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145章

明末苍茫-第145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些都是在方茂掌控中,有时可说是低三下四来讲了。如今这位北华大总管向自己求助,怎能不让他畅快。

    “看看你如今这样子,哪里有个总镇的模样。”顾五岳鄙夷道。

    “哈哈,那我可顾不上,你也有求我的一天。”马全福大笑,极为得意。

    “哦,老马,很是得意嘛,咱们日后看看谁求得到谁的门下。”顾五岳冷笑道。

    马全福立时萎了,是啊,年把这小子就来求助一次而已,而自家可是常年求助这位爷,惹不起啊。

    “说吧,什么事。”马全福即刻没了底气。

    顾五岳开口当然是为了那两个傻小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四章 褒功不易

    大明京畿还是狼烟四起,赵烈却是等不及了,度过了无所事事的两个多月,期间破虏军数百受伤将士都已痊愈,只是在涿州整训。

    入京赵烈不想去,别被朝中的大臣们一拍脑袋派往东部前线,如今大明已经把各地的援兵都调往东部四城围猎阿敏去了,此时激战正酣,破虏军如果进京也是当炮灰的命。

    破虏军经过这几番激战已经是伤筋动骨了,赵烈如今全无战心,只想回师休整,此番征战他自认为尽了全力,没有遗憾。

    崇祯三年四月初,告别了不断挽留的李恒、安永德,赵烈统率剩余的三千余破虏军将士踏上归程。

    沿途的官道两侧已经有大明百姓出来春耕了,建奴毕竟已经被围在蓟镇东部,京畿南部已经没有建奴的踪迹了,经历数月苦难幸存下来的百姓都出来耕种,再苦再难日子还得过下去,这让孤寂了一个冬天的京南有了一些生气。

    当然,有的田亩今年只有撂荒了,只因主人不在,也许逃避建奴没有返家,也许已经死在逃亡途中了,也许被建奴掳走了,只有经年之后才能晓得了,至于他们留下的田亩又会是好一番的争夺,当然都会落入士绅手中,其他的升斗小民想都不要想。

    看到官道上行进的破虏军,百姓大多如鸟兽散,数月来,各处援军可是把老百姓祸害苦了,缺粮少饷的各地援兵所过之处造成的损失不比建奴少多少,也许只是丁口损失的少。其他的钱粮牲畜一样的被劫掠一空。经此战乱。大明军的凶名传遍京畿,连天子都晓得了自家兵丁的面目。

    赵烈无奈的看到大明百姓疾速退避,如遇洪水猛兽一般,苦笑不已,国中百姓视军兵如贼寇,还有何同仇敌忾可言。

    不一日,破虏军经固安,回返天津卫。抵达港口,在此赵烈惊讶的发现赵海明赵大人率威海舰队驻波外海。

    赵烈吩咐黄汉、李禄等在此统领军兵登船,他则是在余大宝、赵达等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一艘沙船前往福山号。

    几年来,福山号只是简单的整修,没有大修过,船体有些老迈,船身的涂漆剥落,不复当年的威武。

    赵海明站在船头眺望百步外的沙船,隐隐看到甲板上众人簇拥的赵烈,心情激荡。

    “恭喜大人了。公子此番京畿大败建奴,名扬天下。大人后继有人了。”一旁的幕僚王哲笑呵呵的拱手道。

    “唉,王先生过誉了,此番征战烈儿锋芒太过,我恐是祸非福啊。”赵海明摇了摇头,苦笑道。

    赵烈早已派人将战事经过一一禀报了他,各处分润功劳也一一详述了。

    只是归附赵烈名下的建奴首级也有近千,还有数百北虏首级,尤其是阵斩努尔哈赤之子这般大功,可谓功勋卓著,功劳是大,可也太突兀了。

    明金交战以来就没有过如此大胜,那么你一个小小千户如何立下如此殊功的,好么家里蓄养两三千的全甲家丁,即使立下泼天大功,御史清流们以及嫉妒如狂的武臣们定是弹劾不断,天子心中也会留下一根刺,日后必是麻烦不断。

