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第9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按现在的时局,孙刘两家一但交兵,曹丕反到高兴不起来,因为曹丕是指望着主公能向陆仁发兵,一但孙刘交兵,主公就难以顾及陆仁。所以说最高兴的人会是陆仁,而他这样的把桂阳扔出来,不就是希望着主公与刘备打起来吗?而他是被迫割地之人,看上去反而是受了委屈的人,但有罪责也用不着他来背负。”
孙权是明白人,马上就想清楚了这里面的关键之处,可是人就气得不行了,反背着手在屋中转来转去,口中也在不住的骂着“这个陆仁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如果被陆仁看见了这一幕,兴许陆仁还会酸酸的来上一句“别以为老子的便宜就那么好捡”吧?
再看孙权在屋子里转了这么一通,随即向鲁肃道:“那么子敬,你到是说说现在这个问题要如何去应对?这桂阳孤拿还是不拿?”
鲁肃沉默了一下,再次的叹息道:“恐怕不拿也得去拿了!陆仁现在是把赵雨派了过来送上桂阳图册,那么主公认为此时的荆州那边会尚不知情吗?而陆仁这么做的根本目地是要把刘备给拉下水,让刘备来牵制住主公,好使主公在曹丕生事的期间不给陆仁添麻烦,所以他对桂阳舍弃得非常干脆。再到现在这个份上,主公就算是不想再取桂阳,刘备那边难道又会坐视不理?搞不好,现在的诸葛亮就已经在作抢占桂阳的准备了。”
再想了想,鲁肃补充道:“与主公不同,刘备与陆仁之间相隔甚远,基本上没有领土之争,所以可以与陆仁保持着一个一直都非常好的远交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刘备太需要从陆仁那里购置军械,所以很不希望陆仁的地盘受到什么破坏,因为陆仁的地盘一但出事,刘备就不能再从陆仁那里购置到他所需的东西。换言之,陆仁就是用一个小小的桂阳,硬生生的把刘备给绑到了他陆仁的战车上……肃所说这些,主公能明白吗?”
孙权沉默了半晌,摇头苦笑道:“怎么能不明白?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这个时候孤即便是改变想法,有意的想和曹丕一同攻讨陆仁,刘备那头也绝对会帮着陆仁来拖孤的后腿。”
鲁肃点头:“就是如此。而真到了那个时候,刘备攻占桂阳也变得名正言顺,因为主公与陆仁之间也有同盟之谊,主公在这个时候攻击陆仁就成了背盟之举,然后刘备与陆仁之间一向交好,他也完全可以说是在帮助盟友,出兵出得理直气壮。到头来,只怕是主公最后既失了信义之名,可能还要白白的丢掉桂阳而失实利。”
孙权头痛了。想了很久之后才道:“那子敬,你到是说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鲁肃这时以很正式的礼节向孙权行礼:“第一,请主公万万不可应曹丕之邀向陆仁出兵,这个事公瑾在信中已经说得很明白,虽可得一时之利但后患无穷,所以主公一定要慎重考虑。”
孙权摆摆手:“这个不用多说,孤已经想明白了。曹丕包藏祸心,孤又岂会为他垫背?”
