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妖师鲲鹏传 >

第44章

妖师鲲鹏传-第44章

小说: 妖师鲲鹏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海神针’置于东海之内,以镇压水纹波动。”
    禹闻言大喜,说道:“多谢老师指点。”他说着便将“定海神针”置于东海,定住东海水纹,不使其波动太大影响动洪荒大地。
    治水成功不单对于人族是一件大事,对整个洪荒的影响也异常巨大,就连一向不再与人族交往的九黎部落也改变了于人族之间的态度。
    当禹治水成功之后,他深受人族百姓的尊敬,人皇舜帝有感年纪已大,便借此机会将人皇之位传于禹,自己功德圆满飞升火云洞。
    禹继位人皇之后,鲲鹏与悟道便离开人族返回了北冥海。鲲鹏在离开之时将后天功德至宝‘盘古鼎’暂且赐于禹。
    禹虽然不明白老师之意,但却知道此鼎的珍贵,怕在自己手中有闪失,于是说道:“老师,现在大水已退,此鼎于弟子并无大用。”
    鲲鹏笑道:“此鼎于你有缘,rì后你需要它为人族完成一项大功德,所以此鼎暂且放在你这里,等你功德圆满之后,为师自会收回。”
    禹听到老师之言,这才明白了老师之意,也就收下了这后天功德至宝‘盘古鼎’。

第八十章节 功德圆满
    第八十章节功德圆满
    时间如梭,当禹晚年之时久久不能证得人皇之道,这样他有些感到意外,此时他对人族的贡献要远大过当年的人皇轩辕,可是偏偏没能证道,这其中好像少了点什么。
    经过了一番思索之后,禹终于明白自己少做了何事,当年老师曾赐他后天功德至宝‘盘古鼎’用来镇压人族气运,自己少做的就是炼制出一件可镇压气运之灵宝。
    此时,洪荒大地之上人族的居住地分为九州,于是禹采五金之jīng华,用‘盘古鼎’炼制出九鼎,用以镇压人族气运,九鼎一成,禹也是功德圆满。
    禹是三皇五帝中的最后一位,诸圣与三皇都前来观看禹交接人皇之事,鲲鹏做为禹的老师,又是人族的圣师自然也与弟子一同前来观礼。
    当众人到齐之后,禹便正式宣布伯益接替他的职责,就任下一界人皇,诸圣见了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人族各部落的首领与圣师鲲鹏见证了他们的交接,自此三皇五帝的时代便已结束。
    禹退位,天降巨大的功德,功德一分为二,约有两成的功德飞向了鲲鹏,这是鲲鹏教导禹所应得的功德。鲲鹏没有吸收这些功德而是将其收入了‘盘古鼎’中,以备它用。
    禹得到了八成的功德,功德入体后,禹的修为瞬间提长到了准圣大圆满之境,成就了人皇道果,也是第二位能证得准圣大圆满之境的人皇。
    禹得道后,众圣纷纷前来见礼,太上老君说道:“禹既然成就人皇道果,便可前往火云洞中修炼,以后不得插手人族中事。”
    禹点点头,同意了太上老君的提意,然后起身与三位人皇一同前往火云洞中修行。临行前他向鲲鹏告别,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帮助人族。
    禹得人皇道果,鲲鹏作为人皇之师再次所得那的巨大功德,顿时再次引起了众圣的嫉妒,不过鲲鹏并没有将这点放在心上,他知道马上就快要到封神了,那时诸圣就有的争斗,如何还能记起他来。
    人皇这交接并没有引起诸圣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诸圣在来此之前都推算过,三皇五帝结束之后,人族就将进入新的制度,禅让制也随之结束。其实在人皇轩辕之时禅让制就已是名存实亡,他将人皇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
    这时,诸圣都开始想谋化如何能在新的制度中得到好处,众圣中只有太上老君没有丝毫动心,他身为人教教主,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族不灭他就有功德可得,所以不管人族有什么变化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一向是众圣中最为活跃的元始天尊,好像对人族即将来临的改革并不放在心上。他的这一异常反应,让诸圣都感到有些疑惑不解。
    其实元始天尊之所之有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因为自己门下弟子不争气,先前两次大好的机会都让他们给浪费了,所以这次他并不想当那出头鸟,想先观察一番,然后再做决定如何参与人族信仰的争夺中。