    “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今时不同往日。”王哲说的很隐晦。

    “但愿如王先生所言。”赵海明长叹一声。

    赵海明当然晓得王哲的话,如今大明可说是内有外患不绝,对各地武将的掌控已经有些失控,甚至有些隐忍,从毛文龙到前些时日带兵折返辽东的祖大寿,都有些军阀的样子了。

    而朝廷如今只能忍让,甚至为了让祖大寿入关驰援,朝廷派出孙承宗这位帝师出关劝诫,可谓屈尊了,有明以来大明朝廷和天子从来没有在武将面前如此憋屈过。

    想当年太祖杀蓝玉,诛功臣,就连有大明武圣之称的戚继光也被天子文臣忌惮而去职,郁郁而终。

    如今呢,朝廷却是步步退让,可谓天壤之别。

    赵海明担心的不是当下,无论如何赵家作为勤王的功臣天子只能嘉奖表忠,只不过,蓄养家丁而又战力剽悍,这会让天子心中疑惧,后面恐怕有更多的手段。

    当然,赵家自有后路在海外,赵海明也是心下安稳不少。

    赵烈登上福海号甲板,在赵海明面前跪下,“孩儿赵烈入京勤王,今不负圣恩,斩将夺旗得胜而还,叩见父亲大人。”

    余大宝、赵达等人随同叩拜。

    “我儿亲历战阵,为国血战,为父与荣乃焉,真乃我大明虎将,国之栋梁。起来。”赵海明满脸笑容,上前扶起赵烈细细端详。其他众人也是相续起身。

    “见过王先生。”赵烈拱手施礼。

    “公子不必多礼。”王哲恭敬还礼,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的顽童如今已是为国征战大败建奴的功勋了。

    “见过二哥。”赵峰上前见过赵烈,态度恭敬,当年的二哥年纪轻轻就独挡一面,在海外开辟出好大的局面,如今竟然能野战大败建奴,阵斩敌酋,这让他这个三弟仰慕的很。

    “三弟又长高了。”赵烈细细端详了一下赵锋,只见这个弟弟如今的身高只是比他低上一拳,身材粗壮,常年行走海上面色黝黑,不复当年青涩模样。

    几人进入舱内。

    “父亲此来是为了接应总镇大人。”赵烈问道。

    “一是王巡抚命为父押解辎重供应登莱镇兵丁,再者也是为了接应张总镇,有些病弱兵丁要折返登莱。”赵海明答道。

    大明水师干的都是如此的繁琐,有时又是危险的活计,上不得台面,一不小心还有性命之忧。表功无望。弄不好还被攻讦。大明的武将本来就低文臣一等,水师更是不堪。

    “烈儿,此番折返石岛好生修养,亚丽怀孕待产,多陪陪他。此时,我赵家须得谨慎小心了。”赵海明言道。

    赵烈点头应是,他晓得老爹的意思,如今赵家风头太劲。过犹不及,还是收敛为上,只等朝廷的旨意吧。

    赵锋则是央求赵烈让他到盖伦战舰上一观,他可是对西夷战舰眼馋的紧,赵烈当然是答应下来。

    亥时中,大明皇城乾清宫中,天子崇祯正在批阅奏折,王承恩一旁伺候。

    如今建奴主力出关,只余二贝勒阿敏留守东部迁安等四城,如今十万大军围困攻击。收复只是迟早的事情。

    虽说京畿形势略略安定,不过大明就像是四处漏水的大船。各省各府告急的折子不断。

    近几日来,内阁就转来了固原兵乱、福建民乱,山陕乱匪合流,东江刘兴治叛乱等诸多坏消息,让崇祯帝一时手忙脚乱,大部分是求兵求饷的折子,可是钱财呢,户部如今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先顾眼前为上了。

    今日,崇祯帝面前又摆上了登莱巡抚王廷式关于东江叛乱日甚,刘兴治与建奴勾结的折子。

    看到这份恼人的折子,崇祯再也忍受不住,手扶额头,疲倦至极,整整一天的批阅,让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体力也出现了问题。

