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297章

明末苍茫-第297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明人的驱赶下,八千名倭人战俘向东面已经倒塌了十余丈的院墙开进。

    院墙里面的尾张藩加贺藩倭人常备惊惧的看着八千名战俘迫近着。

    他们看到这些倭人手拿兵器向前开进着,看看后面的明人压阵驱赶的架势,他们终于晓得这是明人的驱狼吞虎的计策,让他们自相残杀,而明人则是不损分毫。

    知道是知道,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按照明人的路子走,除非愿意让对方砍下自己的脑袋。

    当双方接近到五六十步时,双方的步弓疯狂对射,无数的倭人在飞蝗般的箭弩中伤亡,接着近八千倭人冲入了围墙中。

    由于战俘只有短兵刃,刚一接触就吃了大亏,有千余人在对方长枪的刺杀下倒毙,而尾张藩藩兵只是损失了两百人。

    但是随着双方对撞在一起,战俘们利用短兵器开始近身肉搏,双方开始僵持起来。

    喊杀哭号兵甲的碰撞声响彻大善寺这个佛门之地,寺院里的搏杀从院内扩展到大殿厢房,此时两方全然忘了他们都是关东以及中部一脉,因为他们只有一个能从这里走出去。

    里面激烈的战况就连外面压阵的破虏军也是为之咂舌,倭人自己人杀起来也是凶狠如斯,真是一个嗜血的部族。

    王海州等人此时极为的庆幸,如果不是利用骑军的巨大优势,如果不是偷袭,他们此行伤亡必会极为惨重。

    当大院内所有的喧嚣结束后,尾张藩五千人全部被杀,战俘八千人只有七百人走出了有万余尸首血流当真成河的大善寺。

    这七百人又有两百人最后因伤重死去,只有四百余人返回了他们的家乡。

    从此后,王海州被倭人冠以恶魔海州的名号,而这个大善寺被倭人同东面那个血坡相提并论,被称为甲斐血寺,都是明人在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罪证。(未完待续。)

    ps:  感谢不灭情火、还没发现、静泓2016、沙之愚者宝贵月票的支持,感谢静泓2016、不灭情火、竹九爷、三环少主黎家大少爷100打赏,感谢还没发现、会稽山人007、十月丹阳、heavensailer的打赏,其他老朋友不一一叙述了,感谢订阅打赏推荐的朋友们,祝好

第五百零四章 以拖待变

    倭国援军在常陆国、甲斐国境内两场血腥的大败,将破虏军骑甲无敌的威势传遍倭国全境,西到京都大阪,直到最西面的长州藩,中部到近江、临江,东北到陆奥全境,几乎所有的藩国和武士都知道了明人骑军的威名。

    同威名一同流传的就是明军铁血无情、嗜血屠杀的恶名,为他们佐证的就是横滨之战、甲斐血寺之战、血坡之战,以及千百被焚毁的村庄,以及成千上万被屠杀的村民百姓,在倭人看来简直是罄竹难书。

    这些村庄密布陆奥、常陆国、上野、下野、越前、越后、相模、武藏、美浓信浓等处,整个倭国的东北部和关东被明军铁骑蹂躏摧残。

    这些威名以及暴虐吓阻了无数藩国,在纪伊集中了关西京畿一带的四万东援大军也被明军铁骑的威名所恫吓,只能慢慢向东行军。

    确切的说是纪伊藩藩主德川家康德十二子德川赖宣,被明军所震摄。

    他心里明白,他手里的大军是江户最后的希望,只要他不败亡,江户是战是降都有余地,如果他也败亡,那么不说明人再无可制,恐怕倭国各地的大名就有蠢蠢欲动之辈要奋起争权了。

    要说德川赖宣的脾气极为暴躁,在德川家康的一众儿子中此人的暴虐也是有名的。

    但是德川赖宣的善于纳谏也是有名气的,本来按照他的风格,统领四万大军就是要一举向东直进,如果遇到明军阻拦,那就是来场名垂青史的合战,一举击败明军,解除江户的危局。

    他倒是没想什么取而代之之类的。但是甲斐血寺之战的德川义直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的消息传来后,他身边的笔头家老安藤忠次以及家老水野正直力劝藩主不要同明人决战。

