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69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69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心说废话!这个破事天下间谁不知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回 悄无声息

    《天文七政论》,郑玄主要的著作之一。而郑玄作为当时举世闻名的经学大师,手里又怎么会没点货?

    其实这《天文七政论》郑玄早些年前就已经写完了,在来到夷州被陆仁打了两针续命之后,郑玄又对《天文七政论》和其他的几本著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再对陆仁来说,当然不会放过这种对当时的士子文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的东西,反过来郑玄这样的大儒,听说自己的著作可以大行于世,也自然是持以绝对支持的态度……这也算是文人阶层骨子里的一种追求?反正合作一下对双方而言都有好处,于是就一拍即合。

    然后郑老爷子出于对治学的严谨,当然要来亲自监督一下产品的质量,陆仁也不会对郑老爷子作出什么过份的阻拦,那么郑老爷子会在这里出现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这些事对陆仁来说在心理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可是对刘晔和跟在陆仁身边一直没说过什么话的徐庶而言,所造成的心理影响那可就大了去了。这二位尚且如此,等到时候陆仁把这些书卖去曹刘孙三家的地盘上……因为事出突然,刘晔和徐庶都隐约的想到了点什么,但因为脑子有些晕晕呼呼的,却又令他们有些说不清楚。

    ————————————————————

    时间已经是建安十二年的年末,而这时的孙刘双方因为突然冒出来了个夷州的原因,少不了要进行大量的情报收集与时局讨论。

    且说这天孙权、周瑜、鲁肃在府中又商议了一番,至黄昏时周瑜、鲁肃才辞别出府。周、鲁二人缓步走下阶梯,门前早有孙权为二人准备下的大车。周瑜稍稍犹豫了一下,示意车夫自行回去,他想和鲁肃一起散散步。

    走走聊聊,二人寻到了一间十分雅致酒楼。周瑜抬眼看了看这间酒楼觉得挺满意,便邀鲁肃入内要了间上等厢房,二人在房中对坐小饮,二人的侍从则在门外守护。

    各自就坐,周瑜看看近处无人,轻轻的摇了摇头道:“子敬兄,今日我还以为你会建言吴候下令封锁吴郡陆氏的商旅诸事。”

    鲁肃略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思前想后,我不敢啊!今日的吴郡陆氏已远非当年恪守吴郡祖业的那个几近败落的陆氏子弟。公瑾你驻守柴桑,很多事不及我在吴郡这里摸得那么清楚,现在的吴郡陆氏商旅几乎遍布整个江东,诸如农桑粟粮、柴米油盐,几乎只要是能赚钱的民生之物他们就没有不涉足的。这几****草草的诂算了一下,可能陆氏手中掌控的江东百姓民生之物的流通约在三成左右,很可能还不止这个数。”

    周瑜手中端着酒杯,顿在那里许久一动不动,两条俊美的长眉在眉心打了个结。

    鲁肃接着道:“适才还有很多话我根本就不敢在吴候面前提起。别的我们先不去论他,只拿布帛一事来谈谈。据我所知夷州每年最少都会有两到三只大船队与吴郡陆氏买卖互市,随船而至的夷州上等布帛品质奇佳,但价钱却仅与江东土产的劣等布帛相当,寻常的百姓之家都能买用得起,且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公瑾你不知道,现在的吴郡周边郡县,民间的衣物布帛几乎全是夷州所产,土产的布帛要么就是其价至贱得不偿失,要么就是卖都卖不出去。我那族弟对我言及,吴郡一带有很多原本种麻养蚕、自织自卖为生的百姓已经不再自织,而是专心种麻抽丝,再将这些原麻、生丝转卖给陆氏换取成品布帛或钱粮糊口,而且这样下来生活反而比原先过得还要好。

