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天下 >

第524章

天下-第524章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这三个前提了解透彻,那就不难揣度高位者的心思了,比如康熙的宠臣高士奇,他就常年准备一袋金瓜子,每次上朝,小太监们便蜂拥而至,告诉他皇上最近在看什么书?为什么事情烦恼,高士奇就用金瓜子奖励报料太监,然后他再回去仔细研读,等康熙召见他对策时,他便能对答如流,解开康熙的困惑,时间一长,他不想受宠都难。

 

     对此时的令狐飞也是这样,尽管李庆安不写一个字,但令狐飞却心知肚明,李庆安是为高仙芝之事找他,当然不是求他,而是给他一个机会,他令狐飞愿不愿意抓住这个机会,就看他自己了。

 

     李庆安这封信可谓击中了令狐飞的要害,他看透了令狐飞务实的本性,但他的做法又很高明,如果李庆安真写一封实信明确要求令狐飞配合他救高仙芝,令狐飞倒未必肯了,因为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杨国忠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那里呢!

 

     所以无字之信最为隐晦,令狐飞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就算他做了,李庆安也不能拿这件事要挟他,双方都心知肚明,这其实就是一锤子买卖,卖家是李庆安,他所得到的价款是高仙芝获释,而买家是令狐飞,他买将来有一天李庆安会饶他一命,而令狐飞非买不可的理由就是: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马车在南明宫前停下,令狐飞取出一面金牌一晃,这是可以随时入宫的金牌,羽林军不敢拦他,让令狐飞进去了。

 

     尽管夜色已深,李亨却还在御书房中,他忧心忡忡,背着手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在御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十二只金色的鸽信筒,这就是李璘所发来的十二道求援信,这十二只金色信筒就像十二枚重重的铁棒,压在李亨的心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李庆安的军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扬州,让他既感到愤怒,又充满了担忧,扬州是天下第二大商业繁盛之地,也是李亨重要的财源之一,三个月前,李璘从扬州解来了两百万贯钱和一百万石粮食,极大的缓解了南唐的财政困境,而且李璘承诺,每年如此,可话音落下还不到三个月,扬州便失守了,如果扬州是血战失守倒也罢了,李璘竟然带领五万军队望风逃过长江,而对方只有一万人,令李亨怒火万丈,这真是奇耻大辱了。

 

     李亨也知道,李庆安进攻江淮的目的是逼他释放高仙芝,可如果真放了高仙芝,他又下不来台,他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当初抓高仙芝时他言辞凿凿,要严办高仙芝,可现在一转眼,他便惧于李庆安的压力放了高仙芝,他可是堂堂的皇帝陛下,事情传出去,他的脸往哪里搁?

 

     可这一次李庆安又像是真的进攻江淮,还有李瑁的联合夹攻,如果他再不妥协,东南的半壁江山可就丢了。

 

     ‘怎么办?’李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

 

     这时,外面的传来了侍卫的禀报:“陛下,令狐尚书紧急求见!”

 

     “口阿!快快让他进来。”

 

     李亨大喜,他就像快要溺死之人忽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片刻,令狐飞匆匆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道:“臣令狐飞参见陛下!”

 

     “令狐爱卿不要客气了,来!来!来!快请坐下。

 

     李亨拉着他坐下,这时,令狐飞眼一瞥,看见了御案上的十二只金黄信筒,他心中也不由暗暗吃一惊,东南的局势这么严峻了吗?

 

     李亨注意到了令狐飞的目光指向,他长叹了一口气道:“现在不仅是李庆安的军队威胁东南,连李瑁那混蛋也浑水摸鱼,占领了寿、庐、舒三州,吴王腹背受敌,向朕求救,而夷陵又被高仙芝的手下把守,朕的军队难以东进,现在局势危急口阿!”

 

     “陛下,李庆安的用意难道陛下不懂吗?”

 

     “朕知道,他无非就是要朕释放高仙芝,哼!用逼迫东南来胁迫朕,朕就是那么容易被胁迫吗?”

 

     李亨声音很高,愤怒地挥舞着手臂,令狐飞心中一叹,这个色厉胆薄的君王口阿!竟然把话说绝了,让他怎么劝?

 

     “陛下,其实李庆安要集中精力对付安禄山,他并不是真正地想取江南,关键是荆王李瑁,他才是野心勃勃之辈,很明显,他想趁机吞并了吴王,这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威胁,陛下,向李庆安让步并不是示弱,而是一种策略,只要释放了高仙芝,这次危机便可以暂时解决,臣相信,李庆安并不想打破眼下的平衡,他必然不准李瑁吞并江南,陛下,只要李庆安不干涉江南局势,我们就可以一举吃掉李瑁,将江南、荆襄、巴蜀连为一片,我们的实力将大大加强,将来未必不能和李庆安抗衡,陛下,放掉高仙芝吧!我们将赢得时间和机会。”

 

     其实李亨已经想释放高仙芝了,可是他拉不下这个面子,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坐下来,叹息道:“我很担心若放了他,别人会怎么看我口阿!”

