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35章

明末苍茫-第35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这火铳精铁、构件、木头、人工等合计四两五钱银。铳长四尺二寸,重五斤四两。”袁义说道,看到赵烈咧咧嘴,急忙解释道:“日后加大产量,小的估摸还能降几钱银。”

    “试铳。”赵烈下令。

    十个兵士拿起这十枝火铳,装药填弹,用通枝顶上,拿出通枝,火铳上肩,瞄准前方百步的靶子。

    “放。”什长下令。

    “砰。”枪响。

    “下铳,点检。”

    检查发现,有两枝火铳没有击发。

    反复击发十次,击发率大致在八成左右,比原来火铳稍低,不过,射程没有变化,在新式颗粒火药的击发下,弹丸可以在近百步破甲,在六十步破双甲,火药燃烧较为彻底,可以在八次击发后清膛。

    赵烈已经是很满意,毕竟燧发铳在大风天以及雨天的击发率远远好于火绳铳。

    “袁头,很好,赏格下发,马上全力生产,先生产五千枝,将原来水师,陆师的火铳替换。原来的火铳入库,我另有别用。”赵烈命令。唉,又是几万两银出去了,钱啊,钱啊,到处缺钱啊。

    “遵命,大人。”袁义等人眉开眼笑,终于完成大人所托,还有赏格下发。

    “袁头,制作要快,当下已是拖延。”赵烈催促了几个人,给予了压力。

    “遵命,大人。不过,毕竟从头到尾都能做好的工匠有限。毕竟这是新铳,不过,一个月后就都会娴熟。产量会大增。”袁义赔笑解释。

    呃,失策啊,流水线啊,流水线,这个大杀器不可忘啊。

    “你把生产过程分开,专门钻铳管的,打造火门、弹片的,制作护木的,这样分派人手,一定会进度大增。”

    “大人,您是真高,小人估摸一定行。”袁义略一思索,就明白其中好处,如果一个人熟练各个环节,那这个人成为熟练工匠会用去很多时间,如果熟识一样技巧,则是很快上手,技艺好的就可以集中在铳管、弹片的紧要处。进度肯定大增。于是马上奉上马屁一记。

    赵烈无语,这个真高怎么这么有歧义呢,让人想起后世的有些场景。提起后世,赵烈一悟,

    “袁头,把工人编成号码,就是上次教与你的小数字,造出的部件标上号码,哪个出现问题较多,就惩罚那个人,如果有人造出的部件极少出错,数量还多,重奖,这就是奖罚制度。”

    “大人,您真是高啊。”袁义一听即明,造出的部件越多越好收入就越多,这会让工匠们拼命又快又好的赶工啊,这番不用想,肯定进度倍增。于是,一伸大拇指,一句灰常违和的话蹦了出来。

    我勒个去,赵烈只剩翻白眼了。

    “郭头,匠户营还要造出三万把铁楸,三千把铁镐,五千耕犁,一万把锄头,镰刀三万把。”

    “大,大,大人哪,这着实没有人手啊,当下几千铁甲就已经让我等忙碌不堪。”郭福苦着脸。暗附,我的大人啊,咱这是造兵甲的,您怎么让我这成了打铁铺子了。也不怪他叫苦,这些工具不算什么,不过在全力生产刀枪、铁甲人手不足之时就十分讨厌了。

    “人手不足从难民里再招,时间嘛,不急,一年备好就成。”