    “据说陆氏经商素以诚信待人,价格又公道,因此在百姓中的口碑极佳。我在知道这些事之后曾想过,如果真的请吴候下令封锁吴郡陆氏的商贸诸事,第一未必能对陆仁与夷州产生什么影响,第二……那么多的麻农蚕农,突然间手中的原麻生丝无处可卖,无异于断绝了他们的生路。百姓若无生路,势必会逼得他们作乱。曹操不日便会南下,江东大战在即,若生内乱则为败亡之道。”

    这是陆仁和雪莉改良了织布机,陆仁又在夷州开办了真正意义的纺织厂的结果。

    周瑜对商业上的事不太懂,只是觉得陆氏的商旅不能轻易去动,所以才在几天前与鲁肃碰面时表示反对过,但现在又觉得鲁肃说得可能有些过火:“行商取利乃下下之事,子敬却为何如此忧心?吴候下令封锁陆氏商务真的会引出那么大的事来?”

    鲁肃必竟是商人出身,对这里面的事比较了解,便向周瑜分析道:“其实夷州并不是只与我江东有互市往来,与河北诸地一样有商贸之事。若我东吴与夷州断绝商路并封锁陆氏在东吴的商旅,夷州所需的原麻、生丝等物一样可以在河北诸地购得,因此对夷州无甚损伤。

    “反观我东吴,却要花费大量的钱粮与气力去安抚那些因此断绝生路的百姓,此事非数年之功不得周全。大战在即,吴候根本就分不出精力去做这些事。要是这时再有贼人有心散布谣言,江东数郡必生大乱。”

    周瑜的眉头越拧越紧,轻叹道:“子敬高见!论商贩之事,我远不及你清楚,但也隐隐约约的觉得不能如此,所以你我日前相谈时我会有所劝阻。”

    鲁肃看了看周瑜,摇摇头道:“这些我们先不去论他,公瑾你可知道在吴郡这里,陆氏每年上缴的钱粮税赋有多少?”

    “两成……不,三成左右?”

    鲁肃摇摇头:“说出来怕你不信,甚至我自己在听张子布说出来之后都很不是不信。陆氏每年上缴的税赋,竟然占吴郡税赋的五成,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帐!如果再把他们时时为吴郡与周边地区路铺路修桥、兴建水利出的钱粮给算进去,只怕整个吴郡一年的税赋,还不及他们宗族每年岁入的七成!可子敬你知不知道,吴郡陆氏现在户不足五百,人不过三千!如此算来,吴郡陆氏已经富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周瑜虽说早有心理准备,在听到这个数字后还是楞在了当场。

    鲁肃又道:“公瑾我也不瞒你说,我一直对陆氏都盯得很紧,生怕拥有此等财力的陆氏会有什么不臣之举。可是这多年来,陆氏一族除了保护族人与各项产业所必须的部曲之外,再无他人执兵。我也曾有意想限制住陆氏的商务诸事,可是我根本就下不了手……不对,是无从下手!

    “陆氏宗族的口碑太好了,公瑾你是没见到过每年入秋之季,四面八方赶去陆氏码头商行买卖互市的人流。这还不算,陆氏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的钱粮出来赠给水军,现在水军战船有所损坏送去陆氏船坞整修他们也只收工本费用;还有陆氏收养孤儿、开办学堂、周济贫困……太多了,说都说不清。总之一句话,要是真的不要细查就对陆氏动手,只怕随时会激出民怨,对吴候声望也会有损。”

    周瑜听过之后长叹道:“是啊,陆氏从未做过违法之事,在民间口碑又好,对江东吴而言,主公若随意对其下手,定会引得帐下群臣人人自危。”

    二人对坐长叹,周瑜道:“说到底我还是比较担心陆仁会利用手中所掌控的民生命脉对我江东不利。还是那句话,此人到底是何心态谁也说不准,若他真是受了曹操密令,后果可不堪设想。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又不能去动他……”

    鲁肃道:“前些时候郡主忽然又留书出府,说是要去游玩数月。”

    周瑜沉吟道:“郡主可说是玩遍整个江东,但一般每隔数月或半年便会前往各郡治着人送信回吴报个平安,这一次却真的太久了,各地郡守也未曾得知过郡主的行踪。嗯?”

