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16章

明末苍茫-第16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弟,冬天取暖的柴火奇缺,难民的日子不好过啊。”赵猛又扔过来一个难题。

    “石炭,多进一些石炭。”赵烈思索一下,只有把蜂窝煤祭出来啦。要知道山东也是国人诞生地之一,几千年的砍伐使得林木寥寥,有也是在深山老林啦。

    “石炭是不贵,不过毕竟也是一大笔支出。”赵猛也是发愁赵家的支出。

    “我有一个办法,”赵烈把蜂窝煤的办法一说,蜂窝煤极简单,而且不值钱的面煤就可,赵烈一说,几人觉得可以一试,一旦成了,那可省钱了。

    “先买石炭回来制作试试,行的话,自己开个矿。”赵猛拍了板,到底是参与家中庶务的,连上游都要抓在手里。

    “大人,不少难民思动啊,”吴群看看赵烈的脸色,毕竟刚跟随赵烈,“有的不想干呆着,打算到别的地界看看运气,不过不多,最多的是看能不能加入个杀奴的队伍一是混个出身,二是也为家人报个仇。”

    “嗯,吴群说的不错,”赵烈鼓励了一下吴群。“不过,我们这里也今明年也要大规模招兵、招工,告诉难民,不急,我们马上需要大量人手。”

    赵烈头昏脑涨的在这呆了多半天,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虽说有后世经营的底子,不过,难民问题千头万绪和单纯的企业经营不是一个路子,让赵烈头大如斗。

    回返前,赵烈通晓众人,三日后辰时校阅军伍。

    三日后辰时初,两千人的队伍安静无声的排在滩涂地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拿着长棍,三分之一的人拿着短棍。虽说衣衫褴褛,不过,已有了强军的雏形。

    赵烈站在队伍前边为了操练特意垫起的一个小土丘上。身侧黄汉、万基、余大宝、李虎、汪全、杜立等人相伴。

    “大人,这两千人身体强健,一半人只剩孤身一人,还有的是有父兄弟妹的,成家的极少,都是被建奴迫害的家破人亡,与老奴仇深似海。”汪全介绍了基本情况。

    赵烈静静的看着队伍,他感到队伍数千人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他也相信在这的绝大多数的人都对建奴仇深似海,不过,后世的阅历告诉他,能不能把深仇转换成反抗的巨大的动力,并付之行动,实属大不易。

    三日前告之此次校阅后,赵烈苦思冥想三日,自己的军队就从此时此地有了雏形了,前世自己不过是企业中层,当然是个男人都有领导千军万马的将军梦,没想到来的这里圆了这个梦。

    不过作为前世军旅白丁的自己对于驾驭这支军队可是没有十足的信心。可偏偏这个乱世逼着你挽救这个国家就必须从驾驭这支军队开始。

    这支军队与建奴有着抄家灭族的深仇,在大明很难找到有这般好的杀奴的基础的了,只要整训好了,上了战场稍一动员就能与建奴血拼到底。

    但是血仇也可以转化,转变。一如历史上的孔有德,全家在鞍山起兵反抗老奴暴政,只有他一人逃脱,耿精忠堂兄弟死于建奴,尚可喜父亲、长兄与建奴战死,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陷于建奴之手失踪,估计也是死于建奴之手,一家只剩尚可喜一人,此三人与建奴的深仇不可谓不深,却相继投靠建奴,并成为建奴凶猛的猎犬,甚至他们与吴三桂杀的大明义士比建奴杀的还多,孔有德甚至为建奴在广西全家战死,真是可笑。哪里出了问题。

    辽东的军事集团和大明仕绅集团中大批的投奴表明为了不丧失手中的已有的权利和利益,他们不惜带上汉奸的帽子,他们只要权利和利益,失去了权力以及利益对于他们是比投奴成为汉奸还要可怕的事。所以他们不惜成为千古笑柄也要走出这可耻的这一步。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