    “成,成。”郭福擦了把汗,还行,一年时间还凑合,长舒了口气。

    “袁头,再产一些老式火铳,嗯,五千枝吧,也是一年。”赵烈又转向袁义。

    这番轮到哭丧着脸的是袁义了,火铳刚刚定型,赵烈又催得紧,人手也是大问题,只能紧忙慢赶了。

    最后,赵烈交代袁义试制手榴弹和炸药包,赏格三百两,这两样在这个时代可是大杀器。

    赵烈来到试炮场地,提亚哥等人已是等候多时了,见礼后,赵烈来到四门炮前,两个是短粗胖,另两个是高瘦苗条。

    “试炮。”赵烈没有多费口舌,试炮后再谈。

    一里的位置,设置了相当于百吨小船的土围子,外围用五寸的杉木板子围住,半里的地方再设一个。

    开炮锁定的是一里的,二十四磅炮开火三次终于命中,连中三炮后,众人近前一看,只见外板破裂,弹丸扎进土围。

    三十二磅炮连续命中,再一看,只见外板破碎不堪,弹丸深深扎进土堆。

    而且,这种炮由于身管短,重量减轻,装药方便,只要三个人就可操作,可以把当下的炮组四人配置改成三人,大大减轻船上的负担,这可是少消耗多少食用水,食物,以及饷银。

    到了半里地,只到第二炮就击中目标,此番破坏力大增,外板零碎。

    赵烈大喜,这种炮其实是他到英国游玩参观海军博物馆时,看到的卡隆舰炮,当时,海战相隔几里时,虽有命中,但大多不损要害,往往最后要登船血战,最后,英国海军发明了卡隆炮,在不到一里的位置上,其破坏力惊人,从此成为风帆战舰的舰炮。

    “很好,提亚哥先生,这炮造的好,威力巨大,现下的舰炮远远不如。”赵烈夸奖道。

    “谢谢大人夸奖,”几人躬身施礼。

    “不过,此炮在一里外准头太差,威力也是骤降,射程太短了。”明人铸炮师郑粤说道。

    “嗯,郑师傅说得对,不过,以往海战,一里外也是十炮才中一二,而且破损也不致命,现下有了此炮,就将战船迫敌一里内,将敌击毁,不用靠帮作战了,当然,此炮应同当下舰炮混用,轰击敌人炮台时,还是须有长射程的舰炮。再者,还应有十八磅炮,十二磅炮,以便小船使用。”赵烈解释道。

    “大人英明。”众人恭维道。

    接下来,九磅行军炮、六磅行军炮试射,九磅炮轰然作响,炮弹在两里多点的距离上着地,又反弹触地三次,在不到三里的地方停下。

    六磅炮的射程只有两里,散弹更是只有一里多点。不过两种炮经过特殊设计,可以将射角跳高的二十度出头,可以发射散弹,有了榴弹炮的意味。

    “诸位辛苦了,在短短的时间里赶出几种火炮,赏五千两白银。”赵烈极为满意。

    “多谢大人。”气氛十分热烈,来到这里后,活计虽说辛苦,比较赶工,不过,饷银,奖赏丰厚,几人是极为满意。

    “不知大人几种火炮各铸造多少,我等也好备料。”尤利亚诺问道。

    “舰炮一百门,行军炮四十门。全力开动,尽快造出。”赵烈估算了一下,下了命令。

    几人立时有点懵了,这是多大的数量,加上炮台定制的四十门十二磅炮,十八磅炮,二十四磅炮,就是二百四十门大炮,这,这真是炮山炮海,不过,这进度。。。。

    “大人,我恐怕铁料有所不足,现下,火铳、铁甲、火炮同时开动,火炮、铁甲耗费甚众,深恐。。。。”尤利亚诺摆了摆难处。

    “当下,现已火铳,舰炮为主,铁甲少量装备。另外,议事会马上大量购进铁矿石、木炭,人手不足,招募,训练,要知道人手在大明有的是。”赵烈决断道,时不我待,舰队随时可能出发,不可耽搁。“而且,有些船上替换下的舰炮可以安装到炮台上,如此炮台上就只缺少十八磅和二十四磅炮了,你等可专心铸造其他火炮。”

    “遵命,大人。”几人躬身答道,心想,这下且有几个月辛劳了,到这里,饷银倍增,不过,这活计也是倍增啊。大人他是不亏啊。

    赵烈返回后,立即下达命令给赵猛、万基,通告石岛大小商人,千户所大量采买木炭、铁矿石、战马、粮食多多益善。

    ps今日有个书友说,夜半,书写的很写实,但是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少了,确实,夜半写的靠近写实了,因为夜半以为历史书应有其厚重、真实的一面,这不是仙侠演绎,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太不现实,所以书有些慢热,但是爆发起来铁血。

