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苍茫 >

第369章

明末苍茫-第369章

小说: 明末苍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国元此时是无可不可,他对此比较悲观,但是试试也好,话说万一成了呢,脑袋被驴踢了这事不是没发生过。

    陈应元、张国元寻到了赵府登门拜访赵海明,没错,登门拜访,如今赵海明是个去职了的过气了的军将,那也是登莱总兵赵烈的父亲,此番还是他们有求于赵家,他二人此时真是拿捏不了身份。

    赵海明如今的地位真是超然,嗯,无所事事的超然,所有的军政要务都是由两兄弟和其麾下处置,他如今就是出海走走,或是在家含饴弄孙,小日子很是轻松自在,昔年征战岁月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这日,赵海明照常还是要出海垂钓,如今一艘飞剪船天天在石岛湾里候着,就是陪老爷子做这个的。

    赵海明刚收拾完毕,还没有出门,护卫前来禀报,登莱巡抚陈应元和登莱镇守使张国元前来拜见。

    赵海明好好思量了一下,他实在猜不出两位来意,近年来赵家和朝廷的对立越发严重他是知道的,正因为如此,还真不能不见,哪怕缓和一下关系也好。

    赵海明亲自迎出大门外,表示他对两位上官的尊重,

    “草民迎候两位大人。”

    赵海明见面就要跪拜见礼。

    陈应元急忙上前搀扶,开玩笑这个草民谱太大,他真是承受不起。

    “老大人多礼了,虽说老大人隐居乡里,但是也是大明功勋大将,万万不可如此啊。”

    赵海明也没真想跪拜,他跪拜没关系,但是不能给赵烈丢份不是。

    赵海明将两位让进大厅,让下人看茶。

    “不晓得两位大人前来有何公干,还望告知草民才是。”

    一同没营养的寒暄过后,赵海明还是决定问清楚,俺不要云山雾罩的了。

    “赵大人恐怕已经晓得建奴入寇的消息了吧,”陈应元面色沉痛,“蓟镇战兵全军覆没,总兵满桂为国捐躯,建奴大军十万正在京畿烧杀抢掠,真是国难之日啊。”

    陈应元应景的落下两滴老泪,

    “天子已经向天下军镇和府道发下了勤王旨意,只是登莱总兵赵烈大人此时正是有病在身,哎,真是太不巧了。”

    陈应元只能这么说,否则说是不是你家公子托病避战,保存实力,这个事情就不要继续谈了。

    赵海明面上点头,其实他心里知道,赵烈什么事情都没有,早上还同两位夫人带着孩子向他们老两口请安呢。

    难道烈儿这是避战保存实力,这么做也不无不可,毕竟赵烈的心思他隐隐有了猜测,是不是有鼎革的想法在里面了。

    至于成不成,赵海明没有看的太重,实在不成不是还有济州和北华吗,赵家已经利于不败之地了,但是凡事还是要往最好的地方打算不是,如果真是夺取了中原,赵家在他这一辈子可真是光宗耀祖,成为一国至尊了,

    为此,赵海明为家族计,也得能帮衬就帮衬,好好听陈应元讲讲局势也是好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五章 和盘托出

    陈应元看到赵海明很是关注建奴入寇之事,心中一动,有门啊,看来老赵不愧是良善之辈啊,比他那两个二子强的太多了,巡抚大人在心里为赵海明点了个赞,还是老将心怀忠义,问题是赵海明和陈应元想得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今赵总兵虽说有病在身,无法出战,但是登莱乃是大明有名军镇,赵烈总兵又是大明第一等的战将,值此家国蒙难之时,登莱镇一兵未出,恐大明舆情对赵家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此番,陈应元没有讲皇上震怒这些废话,而是利用明人都是讲究的口碑方面试图劝诫赵海明。