 

     原来是这样,令狐飞眼珠一转,现在说服李亨释放高仙芝已经不难了,关键是要李庆安知道,他在中间出了力,所以必须要用一种他令狐飞的风格来释放高仙芝。

 

     “陛下,臣倒一个暗度陈仓之策。”

 

     “你快说!什么暗度陈仓之策?”

 

     令狐飞微微一笑道:“不妨判处高仙芝流放。”

 

     “流放?”李亨有些没听明白,“你具体说说,什么流放?”

 

     “陛下,流放只是借口,陛下不妨让大三司判处高仙芝流放文州充军,然后陛下偷偷派人将高仙芝送进汉中,随即罢黜文州太守张宝灵之职,说他管束不严,被高仙芝逃掉了,让他来背这口黑锅,然后几个月后,高仙芝事情淡忘,再把他的家眷悄悄送走,这件事就圆满解决了。”

 

     “好!”

 

     李亨一竖大拇指笑道:“不愧是朕的军师,果然出手不凡,朕就采纳你的建议了。”

 

     .........两天后,大三司会审做出审查结论,高仙芝的另外两千亩土地是北唐私下赠送,虽然不是强占民田,但通敌之罪却证据确凿,念其曾对社稷有功,免去死罪,剥夺一切官爵,发配文州从军,但没过多久,便传出高仙芝逃出文州去长安的消息,李亨大怒,以看管不严之罪罢免去文州太守张宝灵之职,又令严查此事,一定要给民众一个交代。

 

     半个月后,长安传出消息,高仙芝被李庆安任命为吐蕃都督,去接替已经离任的大将封常清。

 

     .........(老高还债完毕,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五章 视察战备

    时间渐渐到了十月底,随着一场寒潮席卷中原,气温骤降,庆平元年的冬天终于来临,长安城内人人换上了厚夹袄,更令长安民众欣喜的是,今年的冬衣比往年便宜一半,由东西方贸易扩大带来的大量毛皮涌入长安市场,从前一双皮靴,一件皮袄动则数千钱甚至万钱,现在一双普通皮靴只要一贯钱便可以买到了。

 

     而且今年还出现了一种新款冬衣:棉衣,面料是普通绸缎,而里子是上好的白叠布或者麻布,关键是内芯,全部是用西域进来的棉花填充,穿在身上既透气又暖和,由于棉花是大食商人从遥远的埃及运来,价格很贵,一件棉衣要卖到十贯钱,超过了一件皮袄的价格,还只能是大户人家的奢侈品,据说还有大户人家用这种棉花做被子和枕头,一床被子就要百贯钱,奢侈得令人瞠目。

 

     不仅仅是冬衣上有了微妙的变化,很多细心的民众都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长安街头不少马匹的个头都明显地变得高大,和矮小瘦弱的中原马完全不同,这是从安西引入的伊犁马,不过这些只是普通挽马,而不是优秀的战马,安西军对西域优良战马控制得极严,决不准像大宛马和阿拉伯马之类的种马流入河北,防止被安禄山用来改良骑兵马。

 

     唐朝本来就盛行胡风,但从前只是文化、服饰、音乐、歌舞等软文化的影响,而现在却是大量的西方商品涌入中原,呼罗珊的银器、大马士革的刀具、粟特九国的宝石、埃及的棉布、天竺的药材、拜占庭的金器和手工艺品等等等等,大量商品云集长安,同时以长安为中心,开始向全国发散。

 

     同时长安街头也出现了许多新鲜的胡人面孔,他们有的深眼高鼻,有的金发白肤,这是来自拜占庭的商人,甚至还有更遥远西方的维京人,还有皮肤黝黑的信德商人,拜占庭的金币也在长安市面上出现。

 

     而长安的民众也不像过去那样一概称他们为胡人,许多喜欢游历的汉人也深入到了遥远的西方,他们回来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不少游记,比如长安人萧庭写的《罗马诸国记》和《阿拉伯诸国记》,洛阳人吴万里写的《埃及、利比亚见闻》等等。

 

     这些游记被刻成了书籍,开始在长安文人中流传,随即各种逸闻趣事又流入市井,被长安民众津津乐道。

 

     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唐人对西方的看法,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长安人不再一律统称胡人,而是开始有区别的称呼,回纥人、岭东人、粟特人、信德人、大食人、罗马人、法兰克人等等,比如一名金发碧眼的西方商人来到长安酒肆吃饭,热情的店小二便会用刚刚学会的两句蹩脚的罗马语笑呵呵问道:“罗马人?法兰克人?”