    虽说四万大军里有大阪城等处幕府常备六千,加上纪伊藩常备六千,其他长州藩等三十余处大名的藩兵两万余人,加上骑备两千,看上去实力不俗。但是同纪伊藩的援军并无二致,都是不同统属的混合大军。

    甚至这四万大军中有昔日德川家世仇原西军的藩兵一万余,而且昔日死敌长州藩的积极请战就显得极为可疑。

    因此如果合战开始,大军各怀心事,如果顺利还好说,如果不顺,可能会如同前两次援军一般即刻崩溃。

    因此,此时应当是保全军力,不求决战。只要这支大军保存,明人就不敢肆无忌惮的胡为。

    德川赖宣向来对家老极为倚重,因此两人的说辞让他左右为难,毕竟各有各的好,如果速战速决大胜了,那明人就会即刻大溃,难题迎刃而解。

    但是如果合战大败,德川赖宣简直不敢想象德川家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正当德川赖宣左右权衡极为为难之时。探马传来消息,在甲斐出没的明人骑兵增至八千人。将甲斐几乎化为白地,如今就在信浓国和甲斐国的交界处出没。

    这是最后一击,德川赖宣不会狂傲的认为一比四的军力比,可以同明军近万的骑兵较量,就是侥幸获胜了,这四万军马也会折损大半。也就是说德川家会失去大半的军力,那么就是明人退兵了,日本重新进入战国争霸的时代是肯定的了。

    也就是说胜败结局都不会太好,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可思量的,德川赖宣立即决定放慢行军的速度。

    慢到什么程度。慢到每天就前行十里,以龟速向东‘挺进’,摆明了告诉江户,还是媾和为上,不能再打了,三十余岁的德川赖宣给德川家光的暗示,如今只能讲和,否则就是德川家失去对日本国国政控制的时候。

    至于江户能不能收到,那是绝无问题,因此留守的破虏军只有八千人,就是六千的北华备军和两千朝鲜军。

    所谓的围城就是大队人马往江户运送米粮辎重一概斩杀,断绝江户的粮道,但是江户同其他各藩各直领的联络,明人根本不在意,甚至纵容幕府收到外界的战况以及京都天皇贵族、各地大名的动向。

    要说接连的大败受冲击最大的肯定不是京都的天皇、所谓的官员贵族以及各地亲藩、谱代大名、外样大名,受打击最大的就是德川家光以及一众家老们。

    在江户苦等援军以及大大捷消息的家光接到的是一系列的败阵消息,他的两位叔叔在血坡和血寺之战中大败,仅以身免,也就是说他的指望从三个缩小到一个。

    在德川家光看来简直就是天要亡他的节奏,此时的家光已经有些癫狂,真是喊出了要统领万余足轻出城同留守的不足万的明军合战的命令,让左右家老重臣急忙劝阻,这是自杀的节奏啊。

    城内七拼八凑幕府自身的常备加上几十位大名在江户的随从武士足轻,这些纠集起来确实有万余足轻,但是任谁能说这些军兵出击能打败城外的八千明军骑兵,恐怕就是将八幡大神请来也做不到。

    到时一败涂地,江户旦夕可下,江户一丢,不啻于宣布江户德川幕府的完结,日本重归战国争霸时代的开端。

    毕竟幕府本身经过两次大败,亲藩两次大败,残余的实力可能还算强,但是也比一些大藩强不了多少,何况德川家的实力到时还得算上御三家,那时德川家内部的勾心斗角可想而知。

    因此这些家老重臣甚至搞出了血谏,如果家光要是出城决战,那就刨腹自裁劝诫。

    其实家光此人就是个急躁的脾气,发完了算,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出阵的打算,他也知道如果出阵凶多吉少,他还想重振家名,还想击败明军,挽回他家光的声誉,说白了就是还没活够呢,怎么能这般去死。