鲁肃点头,接着道:“第二,就是在下得马上赶回柴桑,调集兵马急赴桂阳,无论如何也要赶在诸葛亮之前把桂阳接收下来。毕竟这桂阳是陆仁名正言顺的划归于主公之地,在下只要为主公先抢了下来,量那诸葛亮也无话可说,他也不敢强取,不然的话失理的可就是他们了。而接下来的事,相信也无非就是再和在下多打上一些口水仗而已。”
孙权听了之后马上点头,而且把随身的剑解了下来递给鲁肃:“子敬速去!一应诸事你大可便宜行事,不必事事禀我。”
这等于是鲁肃得到了孙权的正式授权……千万别以为那些名将什么的可以随意的出兵,事实上他们除了一些特定的情况,他们有什么军事行动都是要得到主君的授权才可以的,否则的话太容易惹出事来。就比如说原有的历史上的死蚂蚁急袭孟达,孟达为什么会疏于防范?还不就是因为他认为死蚂蚁要得到授权的话要花太多的时间?结果没想到死蚂蚁没管那个,直接就过去了。可事实上别以为死蚂蚁就那么受器重,关键的问题是当时的死蚂蚁家族势力已经很大,魏帝也有点惹不起的说,只好顺着台阶下。
这些不扯,只说鲁肃在得到了孙权的授权之后急匆匆的就离开了建业,快马加鞭的连夜赶回柴桑。不过鲁肃的心中有种预感,就是自己的这次行动多半会没有个好结果……
鲁肃的猜测没有错,就在鲁肃刚刚离开建业的时候,赵云已经率领着一支快速部队正在风驰电骋般的赶赴桂阳。
事实上吧,诸葛亮那头得到消息的时间要比孙权这头早上那么一些。毕竟这是荀帮陆仁设下的谋略,主动权又是在陆仁的手里,要控制好时间的话不要太简单。
诸葛亮和鲁肃都作出了正确的分析,而这个桂阳郡对双方来说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谁又肯善罢甘休?再对双方来说,谁先抢下桂阳,就意味着谁抢到了事件中的主动权,所以都是急急忙忙的派出了兵马。
再对陆仁这头来说,桂阳郡落入了刘备的手中的话明显更符合陆仁方面的需求,所以在时间方面诸葛亮这头得到了一点“照顾”。反过来说诸葛亮这头也猜出了陆仁的意图,而对于自身来说也不能让孙权先占下桂阳,所以是毫不犹豫的让赵云带兵去抢占桂阳。
至于赵云到了桂阳能不能占下来……呵呵吧,都说了诸葛亮猜出了陆仁方面的意图了,那么诸亮就清楚赵云只要到了桂阳,可以连仗都不用打,本来就别有用心的陆仁方面一定会很开心的把桂阳顺顺利利的交接给赵云。还是那句话,刘备方面占据桂阳才符合陆仁方面的需求。
事情也正是如此,因为有着情报时间方面的优势,而且出动的还是赵云的快速部队,所以赵云的兵马赶到桂阳的时候,鲁肃才刚刚从建业赶回柴桑,兵马甚至才刚刚开到长沙一带。
赵云原本还有点担心要打攻城战什么的,而以陆仁一直以来与刘备这边相对良好的关系,这一仗着实有点让赵云下不去手。不过等赵云的兵马赶到桂阳城外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刘备这头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了,而且还是赵云的老熟人:徐庶。
徐庶当年被陆仁拐跑,之后就在陆仁的麾下常年镇守于泉州、广州这一线。不过那个时候陆仁出于一些需要曾经把徐庶派回去帮过一段时间的刘备,因此徐庶与刘备阵营中的一些人很熟。现在徐庶见到赵云,笑了笑就在马背上向赵云施礼道:“子龙!庶在此久候多日了。”
赵云可不是笨人,只不过有些闷骚而已。而在来之前,诸葛亮当然要向赵云交待一些内情,赵云对此也只是半信半疑而已。现在见徐庶居然就在桂阳城外等着自己,赵云的心中对于诸葛亮作出的那些判断就已经信了八成……
卷三 第三百四十四回 借题发挥
中亚,仰光。
通讯舱中,陆仁很没形像的坐在地上,手里还托着个大椰子,一边吸着椰汁一边听那边的荀在诉说着目前的情况。听到某个地方,陆仁便坏坏的笑道:“鲁子敬和赵子龙就没有在桂阳城下打起来?”
荀捋须而笑:“鲁子敬是聪明人,不到万不得已又哪里会轻启刀兵?另外据建业那里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赵雨是上午见的孙权,鲁肃下午就急急忙忙的离开建业赶回柴桑,由此可见鲁肃当时就推算出了咱们的意图。而这样一个心中了然的人,也更加不会轻易的与刘备开战,使孙权完完全全的掉进咱们的套里。”
陆仁点头:“的确,鲁肃这个人大智若愚,不可轻视。不过他应该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让诸葛亮把桂阳抢走吧?”