    “万岁今日已批阅整日的奏折,还请万岁保重龙体,安歇为上。”王承恩劝解道。

    “大伴,这几日来内阁转来的奏折都是干系重大,不可轻忽,朕怎敢倦怠。”想到大明如今的局面,崇祯长叹一声。

    “大伴,明日传内阁成阁老、周延儒、温体仁,兵部梁成栋等到乾清宫合议登莱事宜。”崇祯深感登莱事宜的棘手,须得同各位阁老重臣会商。

    “遵旨。”

    崇祯拿起下一封奏折,乃是登莱总兵张可大的奏折。

    崇祯心下一松,对于张可大崇祯心中颇为赞赏,此人敢于任事,也算是一方能臣,此时正在京中值守,向来没有大的祸事了吧,他是听得坏消息太多,实在是有些怕了。

    崇祯帝拿起张可大奏折细细观看,张可大在奏陈中先是请战,所言各路援军正在东路激战,登莱军数千精兵愿为君上分忧,自请前往助战。

    崇祯帝自然不能同意,朝廷可是被建奴的神出鬼没吓坏了,建奴的骑兵几次突袭京师左近,烧毁运河船只渡口,打劫运送辎重的军兵,关键是建奴入寇时,置辽东、保定、蓟镇等处援兵堵截不顾,大股骑兵绕过通州直驱京师,崇祯至今还记得当时京师纷乱人心惶惶的末日景象。

    留下登莱镇就是为了防止这个最坏局面再生,虽说阿敏统领不足万人建奴,但是所部都是骑队,还是可以突袭京师,虽不足以攻陷京师,不过让京师一日三惊还是绰绰有余。

    大明虽说脸面剩余不多,还是不能让建奴如此猖狂,登莱军已是京师中唯一的能野战的精锐了,其他援军都已赶赴东路,因此登莱军只能留守京师。

    崇祯接着往下看,张可大接着举荐此番入卫的功臣赵烈为登莱镇靖海卫卫指挥使,言道,赵烈不愿远离家乡登莱,只愿整顿卫所军屯,为国分忧。

    崇祯心中一动,其实,登莱镇的议功已经商议数次了,只是在赵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

    有的大臣主张理应重赏,破格擢拔为参将为上,以此表明为国杀敌朝廷不吝赏赐,有的则是攻讦虽立下殊攻,但其蓄养数千家丁,野心勃勃,绝不能让他职掌战兵,防其乘势做大。

    内阁成基命最后合议升赏赵烈登莱镇守参将之职,崇祯将成基命的折子留中不发,表明了自己不悦的态度。

    接着几日前,内阁合议命赵烈为登莱镇游击,职掌文登营战兵,其实斩获近千真奴首级以及大金王族这份战功升任一个游击将军,掌管一个千人的战兵营已经是薄待功臣了。

    只是天子对于赵烈的不悦让内阁只能将封赏一降再降,谁想崇祯帝还是留中不发,摆明了就是不想让赵烈职掌战兵。

    此番,张可大的折子被转入宫中,表明了这是内阁一个试探,难道说,天子不想让这个蓄养数千家丁偏偏立下殊功的小子掌控大明战兵。

    崇祯终于满意的在张可大的折子上书写了准,这就对了嘛,可以让其升职担任三品武将,但是介于蓄养大量私兵的劣迹决不能让其染指战兵,同时让王承恩明日转送内阁。

    不过,对于拥兵自重的军将,天子并没有放弃警惕,他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明日陛见。(未完待续。)

    ps:  看着上月二百大元的订阅,说实话夜半真是不想写下去了,但是既然简介中已经说了完本,那就是完本。

    本书的订阅说明还得科举宫斗加上无厘头啊

    感谢默默订阅打赏推荐支持的朋友们,祝各位好运

第二百五十五章 胜利返家

    赵烈此时全然不晓得大明天子开始惦念他了,而且派出的他久闻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出马。

    破虏军一行数千人数千战马乘坐二十余艘盖伦船折返石岛,他没有抵达登州,反正总镇大人正在京师宿卫,而卫指挥使常汝宁也在京中,他是乐得返回石岛家中休憩一下,好好方松一番。

