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陌路商途 >

第214章

陌路商途-第214章

小说: 陌路商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李海丰也琢磨不出胶钢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他对于这种修改合同的方式是绝对不会轻易接受的。为此,他决定先拖一拖再说,让林森马上通过各渠道去了解下情况,搞明白里面的究竟。

    涨价10美元一吨,虽然这幅度不大,以二万吨来计算也就是20万美元。以目前李海丰掌握的资金来说,这些钱还是出得起的,可不管怎么样,生意就是生意,他就算最终还是出了这笔钱也必须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林森不愧是李海丰的得力助手,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搞清楚了情况,当他拿着打听得来的消息赶到李海丰这里汇报,李海丰听后顿时觉得事情有些棘手了。

    “这消息不会有错?”李海丰再三确认道。

    “绝对不会有错,这是胶钢国际贸易部一个主管那边打听得来的,为从他嘴里掏出话来,我特意花了三万元。另外,我通过当地政府的朋友也侧面了解了一下,同样证实了这个情况。”林森如是说道,很是确信地告诉李海丰他的消息真实性。

    “怪不得……怪不得……。”李海丰喃喃自语道,他皱眉想了想连忙吩咐林森:“这样,你立即联系胶钢,就说我们同意涨价10美元以履行合同,同时我给你溢价20美元的授权,除胶钢外其余钢厂和钢铁公司如果有类似问题你就不用汇报了,直接按照这个程序来办。关键只有一点,必须尽快完成这些合同,让他们以最短时间交货。”

    “我明白了,我马上就去!”林森听后丝毫不拖泥带水,点点头急急就去安排了。

    等林森走后,李海丰猛抽了口烟,把烟头在烟缸里掐灭,随后就拿起电话打给了周利文。

    “阿文,是我!”

    “姨夫啊,找我有事?”周利文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响起。

    “收货出现了点变化,现在有人插手进来了。”李海丰苦笑着说道。

    周利文一愣,连忙问:“是有关部门警觉了?还是……?”

    “不是这个情况,是有人和我们采取了一样的行动。”

    “谁?哪家公司?”

    “国外的,印度阿三!”李海丰苦笑道:“我千防万防没想到改死的阿三鼻子这么灵,居然这时候冒了出来,现在对方已经在和胶钢谈判了,企图用比我们原来签约的价格更高的价拿下产品。”

    周利文同样感到意外,他愣了愣就问:“那现在是什么情况?”

    李海丰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周利文,周利文听后并没反对,表示同意他的决策,不过还是不放心询问了句对于第二次收货的资金使用情况和进展,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会不会引发政策的改变。毕竟,之前是他们一家吃独食,现在是两家甚至可能发生三家和更多的争夺,这样一来市场价格就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变数,一旦引起连锁反应,那么必然会引起上面的重视,或许提前结束宏观调控,甚至有关部门发生追查也不一定。

    李海丰告诉他,现在第二批的3亿美元才用掉了1亿,如果手上的合同全部履行,那么还会剩下来大约8000万美元的余额。周利文听后,想了想就果断让李海丰在履行完目前合同后就停手,反正他们目前收货也收得差不多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提前收手好一些。

    (求票!求推荐!求支持!)

第376章 斗地主

    当一般听到亿万富翁这四个字的时候,往往第一个反应是曾经的首富比尔盖茨,要是说还有谁,那么许多人可能还会回答比如摩根、洛克菲勒甚至虚无缥缈的罗斯柴尔德等等,如果再知道些的,那么英国女王也可以算得上。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其中有着很大的误区,如摩根、洛克菲勒这些并不代表着某个人,而是一个财团,就如美国有名的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等等被列为十大财团。

    另外,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也不都在美国或者欧洲,还有一些亿万富翁们很少为国内人所知,这其中当然包括了挖石油暴富的阿拉伯王族,假如有人仔细研究过全球富豪榜的话,更能惊奇的发现,在国人眼里经常被称为笑话的印度,其亿万富翁人数丝毫不比其它国家和地区少,如果按个人财富计算,甚至还排在很前面。

    就如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这位在印度赫赫有名的大富豪其资产不比曾经的首富比尔盖茨少,如果不是周利文的横空出现,他甚至会在2年后以632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超过比尔盖茨,从而登上世界第一人的宝座。

    除去穆克什。安巴尼外,还有一个人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掌握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的钢铁巨头拉克希米。米塔尔,其个人财富已超过了30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中稳稳进入了前十的行列。

    另外,还有安尼尔。安巴尼、阿齐姆。普莱姆基、沙希。鲁雅和拉维。鲁雅兄弟、库萨。帕尔。辛格、萨维特里。金达莱等印度富豪们,他们的个人资产也都以百亿美元起计,用一句富可敌国丝毫不为过。

    除去这些拥有庞大财富的亿万富豪们,印度和美国一样也有着不少家族式的财团,这些财团个人财富以单人计算或许不多,可以整个财团来看依旧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