    接着,关西和京都援军几乎是龟速的前进速度以及破虏军骑兵近万在信浓活动的信报传来。

    很明显破虏军近万骑兵就在等着这四万援军的到来,同时兼顾干点别的什么烧杀抢掠的勾当。

    而关西援军的龟速表明了一个肯定是关西援军总大将德川赖宣没有必胜的信心,而不得已保存实力,再有就是这时逼迫幕府向明人求和。

    “将军殿下,赖宣大人如此做也是逼不得已,如果前驱决战,胜了皆大欢喜,明人败走,如果大败,如同前两路援军一般,我幕府根基已失,恐天下板荡,重现纷乱。”

    酒井忠世劝道,

    “老臣的意思还是先同明人会商一番,看看明人的意思,向来明人远在西边大陆,当初也是言道大明天子派他们讨伐不臣,如果我幕府答应他们一些条件,呃,说不定明人就会退军。”

    酒井忠世说的很委婉了,意思很明显,还是谈和吧,如今这是最稳妥的法子了。

    德川家光脸色阴沉不语,上两代大将军让全日本大名拜服的威名,到了他掌权的数年后,就被大明军两万人打的大败,甚至江户这个镇城都被困住,他这个大将军犹如笼中之鸟般窘迫无助,也难怪让他低头十分的困难。

    “将军阁下,先谈谈也无妨,如果西边决出了胜负呢,这里不妨同明人周旋一二罢了。”

    松平信纲也是腹黑之辈,这个和谈拖延,以拖待变的说法终于让德川家光点了头。

    其实家光对西方援军已经不抱希望了,毕竟如果德川赖宣以如此心态出战,那么也就是不败为胜了。

    但是家光还寄希望于水军,万一九州、四国和本州一些大名的舰队偷袭成功了呢,虽说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一旦功成,明军的舰队战损大半,那么明军的骑步军定会军心大乱,到时候,幕府召集各地大名反击,明军全军覆没也非不可能。

    就算没有尽歼明军,也是大胜可期,这才是家光心里的真正的野望,因为成功的可能不算太大,所以说是野望。

    但是在此之前同明人周旋,让明人以为幕府求和,放松警惕,也是好计。

    此番出使的还是酒井忠世,没法子,谁让酒井忠世人熟了呢,上番同明人水师的密约就是他谈的,而且这个和谈的建言还是酒井忠世提出的,没有人比他更合适的了。

    就这样六十多岁的老臣酒井忠世又一次踏上了和谈的路程,这个活计是个里外不是人的差事,成了,解了江户危局,但是后世不知道多少人会口诛笔伐,将其视为罪魁,其实他不过是奉命而为罢了。

    不成,国内没有人骂了,但是当前的危机全无解决之道,幕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为德川家的家老,他是同德川家坐在一条船上的,德川家战船沉了,酒井家也得溺水,谁都不得好,这也是明知这是个大坑,酒井忠世也得跳,这不只是为了幕府,也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和藩国。

    酒井忠世在百余名护卫随扈下,从南门出城,因为明军的大营就在南门外五里处。

    他们刚一出城三里,破虏军一个百队就围拢过来,道明来意后,酒井忠世一行人被引领进入明军大营。(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五章 打击有点大

    进入大营的一路上,酒井忠世暗暗打量着遇到的一切明人军兵,他发现明人的军兵眼神大胆凌厉,对他们倭人全无畏缩,同他以往印象里温顺的明人全然不同。

    这些军兵全身的铁甲护身,高大的坐骑能将他所乘坐的战马装下,身高腿长筋肉发达,只是这些就能甩幕府骑备几条街去。

    同时这些军兵看着他们的眼神恶意满满,眼见的心中痛恨至极,这让酒井忠世心中疑惑,好像如今在倭人土地上杀人放火的是明人好吧,这些明军如何这般的仇视倭人。

    他当然不晓得从赵烈之下的宣抚官将倭人百年袭扰大明、文禄庆长之战耗尽大明财力等事一一宣讲,在这些军兵心里种下了倭人就是强盗,到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种子,同后世的洗脑一般无二。