    当船队靠上码头时,他下令传告码头上等候的赵猛、唐显文、徐鸿等人,自家要等全部军兵下船后再行登岸。

    此番征战,破虏军折损极重,同时由于时日较长,兵丁较为疲累,作为一军统帅他最后下船也是体现同甘共苦的意思,赵烈不想哪怕小小的疏漏动摇破虏军的军心士气,尤其是伤亡惨重的时候,军将更要小心在意。

    当第二天赵烈登上码头上时,赵猛、唐显文、徐鸿等人早已在码头上等候多时了。

    “二弟,你可算是安然返家了,全家人可是惦念的紧啊。”赵猛一见面大力一拍赵烈的肩头,体现了高兴的心情。

    “全赖将士奋勇杀敌,不过,我军也是折损极重。”

    “恭贺大人斩将杀敌凯旋而归。”唐显文、徐鸿等人上前施礼。

    “我等阵斩敌酋,名震京畿,此战也有诸位的功劳,没有你们在石岛筹措粮饷、兵甲、辎重,怎能有我军此番涿州大捷。”赵烈还礼道。

    一众人等簇拥赵烈返回府邸,此时老妈正在家中坐镇,亚历山德拉腹中胎儿乃是赵家三代第一人。身为赵家大内总管的赵秦氏如何不紧张看重。早就在得到消息时摆驾石岛看护未来的孙子孙女。赵烈返回石岛当然要第一时间拜见母亲。此外亚历山德拉也让他牵肠挂肚。

    进入府邸。来到正堂,赵秦氏早已端坐等候,赵烈进得大厅即刻拜倒于地,“见过母亲大人。”

    赵烈早已习惯了此时明人的孝道,离家已久的子女还家必得叩拜父母。

    “烈儿,起来。”赵秦氏上前扶起赵烈,好好端详了一下赵烈,“看看。这都瘦了这么多。”

    赵秦氏眼含热泪,她也晓得二儿子数年来在外奔波征战也是为了赵家日后的前程,此番征战的凶险她可是一清二楚,老天保佑,家里最出息的二儿子可算得胜平安归来。

    赵烈大汗,这当老妈的什么时候见到久别重逢的子女都认为孩子在外面吃苦了。

    “方才,你媳妇要前去接你,为娘的没有让她去,已经是身怀六甲的人了,如何能够轻动。”赵秦氏稍有不满。

    在大明妇女看来。有了身孕就应当静养保胎,可是这位儿媳妇还是东奔西走到孤儿院忙碌。实在是个不省心的,唉到底还是蛮夷啊。“现下,你去看看你媳妇,为娘的给观音菩萨上一炷香,好好感谢一下她老人家,一会儿我让人叫你们吃饭。”

    赵烈满口应下,说实在的,对于婆媳的关系他还算满意,不过,些许矛盾不可避免,毕竟儿媳妇把儿子抢走了,当娘的都有些幽怨,此乃人之常情,何况儿媳妇还是一个外族人,更是增添一些变数,赵烈也是无可奈何,还得磨合啊。

    至于那满天神佛,赵烈可谓是恭谢不敏了,如果真有这般仙人如何能让历史上残杀千百万汉人的历次灾难发生,如何眼前建奴灭杀明人后如此逍遥快活,如今皇太极早已回返辽东,躲在沈阳开心的数着小钱钱了吧,真可谓百姓遭难禽兽得志。

    赵烈回返自己的宅院,一进院落,只见亚历山大和赵娥正在正房门口等候,见到赵烈进入院内,亚历山德拉眼中立时浸满泪水,含笑望着赵烈,赵娥则是提裙小跑着奔向赵烈。

    “哦,真沉,”赵烈挽住赵娥,细细一看,如今十六岁的赵娥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身材高挑,面目清秀,只是肤色微微发黑。

    “二哥,你走以后,我可是一直陪着嫂子,怎么样,可有奖赏。”赵娥邀功道。

    “好说,你要什么奖赏,尽管道来。”赵烈豪爽道。

    “嗯,这个不急,什么时候我相好了再向二哥你要,现下,你还是好好同嫂子团聚吧。省的嫂子嫌我太不晓事。”赵娥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一溜烟的跑了。

    “小丫头片子。”赵烈笑骂道。

    赵烈疾走几步上前拥抱亚历山德拉,亚历山德拉泪水连连而下,打湿了赵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