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雪-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翻说道:“你对我有没有威胁我暂时还不能判断,所以我要控制你的行动,当然了在考试的时候我无法控制你,所以我要在那之前确定你是否对我有威胁,以此来判断是否要在那之前杀了你。”
方浩翻了翻白眼:“你根本就不想杀我,否则当时才是取走我性命的最佳时机。”
岳翻开口道:“你很自信?”
方浩点点头:“因为我自认为对你还是有那么一些些的了解。”
岳翻说道:“你不要总是那么自信,这一次只是你运气好,下一次就不一定了,换做别人,你现在已经死了,之所以你还活得好好儿的,也就是看在同乡之谊,以及你的父亲曾经对我岳氏有过帮助,所以放你一命,那只是一次而已,你父亲的帮助也就那一次,所以下一次我判定你有威胁的时候,你就没有好运气了。”
方浩又翻了翻白眼:“总是这样恐吓我有必要吗?大不了我对天发誓这辈子都跟随你出生入死,否则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死后也不得葬入祖坟怎么样?”
岳翻也翻了翻白眼:“对于你这种随时随地把生死大事挂在嘴边的人,我对于你发誓的信用程度表示质疑,老天爷是个混帐,专门坑害好人,坏人的话,他几乎看不见,否则现在怎么会遍地豺狼虎豹呢?佛家也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做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成佛,那些虔诚拜佛的人交了那么多香火钱,还是要被杀。”
方浩叹息道:“为何你总是那这样的恶意去揣测旁人的意图呢?你为何那么不愿意相信旁人呢?”
岳翻把视线放在了方浩手里握着的汤碗上:“像你这种一生下来就衣食无忧的富家二代公子,又如何能和我们这些曾经挨饿受冻被欺负的人相比?你从小锦衣玉食,无忧无虑,从来都是别人巴结奉承你,而我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恶霸欺凌,被官府欺压,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八岁之前,看遍了世态炎凉,所以,我不惮以最坏之恶意去揣测人心。”
方浩一时间无法应答,只能叹息:“的确,我从未被人欺压过,被你们拿刀架在脖子上,也是第一次……”
岳翻笑道:“所以,你以为所有人都是好人,但是在我眼中,所有人都是坏人。”
方浩摇摇头:“那可未必,在我眼中,我从来不认为所有人都是好人,我也不止一次地看到过家奴仗着父亲的名望欺压乡里,而你也不会把所有人都看作坏人,否则那些猛士为何甘愿为你效死?一般的人也就算了,他们都是人才,有才华的人,不会那么容易甘为人下。”
岳翻愣了一下,苦笑道:“或许是这样吧……但是,我别无选择……”
一百三十四 有些事,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所以,到底是什么事,让你会这样做准备,你到底知道了什么?告诉我,这一点上,我和你站在一起,我的家人也在那儿!你必须要告诉我!”方浩前所未有的激动,站了起来,走到岳翻身前坐下,死死地盯着岳翻。
岳翻还能怎么说?告诉他再有三年金兵南下,整个河北都会在第一波攻势中受到重创,我们的老家也难以幸免?然后再过一年,金兵第二次南下我们大家都会死翘翘完蛋蛋,大宋朝就要退化成南宋小王朝了,大家会持续不断地遭受厄运,因为金兵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南下,每一次都会给我们沉重的打击,而且我们几乎没有抵抗的能力?
“我只能告诉你,尽量把家人和家业往南方迁移,越南越好,岭南也不是不可以,当然了,我会去吉虔二州做官,你要想把家人送到那里也不是不可以,现在还来得及,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要是迟了,万事皆休,我必须要警告你,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一个人两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就可以做到的。”岳翻警告方浩。
方浩紧紧皱着眉头,看了看岳翻,又看了看自己的手,然后把脸埋进了双手中,沉默良久,方浩抬起了头,直视岳翻:“你让我把家人迁移到南方,只有一个理由,北敌南下,大宋抵挡不住,北方沦陷,只剩下南方一隅之地,就像东晋那样,是不是?”
岳翻低着头,算是默认,而后方浩压低喉咙,说道:“北辽有那么强?!多少年了,百余年了,大宋和北辽之间都是恪守盟约,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难道北辽南下,就一定可以打败大宋?大宋还有精锐的西军,刚刚平定方腊之乱的精锐军队,和那么多强大的将军,你说大宋会连北方都守不住吗?!”
岳翻抬起头,直视方浩:“大宋最大的敌人,不是北辽!”
方浩愕然,不可置信地问道:“难道是党项人?还是吐蕃人?鹏展,这话,你还是不要说的比较好,说出来我也不信。”
岳翻无奈地摇摇头,深深的叹了口气:“不是,都不是,绝对不是他们,党项人连童贯都能对付的了,吐蕃人也是几百年没有大的干戈了,他们都不行,大宋也不怕他们。”
方浩紧紧追问:“到底是谁?鹏展,你告诉我,到底是谁?到底是些什么人?我从未听说大宋有强大的北敌会南下,我也不认为北敌南下,大宋百万军队会抵挡不住,我更不相信大宋会落得东晋的下场!”