    对于大明许多人来说,换个大清不过是换个效忠的对象,特殊的是大清是一个外族王朝而已,反正最大的阵痛由普通的庶民承担。而庶民不过就是个屁民,连字都不识,知道什么治理、保卫家国,也就是被代表的命,大清征服大明就是征服仕绅阶层的反抗,大清入关后,几年就平定天下,原因就在于此。

    大明中坚的仕绅阶层大部投降,而与大清血战到底的反而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余部这些不识字的泥腿子,从1644年斗争到1660年,而识字的精英阶层仕绅阶层早已投降了,把富庶的江南拱手相让。

    总之,是一家一姓当家的封建制度和为维护其统治而施行的愚民的制度导致了大明的悲剧。

    所以这支军队能拥有自己的魂魄,真正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这支军队才可能拥有军魂,不会因为一时的仇怨而战,也不会因为仇怨的消逝而消亡。也不会被个别的将主一拉就走,真正的实现军队国家化。

    所以军队是国家体制的表现,但在这马上开启的乱世,首先要靠军队开创一个新的国家,而现在赵烈就要建立一支几千年来从未有的崭新的军队。赵烈思虑再三,决定分几步走最终达到这一目标。

    “虎。”杜全大喝一声。

    全体兵丁回应:“虎。”全军肃立。

    “将士们,你们是从白山黑水走出来的,你们很多人已经是你们整个家族的唯一代表,也说明我军肯定是为了与建奴决战组建的,所以我军就以破虏军命名。”赵烈先定下军队的名号。

    “将士们,既然是为国杀奴,我们就是为国而战,所以,我军将士就应享有国战的待遇,每月饷银一两,按时发放,绝不拖欠,若为国捐躯,发放两百两银子,家中子女抚养长大,若家中断嗣,可指定养子继承家名,身后进入忠烈祠永享香火。若重伤致残,今后生计破虏军安置。众将士是为我大明国战,所洒鲜血是为我大明江山和百姓,我赵某在此立誓绝不会让你们流血又流泪,身后凄惨,”赵烈坚定着看着已经有所骚动的队列,尽全力大喊:“我们不是丘八,我们是大明的守护神,我们要的是身后无比的荣光。”

    赵烈最后的话没喊完,人群已经是相续跪在大地,断断续续的喊出“为大人效死,”。

    军兵们大多深信不疑,众人是大人从辽东乱世中带回山东的,是大人供给粮食,衣物不至冻饿而死,又给予众人杀奴报仇的机会,真是别无所求了。没想到,还能死后配享香火的殊荣,值了。

    刘福贵、周怀恩在队列中泪流满面,将主没有抛弃他们,把他们从旅顺带回,养好伤带入军伍。是两人的再世恩人。两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杀奴以报血仇。

    队伍中无数人哽咽着大喊:“为大人效死,”“杀光建奴。”

    赵烈最后喊道:“下面,将士们按队列领取饷银。”

    赵烈相信,当大家领取饷银后,军心底定。

    李虎心悦诚服的躬身施礼:“恭贺大人,尽收军心。”一旁众人点头齐贺。

    一匹快马疾驰入场,到得土台前,下马禀报,大人归营。

第二十九章 升任千户

    赵烈和亲卫赶到水师大寨时,福山号正缓缓的靠岸,当福山号下锚系缆后,亲兵簇拥的赵海明步下甲板,一众官吏恭候一旁,大家寒暄完毕,赵海明回转官衙。

    赵海明单招赵烈叙事,

    “烈儿,半月前,圣旨、钦差已到登州,武大人速招为父见驾,此次,由于我等有登莱巡抚、登莱水师,还有旅顺的报捷文书,所以点赏颇快,登莱武大人升太子少傅,南京兵部侍郎,不日转任,张盘升任旅顺副将,我威海水师杀伤建奴极重,升为父正三品指挥使,仍指挥威海水师,烈儿你升任千户,李虎、赵达升百户,黄汉、万基、徐鸿、马涛、余大宝、张鼓声、杜立、汪全等任总旗。“赵海明简介了朝廷的封赏,也不知道是内阁如何同魏阉商议的赏格。

