手,中国亦是无能为力,”同治皇帝愤怒地涨红了脸,“更有香港澳门,还在葡萄牙,英国人手中,俄罗斯在北边虎视眈眈,对着东北龙兴之地垂涎无比,如此看来,若不练就强军,如何得了!”

    “皇额娘说的极是,儿子知道了,”同治皇帝一挑眉毛,这时候年纪真是最好勇斗狠的时候儿,“洋人无礼,侵占中国,儿子一定快快长大,帮着皇额娘打洋人!”

    “这样就对了,”慈禧太后慈爱地搂住同治皇帝,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双眼放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洋人是要打的,可是之前咱们要学越王勾践,知道不?”

    “皇额娘说的可是卧薪尝胆?”

    “正是,洋人势大,军乃国之凶事,无必要,自然无需多用,若不到最好的时候,就不能用兵对洋人,未曾练就强军,再三挑衅洋人,反而失了自己的锐气,民心之事,虽然虚无缥缈,可比多少银子金贵多了,这也是为什么皇额娘要建这个忠烈祠的原因,皇帝,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无数人的鲜血才让外敌不入侵,叛乱不蔓延,如今恰好是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等过了十年,那时候练成新军,国内安定,到时候,就让皇帝你去御驾亲征,出一出宣宗皇帝和你皇阿玛的恶气,如何?”

    “真的?”同治皇帝兴奋地跳了起来,在轿子里打转,还连连拍手,眼中闪烁着动人心魄的光芒,“皇额娘你说的可是真的?不骗人?”

    “当然算数,骗人是小狗,”慈禧太后这时候心情极好,也开了一句玩笑,安德海在边上捂嘴偷笑,“到时候御驾亲征,洋人袖手跪拜天朝皇帝,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这样威风,皇帝觉得怎么样?”

    同治皇帝连连点头,“这真真是极好的!”

    “不过之前你可是要练好身子,你皇阿玛身子就是太弱,才三十多,就离咱们母子俩走了,”慈禧太后微微有些伤感,“所以皇帝你一定练好身子,等你大了些,”慈禧太后在皇帝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去哪里让你打熬身子去!”

    皇帝也窃笑起来,随即又打蛇随棍上,“儿子的功课重了些,每天连睡觉都不够睡,皇额娘不如慈悲,免了儿子在弘德殿的功课吧。”

    “不行,”慈禧太后板着脸,严肃地说道,同治皇帝连忙端坐低头,“功课重要,虽然忙了些,不妨这样,七日休息一日,功课却是不能免的。”

    皇帝得了便宜,连忙卖乖,“儿子就知道皇额娘是最疼儿子的。”(未完待续。)

二十八、春水微皱(二)

    “我瞧着这功课也太过深奥了些,皇帝你先学着,也多认识几个字,我这叫国子监,翰林院办一本适合皇帝这个年龄读书认字的课本出来,”慈禧安慰皇帝,“可有件事儿别忘了,身子骨可要练好,这些日子且在宫中练习弓箭,等过了端午,咱们去园子里,那时候,可要好好练练马术了。”

    “是!”小皇帝的回答又响亮又清脆,显得心情十分的愉悦。

    母子两人松松快快得聊了会子闲话,“奖赏了人,也该动动怒了,皇帝,”慈禧太后的声音转而严肃,“旧年弃城而逃的人也该处置一番了。”

    “皇额娘这就是您所说的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吗?”

    “说的对。”

    慈禧要办的就是前任两江总督何桂清。

    咸丰十年五月,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又乘胜进围何桂清坐镇的常州。布政使薛焕、总理粮台查文经等人建议何桂清弃常州城而走,保存实力退驻苏州筹饷,以图再战。何桂清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弃城前往上海。朝廷因何桂清弃城而走,将其革职,由曾国藩继任两江总督。

    如何惩处何桂清,清廷最高统治者皇帝以及恭亲王奕訢,三朝元老、大学士、吏部尚书祁寯藻等重臣,都以“一品大员,用刑宜慎”为由,主张免何桂清一死。特别是主持审理此事的祁寯藻,坚持认为何桂清罪不至死。他甚至针对主张杀何桂清的一派人说:“国人皆曰可杀,臣亦国人,未敢谓其可杀。”但何桂清的政敌、此时因对太平天军作战连连得手而越来越走红的曾国藩,却坚持主张杀何桂清以谢国人。他说:“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状,不必以公禀之有无为权衡。”

    桂清统领十万清军竟弃城潜逃,导致常州、常熟、苏州皆失守,咸丰下诏革职逮捕送北京审讯。凑巧遇英法联军,咸丰帝避难热河,何案搁置两年。期间王有龄及江苏巡抚薛焕等相继上疏乞恩,不准。

