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皇后受丈夫所托,加之自己没有子女,对公主也是疼爱,视为嫡女,便本能的和民间人家一样,由她这个伯母来亲自传授公主人伦之道了。
虽说陈皇后是过来人,可人伦之道毕竟是夫妻间的**,说出来怎么也是羞人的事。所以陈皇后特意让宫人将人伦之道写在一张细绢上,再由她转交给公主。到时,她只需象征性的说几句便可,这样既可完成使命,让公主知道将要发生的事和怎么做,又避免太过尴尬,两全其美。
陈皇后到公主寝殿时,几个宫人和礼部的一个主事正在给公主讲成亲需要注意的各项事项。
虽说简办,可怎么也是公主出嫁,嫁的还是亲王,大明朝的实际掌控者,各种规矩还是很多的。好在,齐王那边父母高堂不在,又无兄弟姐妹,省却许多麻烦,但饶是如此,该要告知公主知晓的事项还是不少,只讲得公主听得脑袋发胀。
。。。。。。。。。
见皇后娘娘到来,朱淑仪如开笼小鸟般迎了过来,那些人教的东西可让她听得头都大了,就跟冒学士讲课一样,枯燥无味的很。
“见过皇后娘娘!”
宫人和那主事上前给陈皇后行礼,陈皇后让他们先退下。
看得出来,公主心情很好,陈皇后知道这个侄女是真的喜欢周士相,要不然当初也不会一听到周士相受伤就急得不顾自己身份跑去镇江,在那如妻子般照顾了周士相三个月。若非周士相权倾朝野,公主又是她的未婚妻,还不知外面要说出多少闲话来。
但想到外面流传的周士相要篡位,及自己丈夫吩咐潘公公做的那些事,她就忐忑不安,害怕会出现血染宫庭的一幕。她阻止不了自己的丈夫,现在也只能盼着公主下嫁后,能让周士相将来手下留情,不要伤了公主的心。
“娘娘,您怎么了?”见皇后似乎有心事,淑仪不禁担心的问道。
“没,没什么。”
陈皇后打起精神,她不想让公主知道这些事,也不想让即将嫁给自己心爱人的公主因为这些事伤心。所以她强颜欢笑,将公主拉到一边坐下,想了想,对她说道:“淑仪,不如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娘娘还会讲故事?”朱淑仪很是好奇。
陈皇后笑了笑,缓缓讲道:“从前有个老鼠的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便去问它的母亲,自己要找个什么样的夫君才会幸福?母老鼠说,你得找个最厉害的作丈夫才会幸福。”
“然后呢?”
“然后啊,老鼠女听了母亲的话,便出外去寻找丈夫,可她不知道这世界上谁最厉害?便去问雨。雨告诉它太阳最厉害,说太阳一出来,自己就得跑。老鼠女便去找太阳。太阳说,我不算最厉害的。比我厉害的是云,云可以挡住我的光辉。”
“那老鼠女找云做夫君了吗?”公主觉得这个故事很奇怪。
“老鼠女听了太阳说的后便去找云,可云却说,我也不算最厉害的,比我厉害的是风,风可以把我吹走。老鼠女便去找风。风说,我也不算最厉害的,比我厉害的是墙,墙可以挡住风。老鼠女便去找墙,墙说,我也不算最厉害的,比我厉害的是老鼠,老鼠可在我身上打洞。老鼠女便去找老鼠。”
“哈,这么说,最后老鼠还是嫁给了老鼠?”朱淑仪很是好笑,绕来绕去,还是老鼠最强。
陈皇后却摇了摇头:“没有,因为那老鼠说,我也不算最厉害的,比我厉害的是猫,猫可以吃老鼠,于是啊,老鼠女就找了猫做丈夫。”说完,笑眯眯的盯着公主。
公主脸一红,嗔道:“娘娘真是的,怎么可以取笑我嫁给了一只猫。”
“你嫁的不是猫是什么,因为他是咱们大明朝最厉害的人啊,要知道,你伯父也怕。。。”
陈皇后突然惊醒,意识自己现在不应该说这些。好在,这时有几个宫人搬了一只箱子进了殿中,公主被箱子吸引住,倒是没有留心陈皇后的话。
箱子里似是装着十分重的物件,几个宫人抬着颇是吃力,一步步的将箱子抬到了后面的内殿。
淑仪回头问陈皇后:“娘娘,箱子里是什么?”