    陈应元这番话真是打动了赵海明,既然赵烈已经有了问鼎中原之志,在朝野和百姓的口碑也颇为紧要。

    若论以往,赵烈的口碑真是不错,京畿、宣川、旅顺大败建奴,东征倭寇迫使倭国降顺,评定孔有德十万叛军,桩桩件件都是为大明血战,闯出了大明军神、戚爷再世的名号。

    在民间赵烈的声望那是相当高的,提起赵烈谁不赞一声大明第一猛将,当然朝廷方面就不要说了,但是鼎革之事本来就是推翻这个朝廷,好不好无所谓了。

    但是民间的事情要注重,前两次建奴大军入寇,赵烈一次在涿州大败建奴,阵斩数千建奴以及蒙人汉军,甚至砍下了老奴之子塔拜的脑袋,在大明打响了破虏军的威名。

    而第二次建奴入寇,赵烈虽说没有参战,但是他正在守护大明在辽东的最后一座城池旅顺,此战击退了建奴奴酋皇太极统领的数万大军,保住了大明在辽东南最后一点颜面,此战斩杀建奴汉军和建奴甲兵数千,还是大胜的局面,从此赵烈简直就是抗击建奴入侵的一面旗帜,更是让百姓众口称赞。

    此番建奴入寇是建奴数次入寇京畿规模最大的一次,号称十五万大军,大明京畿风雨飘摇中,天下百姓看到大明如今的窘境也是忧心忡忡,当然盼望登莱猛将赵烈能出兵解救危局。

    此时赵烈这个号称大明第一勇将的人物没有出兵抗奴可就是太突兀了,无论赵家同天子朝廷有何矛盾,百姓不知道啊,他们当然对赵家不出兵会大有微词,甚至可能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对赵家恶感大增,这当然会对赵家日后的进军全国不利。

    但是如今赵家当家做主的是赵烈兄弟,他赵海明早已经将家主的位置传给了赵烈,这就不是他能决定了,赵海明不禁踌躇。

    此番就连一直不看好此行的张国元也是心中一动,有门啊这是,看来还是这个年老的好忽悠,心里还有那么些君君臣臣的。

    难道这招利用大势驱虎吞狼之计要成了,张国元心里一阵小激动啊,他更是眼热的看向赵海明。

    “陈大人、张大人,草民如今在赵家也不是主事之人,而赵烈又重病在身,无人主持大局啊,草民只能说尽力同赵猛商议一番,看能不能派出一些兵马前去京畿勤王,也好同君父共赴国难。”

    思量半天,赵海明松了口,不过他说的很含糊,留的余地也是颇多。

    就是如此也是两人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两人都是不住拜谢,嗯,没错,两位大员向一个草民拜谢,谁让这个草民是赵烈的老爹呢。

    送走两位颇为感谢的大人物,赵海明也不打算出门海钓了,他径直走向后进的书房。

    赵烈正在听取杜立的军情汇总,表面上赵烈抱病在家应该很放松很休闲一下了,但是赵烈一刻也没敢放松,十年生聚就为此时,他是一刻不敢轻忽,他规定军情司要实时更新军情禀报,哪怕是半夜有重大军情也好禀报。

    特别是如果有建奴大军南下山东的消息须得立刻禀报,一刻不能耽搁。

    今天从前方传来的消息,建奴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由阿济格统领在东面徘徊,一路由多尔衮统领向西面的保定等处抢掠行进。

    但是到目前为止,建奴大军没有一丝向南进军的意思,两军虽说分成东西两部分,不过两百多里,只能说勉强算是分军,一旦有事,一个十万余的大军很快就会整合在一起,不好啃啊。

    赵烈想了半天,他还真没有实力将这些建奴大军一口吃下,不是说不能战胜。

    但是勉力战胜,恐怕也会破虏军主力也是受创极重,无力再战,而留给建奴舔伤口的时间,也给了虎视眈眈的朝廷出兵的机会。

    还不是好机会啊,还得等,赵烈压制住心里的焦急,要知道建奴如今越发的壮大了,如果这次让分兵的建奴安然回去,下次入关建奴的实力会比此番更加庞大,到时不好玩了。

    因此此番一定要一战功成,不能再耽搁了,他赵烈为此等了两年了。

    实在不行就是利用东路建奴靠近天津卫的时候,在天津卫打他一下,重创数万建奴、汉军、蒙人也是好的。

    听闻父亲赵海明前来,赵烈微微一笑,他已经听说了陈应元和张国元前来拜见赵海明消息,这个陈应元用后世的话讲是个做政委的材料,工作都做到老爷子那里去了,如果不是事风不和,这位陈老爷子能将工作做到家眷那里去,估计老妈和亚历桑德拉都不好过,蛮拼的啊。

