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霸主 >

第80章

三国之超级霸主-第80章

小说: 三国之超级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奔波,本应该让军士生火造饭,可是现在形势不允许。他只让军士吃些随身带着的干粮充饥。而后静静地等埋伏在山谷两侧。

    不到一个时辰,东方渐渐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些火把的光亮透过树木进入凌云的视线。

    等那些人更近了一些,凌云传令只要敌军进入射程之内可随意射击。但不要伤到对方的主将张郃。

    主将很好辨认,不但穿戴不同,而且主将身后都有旗兵打着旗。

    随着凌云的军令,当对方进入射程之内时,共弩齐发,射了过去。

    这些人自然是从中丘败下来的袁绍兵马,凌云料定铁甲军肯定不会出什么意外,便在这里伏击。

    先前他已得到消息,张郃率部分骑军突围了出来。

    不是赵云不够厉害,而是凌云吩咐赵云不许伤到张郃。既要不伤到他,又要杀伤袁军,这一点很难做到。

    铁甲军一次冲锋,杀伤力极其巨大,甚至数万铁甲军横冲过来,将一面子的敌人都给杀伤。想要从中对某个人手下留情,很难。

    当然了,赵云可以同张郃独斗,但那样一来铁甲军就没有人指挥了,赵云自然不会这么做。

    由此一来,赵云放弃了对张郃的围攻,只围杀他手下的兵马。

    张郃的大军说到底都是武装起来的平民,都是被抓充军的百姓,并不愿意打仗。

    铁甲军一阵冲杀之后,那些兵马彻底崩溃,连逃都不知道怎么逃了。

    五万铁甲军的声势太过浩大了,即便他们人多也无济于事。就象满地的高粱照样被几把镰刀收割了一样。

    除了张郃带走了两万多骑军,其麾下二十多万人,全军覆没。其中只归降的兵马就达十余万之多。

    赵云因为要帮助张燕收拢俘虏,并未随后追击张郃。

    这也是凌云的命令,对于张郃的两万败军,凌云自信绝不可能再让他们跑掉。

    果然如此,张郃率领两万多惊魂未定的败军进入埋伏圈之后,黑暗中射出无数箭矢。

    一时间中箭的军士不计其数,五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形成合围。

    本来张郃围攻中丘城时,带了不少盾牌,但被铁甲军一冲杀,逃命之时,军士把盾牌全部扔掉,以便轻装逃命。

    没有了盾牌,他们根本地方不住箭矢的攻击,甚至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很短的时间内,便有万余袁军被杀,张郃在乱军中看着围在四周的兵马无可奈何,这完全是一个死局。

    “停止放箭。”看看时候差不多了,凌云大声喝令。

    随着凌云的命令,军士停下攻击,一起举着弓弩对准包围圈中的袁军。

    凌云策马奔到前面,看着一众袁军道,“降者免死,抵抗者,就地格杀。”

    话音刚落,袁军纷纷下马,扔掉兵器,跪伏在地。

    凌云的一句话,基本就让他们获得了新生。

    随着下马投降的兵士不断增多,张郃坐在马上皱着眉头,长叹一声,大势已去啊。

    只是他并没下马,而是坐在马上盯着凌云。

    不一会儿,所有的袁军都跪伏在地上,只有张郃一人坐在马上。

    凌云催马向前走了几步,紧盯着张郃道,“张将军,如不服,可就此离开,以后再战。”。。

第一百四十二章 屠村疑案

    第一百四十二章屠村疑案

    凌云催马向前走了几步,紧盯着张合道,“张将军,如不服,可就此离开,以后再战。”

    张合闻言一楞,凌云如此大度,的确出乎他的意料。只是典韦的事,他有所耳闻,被凌云放回去后是否会象典韦一样遭到袁绍猜忌,他心里实在没底。

    想到和凌云的几次大战,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每次都不是轻微的失败,都是被人家打得溃不成军。甚至这次被伏,全军覆没。

    张合略一沉吟,策马来到凌云面前,“凌州牧,在下又败在州牧的手下了。”

    凌云下马相扶,“张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是,袁绍入无故侵我幽州,今兵败于斯,尚做困兽之斗,将军愿一直助纣为虐吗?”

    实际上,这是凌云给张合的一个台阶。如果张合愿意归降,凌云也不想他太过难堪,顺坡归降。如果此人一意孤行,凌云也不打算和他说太多废话。

    一个不识大势的人,自然不值得凌云浪费太多心思。只是这张合在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名气,凌云便想试上一试。

    张合被围,余众全都投降,他知道自己的身家姓名都掌握在人家手中。逃是逃不了,颜良如何?还不是一样死于凌云的剑下。

    见凌云话语中暗含招揽之意,张合当即下马跪拜,表示愿意归降。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凌云带着张合和降军返回中丘县。

    至于袁绍部将高干围困的另一座县城——易阳,凌云已经不用再去了,高干得知凌云军中出现铁甲军,曹操两路大军惨败之后,便率军返回袁绍处。

    凌云在武邑城休整了三日,令大军全面发动攻击。

    大军共分三路,赵云率领铁甲军为一路,张燕为一路,张合为一路。

    三路大军向冀州西部发动攻势,各路大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凌云便占领了冀州大部。