第六十六章 军兵返家

    张环在石岛范记杂货铺子买了一斤的糖,二十斤的稻米,一些渔船用的小物件,摸了摸怀中剩余的五两银子,张环笑了笑,挺直腰身向自家的渔村走去。

    一路上,张环不禁感叹,自家所在的荒凉的石岛湾,变化太大了,脚下是宽阔的硬路,道傍起了大瓦房,各色人等来往不绝,自家的渔村也是有了变化,许多人家包括张环家都将原有的草房整修了一下,张环站在自家门外开心的裂了裂嘴,整了整身上新发的战袍,张环推开了自家的房门。

    “环儿,”当张吴氏看到自家的儿子时,泪水马上留了下来。放下手中的针线,牵起张环的手,好好打量了起来。张环身着一身蓝色的短打扮,头上束发,腰间佩戴一把腰刀,脚穿薄底靴子,精神了很多。身体更是健壮了,只是脸上更黑了。

    “娘,你别哭了,我现在不是回来了嘛。”张环露出白白的牙齿笑着,心里暖暖的扶着张吴氏坐下。

    “娘就是想你了,你走了几个月,娘心里想的很。”张吴氏擦干泪水,看着儿子就是看不够。“也是在船队服役的于强已经回家一趟了,不像你一次也没回来,娘这心里老是不安稳。”

    “娘,不一样,于强在福船上当兵,我是在新式大帆船当兵,我等对于大帆船都不熟悉,所以没有放假,这些日子都在熟悉大帆船。”张环解释了一下自己同于强的不同,当然,自己同船队出航,还与西夷打了一仗就不说了,省的让老娘担心。本来,老娘就是不同意自己当兵,还是老爹拿的主意,一句话,不想让儿子困在渔村打一辈子的鱼,老娘这才不情愿的答应了。

    “家里人呢。”老爹不在,不稀奇,毕竟只要天气许可,渔船就出海打渔,不过,十一岁的妹妹,八岁的弟弟怎么也不在家。

    “上学堂去了,说什么是初小,男女孩子都得上,不去还罚,这不,两个淘气的都去了,好在,孩子们上学堂不收钱,响午还供顿饭。”张吴氏提起这个,精神好了不少,在大明这个时代,识字是一个奢侈的事情,不说科考,就是识字,将来孩子的出路就可能不同,毕竟大明九成以上的人是不识字的文盲。“赵大人来了后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不止吧,赵大人来了后,咱们石岛变化大了,咱家可是吃上饱饭了,我也当兵吃粮了。”

    “那是,你爹时常说赵大人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救了几万辽民,咱家活计也是好多了。”张吴氏也是明白家里变化哪里来的。

    “娘,这是五两银子。你收好,填补一下家用。”张环拿出五两银子放在炕上。

    “环儿,如何这般多。”张吴氏一愣。儿子当兵走时,说好是一个月一两银子。在她想来,儿子在外还得花销一些。

    “娘,我现下也是手下管人的了,我识得了一些字,船操的好,上官命我当了副水手长,饷银一个月一两半银子,出海还有奖赏,看,我买了点稻米和糖,”张环也是颇为得意,出去当差那是对了。还是老爹有眼光啊,困在这个渔村有什么好的,只有随大人走出去才是男人的出路。

    “真的,我儿出息了。”张吴氏一时发愣,且得消化一会儿这些消息,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有个好出路。

    晚上,家里好不热闹,几个孩子回家,老爹也出海归来,张吴氏特意买了点肉,做了几条新鲜的海鱼,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爷两个好好的喝了一顿酒,合家团聚尽欢。

    钱二也回了家,不过,家是在难民营,临近家门后,钱二一时有点找不到家了,因为难民营里大部都起了房子,虽说是茅草房子,到底是房子了,不是地窝子了。于是,钱二有点悲剧了,多方打听,终于找到自家家门,看看黄色的土坯房子,钱二犹豫着推开家门,只见老爹正在敲敲打打的摆弄着一个椅子,看到二儿子站在门口一愣,随着脸上现出惊喜,二儿子也是几个月没回家了,春节都是在外面的过的。