荀道:“那是当然。而且诸葛亮这样抢下桂阳,在道理上总归是说不过去。对了,义浩你知道诸葛亮在情急之下用的是什么借口吗?”
“什么借口?”
荀再笑:“诸葛亮找出来的借口是听说桂阳附近最近闹山贼,因恐桂阳有失,所以派了人去帮你守好桂阳城……还真是够能扯淡的。”
陆仁也摇了摇头:“我留给诸葛亮的时间也不多,他为了赶时间当然是随便的找了个借口就把赵云给派了出去。反正只要把桂阳给抢下来,造成一个既成的事实就行了。不过接下来,诸葛亮与鲁肃之间的淡又是怎么扯的?”
荀道:“诸葛亮也好,鲁肃也罢,他们都深知孙刘同盟合力抗曹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必要的话他们也不想打起来。而且应该是诸葛亮考虑到了孙权这回确实是太吃亏了点,不适当的给孙权一些甜头说不过去,所以在明面上是跟孙权说暂借桂阳。”
陆仁一口椰汁喷了出来:“又借?真亏诸葛亮想得出来!这南郡都借了多少年了?现在又向孙权借桂阳?”
荀道:“双方既然都不想打起来,而桂阳又是义浩你名正言顺的划于了孙权,那么双方就总得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来下台阶,不然的话其中一方的脸面上终归不太好看。哦,诸葛亮为了平复一些孙权的怨气,所以是与鲁肃商定桂阳每年的税收孙权拿走八成,刘备这边只留下两成养军。”
陆仁乐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听起来到像是刘备在帮孙权打工了。地帮你管、事帮你平,收来的钱却是你拿走。”
荀道:“刘备一方此次毕竟还是理亏了些,不作些让步可不行。这话又说回来,刘备一方抢占桂阳,为的又哪里是桂阳的那点税赋?”
陆仁道:“这到是!不过荀公,这个事我们也少不了要扯点皮吧?”
荀学着陆仁的习惯耸了耸肩再双手一摊:“这关我们屁事!毕竟在明面上,我们在桂阳只有治安人员,连城守军都没有,碰上事情又哪里能挡得住前来抢占之人?再说地我们已经名正言顺的划给了孙权,难不成现在出了点什么事,孙权还能厚着脸皮的要求我们去打下来再交给他?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当然该扯的皮还是要扯一点,不过老夫能从容应付,义浩你无须担心。”
陆仁点头:“按现在的情形,刘备那头是被我们给彻底的拖下了水,所以对于孙权方面我们应该不用担心什么了……曹丕那边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荀收起了刚才的微笑,正色道:“曹丕的大军已经集结了大部份,先锋部队也已经抵达了南皮。老夫已授意辽西的吕玲绮、拓跋玉、慕容紫英集兵提备,辽东的刘子阳则要随时增援辽西各处,再就是由邓士载率领辽东水军巡于渤海一带,一方面防备曹丕可能会有的海路进军,另一方面就是曹丕如果执意开战,就由邓士载寻机向胶东半岛一带进行骚扰性的攻击。”
陆仁再次点头,荀这样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再想了想,陆仁问道:“倭岛那边的局势怎么样了?”
荀道:“老夫明白义浩你的意思。放心吧,陆伯言来过电报,说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倭岛的局面彻底的稳定下来,介时会将凌远的水军也派往渤海助战。咱们兵力有限,能用的就尽可能的都得用上。”
陆仁道:“说老实话,这种仗我真他吗的不想去打,可事到临头却是不打不行。荀公,麻烦你在别的地方再多想想办法,试着尽可能的别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掉这次的事。”
荀苦笑:“你以为老夫不想吗?老夫一直在做着!只是……唉!”