    “你上番属意靖海卫石岛,此次我特差遣李先生联络山东都司路同知,实授靖海卫左千户所千户,辖地石岛。”

    赵烈大喜,这是最好的结果,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把持石岛,万事无忧。

    “恭贺父亲,升任三品指挥使,这是我赵家天大的好事。”赵烈率先恭贺父亲。原来赵海明是从三品的登州水师指挥同知,今日晋升,确是可喜可贺。

    “可惜,水师辖地有限,不能实授实职。”赵海明还是有些遗憾,大明水师就是几大地界,天津水师、登莱水师、扬州水师、福建水师、两广水师等,指挥使就这么几位,真是难有实职。

    “父亲大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津水师天子脚下,上司无数,扬州水师久无战事,规模减半,福建、两广水师与众多海盗,红毛酣战不休,只我登莱还算自在。”赵烈安慰老父,不过也是实情。

    天津水师就是天子的望门犬,朝廷大员、勋贵每日烦事缠绕,扬州水师久无战事,朝廷囊中羞涩无力添船,水师就在长江里腐烂吧。

    福建、两广水师与海盗、尼德兰人争斗不休,稍有闪失或战败身亡,或被参去官,风险极大,也就是沈有容这般牛人屡败海盗、荷兰红毛,他人被参抄家的水师官员甚多。

    赵海明点头应是,事理明白,只不过心中颇有遗憾。

    赵烈为了让赵海明开怀,将俘获毛利家海船一事通秉,当赵海明听闻缴获十余万两财货时,也是惊讶无比。

    “父亲,我大明输出物品繁多,生丝、丝绸、棉帛、茶叶、瓷器,甚至还有海船,日本海船大部出于大明,而他国入大明物品稀少,只有银、铜、硫磺,还有泰西些许稀罕物件,所以来船大多半货半银,好多进大明物品,回去发卖。”赵烈细细详说。“正好,我等掳掠多是金银。”

    “嗯,开头尚好,注意机密,”赵海明唯恐赵烈鲁莽,叮嘱道:“此次孤身夺船,可一不可二。”

    “父亲大人明晓,此后,我意李虎督率船队出征,孩儿以千户所事宜为重。”赵烈赶紧灭火。

    “嗯,还算周详。”赵海明点头赞许,在他看来,主将不可亲身涉险。李虎忠心勤勉可堪重任。

    “嗯,李虎督船,为父将李先生,赵达派将与你,助你一臂之力。”

    “父亲大人,不可,李先生乃是父亲左膀右臂,不可轻离。”

    “无事,李先生年轻时行走大明风水,这几年在威海颇有憋闷,正好,两处行走,可以解忧。”赵海明主意已定。“王哲先生与其他几位幕僚也可助我。”

    “多谢父亲。”赵烈正发愁身边料理庶务的人才太少,李先生的到来可是正解困局。

    傍晚,赵海明父子身穿三品豹服,五品熊服归家,赵秦氏大喜,命全府加餐以示庆贺。

    晚上,赵烈书房中,赵猛、李虎、赵达、黄汉、余大宝、杜立、汪全,一众人等聚在一起,赵烈美其名曰石岛发展筹备会议。

    “现下,长枪已经做出八百余,只是鲁密统收集到此,也只有不到二百,雁翎刀三百四十余,铁盾收集了一百八十面,棉甲一百八十余件,皮甲一百二十余,铁甲二十余,战马三十余,驮马七十余,弓弩一百余,箭枝六千余,火药四千斤,铁炮四百余,鞋袜四百余,大红战袄六百余,大红胖袄一百余。”杜立一一列举,“此外,还有白银十万六千两,倭国金小判,银小盼若干。”

    赵烈咳嗽一声,“此次我等到石岛上任,对石岛不要有太大指望,大明卫所的情形我等军户皆知晓。左千户能有数百军户,我就庆幸不已了。”赵烈徐徐看看众人,

    “在座的都是自家兄弟,我就实言,做好最坏的准备,兵丁、军垦、石岛码头、船厂、匠户营、兵甲、粮秣、炼铁、造铳、造炮。”赵烈说道这,自嘲的笑笑:“诸位,都是无底洞啊,虽说现下有十万两银子,不过难民马上就要吃进数万两银子,我们实际上就是穷军汉。”

