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113章

明末苍茫-第113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承焕也是措手不及,这个戏本它不应该是如此的,它应该是。。。。,此时,他是没有能力兴兵讨伐的,现有的兵力谨守宁锦都是勉强,于是,袁承焕悲剧了,这个结果是他无从预料的,他隐隐感到好像此番铸成错事了。

    至于济州方面,三个月来,济州向皮岛输入十万石粮草换取了三万五千辽民,这是毛文龙首肯的,这些人已经被运到济州岛的难民营。

    虽说各个廋弱不堪,不过将养些时日还能恢复过来,赵烈对于丁口是无限渴望的,不过,这项行动因为这场内乱停止。

    东江已经没有下决断的人了,几个巨头各个不服,谁说了也不算,张盘、尚可喜等人还好点,他们不在皮岛上,沈世魁、陈继盛、毛承禄等人的属下已经是爆发了几次冲突,这时谁还顾得上这些丁口、粮秣之事。

    赵烈长叹一声,历史车轮滚滚不可抗拒,明明他已经提点了毛文龙,不过毛文龙太过自傲了,他肯定是不信袁承焕敢于先斩后奏,毕竟他是朝廷二品大员,只有天子下令才能处置他。偏偏袁蛮子就这般干了,毛文龙定是死不瞑目。

    赵烈立即召集赵猛、黄汉、马涛、李禄等人,通报了这一消息,

    “杜立从辽东得到消息,皇太极从八旗抽调精兵,将会于秋季借道北元入寇蓟镇,”赵烈当然乃是臆测,此事恐怕刚刚筹划,只在女真上层知晓。

    杜立听得一愣,不过既然大人如此说了,他只有点头。嗯,是我听到的,“数万女真披甲会攻几处残败关口,定会破关而入,如此大明富庶之京畿近在眼前,建奴怎会放过。”

    赵烈看看四周赵猛、黄汉、唐显文、李禄、韩建等人。他们各个表情惊诧,“我等整军数年,如今初具实力,此番建奴入寇,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如果我军歼敌一部,立下奇功,则我等就可进一步升入要职,掌控更多的军兵丁口。如此我等就会在大明立下根基。诸位,可有击败建奴把握。”

    “大人,放心,前年铁山一战,我军大败建奴,军心大振,今日再战,我军上下必会再败贼寇。扬我军威。”黄汉一听大战降临,立时兴奋起来。

    “大人。我军败敌不难,只是须得避其主力决战,再者建奴大股披甲骑兵也是我军劲敌。”谨慎的李禄隐约提出自己的担心。

    “有敢战之心就好,”赵烈说道,“然则,我军势单力孤。当然不可与敌决战,还是那句话,骑兵大成之日才是我等与敌决战之时,此番还是多路探查,歼敌小部。”

    “黄汉、李禄即刻回返济州。加紧操练军兵,尤其是新建的骑兵,当于九月底前完成整训,等待出征的命令。”赵烈命道。

    “遵命。”两人躬身施礼回应。

    “赵猛、徐鸿、唐显文你等备足军械、粮草、火药、兵甲,以备大战所需。”

    赵猛、徐鸿、唐显文轰然应诺。

    金黄色的金币,泛着白光的银币,红黄色的铜币摆在了几个人的面前,这是济州匠户营中外工匠们赶制的钱币,正面是济州岛的粗略模样,背面是几艘海船行驶在大海上的场面。

    “金银币含量都是在九成,一个金币可换十个银币,一个银币可换百个铜币。根据大人的谕令,正面是济州岛的形制,背面是航海的图样,如果,大人满意,属下返回后即可开始大量赶制。”马涛端详着赵烈的表情说道,这是反复制作了五次,几经修改才铸造出来的,也不知道大人是否满意。

    “嗯,不错,”赵烈试了试钱币的硬度,大小,三种钱币泛着各自金属的亮光,显得制作十分精良,金银币直径都在一寸有余,重一两有余,“回去后可以大量赶制,不过,发行嘛,我认为可以成立钱庄专门发行。”