    同治元年言官纷纷弹劾,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逮捕下狱,拟斩监候。秋审处总办、直隶司郎中余光倬,将其由封疆大吏失守城池应处之“斩监候”加上罪名“击杀执香跪留父老十九人,忍心害理,罪当加重”而改拟“斩立决”。刑部尚书赵光,因与帮办江南军务的许乃钊有交情,了解桂清失陷苏常殃民细节,覆奏:“不杀何桂清,何以谢江南百万战难生灵?”慈禧太后降旨命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会议。大理寺卿李棠阶认为桂清为两江总督,骄横颟顸,治军无方,克扣军饷导致将士哗变、全军覆没,弃城而逃又嫁祸他人,其罪不容诛。会议结果如刑部议,而太后另有旨:“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员,用刑宜慎,如有疑义,不妨各陈所见。”有17人上疏论救,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祁寯藻,引用嘉庆帝谕旨:“刑部议狱,不得有加重字样。”认为刑部所拟不合制。另有工部尚书万青藜、御史高延祜,而薛焕以重金疏通,故拖延深秋仍未决。 礼部给事中卞宝第(浙江道御史任内就曾参劾桂清)抗章驳祁寯藻:“仁宗上谕,只就承平时期寻常罪名而言。”又言:“道光年间浙江提督余步云失定海,咸丰年间湖北巡抚青麟失武昌,皆以失陷封疆伏法,其时祁寯藻当军机大臣,何独于何桂清护惜若此?”

    最后慈禧太后下定决心,务必要杀鸡儆猴,下旨:“刑赏大政,不可为谬悠之议所挠,今欲平贼,而先庇逃帅,何以作中兴将士之气?以才敏负一时之望,膺江表重寄。桂清无料敌之明,又失效死之节。身名俱陨,罪实难辞。何桂清立斩不赦,以慰江南各地军民之心。”

    从香山忠烈祠回来,下午便是无事,到了第二日召见了军机,商议了一番各地蠲免税粮的事儿,又把洋务的事儿一样样的细细掰开,一样样的议过去,皇太后赐了茶,各自就散开了,到了下午,太后歇了中觉,神清气爽的起驾养心殿,准备批阅折子,刚刚将黑龙江将军上的《祈拨银用边防折》上头写了个“交户部、兵部部议。”翻开下一本奏折,才看了几眼,皇太后的眉毛就皱了起来。

    赫然是礼科给事中于闽中《弹议政王军机处尸位素餐折》!(未完待续。)

二十八、春水微皱(三)

    “臣于闽中母后皇太后皇上擅出宫门,驾临香山,诚乃为国张目之举,奈何事不从规,行不从礼”奏章里头详细地复述了一遍垂帘听政的章程:“郊坛大祀。拟请遣王恭代。皇上于宫内斋戒。俟数年后奏请亲诣行礼。一、太庙祭享。拟请遣王恭代。皇上于宫内斋戒。祭期前一日。亲诣行礼。俟数年后奏请于祭日亲诣行礼。一、谒陵。御门。经筵。耕耤。均拟请暂缓举行”末了于闽中犀利的指出:“母后皇太后应垂拱而治,皇上更应居于紫禁之中,万乘之君,不宜擅动,更有祖宗家法,垂帘章程,奈何出入随意,随意接见民丁?此乃议政王、军机处尸位素餐,不能恭谨事上,建言献策之故,愿母后皇太后免议政王之职,罢军机处诸大臣,以正本清源,定规矩守成法。”

    慈禧沉默不语,放下折子,心中思绪联翩。

    这可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明着说恭亲王和军机处尸位素餐,暗地里指责的还是自己这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事不从规,行不从礼”这八个字实在是厉害的紧,虽然于闽中前面先褒奖一番,可这八个字**裸地将自己的行为下了定义,那就是“违反规矩”了。

    慈禧太后无声的叹了口气,“倒是忘了这事儿,自己定下的规矩,自己带头就违反了,可恶全庆居然不告诉我,”皇太后喃喃自语,一挑眉毛,“叫,全庆!”

    “是!”杨庆喜连忙应下,出了东暖阁,“叫全庆!”

    “罢了,”暖阁里头传出皇太后的 声音,“不必叫了。”

    慈禧太后心中突然雪亮:全庆如今已经在礼部尚书任上有些时候了,一个满人,又是六部尚书之首,清贵华选,升迁是指日可待的,可奈何新帝登极,才得了一个协办大学士的头衔,连军机都没入,要知道全庆可是留守京师,议和事物之中建有大功,自己垂帘听政,他也是首倡随笔而后的,这样算起来,亦是有从龙之功,奈何没有入直军机。

    如此看来,全庆存心坑自己倒是也不敢,只不过见得恭亲王一派充斥军机值房之中,自己却无犒赏可言,趁着自己不注意,给自己下套子。

    若是这次恭亲王等人毫无反应,那自己就自然可以随意召见大臣,也可以随意抛开军机处指挥六部当差,这样一样,六部之首,最为清贵的礼部自然就权柄激增,要知道礼部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那将来,康熙朝的南书房,雍正朝的军机处,将来又会改地方,改一批人马,成为内阁的中枢!