    鲁肃目视周瑜,然后点了点头。

    话不用多,二人也各自明白了一些事。的确,如果他们的推算是正确的话,那有许多事就好解释得多了。许久周瑜低声道:“子敬,夷州之事你千万小心。本来我很想去会会的,可是柴桑那里我走不开……江夏现在的守将是刘琦,但随时可能会把刘备那样的枭雄给引来,不小心一点不行啊。”

    ————————————————————

    新野,刘备居所。

    刘备手中拿着许昌传过来的榜文,神情间显得非常疑惑。而在他的身边坐着个人,鹤氅纶巾、羽扇轻摇,飘飘然似有神仙之风。

    “先生,朝庭忽然发下这张榜文,究竟是何用意?”

    诸葛亮却笑而不语,刘备又问了数声诸葛亮才缓缓开口道:“主公,依亮之愚见,还请主公早作准备吧。”

    “先生此言何意?”

    诸葛亮缓缓起身,摇着招牌大羽扇走到了墙上的地图前参看许久,回过身来向刘备道:“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朝政尽由其把持,那么这道榜文实为出自曹贼之手。”(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回 挖坑待人

    会稽南部的群山之中,陆逊军营里的炊烟正袅袅升起。而在中军大帐之中,桌上平摊着这一地区的地图,陆逊紧皱着双眉,手指也在不停的敲击着桌面。

    话说陆逊不是在海昌当屯田都尉的吗?怎么跑到会稽这头来了?其实陆逊当在海昌当官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后来江东地区发生叛乱,陆逊就由文转武,通过平叛成功转型。再往后一点孙权就派陆逊正式掌兵,目标是江东南部的山越部族。而在赤壁之战时期,陆逊几乎没有在赤壁战役中露过面,就是因为陆逊这个时候正在忙着打山越的事。

    却说陆逊从会稽出兵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万余人马除去行军的时间,竟然就在这里卡住了一月有余。不是陆逊不想继续前进,实在是他只要一往前走,山中总是会有冷箭、落石突然冒出来,甚至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陷阱和机关。虽说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亡,可是对军士们士气的影响却着实不小。

    无奈之下,陆逊只好采用了分兵搜山、徐徐渐近的方法,慢是慢了点但至少安全,于是万余人马几乎是挪到了现在的地方,可到现在为止实实在在的仗却硬是一场都没打过。陆逊的心里很清楚,这些山越夷族素来以好勇斗狠而出名,现在不与他的部队面对面的硬干就绝对不是什么胆小怯战,而是采用了能够发挥出山越诸族各种优势的战术。

    相比之下,开始那些普通的大户豪族和所谓的“宗贼”就要好对付得多,因为那些豪族宗族主要的目的是霸占土地与人口,形成了地方武装后便有些目空一切,结果自然是被陆逊三下五除二的给清理掉,同时得到了一定的兵源与给养补给。

    但是山越与豪族宗贼不同。豪族宗贼霸占土地与人口后就不愿离开也有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一但离开霸占的地方就等于失去了根基,没有了土地进行农耕养命又拿什么去招兵买马对抗官兵?但是山越就不同了,生活在群山之中的山越农耕比例比较小,主要还是以在山中狩猎、采集各种食物为生,暂时性的放弃一片居处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

    此外众多的山越族人熟悉山路地形,而且山地中的小规模游击战术是其强项。现在山越摈弃了一往多部落联合出兵与孙权的正规部队硬碰硬的打法,改为以小部族为单位,或数十人或百余人进行游击骚扰的打法,着实让陆逊头痛不已。

    试想一下,部队正在山中行进,突然射来一阵冷箭或是乱石滚落下来,部队防卫过后打又打不着,追也追不上,换谁谁头痛。好不容易探听到某个部落住在哪里,这边兵马刚刚赶到,那边部落就已经逃了个一干二净,留下的不过是些空空如也的简陋草篷,一星半点的战果都捞不到,士卒们会不丧气?这都罢了,甚至还发生过一些胆大的山越族袭击粮仓的事。

    “苍蝇,简直就是打不死赶不走的苍蝇!”