    “大人,我军建立钱庄倒是很好的生意,如今济州市面上的钱庄都是一些朝鲜人开设的,我汉民借贷不易,钱利极高,这半年来发生了几次汉民同店主的冲突。如我军建立钱庄,他们必定小心行事,不敢如以往般肆意订立钱利。”马涛说道。

    “如今的钱庄是如何运作。”赵烈问道。

    “如今的钱庄是百姓商家到钱庄用银两兑换铜钱,商家还有个别百姓将银钱送入钱庄,交些保管利钱,钱庄再将银钱借贷出去,收取利钱,如此钱庄获利颇丰。”马涛言道。

    “这是两头收钱,难怪获利颇丰,”赵烈砸吧了下嘴,当下的钱庄象是后世的某些部门吃完上家吃下家啊,刀刀不落空,“这般收钱,百姓到钱庄存钱的多吗。”

    “怎么可能多,极少,大人,到钱庄存钱的都是商家,毕竟有些银钱出入还是钱庄方便,其实,钱庄收取的银钱不多,但凡开设钱庄的都是家里颇有资财的,也不指望外面收来多少银钱,放贷出去的大多是自家的银两。”马涛说道。

    “如此,我军还真是有开设钱庄的必要,嗯,是银行的必要。”赵烈说道。

    “大人,银行为何物?”黄汉问道。

    “嗯,这个,和钱庄略同。”赵烈挠挠头说道。

    “嗯,这个,大人,那不如还唤作钱庄,百姓倒也明白。”黄汉一愣道。

    “这个大不同,我所谓银行,乃是银钱往来的所在,一者,百姓商家到此存钱,银行不收利钱,还付给百姓利钱,”赵烈刚说到这,李禄张大嘴巴看着赵烈,这大人是不是说颠倒了,其他人倒是忍得住,估摸大人还有后话。

    “二者,收取放贷出去的利钱只是付给百姓利钱的三倍到四倍,赚取二者之间的利差。”赵烈就当没看到属下的表情继续说道。

    “三者,铸造发行钱币只有这一家银行进行,其他钱庄不可铸造、发行,只可放贷。”

    “大人这般行事这银行必是获利极丰,这铸造钱币就可获利五成以上,真乃暴利。”唐显文咂巴着嘴说道,他经常是与罗长山厮混,这里的门道如今也是门清。

    “不止,大人,如果是这点利钱,济州、北华的百姓大都到银行借贷,如此人数众多也是不小获利,再者,百姓借贷总额,家中家底我等也是心中有数。”马涛说道。

    “不错,你等也是有心了,”赵烈朝他们竖了竖大拇指,以示嘉奖,“这里还有一个绝大的好处,你等没有在意,”

    “大人,还有大的好处,当真?这钱庄也没有其他的进项了。”李禄摸了摸自家两撇小胡说道。

    “如是到银行存钱付给你利钱,你存不存。”赵烈问道,

    “当然存,不存是傻子,这是白拿钱的好事啊。”李禄咔吧着眼睛说道。

    “如此,就当两年后,北华、济州百姓日子好过了,手里有些银钱,有半数的百姓家存了五两银到银行,银行可有多少银两。”赵烈问道。

    “就当是有三万户存钱,那也是十五万两。”李禄扒拉着手指算到。

    “如此,就会有十五万两银子让我等使用。”赵烈说道。

    “那百姓都取回去怎办。”李禄呆呆的问道。

    “如是常年存钱,每年都有利钱,你都取出去,那不是傻子。”黄汉用手一点李禄,其他人尽皆大笑,李禄挠挠头干笑两声。

    “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这些用些银子,其他时候他们都会放到银行,除非,破虏军战败,百姓惊慌才全部取回银两。”赵烈说道。

    众人尽皆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看来这银行是大有可为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贝勒议政

    辽东沈阳大政殿中,一口阴阳顿挫的辽东官话回响在殿堂中,

    “汗王,诸位大贝勒,至今年五月止,驱使汉民开垦荒田九十八万七千余亩,设立村屯三百零五座,设立汉军牛录三百零七个,至此,大汗立汉官开荒田可谓大成。”范文程言毕躬身谢恩。