“等下你就知道了。”
陈皇后笑而不语,然后起身,一脸正色的告诉公主,她要教授她人伦之道,要公主随她进内殿。
淑仪初始不明,可见陈皇后如此郑重,也不敢怠慢,跟着到内殿,见宫人早已摆好香案,香案上供着一尊奇怪的佛像。淑仪没有多想,以为是出嫁的必行礼仪,便上前烧香,上供,叩拜。
待公主礼毕后,陈皇后从袖中摸出细绢,递到了淑仪手中,板着脸道:“这上面写的,你仔细看一下。”
“是什么?”
淑仪有些困惑的打开细绢,脸色不禁微红,因为上面讲的好多都是十分羞人的事。
四周的宫人见到这幕,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陈皇后见公主脸红的根本不敢看那细绢,便道:“你把东西收好,没人时再看。”
“嗯。”
淑仪小声答应,陈皇后点了点头,然后很是郑重的吩咐她道:“那好,你去触摸佛身吧。”
“佛身?”
淑仪顺着陈皇后的目光看去,正是供奉在香案上的怪模怪样佛象。
陈皇后指了指那佛象,小声提醒公主:“此佛名唤欢喜佛,内含机关,进出之道与我给你的细绢上所讲皆合,你可自己摸索一下,再看细绢所说,自己领悟。”说完,顿了一下,脸色有些不自然,“若还有什么不明之处,再问我好了。”
那佛象十分奇怪,有男女两像联在其中,看着不像什么正经神佛。可皇后娘娘却说此物有阴阳道理,让公主必须去触摸观察。公主心里打鼓,可不敢违陈皇后的意思,只得小心翼翼的上前触摸起来,不想按了个什么,那佛象突然传来机关声。
公主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按坏了什么,可待看得仔细后,却是立刻羞得满脸通红,逃也似的跑出了内殿。
让朱淑仪吓逃的原因是,那男佛像下面突然出来一根长棍,“扑通”一声插进了另外半边女像的身体下面。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求订阅)
镇江离南都只有140余华里,人若步行的话,走上一天便能到。若乘马车半天也能赶到,要是骑马的话,那就更快了。
周士相喜欢骑马,这和他前世是骑兵有关系,并且没有什么能比骑马更能彰显大军统帅威风的了。
只可惜当年从由云龙那里抢来的大青马战死在了扬州城下,虽说如今这匹座骑也是上等的蒙古好马,但周士相总觉得不如大青马好。或许,在他心里,大青马已经不单单是一匹马,而是他的战友了吧。
从前,不管哪次出行,周士相都会骑兵。但这一次去南京,周士相选择乘马车。一来是为了低调,免得外界“误会”;二来则是想看看沿途民生恢复情况。
甲申以来,各地不仅人口锐减,民生也是凋零,二十年下来,连带着原先的官道也大多变得残缺不齐,没于荒草之中。现在各地除了主要道路(通往省城,交通要地)不得不组织百姓加以修整外,大部分道路仍就荒废。
发展最好的广东,境内道路荒废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两广总督衙门不是没想过组织人力、物力修整这些荒废道路,但却限于人口因素,无法组织足够的修路人手。
如太平军起家之时的罗定州城,现在已然是一座鬼城,根本无人居住,又哪里来的“夫子”可以招募征召。广东尚且如此,其它各省更不用说了。
最新的各省人口黄册已经报了上来,情况比两年前要好一些,但整体情况仍是不容乐观。