    现在,诸圣中变得最为活跃的就要属准提,可惜的是人族一向都没有接触过佛教,再加上三清有意无意间的阻止,所以他是白忙了一阵子,并没有人族部落愿意信仰他。
    通天教主是诸圣中在人族势力最强大的,不过他也不清楚这次制度的变革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也命弟子不要参与其中,继续保持在民众之间传道,远离与人族上层的接触,以此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不得不说通天教主的决策是应明的,人族中对禹传位于伯益反响最大的要属禹的儿子启,而其部落中大多数人也都支持启,伯益虽然继位人皇,但禹当年手下的大臣都并不看好益,反而更看好坚强果断的启。
    启在经过了一番的准备后,成功地拉拢了人族大多数部落的支持,迅速架空了人皇伯益的权力,成为人族的实际领袖。
    启当然不会满足现在这样的局面,于是在准备好一切之后,启终于发动了叛变,成功地将人皇伯益给斩杀,支持益的一些部落也受到了他的打击,他的行动十分迅速,伯益还没有所准备就彻底地失败了。
    为了安定人心,启再次重用了本已遭受打击的巫师,用其宣传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皇,由于在这次动乱之中,启的动作迅速,所以没有给人族再带太大的伤害,特别是一些小的部落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启很快便将人心归拢到自己的身上,而启在此时也正式宣布,自立为王,建立大夏王朝。
    人族自此结束禅让制度,进入世袭制。启这次的叛变可谓十分成功,让诸圣感到人族的chūn天即将来临,天庭之上的玉皇大帝也对此十分兴奋,盘算自己该如何行动方能从人族中得到更大的好处。
    可惜的是,启在建立大夏王朝之后,也怕圣人阻止,于是在他在位其间,虽然他并不制止三清的传道,但也并不认同三清及天庭的存在,启怕天庭及各大教派会干涉到人族的内政,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天庭及各大教派并有在启在位其间,并没有在人族得到充分的发展。反倒是鲲鹏则由于是禹的老师,受到启的大力推崇。
    启在位人族算得上是得到了发展,民心思定,民心所向即使是圣人对启有所不满,也奈何不得启,只能静待时机。
    可是,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也就是太康,太康继位后圣人便开始对夏朝有所试探,东夷族开始叛乱,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也逐渐丧失了部分的权力,不过当时民心还是偏向夏朝,所以东夷族也无法灭掉夏朝。
    后来,夏朝经过三代大王的努力,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的权威终于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
    夏朝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rì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
    桀统治夏朝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jiān佞。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yín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rì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此时商汤在截教的支持下终于对夏朝进行了讨伐。
    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镇)。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成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五百年的夏王朝结束。
    截教借商汤之威终于立足于人族广泛宣传截教道法,最后成为人族中最大的教派。