    头痛归头痛,陆逊现在也在考虑相应的对策。看了地图许久,陆逊又把目光投向了一旁兵器架上的几件兵器,心中暗道:“这些缴获而来的兵器质地精良,就算是拿回东吴都可称为上品,单凭山越诸族是绝对打造不出来的,难不成是我那位兄长在暗中给山越诸族撑腰,为他们提供粮草器杖?

    “而山越诸族一改以往争强斗狠的打法,与我相峙月余多见奇智,该不会是兄长他有派出智谋之士为山越出谋画策吧?现在我军驻营此间,前面就是连绵群山,我若是不作好准备就挥师直入乃取败之道。可是要怎么往山里打才好?”

    兵不够、粮不多、路不明,鲁肃自然不敢轻易动兵。检看了地图许久,陆逊眼光忽然一亮,自嘲道:“我也是犯糊涂啊,干嘛非要和山越在山中对峙?我取道他处不是一样吗?这样还能省下不少的人力。”

    ————————————————————

    泉州北面的某山寨这中,某山越部族的族长谷利正在招待着贵客。

    “哈哈哈,朱都尉、周都尉,你们太客气啦!谷某虽为山越夷族,却也颇知礼仪。这几年来陆夷州与我山越不但秋毫无犯,还时时慷慨相助,与我山越各族的互市往来又十分公道,我们山越愿与陆夷州这样的有德之人永结盟好!”

    朱都尉是朱平,周都尉是周牧,这俩货都是陆仁整出来的军校里的头一期学员。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系统化学习之后,正好又碰上陆仁得到正式的官职,就给军校里的头一期学员都安了个见习都尉的官职。而既然是见习,那就要实习,陆仁就把这些人都给分派了出去。朱平和周牧就是被派来了山越这边实习,顺便的给山越帮点小忙,给孙权添点堵。

    “谷族长言重了。我家主公说得很清楚,山越诸族虽然时时兴兵作乱,看似不服王化,实则乃是为求生计而不得不如此。”

    谷利用力的一拍大腿道:“就是说嘛!其实我山越诸族又哪里愿意动刀动枪的和人拼命?有平平安安的好日子过谁又愿意和人打仗?我们明明在山里过得好好的,既不去偷又不去抢,平时打点猎物挖些山药也想好好的和人换些要用的东西回来,凭什么就要听他们孙家人的?

    “哦,他说要人我们就得出人,他说要粮我们就得出粮?哼!我们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的,他又把青壮都征走了,剩下些女人孩子不得活活饿死!?这种狗屁命令鬼才去听他,管他是什么吴候不吴候的,老子才不理他!”

    朱平和周牧毕竟是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换言之也算得上是寒门士子,所以听到这些话不由得微微皱眉,心中暗道:“到底是蛮族,不服王化就是不服王化……不过主公说得对,这种蛮族说好对付也很好对付,你不去惹他,他也就不会来惹你。而且只要适当的帮一帮他们,他们也就一定会回过头来帮你。陆逊现在在山口那边举足不前,还多亏了主公早先给我提的醒。”

    酒过三巡,谷利微微的有了几分醉意,问道:“二位,现在我们该怎么打?孙权小儿的一万多人马就那样停在山口,我可看着心里别扭!要不你们从夷州调集些人马,我再把山越各部给集中一下,怎么说也能有五、六万人马,轻轻松松的就能把这万把人给干掉。”

    周牧吓一跳,这可与陆仁发出来的命令不合,于是连忙制止道:“不不不,不能这样打。我等承认山越战士的武勇令人钦佩,但是两军交锋并不仅仅是能靠着一勇之气就决出胜负的。吴人狡猾,诡计多端,现在停在山口说不定就是想引我们出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