    “爹,儿子给您请安了。”钱二跪下给老爹磕了个头。

    “好,二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钱老爹含泪扶起儿子,自从老伴、大儿、儿媳、孙子惨死辽东,老人对于剩下的两个儿子、孙女是宝贝的紧,现下,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合家团聚,平平安安的过个日子。不过,自己不能拦着儿子的前程,毕竟自己老了,孩子的日子还长,不可能永远困在难民营里,所以,二子想要当兵吃粮,老人也就狠狠心同意了。好在,二子当得是水师,危险小点,就是风浪吓人,石岛湾里一有风浪,老人就担心不已。今日,二子终于平安回来了,老钱头心中大慰。

    钱二拿出了给侄女买的糖果,“爹,小丫呢。”

    “哦,小丫上学堂去了,赵大人不晓得如何想的,丫头也得去学堂,不去还罚,只好让她去了,好在小丫很是喜欢,说是学堂里孩子多,好玩。反正是不花钱,还供顿饭,随她去了。”老爹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

    “爹,三弟呢,什么时候回来。”钱三问道。

    “你三弟现在忙啊,当下,大人下令要的东西多,你三弟天天在匠户营都要加班,很晚才回,不过,赚的也多,你弟估算这个月得有二两多银子,以前是一两银,这可是翻倍了啊。”老人提起这个乐呵起来。

    “爹,这里有五两银子,您收好了。”钱二拿出五两白银。

    “二子,你这几个月就攒了这几个银子,还是留点吧。”老爹说道。

    “爹,我们出航还有奖赏,我这还有三两银。”钱二没敢说是见了战阵,赵烈大人赏的,怕老人担心。

    “那好,那好,咱家再攒攒,上秋盖个好点的砖瓦房子。”老人一边收下银子,一边憧憬了一下将来。“你和老三年纪都不小了,盖个大点房子,好给你们娶个媳妇。”这是老人当下最大的愿望,小丫毕竟只是孙女,老钱头可是盼望着有孙子的那天早点到来呢。

    晚上酉时末,钱三披星戴月的回到家里,惊喜的发现今日全家团圆了,在水师服役的二哥回家了,这真是惊喜了。

    哥两个也是好长没在一起吃饭了,此番好好喝了个痛快,一个讲了海上的种种见闻,鲸鱼、台风、西夷人让钱三听的一愣一愣的,而钱二也从弟弟那里晓得了自家船上武备的来路,也知晓了弟弟加班加点比他还辛苦,最后两人是酩酊大醉。

    不过第二日钱二酒醒之后,感到事情不对。

    “爹、三弟,关于我军出征的事不要与外人讲,这是船长和水师镇抚千叮咛万嘱咐的,可不敢违反,如果泄露出去,我就得被罚苦役,家里也得受牵连,到时没了外面的进项,咱家又得喝西北风去。”钱二正容道。

    钱老爹、钱三急忙应允,开玩笑,断了进项如何过活,自是忙不迭的应答,绝不透漏出去。

    兵丁回家团圆这一幕在石岛的许多地方上演,当然告诫家人不可外传也是必须的,但是更多的兵丁已经没有家了,只剩自己一人羡慕的看着有家的弟兄们回家团聚。好在,赵大人没有忘记他们,给他们办了加餐,好歹抚慰了他们孤单的心里。

    水师官兵休息了三天,重新集合整训。他们明白可能出海的时间近了。

    ps拜求推荐收藏,谢谢。

第六十七章 试炮试航

    亚历山德拉笑语盈盈,赵烈则有些尴尬不已,刚刚两人打了个赌,亚历山德拉赌自己可以在骑马绕圈赛中跑过赵烈,赵烈打赌自己可以胜出,开玩笑,虽说自家的骑术一般,不过输人不输阵,说什么也不能在心仪的女子面前不战自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