看到荀叹息,陆仁诂计荀写了不少信去中原,但都没什么反应。但这也没什么办法,因为陆仁知道荀,或者说荀氏宗族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毕竟荀带着荀氏宗族到夷州都十多年了。都说人走茶凉,荀氏宗族十多年没在中原地区有过什么动静,对其他的那些宗族的影响力自然会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标准上。
又商议了几句,蔡琰突然急匆匆的冲进了荀那边的通讯室中,见了荀也顾不上行礼,冲着二人就急道:“义浩,荀公!大事不好!!”
陆仁和荀都是一愣,陆仁马上问道:“出什么大事了?”
蔡琰缓了口气,却也顾不上整理因为一路狂奔而带得有些散乱的衣衫和乱发,急急的道:“郑、郑老先生,郑老先生他……过逝了。”
“什么!?”
陆仁和荀同时大惊。蔡琰口中的郑老先生指的当然是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而郑玄可是陆仁这里的镇州之宝!要知道郑玄对当时华夏的文人士子阶层的影响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在惊过之后,陆仁却也着实无奈。郑玄原本应该是在建安五年病逝,而当时的郑玄就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了。后来陆仁设法把郑玄拐到了夷州,并且悄悄的给郑玄“续了命”,那么到现在的建安三十年的前后,人郑老爷子都快百岁了。
由于身体老化的程度过高,细胞活化剂的效用递减得很凶,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支能有效十年的药,在郑老爷子的身上的效用只有一年。而陆仁这两年一直在中亚,对郑老爷子那头就有点没顾上,一个没注意,郑老爷子再生个病什么的,老头子就顶不住了。按雪莉的说法,除非是把郑老爷子带去“秘境”送进医疗舱,否则光用药也很难吊得住命。
总之郑老爷子就这么走了。不过在夷州的这二十多年,郑老爷子给陆仁留下了很多的东西,也帮了陆仁非常多的忙。现在突然听说郑老爷子走了,陆仁抛开那些政治上的利用价值,在心底也确实是对郑老爷子的去逝感到非常难过。
三个人一齐的沉默了一下,最后还是陆仁先向荀招了招手道:“荀公,我在中亚这里走不开,郑老先生的丧事就劳你代我再多费一下心。”
荀点点头:“应该的。郑先生亦为吾师,吾又岂能怠慢?”
蔡琰这时一口气也彻底的缓了过来。然后先是看了看二人,随即从袖中取出了一份书信递给了荀:“这是郑老先生的孙儿差人送来的,据说是老先生留给义浩的遗信。”
陆仁和荀又是一愣,接着荀就把信接了过来拆开细看。而在看过之后,荀不由得仰天长叹道:“郑老先生有心了!想不到他在临近故去之前,还要颇费心神的帮上义浩你一回。”
陆仁一听这话心中便隐约的明白了点什么,再看看荀展示出来的信文,陆仁的人就沉默了下来,良久之后才道:“等局势稳定了,我一定要抽个空回去一趟,好好的拜祭一下郑老先生。”
郑玄留给陆仁的信与其说是留给陆仁的,到不如说是一封公开信。而在信中,郑玄着重的强调了曹丕这次的军事行动的不合情理,对曹丕也表示出了强烈的遣责与不满。而在信中的最后,郑玄是表示希望自己死去之后,陆仁能将他送回老家高密下葬,做到落叶归根。
一般来说,文人写这些东西不见得就会有什么用,那些割据的军阀真要想打仗的话又哪里会管你们这些文人在那里叽/叽/歪歪?但是!这也得看看写这东西的文人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名望,而郑玄对中原地区的文人士子们的影响力是开玩笑的吗?更何况这可是郑老爷子的临终遗言,份量更重!
也就是说,陆仁这里如果把郑玄的这份遗信公开的话,会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可能是不太好说,但肯定会引发中原地区的文人士子们的某些反应。
而事实上曹魏境内其实还是有着很多的士族宗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不赞成曹丕与陆仁翻脸开战,但是由于曹丕抓住了陆仁“害死”了他的美妾与腹中之子的这个借口,所以即便是曹丕显得有些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