    曹操自两路大军兵败之后,痛心疾首,撤军返回兖州,不再参与冀州之争。这次出兵给他的打击太大了。

    而袁绍失去了曹军的策应,他孤掌难鸣,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所属领地被凌云逐渐侵蚀。

    但凌云并未急于将袁绍赶出冀州,他对此有着自己的考虑。一旦将袁绍逐出幽州,他将面临着新的敌人。

    他并不认为自己这些人马就可以横扫天下,至少将来这个天下是他的,他必须要妥善处理征战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的战斗,死去的军士太多,当然主要是袁绍和曹操的。

    在他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他必须以杀止杀,而现在他的兵力逐渐增强,不得不考虑到人心问题。

    至少冀州军和曹操所占领的兖州,有一些百姓对凌云是有抵触的。当然了,这些百姓大多因为有家人死于征战之中,或有一些大户士族的财产受到损失。

    冀州与幽州不同,幽州之战是幽州人打幽州人,与凌云进入州有着本质的区别。

    出于几方面的考虑,凌云将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民心稳定上。

    每占领一处城池,都即使组建军政机构,处理军政事务,确保稳定。

    一个月后,凌云所占领的地区基本接受了被凌云占领的事实,百姓也在新的政权统治下谋求生活。

    只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凌云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在冀州西部和兖州与冀州的交接处,发生了十数起屠村事件,非常惨烈。

    这些事件直接把凶手的矛头指向了凌云,曾有说,亲眼看见凌云的铁甲军大肆屠杀。

    这样一来,附近地区不明真相的百姓真的以为是凌云派人干的。这样的事件一多,当地百姓从军者众多,但都是参加曹军和袁绍的大军。

    得到这个消息后,凌云心中大怒。

    他很清楚这是曹操和袁绍的手段,屠村自然是他们干的,企图以此嫁祸自己,损毁自己的声誉。使自己成为百姓的公敌,其心不可谓不狠毒。

    凌云虽然问心无愧,却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件事。

    如果任由其发展,不但会把百姓都推到袁绍和曹操那边,甚至将来就算攻占那些地方,也会对统治造成许多障碍。

    经过与部下商议,凌云决定进行反击。

    他先是派一部分冀州的降军返回家中,甚至到一些亲戚家里,有意无意地给这些事件提出一些疑问。

    凌云不会那么傻地让人到处嚷嚷说那些事不是自己干的,这样反倒给人以欲盖弥彰的嫌疑。

    总之军士的说辞都按凌云教的进行传扬,目的就是让人对这件事产生质疑。

    除此外,凌云派了许多军士化妆成百姓模样,散居在一些村落中。等待这样的屠杀再次到来。

    若想真的洗清嫌疑,只有抓住真正的凶手。

    这次凌云真是下了很多力气,派出去的人手达四五万人之多。眼下冀州征战依然继续,百姓流动性很大。

    经常能看到成批迁徙的百姓,这些百姓有时不管谁胜谁败,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远离战争。

    所以,凌云派出去的人手虽然数量很大,却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

    果然如凌云所料,曹操和袁绍的计划并未就此终结。而是逐步扩大,看样子不把凌云搞臭绝不罢休。

    凌云派出的兵马分为四十多股,一股一千人左右。

    一是为了把网撒的大些,另外如果人数太多倒让人产生怀疑。

    这一招还真有效,十数日的时间里,这些人分别击溃了四五次屠村的兵马。

    那些兵马也不是很多,一般也就千八百人的样子,如果太多,就显得不太真实了。

    凌云的人马将那些人杀掉一部分,活捉了一部分,而后当着百姓的面进行审理。

    审理事项由当地百姓进行,开始时,抓到的凶手还嘴硬,一直说是凌云的部下。

    百姓可不管那套,问一个杀一个,直到把那些人杀得心里直发毛。

    由此当地百姓得出了另一个版本的答案,说是奉曹操或袁绍的命令嫁祸凌云。

    凌云的人声称要弄清事情真相,把那些没撒谎的凶手都留了下来。并详细记录了那些人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

    总之和他有关系的事情都详细询问,而后由当地百姓到各地核实。

    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果然那些凶手大多居住在兖州与冀州一带,显然是曹操和袁绍的人马。

    真相既然清楚了,凌云再不客气,发兵征讨袁绍残军,为死去的百姓报仇。。。

第一百四十三章 河内

    第一百四十三章河内

    屠村事件的真相迅速在兖州和冀州一带扩散,但曹操和袁绍适时地进行了反面宣传,企图抹杀他们的罪证。

    凌云此时兴兵讨伐,他对曹操起初还有着些许敬意,但经此一事,对曹操的评价大打折扣。此人真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奸雄。