 

     这些都是由于李庆安入主安西十年所带来的影响,商品的大流通开始渐渐改变唐人对商人的轻视,许多实力雄厚的汉人大户人家也被国际贸易的厚利吸引,开始组团前往西方进行贸易。

 

     岐州雍县,太守崔宁率领州县官员在唐直道上翘首等待着李庆安的到来,这是李庆安在两个月内第二次访问雍县,上一次是为了了解河北移民安置,而这一次是为了唐直道。

 

     唐直道历时两年半,东段已经基本修筑好了,从咸阳到伊吾县,历程万里,其中又在雍县、会州、凉州等三地修建了中转站,也就是仓库群,储存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唐直道平均宽约十丈,平整夯实,寸草不生,它仿造秦直道而修,但它又和秦直道不同,首先它就不是新修一条道路,新修道路没有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竣工,而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要倾举国之力才可能办到,而唐直道其实就是将原有的官道拓宽并平整,时间便大大缩短,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尽管是这样,还是动用了三十万的民夫,包括十五万信德和吐火罗民夫,十万吐蕃降卒,五万陇右、河西等地的居民,还有数十万头骆驼、马匹以及上千头大象,修这条唐直道耗费了百万安西银元和三百万石信德运来的粮食,可谓工程浩大。

 

     但正是这条唐直道的修成,使得安西和中原的联系大大加强,从北庭到长安,从前一般需要五十五天,而现在只要三十天,缩短了近一半,尤其每五十里就有一个驿站,每个驿站有三名驿卒和五匹驿马,可以接力传递官方文书,用最好的马进行接力冲刺,最快只要十二天便能将北庭的官文送至长安,这和信鸽所耗费的时间相当了,但它带来的信息量却不是信鸽所能比拟。

 

     唐直道是军民两用,正是它的建成,使西域和唐朝的陆路贸易开始走向兴盛,和平的环境、良好的路况,马匪消失,一路上有驿站可以食宿歇脚,这些大大减轻了旅途上的辛劳和危险,激发了商人对利润的追求,一队又一队的商队开始出现在漫长的唐直道上。

 

     太守崔宁已经等了半个时辰了,自从上次他和李庆安深谈后,他对前途开始感觉到光明起来,更加竭尽全力安置移民,在半个月前户部和吏部对各地安置移民的评选中,岐州位列第一名,崔宁也由此得到了上上考的全年评价,这是他连续四年的上上考,就意味着他明年将升职一级。

 

     “崔太守,来了!”一名官员指着远方大喊道。

 

     只见远处黄尘滚滚,一支军队正疾速向这边飞驰而来,崔宁精神大振,对众人叮嘱道:“赵王殿下到了,大家要注意礼节。”

 

     众官员都点头答应,很快,骑兵队越来越近,黄尘上方出现了一杆黑底金边的大旗,上面用白色写了一个斗大的‘李’字,这正是李庆安的帅旗。

 

     李庆安这次前来其实并不完全是为了唐直道的完工,他这次前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视察雍县的干草库,雍县是唐军骑兵干草库的储存重地,有三百座大型仓库,可以容纳上千万担干草。

 

     可以说干草是唐军骑兵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人可以吃粮食,但马必须吃草,而且食量很大,中唐以后,汉人的骑兵便日渐衰落,一方面是马种的退化,自西汉开始,优良的战马便被大量阉割,而由劣马繁衍子孙,一代又一代,百年又千年,最后中原马匹跑不快、载不动,体格瘦小,远远不是游牧骑兵的对手。

 

     其次便是养马之地的消失,安史之乱后,西域唐军全部调往中原,吐蕃趁机占领陇右、河西和安西,使汉人彻底失去了养马之地,军队无马可用便成了不争的事实。

 

     第三便是骑兵的成本高昂,骑兵的训练和装备固然是要耗费大量财力,更重要是养马困难,养一匹马需要用四亩地来种牧草,如此高昂的成本使农耕的汉文明难以承受。

 

     李庆安的安西军拥有百万匹战马,而进中原的战马便有三十万匹之多,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少草料,所以草料囤积也就成了李庆安备战安禄山的重中之重。

 

     在此之前,关中一共有两处草料场,一处位于皇城内的司农寺大草场,它是露天堆放,已囤积了四百万担草料,另一处是华州草料场,有草料三百万担,这些是供应本来就有的马匹,现在又增加了安西军的三十万匹战马,显然是不够唐军骑兵一个冬天的耗用,这样一来,新建的雍县草料仓库便是战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了。

 

     从长安出发,三千骑兵一路疾奔,目的便是为了检验唐直道,从长安到凤翔,两天时间,他们便完成了数百里唐直道的检验,下面,便是李庆安视察草料库了。

 

     李庆安见前方有官员迎接,便渐渐放慢了马速,老远,崔宁便迎了上来,拱手施礼道:“欢迎殿下来岐州视察!”

 

     李庆安翻身下面,将缰绳递给亲兵,上前拱手笑道:“让崔太守久等了。”

 

     “不妨,微臣听闻殿下前来视察唐直道,不知殿下是路过岐州,还是就此返回长安?”

 

     李庆安呵呵一笑道:“唐直道我已经视察结束了,我来雍县主要是视察草料库,崔太守可愿陪我一行?”

 

     崔宁愣了一下,立刻便反应过来,李庆安一路纵马奔驰,可不就视察结束了,指挥修建唐直道的官署位于甘州,李庆安总不能去甘州视察吧!

 

     他连忙道:“微臣愿意陪殿下视察草料库,殿下请!”

 

     “请!”

 

     众人纷纷上马,沿着唐直道向西面行去,半路上正好遇到了前来迎接李庆安的凤翔都督田珍,他连忙下马单膝跪下道:“末将田珍,有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