第八十一章节 紫霄宫中定封神
    第八十一章节紫霄宫中定封神
    回到北冥海后,悟道有些不明白老师为何要将‘定海神针’放在东海,于是问道:“老师,‘定海神针’得治水功德之后已成为一件后天功德至宝可镇压气运,将它放在东海,却是让东海龙族凭白借此宝来镇压自身气运。而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与jīng卫师妹有因果,这样好像对jīng卫师妹不公。”
    jīng卫则说道:“师兄,老师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我没有任何意见。”
    鲲鹏笑道:“jīng卫能够理解,为师很是欣慰。为师之所以借禹之手将‘定海神针’置于东海之内有多方原因,第一是此宝乃人皇用以镇压东海水纹,自然有无上无德可得,第二表面上看东海龙族有此宝可镇压自身气运,其实不然依东海三太子的心xìng当他一定会认为人皇都要巴结龙族,那么他一定会更加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任何顾忌,大劫来时悟道也可收回‘定海神针’断了龙族的气运,这样一来他不身死谁身死。”
    悟道听到此言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早已有所准备,yù先取之必先予之,这不得不说老师之高明。
    三皇五帝归位之后,人族真正得到天道所眷,很快便发展起来。截教在人族中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大,引起了元始天尊的不满,而天庭之上的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几次想对人族有所动作都受到了阐、教两教的抵制。这让玉皇大帝十分生气,可对方身后有阐、截两教的圣人相护,他也奈何不得。
    几经思索之后,玉皇大帝昊天与西王母决定前往紫霄宫求道祖鸿钧哭诉。紫霄宫位于天外天的混沌之中,没有圣人之境是无法找到它的位置,好在玉皇大帝昊天与西王母曾是道祖的童子,在紫霄宫中居住了无数个元会,所以没有费太大的气力就来到了紫霄宫外。
    来到紫霄宫外,玉皇大帝昊天与西王母整整衣冠,然后跪在紫霄宫门前叩首说道:“弟子昊天、瑶池有事求见道祖。”
    过了许久,但听道祖鸿钧自紫霄宫中说道:“昊天、瑶池,你们二人来此所为何事?”
    玉皇大帝昊天抬头回道:“弟子奉道祖之命组建天庭,可是天庭之中手中人手严重不足,难以体现出天庭威严,无法约束洪荒一众修士,巫族大巫刑天都敢直上天庭,所以弟子特来此告知道祖,希望道祖能让人、阐、截、佛四教弟子听命于我,以镇天庭威严。”
    只听,鸿钧道祖淡淡地说道:“昊天,此事我已知,你先在此稍等片刻,天庭缺人之事我自会处理。”说完便不在说话。
    玉皇大帝昊天与西王母见道祖已不再说话,只好乖乖在站在紫霄宫中静候道祖鸿钧的回付。
    鸿钧道祖说完便便发出五道玉符向三清、女娲娘娘及西方二圣所在地飞去。
    不多时,三清、女娲娘娘及西方二圣便都收到道祖的传信,遂都停下讲道,驾云来到紫霄宫,听候道祖法旨。
    道祖鸿钧道祖鸿钧待三清、女娲娘娘及西方二圣到齐之后,突然眉头一皱,说道:“昊天,你前去通知鲲鹏前来见我。”
    玉皇大帝不知道祖为何要见鲲鹏,只好驾云前去北冥海请鲲鹏。不过多时,鲲鹏便与昊天一起来到了紫霄宫中,鲲鹏也不知道祖有何事要见他,心中也是七上八下。
    道祖鸿钧见鲲鹏来到之后,便说道:“此次招尔等前来只为三事。一则,昊天适才来此见我,言道天庭无人,不好管理三界众生,让我命人、阐、截、佛四教弟子听命于他;二则阐教弟子在人皇之争中身犯杀戒。三则无量量劫即至,天庭无人要立封神榜,封分诸神,以供昊天驱使。
    三清及西方二圣闻言均是一愣,均恨昊天多事。鲲鹏心中则是有些疑惑,封神之事好象与他无关为何道祖要见他。
    鸿钧却是不停,接着说道:“世间生灵,皆有劫难。便如那世俗之人,不能超脱生死者,便会由轮回演化历劫,了断因果。若是修道有成之人,到了天仙,便能了却生死,不入轮回。然一身因果,不能了断。天地之间众生因果必须完结才好,否则,积累下来,最终便形成量劫。量劫之时,天道受损,所以众仙需争那一线生机。封神共分为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佛教一向西方没有因果,所以与此劫无关,人、阐、截三教则你师兄弟商议之后便将弟子姓名填于其上。”
    鲲鹏有些不解地问道:“老师,弟子不立大教,此事与弟子好象也没关联?”
    道祖鸿钧深深地看了鲲鹏一眼,说道:“人族大兴当有至宝镇压气运,人教没有得到此宝,所以无法完全代表人族,而你为人族圣师、女娲为人族圣母所以人族上榜之人则需你们三人共同认可。”
    听到道祖鸿钧之言,鲲鹏心中不由地叙了一口气。
    太上老君则开口问道:“老师,不知共需多少人上封神榜?
    鸿钧答道:“所封众神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掌管周天星斗,共三百六十五位。”
    太上老君又问道:“人、阐、截三教各有多少弟子上榜?又如何填写?”
    鸿钧言道:“各教上榜弟子又你几人商议而定。你们三人分掌三教,当由老子与女娲及鲲鹏填写人教弟子姓名,原始填写阐教弟子姓名,通天填写截教弟子姓名。商议决定之后便运用法力将弟子姓名写于封神榜上便可,准圣以下皆在劫中。”道祖鸿钧说完便隐去了身形。
    诸位圣人及鲲鹏见老师已然离开便yù商议上榜之人,却是都不知该如何开口。
    最终还是西方二圣中的准提先开口说道:“老师既然说此劫与我西方无关,那么我们就先离开了。”他说着便与接引二人离开了紫霄宫。
    片刻,元始天尊开口说道:“我门下弟子皆是有道之士却是不该上榜,大师兄门下玄都**师亦为道德之士,不该上榜。”
    元始天尊停顿了片刻,又接着对通天教主说道:“师弟门下却是只练法力,不修德行,合该上榜。”
    通天教主讥笑道:“我门下大多弟子在人族传道积累功德,反倒是师兄门下弟子在人间传道只知一味地杀伐,因此犯了杀戒,还连累了人皇轩辕没有得到大功德,修为连五帝中的几人都不如,如此说来广成子等人应当上榜。”
    元始天尊被通天教主这番话给说得满脸尴尬,不知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