岳翻只有冷笑,东晋的下场?东晋的下场绝对比南宋的下场好一万倍,东晋至少没有亡在异族手中,之后的宋齐梁陈也顽强的坚守住了汉家最后的衣冠,迎来了隋唐中华第二帝国的巅峰,可是南宋呢?被驱赶到了海边上的崖山,最后十万多人跳海殉国,中华文化精英一朝丧尽,一蹶不振,壮则壮矣,但那值得怀念吗?
大宋的确没有落得东晋的下场,因为大宋比东晋惨的多得多,作为代表,历朝历代汉家皇室,就没有比宋朝皇室更惨的!
“如果燕云十六州在手,如果长城在手,我倒可以说我们还有办法,哪怕到了最后时刻,可是我们没有,所以,我们注定了占尽了劣势,从燕云到中原,数百里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你想想,若是有十万北方铁骑南下,我们该如何对付他们?用人命去堆?
我不夸张的告诉你,江南之役是我指挥的,最后一战就是我直接指挥的,三千西军铁骑硬生生把方腊二十万大军切成几段,二十万方腊步军!三千西军铁骑!我再以步卒分割包围,将他们全部吃掉!可若是没有骑兵相助,我不会赢的那么酣畅淋漓!
你知道骑兵对于我大宋而言有多重要吗?你知道燕云十六州对于我中原而言有多重要吗?若要对抗北敌,燕云十六州和骑兵缺一不可!我们却一样都没有!自古以来,从南往北反击,防御要塞和骑兵就缺一不可,骑兵是进取动力,要塞是我们的后手,汉武帝北伐匈奴为何成功?
他不缺长城做防御,也不缺骑兵反击,他什么都不缺,所以他可以倾尽全力打造十万骑兵北伐匈奴,也能拿出足够的步兵防御长城,即使卫青和霍去病战败,他也不会失去防御的能力,他其实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全国骑兵加在一起也不足四万,还分散于各地,更没有燕云十六州和长城作为防御手段,北敌铁骑南下是顺风顺水,一条黄河冬季结冰就和没有是一样的,而我们若要反击,却要往上仰攻,这样一来,劣势就非常明显了,辽人虽然已经腐朽,但是十万铁骑他们拿得出来!我们呢?”
更何况,辽人还不是心腹大患,心腹大患是刚刚崛起的女真人,还有他们的皇帝,完颜阿骨打!以及之后的二代皇帝完颜吴乞买!就是完颜吴乞买下令伐宋,拉开了这次悲剧的序幕!
方浩说不出话来,他不是不懂兵法的人,他是个懂兵法的人,他读过兵书,读过战略,甚至研究过骑兵和步兵的优劣点,参考过大宋建国之初太宗皇帝的两次北伐为什么失败,然后他总结出了一个无法忽视甚至无法弥补的要点,那就是没有骑兵!
汉武帝之所以可以北伐匈奴,就是因为他有产马地在手,他能打造十万铁骑,隋文帝和唐太宗之所以可以狠狠地收拾北方蛮族,也是因为他不缺产马地,甚至战马多到用不完,步兵都可以骑马上战场再下马作战,更别提他胸襟广阔,能够吸纳各族士兵进入大唐军队为他卖命,那些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草原人的骑术,不是后天开始学习骑术的汉人可以比拟的。
这些都没有,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陌刀队,汉人技艺天下无双,打造出来的超强陌刀能让蛮族骑兵人马俱碎,但是那也需要很苛刻的条件,对于使用者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文人书生都高唱着宁为百夫长的大唐才能打造出那样梦幻般的军队,大宋朝人多,比大唐还要多,但是却找不到多少人可以使用陌刀,或者说有能用的人,但是却没有马匹,难道要让陌刀兵徒步走上战场?
到了大宋朝,能够和骑兵一较长短的只剩下最后的绝技,弓弩,但是在平原地带,骑兵的速度被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步兵军阵的弓弩射击射不了几轮就要被骑兵冲到面前,所以必须要快速躲入军阵中,不能对骑兵造成更大的打击,只有在守城战的时候可以大量杀伤草原骑兵,仅此而已,所以,汉人在大宋朝是非常憋屈的,不仅外部因素凄惨,内部条件也拖后腿。
方浩只能徒呼奈何。
所以岳翻说的,方浩没有一条可以反驳,一旦北敌南下,大宋朝还能像当年澶渊大战之时,力挽狂澜吗?可是当初大宋朝有寇准,有王旦,有杨亿,有曹利用,还有李继隆这位超级战将,开国诸将之后还有战斗力,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圈养成猪,还能打仗!现在呢?大宋还有什么?六贼?