    周利文以前曾经和印度那边有过业务来往,当然那是前世的时候了。虽然这些普通的三哥们做事喜欢拖拉、责任心不强,而且对价格斤斤计较,但印度的上层精英却截然不同,他们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在商界的判断力丝毫不亚于欧美那些同行,甚至在有些方面尤其果断,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巨富的原因之一。

    当从李海丰处得知印度方面已经有人插手的时候,周利文立即就想到了在世界富豪榜占据重要地位的印度富豪们。印度和中国的国家关系虽然不怎么样,可作为基础比较落后的印度,在外贸领域这些年双方在民间商业中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何况,印度的铁矿石同样也是国内钢厂、钢铁公司的重要货源渠道,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印度的矿石供应还超过了澳大利亚,成为原料来源占最大比重的渠道。双方在这种方面的合作更比澳大利亚的矿石采购来得早,如果仔细推算就能发现,其实在八十年代末开始,中印两国就对矿石供应、采购展开了合作。

    目前,国内由于钢铁价格飞涨强行推动了所谓的宏观调控,导致钢厂、钢铁公司取消计划外生产,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矿石进口的采购订单。作为供应矿石的印度一方,不可能看不到中国市场的这个变化,同样由于这事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三哥们不是傻瓜,精英终归是精英。在失去大量矿石采购订单的同时,他们很快就和周利文一样判断出中国这钢铁价格倒挂的宏观调控根本不可能持久,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疲软只是假象,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来看,钢铁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等目前市场库存消耗到一定程度,政府的宏观调控就会崩溃,钢铁成品包括原料价格会比之前更进一步飞涨。

    鉴于这个原因,三哥们和周利文同样在其中看到了商机,只不过由于他们习惯性的拖拉导致出手稍缓了一些,这才有李海丰在第二次收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碰上了同样跑来中国大肆收购成品钢以囤积居奇的印度商人。

    和悄悄进村打枪不要的李海丰相比,印度人就没丝毫这个顾虑了,财大气粗的他们肆无忌惮地在中国撒网,利用以前铁矿石合作的渠道大量囤积钢铁成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周利文和李海丰继续之前的策略,非但会发生相互竞价抬高价格的情况,甚至还会引起国内有关部门的注意。

    周利文的身份不用担心,可李海丰和周利文不同,就算他拿的是香江护照但也是中国人,如果被上面盯上很是麻烦。另外,周利文也不想羊肉没吃着惹一身骚,除非他决定放弃国内庞大的市场,要不然表面还是得维持友好。

    至于印度方面,搞这样的囤积居奇说白了就是一锤子的买卖,这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一种投机。就算有关部门不高兴又怎么样?他们也伤不了一根毫毛。反正,他们和中国的商业合作是作为原料供应商存在的,你们中国要采购铁矿石,除了澳大利亚、巴西这些矿石出口国外,对印度的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现在铁矿石国际市场价格飞涨,已经从买方市场转到了卖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中国有关部门脑袋坏了,也只能捏着鼻子陪着笑脸,讨好手握原料供应的三哥们。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和周利文预计的差不多。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国内一直死水一潭的钢铁市场就兴起了波澜。不仅是钢厂还是钢铁公司,或者说一些搞钢材贸易的私人企业,都惊愕地发现印度人几乎拿着根本就用不完的钞票一夜间就把70%以上的库存全部买光了。

    钢铁市场的货源紧缺,导致在宏观调控情况下钢价开始上涨。当然,这并不包括钢厂和钢铁公司的定价,价格上涨主要发生在成品市场,也就是成品流通渠道中。十来天的时间,市场的指导价和议价之间就有了20%的差额,而且这个差额随着货源的紧张依旧还在上升。

    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根手指的力量轻轻一推,导致整个市场的连锁反应发生。到这种时候,就连白痴都能看得出来所谓的宏观调控完全失败,库存的消耗、钢厂和钢铁公司的产量不足再加上议价的一日三变,使得需求的公司、工厂产生了恐慌,就如同在大涨的股市中冲进去抢购的股民一般,试图在钢铁成品价格再一步上涨之前抢到所需要生产的原料。

    市场的变化,也使得钢厂和钢铁公司反应过来,在市场议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就算有国家指导价又如何呢?没有一个经营者会傻呼呼地看着有钱不赚学雷锋做好事吧。那些已经把库存甚至当年计划生产全部出售的钢厂、钢铁公司是捶胸顿足,至于另外一些手上还有存货的钢厂和钢铁公司当然连忙叫停销售,摆出一副看风头惜售的架势。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人的头脑是非常聪明的,只要反应过来他们就能爆发出无穷无尽的能量。当然也有人说,既然国内钢铁市场拿不到成品,那么你们不会进口么?如果说这话的人被行内人听到肯定要被笑话。因为有个关键问题,由于宏观调控的原因国内钢铁价格和国际钢铁价格早就产生了倒挂现象,按照目前国际钢铁价格上涨趋势,还不如在国内托关系拿议价来得便宜。另外,大家已经都看出,等宏观调控这烂招寿终就寝的时候,国内钢铁价格一定会进一步上扬,从术语来讲,这就等于是一种“补涨”,补涨的幅度至少也得涨到和国际市场差不多的价格。