    “一年多的时间不过是开垦了不足百万的荒田,当真可笑。”二贝勒阿敏鄙夷的撇撇嘴。

    “二贝勒所言极是,这般尼堪就是散懒成性,不用刀枪逼迫绝不肯麻利的干活。”莽古尔泰与阿敏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阿敏斥责,他就在一旁敲敲边鼓。

    当然他们是心中有气,这里许多汉民和荒田都是从他们镶蓝旗、正蓝旗中划拨出去的,这让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丁口,现下辽东丁口就是钱粮,因为人力的缺失,让他们两蓝旗内耕种拙荆见肘。

    大贝勒代善只听不言,这里的弯弯绕他当然知晓,他的两红旗属下同样有汉奴和荒田的损失。

    然而,如果他也加入声讨的队伍中,只怕皇太极会认为三大贝勒相互勾连。

    代善明白立汉官驱使汉民开拓荒地,不出几年定会大成,每亩得收成收取五成,这会让大金入库极多的田产,毕竟这些汉民原来都是旗奴,他们是在刀枪相逼下干活,这番是在为自己干活,两厢不可道里计。

    再则,原有旗内收入很多会被旗内女真贵族和旗主上下其手欺瞒不少,根本就不上报。让朝廷损失不少田赋。此番由汉官管辖。许多的欺瞒再不存在,让田赋大增,只是让原有的旗丁极为辛苦。

    因为旗内原有的汉奴大减,他们只有亲自动手耕种了,这让他们怨气不少。

    阿敏、莽古尔泰从中作梗的最大原因是今后这些田赋交于朝廷,实际上是落入了皇太极的手中,这会大大加强皇太极两黄旗的实力。

    将来有一天皇太极定会真正的成为帝王,乾纲独断。让所谓众王议政成为摆设,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也是代善不愿看到的,不过,既然阿敏、莽古尔泰放炮,他决定还是少说为妙。

    皇太极心中厌恶至极,不过七八万的丁口,因为汉民逃亡田亩凋敝,朝廷收入锐减,府库中抢掠辽东汉人的银钱也是花费殆尽。因此朝廷挤出的钱粮也是极少。

    众多汉民在忍饥挨饿的情形下开拓出近百万的田亩,已经是让他喜出望外了。到了这两个蠢货的嘴里,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皇太极清楚这两人是认为他抛开八旗的开拓触及了众王议政,这才是他们反对的根本,大约代善也是如此想的吧,皇太极余光看看代善。

    端坐如山的代善忽然感到浑身一寒,这让他心中惊惧。

    皇太极看看僵在当场,满脸冒汗的范文程,心中明白汉臣当然是不能同女真贵族尤其是大贝勒抗辩的,这是大金的规矩,他看看站立在一旁的豪格,递了一个眼色。

    “两位大贝勒,七八万的丁口,钱粮短缺匮乏,开拓近百万亩田亩却也不易了,如此我大金也能多出不少的钱粮。”豪格同皇太极一般粗壮,只是勇武有余智谋稍差,不过,这里浅显的道理他当然明白,在父汗的示意下前来解围。

    “今日所议都是枉论,还是看看今年能打出多少的钱粮再说吧。”阿敏别有用心的说道。

    说是别有用心,这是因为今年到了现下,雨水极少,如果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没有大的降雨,今年粮食歉收就是定局了。

    皇太极心中大恨,阿敏此言其心可诛,十分的歹毒,这是变相的贬低他的决策,动摇他的威严。

    皇太极暗中屏气,心中暗道制怒,自前年铁山战败后,皇太极咬牙处罚了济尔哈朗,也借口阿敏是主帅也应担责,罚没了他五个牛录,加上征朝的折损,这让阿敏实力受损,也让自感不妙的阿敏更加的疯狂。

    “父汗,二大贝勒其言大谬,当下已是夏末,我辽东只降下寥寥数场小雨,旱情极重,二大贝勒此时所言。。。。。”皇太极可以制怒,小年轻子豪格可是控制不住,跳将出来指责阿敏,不过,皇太极马上制止了豪格的话。