西军真的可以比得上当初的禁军吗?西军可以承担起国防军的职责吗?西军可以在最重要的时侯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所以方浩突然觉得浑身发冷,冷汗直冒,看着岳翻一脸安静地看着他,他几乎是想要生出膜拜他的冲动,但是他不能,他的尊严和他的身份不允许他这样,他还没有认为岳翻真的到了他必须要仰视的地步,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这只是猜测和推断,没有充分的依据和即将发生的征兆,所以他不会这样就相信岳翻,但是他紧紧握住岳翻的手,因为他相信,有了岳翻的相告,他至少多出了一份警惕之心。
于是不久之后,相州方氏也开始向江南转移产业。
但是这却是悲哀的,知道的人无能为力,甚至不敢告诉其他人,而不知道的人即使知道了这种事情,也不会相信,一百六十余年的平安富足和安定已经让大宋子民们失去了五代十国末代他们祖先的强悍善战和危机意识,整个中原之地充斥着靡靡之音,充斥着醉生梦死,大宋国都达官贵人们桌上的酒已经流遍了整个大宋,整个大宋都在醉生梦死!
怎么办?挽救?力挽狂澜?一个人?两个人?十七个人?
方浩再也没有询问过岳翻这些事情,而岳翻也相信了方浩不会对他有威胁,两人心照不宣的一起参加了会试,三天两夜的考试结束之后,两人又聚在一起喝酒,聚在一起吃饭,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方浩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闲适与轻松,岳翻看得出来,真的看得出来,方浩不是一般人,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犯二,什么时候不应该犯二,而现在,就不应该犯二。
岳翻终究没有把大宋真正的心腹之患告诉方浩。
有些事,他还是不要知道的比较好,时间会证明一切。
一百三十五 一切都在岳翻的掌握之中
会试阅卷的时间比较长,因为会试已经属于国家层面的超级考试,会试试卷的阅卷工作往往要召集很多很多的名师大儒来参加,一起评断,甚至还有不少皇帝亲自指派的人来挑选人才,为最后鲤鱼跃龙门的殿试做好准备,看看谁是龙,谁是鱼。
大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岳翻和方浩都在一起厮混,两人似乎已经心照不宣的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该做的事情,方浩知道了岳翻曾经的事情以及他实际指挥的平定江南之乱,岳翻也知道了方浩的十几年奢华人生和他自己的感悟,两人都对对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方浩的心开始发生变化,他终于意识到岳翻比他强在哪里,他也明白,他虽然有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见识,甚至有自己的能力,但是和岳翻失去至亲之后的大彻大悟和上了战场以后的血海拼杀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方浩可以卖弄自己的文采和智计,但是岳翻只要一句话,就能决定他的生死。
两人年岁相差无几,方浩甚至还比岳翻大三个月,但是现在的差距,让方浩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知和弱小。
他不笨,他很聪明,他非常能干,岳翻知道方浩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而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家族事务,家族以外的事物,家族之间的人情世故,都被他那个油滑得像泥鳅一样的老爹调教得非常优秀,可以说,但凡是岳翻缺乏的,就是方浩所擅长的,两人在一起取长补短,倒也是一段佳话,而唯一有所遗憾的,就是方浩的武艺实在是不堪入目,也错过了习武最佳时机,他只能眼馋的看着岳翻习武,而自己什么也做不到。
习武这种事情真的不是到了他这个年纪还能驾驭得了的,所以他仅仅是表达了自己愿意跟着岳翻一起南下吉虔二州为官一方的想法,岳翻很高兴地接纳了这个家伙,他相信,这个家伙一定会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予他意想不到的帮助,他的麾下,需要各种各样文韬武略的人才,甚至是善于经商搞经济的人才。
就这样,岳翻终于翻身了,在这一个月里面,把方浩的巨额资产花了个一干二净,方浩肝儿都疼,但是想到了自己老家的更多的资产,还是忍了,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他忍了,一直忍到会试结果公布的那一天。
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更没有出乎岳翻的预料,大宋宣和三年秋会试第一名省元,相州举子,汤阴县岳翻岳鹏展!
岳翻的名声终于在东京城彻底打响,也在大宋朝彻底打响,借着之前书画双绝和诗词双绝的名号,岳翻的才子之名算是彻底打响,他在大宋终于有了自己独特的印记,被皇帝所喜爱还不算,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里面,已经连续拿下了两个第一名,连中两元,而如果在最后的殿试中可以取得好名次的话,那就是科举考试制度确立以来极为罕见的连中三元!
那可是多少名臣才能做到的事情,多少超级大才子也梦寐以求的殊荣,要是可以这样的话,不用说,立刻就死也值得了!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事人岳翻只是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荣誉,拿出喜钱散发给在场的各位,对他们的恭贺表示谢意,然后行了一礼,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说是要继续读书,等待最后的殿试。
然后整个东京城都为岳翻的这种品质感到极为折服,要是寻常人,此时应该开始庆祝了才是,会试第一名会元,几乎已经确定了进士的身份,只要确定了进士的身份,那么必然可以获得官位,这是等价的,而岳翻已经注定要做官了,但是还是那么的淡定,面对巨大的殊荣和来庆祝的人群,只是微微一笑,一个行礼,就回去继续读书,这样的品质,这样的心性,难道不是古之大儒才有的风范吗?
此子有蔚然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