太平军实际控制的各省,江苏和浙江、湖南三省人口最多,其中江苏有丁口470万,浙江有丁口512万,湖南有丁口290万。余下各省,广东有丁口169万(新增11万),广西104万(增加5万),福建139万,江西143万。
贵州和云南因为刚刚占领,基层官府尚未完全建立并实行有效统治,加之二省境内有大量土人,所以人口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乐观估计,二省丁口当在200万左右,其中汉族人口恐怕不到一半。
湖北名义上归定武政权,不过湖北巡抚袁宗第是忠贞营出身,忠贞营和太平军的关系也类似于合作的盟友关系,所以湖北这一块对于定武中央而言,倒是有点听宣不听调,独立性很大,自然不可能照其它各省一样,按周士相的要求搞“人口普查”。
另外,湖北和湖南原本都属于湖广行省,在大西军北上抗清后,湖广一直是明清的主战场,连年战乱,必然导致人口下降。忠贞营出夔东后,为了迅速壮大,在湖北强拉壮丁,大肆抢掠,造成了湖北生产停顿,百姓流散,所以即便湖北愿意并有能力进行人口普查,境内百姓数量也绝不会超过湖南。
江苏原是南直隶,洪武初年的人口就多达1129万,经明朝两百多年发展,人口高达三千余万,现在却只剩470余万,不及原先只有他一半人口的浙江多,主要原因便是清军南下时,江苏几乎县县遭屠(尤其江南),有的地方更是连续被屠,致使江苏成为人口损失最大的省份,比已经成为“无人区”的四川还要严重。
如果说其它省份或多或少都有天灾、流寇影响导致人口下降厉害,那么江苏的人口下降则完全是满清大屠杀造成,同时江苏反抗满清的程度也是各省之最。
尽管各省人品都锐减的吓人,但即便这样,太平军实际控制各省人口相加,也有2100万左右,已然是明、清、吴三家控制人口最多的势力。
人多力量大,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基石,周士相对于人口恢复的重视绝不亚于北伐灭满清全族。因此江南暴乱平息之后,周士相趁机强力推行建村设乡,用新的体制取代江南旧有体制,以此来稳定地方,恢复生产,让饱受战乱苦难的百姓能够有更好的条件繁衍子孙。
参与江南暴乱的通虏暴乱士绅大多被满门甚至举族连根拔起,大量土地从这些士绅手中剥出,大量“浮财”也成为官府维持地方的财力和太平军的军费。
一些没有通虏,但在暴乱开始后选择“中立”的士绅也被加以警告,被劝捐劝粮。参与通虏并参与暴乱,但在暴乱发生后却及时醒悟,转而帮助官府镇压教民的士绅,或多或少的被减轻了罪责。主持镇反运动的汪士荣要求这些士绅出资替灾民修缮房屋,或集资修建孤儿院、济老院等。而那些坚定站在太平军一边的士绅,得到了他们的回报。
经汪士荣上报,周士相亲批,约有两百多名开明士绅子弟被保举送入南京的武备学堂和开设在南都、苏州等地的中学堂。大致同等数量的开明士绅子弟被招入府县衙门六房,乡村公所任职,并给予那些士绅荣耀,从而使他们脱离原先的士绅圈子,成为太平军最坚定的拥护者。
。。。。。。。。。。。。
在马车上,周士相一边批拟各地送来的奏疏,一边感受车外的田园风光。不过,他总感觉外面的风光有点别扭。别扭的原因是镇江知府不知道脑袋哪根筋搭错了,竟然让人将官道两侧的民间全用白石灰刷了一遍,看着十分的剌眼。
莫非这就是官僚的通病?