    “烈儿,此番你称病在家避见陈大人,这个,到底是如何筹划的。”

    赵海明见面后迫不及待的问道。

    赵烈起身为老爹亲自倒了杯茶,让老爹平稳一下再说,

    “好叫父亲大人得知,建奴之所以敢大举入寇,也是看到大明中原匪乱连绵不绝,大明的内里就要被耗尽了,此外朝廷和我登莱的不和甚至有交兵的可能,也是让建奴极为的放心,他们认为可以分而治之,只要我大明形不成合力,那么清军就无所畏惧。”

    赵烈觉得也到了让赵海明全部知道的时候了,最起码他一旦出征,家里也安稳些。

    “这也是我登莱军故意同朝廷冲突,先打青州再下衮州,给建奴造成的假象,建奴以为我军不可能管大明京畿的事情,只是********守卫登莱而已,说白了建奴认为我登莱想要坐山观虎斗。”

    “哦,怪不得,我还以为你出击青州和衮州太毛躁了,同朝廷翻脸不是时候啊。”

    赵海明恍然大悟,当时他还对此很是不满,训斥了赵烈,但是破虏军出击太快,他事前也不知道,知道的时候都已经是事后了。

    “父亲大人放心,这是我军好不容易做出的局,既然建奴出来了,那就不能让其全身而退,只是父亲大人也是晓得,大明官场就是个筛子,大明朝廷知道了,建奴一定知道,”

    赵烈讥讽道,

    “如此我军出击时候只能同建奴硬碰硬,损失定会惨重,因此孩儿只能假意称病避战,待得建奴入寇大军大意不察,我军正可突袭敌军。”

    赵海明听闻不断点头,有了赵烈解释他就放心了,他对于赵家不出兵会让天下人鄙夷赵家的担忧云消雾散,原来二子不是不出兵,而是打算一剑封喉。

    他想想也是可笑,赵烈多年来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此番也是定然如此,他这个当老爹的有些失态了。

    “父亲大人正可卖给陈应元一个人情,就说登莱军即刻从石岛派兵从旅顺攻伐建奴,牵制骚扰建奴的地界,围魏救赵,争取让建奴入寇大军早日退去。”

    赵烈当然不会放过陈应元拜访的这个机会,他既然称病不能见面,但是可以让他老爹发布这个消息。

    赵海明一定就明白,这个消息还是为了让建奴入寇大军放心登莱,登莱不会贸然参与京畿的战事,当然在旅顺骚扰一番是必不可少的,癣疥之疾罢了,如此利于破虏军偷袭。

    隔天赵府,赵海明将赵家的决定通知了陈应元和张国元,

    “因赵烈病势沉重,无法统兵出征,草民同长子商议了一番,决定派出一万军兵从旅顺、复州、海州等处出击,袭扰建奴东南,让建奴日夜不安,也好促其早日退兵。”

    赵海明一说完,陈应元心里的就是凉了大半,赵家还是决定避战了,当然看在他的面子上多少是出兵了,至于袭扰东北方旅顺,呵呵,一万军势,登莱军敢于深入吗,皇太极会怕吗,没有大的攻势建奴不会回兵的。

    当然赵家无论如何是出兵了,这就说不出什么错处来,他也不算是空手而归,多多少少有些交代吧。

    “赵家如此行事吗,就不怕万岁爷和朝廷怪罪下来吗,区区一万军兵,呵呵,赵家好大的手笔啊。”