    因此这就是这些军兵看到每一个倭人都是心怀愤恨,对倭人军兵还是百姓也是从不手软的因由。

    酒井忠世一行人被引领到一座大帐前等候,这里被百余名护卫警戒着,这些护卫不断盯着这些倭人,那眼神隐藏着厌恶、鄙视,让酒井忠世一行人极为的尴尬。

    一炷香的时候,一个雄壮的巨人步出了大帐,他来到酒井忠世一行人近前打量了一番一行人的体量,不屑的笑容浮现在他嘴角。

    酒井忠世一眼就看出这是个浑人,心里有什么都是显露出来,真因为如此,此人不屑的眼神才让人无比羞恼,此时酒井忠世只能感叹战场接连失利,连带着求和都是低人三等。

    这个巨人用粗豪的大嗓门喊着,通译翻译过来就是让所有的倭人交出兵器。

    一些倭人护卫不爽起来。毕竟身为老中的护卫在江户地界向来跋扈惯了,除了拜见大将军,其他什么时候受过这个。

    既然是极为的不爽,有的武士就忍不住将太刀抽出一半来,其实他就是想示威一下,表示极为不满意。他们还没有蠢到同这么多的明军搏杀的地步。

    可惜,有人心眼实诚不这么想啊,以为倭人这是要动手,但听砰的一声巨响,巨人扬手给了一个抽刀一半的武士一拳,立时这个武士跌跌撞撞的坐倒地上,满脸的鲜血,而此人的头脑不断摇晃着,显然现在还没清醒过来。

    这一拳就是一个信号。周围的明人护卫们抽出了雁翎刀围拢过来,眼中的极为的幸灾乐祸不怀好意,他们当希望这些倭人继续闹腾,他们好借机下手斩杀。

    这些赵烈的护卫不用说都是精选出来的,除了个别有过人机巧的,大多身材高大健壮,他们明显比倭人高出半头一头。

    这一围拢过来,立时都是象是巨人一般。让倭人自惭形愧。

    酒井忠世此时大喝一声,率先将太刀肋差交出。其他的倭人武士护卫都是悻悻的照办了。

    毕竟身在狼穴再闹脾气是自寻死路,方才不过是一时面子上下不来罢了,如今再要顽抗就等着砍头吧。

    所有的倭人将兵器都交了出去,此时余大宝对着这些倭人撇撇嘴,嗯,这干人就是要拳头才能驯服。同大人说的一样。

    余大宝冲酒井忠世做了一个手势,当先向大帐走去,酒井忠世苦笑不得看着前方的混不吝,只好跟着他步入大帐。

    只是在旁人看来一个巨人一个矮小的老头一前一后走着,着实有些滑稽。

    步入大帐。只见一位高大健壮身穿银白色的南蛮具足的年轻军将端坐案后,一个同样身穿南蛮具足的中年军将立于此人侧后。

    看着两人的位置,年轻人明显就是主位,难道这个二十余岁的肤色较黑的军将就是明人的总大将不成。

    “这就是我大明登莱都司都指挥使赵烈大人,你还不拜见。”

    余大宝大声道。

    “日本国征夷大将军家光殿下家臣酒井忠世拜见明国大人。”

    酒井忠世对着赵烈深深一鞠躬,这个年轻军将果然是明国大军的总大将,难道是明国的勋贵之后,因此年纪轻轻就独掌一军远征。

    “酒井大人多礼了,请坐。”赵烈笑着一指侧位的桌椅道。

    此番倭人老中前来拜见,赵烈当然晓得对方是做什么的,谈是肯定要谈的,但是想来江户那位将军不会放弃解围的最后希望,以拖待变占了大半,同时探探底细也是有的。

    赵烈在召见酒井忠世之前特意将南蛮具足穿上,毕竟如今还没有正式的军服,至于大明的官袍还是算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