    起初凌云的大军还非常顺利,把袁绍的兵马逐渐驱逐到冀州边界。但随着凌云的领地不断扩展,麻烦事来了。

    先是并州河内处来了一支人马,领兵之人是一个大人物,至少对凌云来说是这样。

    此人正是温侯吕布,李傕、郭汜兵乱长安后,吕布被迫撤出长安,转投袁术。后来与袁术闹僵,辗转来到张扬处。以前吕布与张扬同在丁原帐下为官,私交甚密。如今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投到并州。

    吕布到河内之后并没有安心避祸,而是联合张扬招兵买马,企图东山再起。但吕布招兵并不只是在河内一带召集,而是在整个并州。

    并州大部都在凌云的掌握之中,凌云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本来不打算先对付张扬,但由于吕布的到来,只好提前开始行动。

    冀州方面,因为凌云的攻势过于猛烈,袁绍眼看抵挡不住,曹操不得不派兵相助。而且曹操不只出动了自己的兵马,还与北海相孔融联合在一起,共同出兵冀州。

    凌云从幽州崛起,在短时间内掌控绝大部分幽州,令四放诸侯深深震惊。

    许多人调动秘密力量彻查凌云的底细,居然一无所获,根本没查出凌云的来历。这让各路诸侯都大吃一惊。这样的事情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人都有父母亲人,怎么可能查不到?

    正因为如此,人人都有危机感。

    北海在青州境内,青州大部被曹操掌控,如果曹操失败,北海将直接暴露在凌云的威胁之下。孔融虽然知道曹操野心也很大,但他对凌云简直一无所知,所谓未知的才最可怕。所以孔融为了自保,不得不出兵冀州。

    而袁绍失去了大半个冀州,担心凌云一举拿下整个冀州,不得不放下身价,派人去袁术处求救。

    但不知道袁术出于什么原因,迟迟未给答复。

    此时凌云的大军已经打到了冀州的西南方,兵临魏郡。

    诺大的冀州,袁绍只剩下魏郡一处疆土。

    凌云率领大军屯于邯郸,与袁曹孔三家大军对峙。

    近一段时间,辽东战事平定,公孙度被杀,辽东被太史慈收复。整个幽州进落入凌云之手。凌云因此从一锡将军升为二锡将军。

    升级后的凌云拥有了自兵营购买两万人马的权限,但他并没购买。通过并营购买兵马可以使他使用奇兵,凌云自然不会随意使用这些名额。

    这一日,凌云升帐,召集部下议事,准备兵伐魏郡。

    等凌云说完了主要事项,太史慈对凌云说道,“主公,那孔融为人仁义,极可能是受了曹操的蛊惑才并发魏郡。主公不如将此人争取过来。”

    凌云点了点头,他从太史慈的资料中得知孔融曾在太史慈辽东避难期间给予他的家人许多关照。

    太史慈对孔融心生感激也属正常,争取过来也就避免了太史慈落个恩将仇报的骂名。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凌云对孔融其人也非常熟悉,孔融是孔子的嫡系子孙,深有德名。时候就知道给兄弟让梨。讨伐董卓的时候,孔融也出了不少力。

    历史上的孔融后来投降了曹操,但却被曹操陷害至死,可谓是非常冤枉。

    听太史慈如此说,凌云当即问道,“可有良策?”

    太史慈道,“主公,属下愿前往说服。”

    凌云见太史慈愿意亲自去,自然再好不过,当即应允。

    大军按在邯郸附近,隐而不发,一月之后,太史慈终于回到邯郸去见凌云。

    这次太史慈真的给凌云带来了好消息,他力劝孔融归降,开始孔融还不同意。

    后来太史慈把幽州百姓的情况一说,孔融终于心动,但他不同意在冀州反水。既然受曹操之邀来的魏郡,他自然不愿意临阵倒戈。

    经过协商,孔融以清剿黄巾军为由返回北海。实际上,自孔融离开北海后,黄巾军真的曾袭扰过北海,只是孔融在老家留有兵马,暂时还能应付。

    孔融与太史慈形成一个约定,孔融不参与凌云同袁绍、曹操之间的争斗。若凌云能兵败袁曹,兵至北海之时。孔融愿意投在凌云麾下。

    对此凌云大喜,少了一支兵马,他就少了一点阻力,还让太史慈了却一份心思,可谓皆大欢喜。

    只是太史慈回来的第二天,凌云接到了一个消息,张扬、吕布终于与袁曹联合。少了一个孔融,却多了张扬和吕布二人。

    凌云对吕布没什么好印象,虽然在三国时代,吕布的武力排名传说中第但在凌云的心中,其重要性还不如孔融。

    主要是因为他的三姓家奴的称号。

    原来想以张扬作为与西凉的缓冲,如今张扬公开反对凌云,那凌云自然也不会客气。

    经过仔细的筹划,凌云将河内张扬作为第一打击目标。

    他令大将徐晃率数十人假意投降吕布,混进河内,以做内应。

    徐晃是白波军大将,曾跟随杨奉。当初杨奉兵发幽州时,徐晃并未跟随。后来跟着郭太一起降了凌云。

    凌云对徐晃非常器重,毕竟他是三国出了名的猛将。抢在曹操之前收了此人,凌云自然加以重用。

    在并州,除了郭太以外,就是徐晃权利最大。

    当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