    陈应元还没有说什么,张国元可是忍不住了,

    “来人送客。”赵海明拉下脸来,他对张国元所为也是极为清楚,对于这个上蹿下跳找赵家麻烦的家伙,他多说一句话都是欠奉。

    张国元不过是皇家的一条阉狗而已,他赵海明为国厮杀的时候,这等阉人不过是躲在宫闱中乱吠罢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六章 迫不及待

    张国元是怒气冲冲的折返登州的,在石岛他认为什么也没有收获。

    什么重病在身,什么奔袭旅顺辽南,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赵烈避战保存实力的借口,赵烈此时到底是漏出了他的目的,那就是建奴将大明的实力毁坏的越多越好,最后利于他赵烈夺取江山而已。

    张国元认为他想的没错,他已经用数年的时间看清了赵烈的真面目,这也是个杨坚似的枭雄而已。

    张国元回到镇守府立即将陆平找来,

    “陆平,自从万岁爷下命诛除赵烈这个叛逆以来,你确实准备了人手,这个咱家是晓得的,但是你一直没有真正命令下手,咱家也没有下死命逼你,为何,”

    张国元面容抽动,眼睛恶狠狠的看着陆平,陆平身子微微有些颤抖的站在下首听着,

    “因为咱家晓得你对赵烈总是抱有一丝念想,这赵烈的破虏军是大明第一强军,如果建奴大军再次入寇,还须赵烈领军出征方能退敌,余者尽皆不是建奴对手,这就是你陆平的心里的想法。因此你迟迟没有下令动手,是也不是。”

    张国元厉声道,陆平一咬牙扑通一声跪倒于地,他没有言语只是在地上叩首不断,已经表明张国元说对了,

    “唉,甭说你,咱家也是这么想的,当时想的是,赵烈虽说对皇上不敬,但是麾下军兵强悍,只要建奴入寇时他统兵入卫,自然同建奴两败俱伤,总好过诛杀赵烈,让破虏军四分五裂,没有了抗衡建奴的强军要好,因此咱家也没有逼迫你,只不过,哈哈哈,”

    张国元笑出了眼泪来,

    “属下罪该万死,有负天子和大人的信任,属下有罪。。”

    陆平哽咽出声来,显得十分的痛悔,张国元没有停下来继续说道,

    “没想到赵烈这个粗坯当真心狠手辣,他打的是让朝廷和建奴两败俱伤的主意,最差也是让建奴尽毁大明的根基,你说他是想做什么。”

    陆平不断的叩首,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让人目不忍睹。

    “陆平啊,动手吧,铲除了这个祸患,既然他不能成为对付建奴的一把利刃,也不能让他成为伤了万岁爷的一把利刃,那就只有毁了他,去了赵烈,他的麾下如能听朝廷的话最好,想来最差也是各个军头混战争权罢了。赵海明和赵猛收拢不了军心的,他们不是赵烈。”

    张国元蓦地起身走到那片血迹面前,

    “咱家这次说的你记住没有,是时候要了赵烈这个叛逆的性命了。”

    “大人放心,赵烈他命不久矣。”

    陆平一字字将这句话蹦了出来,他伏在地上没有抬头,只有身子不断颤动着。

    张国元长叹一声,“好了,去吧,尽快动手,剪除了这个祸患吧。”

    陆平回到住处简单的包扎了伤患,他自己闷在房内喝了半个时辰的闷酒,最后他等着通红的双眼将所有的酒具盘碗摔碎,大吼一声,“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啊。”

    石岛忠烈祠,一个面貌极为普通的中年女子手拿着一个很大的提篮步出大门,门口的军兵笑着和她打着招呼,

    “云姑,这是上街采买去啊。”

    云姑微微笑着躬躬身走出了大门,军兵没有因为云姑的不言语而生气,云姑就是一个哑巴,这个守卫忠烈祠的百队谁都知道。

    云姑是数月前一个早上倒卧在忠烈祠门口的一个流民,因为无儿无女,加上是个哑巴,忠烈祠的军兵也就是收了她在后厨忙碌。

    云姑干活极为勤快,她将军兵的战袍时常拿去清洗,在后厨帮忙也是脚不沾地,手脚不闲着,因此深受军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