也许,镇江知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想大帅看到沿途过于破旧的房子,不过这好心显然不被周士相买账。只是周士相倒无意就此事找镇江知府的麻烦,因为在他的前世,地方官员就喜欢这样干。仿佛用白石灰将那些破房子刷一刷,就气象一新似的。
对镇江往南都的这条官道,周士相还是满意的。这条官道大体上依旧保持着甲申以前的模样,一路上地基都很平整,偶有损坏处,也都由镇江和顺天两府组织百姓修整一新。
相比其它各省,哪怕是现在发展最好的广东,江南一带的道路条件都是上佳的,完善程度也好的多。这主要得益于当初修建这些官道时基本是以石板做路基,再差也是石子铺就,因此不似其它地方因为财力原因修造时偷工减料,所以二十年战乱下来,江南的官道还是能够承担起它应有的使命。
经济越好的地方,交通设施必然会好,因为这是商业的需求。交通便利了,自然就会带来商业,从而改善当地百姓的民生。周士相明白这个道理,当初他在广东时就曾给广东巡抚衙门写过一句口号,叫“要致富,先修路”。
只可惜,其它地方不能像江南这样,毕竟地区经济发展有差异。现在人口又损失得厉害,恐怕没有几十年时间,都不会恢复到明朝极盛时期的人口两亿多。没有足够的人力,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
周士相已经下令湖北巡抚袁宗第想办法从郝摇旗手中将韩王弄过来,如果对方能够做到,湖北归入中央的事情就可以缓上一缓,毕竟也要考虑到忠贞营的因素。
要是太平军现在开进湖北,只怕在河南死磕开封的李来亨他们,真的就没有退路了。
和平解决忠贞营,甚至吴三桂,是周士相的愿望。相较满清而言,二者都是汉人,前者更是高举明朝旗帜,后者虽然助纣为虐,但现在也和满清打得头破血流,所以从恢复中华这个大局来看,周士相实在是没有必要和他们大动干戈。
如果吴三桂愿意归顺,周士相不介意让他和李晋国、李来亨一样享受亲王的待遇,甚至可以在将来在除两京十八省之外的地区,择一块地盘给他们永镇。辽东、西北都可以,甚至是海外也可以。但这不取决于周士相,而是取决于吴三桂、李来亨自己。
阴差阳错将守卫开封重任担下来的唐三水前几天派人送信来,信中是大道委屈,说忠贞营是如何不要命的死磕开封,几次险些要破城。他在城中当真是度日如年,恳请周士相看在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能够发兵北上,迫使忠贞营退兵回豫南老实呆着。要不然,他实在是担心自己完成不了齐王殿下托付的神圣使命。
周士相对此爱莫能助,三水兄想的简单,可周士相真要派太平军北上,开封可就真危险了。因为忠贞营只会将北上的太平军当作援军盟友,而不是当成敌人。只要太平军北上的消息传到开封城下,忠贞营的老闯将们肯定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不要命也不要本钱的将手下的炮灰往开封城下扔。那时,三水兄才真的危险。
况且,现在太平军正在整顿,也没有办法发兵北上。针对唐三水的秉性,周士相痛快的给他继续画了大饼,信中说道兄之劳苦,弟岂不知,故待大事成,必以郡王相酬。
唐三水写信求救,吴重山那边也有信过来,不过说的和唐三水不同,直道开封固若金汤,根本不虞有失陷的危险。如此一来,周士相更是不可能派兵北上,倒是给蒋和发去命令,让他筹措一批军粮给忠贞营送去,免得他们在开封撑不下去。
除此之外,唐三水信中说的一件事让周士相颇是重视。
唐三水信中说,鳌拜将一批被俘的吴军将领给送到了开封,其中就有吴三桂手下猛将高大节。人送来时,半死不活,就看押在开封大牢里。河南巡抚贾汉复想将高大节等人直接处斩,然后首级送往北京,被唐三水给拦住了,因为他知道周士相正在收买拉拢吴三桂的部下,故而觉得他要是能把这些被俘吴军将领救下来,将来说不定有用。
当日闻听王屏藩之死时,周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