    “长辈商谈,晚辈不得多嘴。”皇太极肃容训斥,他心中暗叹,豪格勇武有余,城府不足,也十分欠缺活泛,话可以说,但是不能太过激烈,这时还不是翻脸的时候,这种稍显鲁莽的行事是皇太极最不放心的豪格的所在。

    阿敏凶狠的瞪着豪格,他没想到这个皇太极的黄毛小子竟敢当众斥责他,这让他极为的恼火,毕竟他是大金建国过程中建立殊攻的二大贝勒,豪格是什么,不过是有个好爹的小崽子而已。

    豪格虽然退后,不过,眼睛也是回瞪阿敏,寸步不让。

    皇太极挥手让范文程退下,此番奏对是在大朝会之前,也是皇太极彰显一下屯田的成果,给八旗各个旗主一个交代,从人家其中将丁口分来,没有个结果肯定是不能服众的,不过,这一切都让阿敏和莽古尔泰搅合了,这让皇太极十分的憋屈。

    “来人,让殿外的各贝勒大臣入内。”皇太极命道,大朝会商议的内容才是关键。

    岳托、萨哈廉、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德格类、济尔哈朗、硕托,甚至只有十二岁的多泽也来到殿内,这是全体贝勒共议国事的大朝会。

    来到的诸贝勒跪拜皇太极,参见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

    岳托、萨哈廉、阿巴泰、阿济格、济尔哈朗、硕托这都是倾向他的贝勒,多尔衮则是不得不屈从他,多泽是唯多尔衮是从的小屁孩。德格类则是同母哥哥莽古尔泰的跟屁虫。皇太极估算了一下双方的对比。心下稍安,此番议政不能出现闪失啊。

    “各位贝勒大臣,去年辽东水患极重,田产大降,今年以来,旱情危急,估算粮米产量不如去岁。”皇太极边说边环顾了各位贝勒大臣,“我大金府库本已匮乏。今年田赋大减,将会入不敷出,召集此番共议国事,本王力主伐明,夺取明人钱粮丁口,反哺我大金国力,渡过此番难关。”

    下面的众贝勒尽皆惊诧。

    “不知汗王所言伐明是攻取大明何处,前者我大金数次攻打宁锦都没有攻下,虽说夺取了一些丁口,不过钱粮所得有限。恐怕只是杯水车薪。”莽古尔泰发问道。

    皇太极听闻深恨之,两番激战宁锦。袁承焕、赵率教、满桂抵死坚守,攻取不下,这成了阿敏、莽古尔泰攻讦他的口头禅了,说道何处都要提及一番。

    “辽西大明坚城众多,锦州、宁远、山海都是坚城,我军不可力敌,父汗曾言,过坚城而击之,本王筹谋抽调八旗精兵向西北经蒙南入蓟镇,攻入大明富庶京畿,如此大明财赋子女任我大金取之。”皇太极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绕开辽西坚城和善于坚守的袁蛮子,从蒙南借道攻击蓟镇。

    下面登时议论纷纷,众人开始商议汗王所言。

    莽古尔泰和阿敏眼神对视后,阿敏言道,“汗王所言伐明之事,过于冒险,八旗旗丁不过近十万,其中可动用者不过六七万,西北蒙古林丹汗及其猎犬虎视眈眈,东南大明东江不时袭扰我大金沿海各州,辽西数万辽镇明军,我大金可谓四面皆敌,如此我大金主力奔袭数千里,非数月不可还,如此林丹汗、袁蛮子、东江毛文龙动作起来,我大金根基不稳啊。”阿敏此言也不无道理,当然只是一种可能性。

    “二贝勒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我军一旦破关而入,大明皇帝必会招其辽镇勤王,这可是大明所谓最精锐的边军,袁蛮子纵有攻击大金之心也不敢抗旨,只能听命行事,众位贝勒然否。”皇太极当然是早有准备,只要他提议的,阿敏和莽古尔泰就会反驳一二,不做好功课不行啊。

    “汗王所言极是,大明崇祯不过是深宫里妇人养大的小辈,从不经战阵,胆小如鼠,得知我大金军驾临,登时就会吓得神魂出窍,恨不得将大明各地的兵马调来护驾,辽镇明军必是头一个接到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