    若是恭亲王等人强烈反击,自己无非是听从上命而已,大责任自然不在自己手里,参议政事的王大臣可是恭亲王,大不了降旨斥责罢了。

    “真没有一盏省油的灯”慈禧太后喃喃自语,为政者看来真是没有一件简单的事儿,虽然如今已经是万万人之上,代行皇帝之权,可就要这样可能违背了程序的一件事儿,就被人抓住了尾巴,这怕还是试探性的攻击,看看皇太后的心中是否真的存在要把恭亲王撇在一遍,自己单干的想法。

    这想法自然是没有,起码现在是没有的,慈禧在东暖阁里头的慢慢踱步,内忧未平,外患未去,还不到窝里斗的时候,何况恭亲王不是肃顺,也不是大权独揽的主,只不过要的是秉政的权力,慈禧慢慢思索,“这个折子搁着吧。”

    奏章“留中”,诚然不合常规,但毕竟是君上的一种特权,这个特权运用得妙,可以化戾气为祥和,当然,特权只好偶一为之。准备长此搁置,不作任何批答,等恭王有了消息来再说。这“留中不发”,亦无任何结果,在军机处的术语,叫做“淹了”,既为大水淹没,谁也不必再去探问下落,同时谁也没有责任,所以是不会有冲突发生的。

    且看看接下来的反应,若是一个小角色上折子,自己就如临大敌,沉不住气,如何垂帘听政,如何治理大国,太后坐回上了炕,安德海奉上了雨前龙井,心里思绪万千,“如今朝中可没有夹带里的人,武云迪、荣禄虽然忠心,可到底是在军中,政事上帮不了什么忙,何况也是年轻人,那些官油子怕是一时半会交手赢不了。”(未完待续。)

二十八、春水微皱(四)

    “曾国藩、僧格林沁却在地方之上,一时半会也是反馈不到中枢之中,何况,嘿嘿,僧格林沁原本就是郡王,曾国藩原本就是礼部侍郎,本宫做的不过是锦上添花,并不是雪中送炭,多少忠心如今倒是看不出来,僧王也是武人!可这曾国藩,前番勤王居然一个兵都不派北上,若不是李鸿章脑子清楚,武云迪死战,肯险中求富贵,北京和圆明园怕也是保不住,”太后撇开茶沫,喝了口茶,雨前龙井清新的味道弥漫口中,太后精神一震,“前朝的时候,还是皇后的时候,重用的无非是慈安的父亲穆杨阿,丽妃的父亲庆海,这两个倒是可作为助力,奈何穆杨阿在宁波,庆海倒是要好好重用一番,文妃的父亲在国子监,编书编编倒是可以,如此之外,就再他人了,之前和两位大学士倒是解下一番善缘,不知道今后如何,哎,没进军机,怕是两个人心里也是有疙瘩。”

    父亲惠征赋闲多年,如今倒是可以用起来,桂祥没有好的差事,倒是瞧瞧,他的人才如何,若是能用,也要马上用了起来,慈禧太后喟然长叹,夹带里没人才可用啊。

    安德海看到慈禧太后叹了好几回气,连忙上前,“太后可是倦了,要不要去歇息?”

    太后摇摇头,放下茶盏,“不用了,你得空了,宣承恩公父子进宫。”看着安德海的脸,慈禧太后笑了起来,“忠烈祠的事儿办的极好,我瞧了内务府的账目,花的钱不多,可忠烈祠宏伟的很,很好。”

    安德海打千谢恩,笑嘻嘻地说道,“那是娘娘圣心仁慧,定下静宜园改做忠烈祠,除了正殿之外。别的地方均无需营建,这笔钱就省下老多了。”

    “那也是你当差得力,”慈禧太后站了起来,准备去弘德殿看看同治皇帝。“如今要想着赚些钱,我有个法子,但是还未成熟,等到本宫想的妥当了,再教你去当差。赚些钱进来。”慈禧太后笑盈盈得看着安德海,“听说你赚了不少钱?”

    别的人听到这样的话早就魂飞魄散了,只有安德海知道自家主子的性子,依旧嬉皮笑脸,不以为忤,“那全托了皇太后娘娘的洪福,若不是小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