    看着眼前刚送来的国内各地区钢铁市场价格表,李海丰的手都在微微颤抖。他怎么都没想到,仅仅一个多月,连二个月都不到的时间内,总投入4亿2000万美元的资金现在按照帐面计算其获利已经超过了2亿美元,而且这个数额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在不断增加,要知道他的集团最好一年的净利也仅仅是这个数字,更不用说现在国家取消和降低产品退税,和加上原料上涨的因素的目前情况了。

    “李董,已经有人找上我们了,也不知道哪里得来的消息知道我们手上有一批钢材,对方提出按照目前市场议价再加10%溢价拿货,您看我们是不是暂时出一批货?”林森同样兴高采烈,这么一次“赌博”让他整个人热血沸腾,如今的获利代表着什么他很清楚,但作为李海丰的助理,为了稳妥起见他提醒了一句。

    李海丰把目光从手中的纸移开,看着林森皱眉就问:“怎么回事?我们入货不是很小心么?怎么会有人找上我们要求拿货?”

    “是这样的李董,我们集团本就对钢铁成品有大量需求,所以在操作中我以集团的名义进了一批货,不过您放心,这只不过是很小一批,而且找来的也不外人,是我们之前有过合作的一家钢铁贸易公司,他提这个建议依我看也是知道这个事后一种试探性的询问。”

    李海丰松了口气,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没什么问题。他的集团是搞实业的,在市场价格低迷情况下多储备点货源在生意上来看非常正常。至于他投入的4亿2000万美元大宗收购,早就很小心地以许许多多马甲的名义在其中操作,另外这近250万吨的钢材成品更是被他分散存放。

    想了想,李海丰摇头道:“现在不能动,别说溢价10%,就算是溢价20%也不能卖!你告诉他们,这些货是我们集团生产需要的,另外目前宏观调控还没正式取消,这种枪打出头鸟的事谁敢干?”

    “那行,我就这样回复他们。”林森点头道,正要起身告辞的时候,李海丰叫住了他。

    “这样吧,你删选一下,如果有和我们之前合作比较好的贸易商你就这么回复他们,告诉他们我们是实业企业,不做这种贸易,而且我们的企业经营范围也不包括这些。但为了大家是长期合作客户,同样也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来往,我们集团可以适当地调拨一批货物给他们,当然这是调拨,是借的!等我们有需要时候他们再以实物还给我们就是了。”

    林森听了一愣,看看嘴角挂着笑意的李海丰瞬间就反应过来,大笑着冲他伸出大拇指:“李董,您这招可真高啊!不仅把他们的嘴给堵上了,而且还不得罪人。行!我就这么去办!”

    李海丰笑眯眯地看着林森离开,心情舒畅之极。再次拿起刚才的那份市场报价单,他忍不住就哼起了小曲,虽然在目前的2亿美元收益中他只占了30%,可这也是足足6000万美元的受益啊!换成人民币就等于4亿8000万,仅仅这么几天,他借周利文的5亿人民币就还得差不多了,何况等接下来价格再涨,那就是纯收益了。

    林森按照李海丰的交代打发了找来的贸易商,虽然话说的很客气,态度也很诚恳,但贸易商都是低价高卖来赚利润的商人,像李海丰这样的操作方式打死他们都不会同意的。按照目前的议价上涨幅度,如果这样操作的话他们以后得亏死,最终无奈摇头拒绝了林森的“好意”。

    这样一来,李海丰这边不得罪人也把事给平息了,而且他还趁此机会使得原料库存充足,再加上接下来国外订单的价格上涨,企业的利润也就自然多了不少。之前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也就不再是困扰。

    可接下来的情况让李海丰,包括林森又一次惊愕。由于周利文挑唆李海丰的提前出手,加上后来印度商人的大肆采购,使得国内钢铁市场情况比原历史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历史中,这个宏观调控会持续大约十个月的时间,直到印度商人把市场库存吸得差不多后才爆发议价事件。

    但是现在大不相同,印度人在出手时候就发现已经有人走在了他们前面,为把握住这个机会他们的动作和投入比历史中更大,从而引起了更为强烈的反应。在议价产生后的一个月时间,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彻底成了个笑话,这种时候你再调控也没用了。假如不再开放价格限制,接下来全国的基建、生产和包括房地产行业将全部陷入停顿,本年GDP别说完成指标,就连维持上年水平恐怕都达不到。

    这个责任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就算发出宏观调控的国家重要部门,但最终这个板子打上来谁都要倒霉。

    苦苦又支持了半个月,名存实亡的宏观调控终于走到了尽头,比原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