    一众人等不禁莞尔,确实,听闻有十万两银子,众人觉得不少了,不过,这般一算,太少了。

    “不过,愈是难以完成,我等完成后,应该愈有成就,我们回家应该能这般说,看看,我等这般二货,三货干的不赖吧。当我等老去时,可以同儿孙夸口说,看看,是我等挽狂澜于既到,这就是你们的先祖。”赵烈站起身来扬起右臂,转紧拳头大喝道:“诸君,能否与我一搏。”

    众人站起身,热血沸腾的应和:“愿誓死追随大人。”

    李虎、赵达等颇有阅历的人也是激动万分,久随赵海明在官场行走,多少有些麻木,不过今日听闻赵烈展望的前景也是憧憬不已,男子汉都想博一个封妻荫子,光耀家名。

    环顾众人激动的表情,赵烈笑容满面的伸出双手做出静静的手势,“诸君请坐。”嗯,我这水平在后世干个传销也能手到擒来啊。

    众人兴奋的落座,李虎、赵达稍稍有点面热,刚才和一帮半大小子呼喊的是自己吗,咳咳,有点丢面呀。

    赵烈对此次动员非常满意,气氛之热烈堪比后世年终奖励大会。

    “诸位有此信心、决心,我看事情一定办成。不过,事情要一个一个的办。首先,银两是最重要的,李虎,”

    “李虎在。”李虎起立抱拳。

    “李虎,我认命你为舰队统领,统带六艘战船出发琉球海域,目标,朝鲜、倭国海船。”赵烈发出第一道命令。

    “遵命,大人,李虎必不负大人所托。”李虎单膝跪地回应。

    “请起,”赵烈虚扶一下,“注意,能用偷袭,就用偷袭,最后强攻,尽量减少伤亡。”

    “遵命。”李虎激动的坐下,自己终于独当一面了。

    “赵达,”

    “属下在。”赵达起身抱拳。

    “我命你从军中抽出二百人组成亲卫队,这个队伍两个目的,第一保护我的安全,二者教授水陆战阵,通晓水陆兵器,以期将来扩军可以成为中下阶军将。”赵烈对这支队伍寄以厚望。对,这就是教导队。

    “谨遵大人指令。”赵达回礼答应。

    “汪全,”

    “大人,属下在。”汪显起身施礼。

    “到石岛后,督建匠户营,记住,不吝赏赐有功。”赵达叮嘱道。

    “遵命,大人。”

    “杜立,”

    “属下在,”

    “雇佣辽民督造石岛港口、库房、营房,列出所需钱粮,找李先生合办。”

    “是,大人。”

    “大人,我做什么啊。”余大宝瞪着大眼问道。

    “你这憨货,大人就剩你护卫了。”黄汉训斥道。

    “哦,这就好,你们那些破事我也做不来。”余大宝放心的舒口气憨笑几声。

    登时,众人哄笑。余大宝皮厚根本不在意。

    赵烈也是大笑,这余大宝真是个活宝。余大宝身手矫健勇武过人,不过憨厚直性,庶务不通,否则,在此用人之时,不会放过。

    “黄汉,此次,随我到岛上,乘船载货到扬州销货、购粮,多进棉帛、棉絮,为过冬做准备。”

    “遵命,大人,”黄汉接令。

    “王悦,娟儿,进来,”赵烈一声喊。

    王悦,娟儿轻手轻脚的走进来,看到满屋的军汉,有点羞红了脸。

    “你们两个把我教的歌曲唱熟了吗。”赵烈问道。

    “公子,我俩日日练习,今儿已唱会了。”王悦答道。

    “好,诸位,我做了些曲子,以提振均军心士气。”

    娟儿细嫩的声音报了下名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浑辽河上

    那里有石炭和森林

    还有漫山遍野的麦花和稻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