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183章

山渐青-第183章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叫车郎的手下接着说道:“郭将军,目前咱们缺少情报,对外面几乎一无所知,万一敌人使诈,咱们一出城,几万大军便围上来怎么办?”
    自传回刘应用和丁子两路人马被灭,襄州城里几乎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派出的信使多数被斩杀,只有一些冒充难民后逃过一劫,但如此一来,靠两条腿走路的信使效率就别提了。
    郭邈山答道:“不会从城外的骑兵来看,许清是打算将咱们困死在襄州城里,若是对方步兵一到,绝对会立即攻城,防止咱们突围出去流动作战,而且从开封到襄州,以路程计,步兵也不可能这么快到达,咱们就是要赶在此前突围,否则就真的被困死在襄州城了。各位放心,本将已有万全之策,对方骑兵奈何不了咱们。”
    为消息走露,郭邈山和几个手下都指挥使密议了一翻,却连后的计划也没有真与他们和盘托出,便吩咐几个手下分头去准备。
    许清将手下四千骑兵分为三班,轮流对襄州围困,猎杀城中的信使,许清作为招讨使,按说完全可以在邓城坐镇,但几天来,许清总是坚持带领最为辛苦的夜班,这阵子虽然没有下雪,但入夜后仍是寒风刺骨,许清他们只能砍来柴火,在襄州四门不远燃起熊熊大火,一是为了取暖,二是可以照亮城门处,防止对方派人摸黑出城。
    许清知道,说得再好听,也不如自己亲自带头,有许清这个榜样在,这些天就算再苦再累,士卒们也没有一句怨言,这次许清虽然没象在渭州城下那般,带领他们一来便取得神奇的大胜,但凭着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的作为,同样在将士中间建立起了无可动摇的威信,象他出征时说的那样,就算前面是枪林箭雨,让这些手下冲锋,此刻也绝对没有人会皱一下眉头。
    茫茫的夜色中,不时有火把和马蹄声往来于襄州四门,呼啸的风声把马蹄声卷得细碎隐约,二更时分,东面驰来一斥侯骑,远远就大声禀道:“报许招讨,北门有人扔下一封信,是写给许招讨您的”
    许清接过一看,只见信上着:夏宁侯,郭邈山今夜自东水门突围
    信上的字体象鸡爬似的歪歪扭扭,许清照着火光研究了一会才算把这行字认全,而信的落款竟是风灵儿,这让许清疑惑不已,风灵儿怎么会出现在襄州呢?不管这信是不是风灵儿写的,许清还是吩咐河面上做好准备。
    时间过去不到一个时辰,东面又有斥侯兵飞驰而来并报:“禀许招讨,襄州东边水门有动静,叛军似乎要从水路突围”
    许清从火堆旁一跃而起,脸色欣然,不光是士卒希望与叛军爽快的大干一场,许清何尝不是这样,烦透了这种寒夜守在城外吹西北风的日子。
    “即刻将情报传给河上的兄弟,郭邈山敢从水路出来,咱们就给他当头一棒,同时襄州各城门都要加强监视,防止叛军声东击西;通知邓城的兄弟,让他们做好准备,一但叛军出城,让他们沿河两岸缀着叛军,莫让其有上岸的机会”
    吩咐完,许清翻身上马,带着荆六郎他们向东边的水门扑去,这年代的襄州城,汉水自西往东贯穿而过,在城东十来里处与白河交汇,才折道向南流去,要围困襄州,许清在河道上当然不会毫无防备。
    等许清赶到城东水门,果然见到城中有船只络绎不绝的驶出,叛军没有点火把,浓黑的夜色中无法分辨具体有多少船只,但动静绝对不小,看来郭邈山意识到困守襄州只是死路一条,打算来个鱼死网破了。
    “传我命令,让兄弟们沿河两岸多燃些火堆,把自己手上的火把灭掉”
    许清的命令传达下去后,汉江两岸开始燃起一堆堆的大火,叛军的船只走到哪,岸边很快便有火堆出现,而许清他们的火把反而纷纷息灭掉,仿佛一群隐身黑暗中的狼,紧紧盯着移动的猎物。
    行出三四里,船上的花鼓已是心中惴惴,郭邈山让他作先锋向东突围,船只是不少,但船上加起来不到两千人,这不过是为了吸引城外禁军的注意力,为主力突围争取时间,看着河边燃起的火堆,自己还可能逃出去与主力会合吗?
    “报花都指挥使,对面驶来二三十条小船,速度极快”
    河上有拦截花鼓早已料到,但对方难道凭二三十条小船就想拦住自己,花鼓突然拔刀出鞘厉喝道:“让儿郎们做好准备,等对方靠近就用弓箭招呼,不就是二三十条小船吗?把他们射成刺猬”
    李光男带着三十条小船,在黑暗中象一只只闻到血腥味的鲨鱼,飞快地向叛军的船队迎去,许清料想郭邈山为了避开自己骑兵的冲击,多数会选择水路突围,所以在河道上下了不少功夫,李光男他们这些小船都是经过改装的,两边都装有木板,只要把那一人高的木板翻起来,就能挡住对方的箭矢,每条小船上共有六人,两人负责划船,两人负责灭火,还有两个人自然是负责给敌人送货的。
    叛军大概是怕暴露船上的虚实,没有点起火把,李光男他们船上也是一片黑暗,又方就凭着朦胧的影子迅速地接近,李光男嘿嘿地笑着对船上的兄弟说道:“诸葛亮当年用草船借箭,咱们许招讨这回不但要用草船借箭,还要给对方送些回礼,兄弟们快划,可别让许招讨在岸上等急了”
    李光男话声刚落,对面就传来一片弓弦声,接着便是箭雨打在船边木板上噗噗作响。
    “快快快靠过去再近点”
    在李光男催促上,俩人把小船摇得飞快,如水中游鱼,叛军的箭矢不断打在木板上,雨打芭蕉般密集,等靠近十丈,李光男大喝道:“**娘的”
    说完点燃手中的手雷,隔着木板向叛军船上掷去。
    “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来,叛军船上惨嚎惊叫便响成一片,李光男迅速点燃了第二个手雷,咬着牙又掷了出去,三十条小船快如离弦之箭,冒着箭雨穿梭于叛军的船队间,一个个手雷被不停地接出。
    “轰轰轰……”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此起彼落,把船上的叛军吓得魂飞魄散,许多船只被手雷炸过后,火势迅速蔓延,很快便成为一个巨大的火球,熊熊熊燃烧着,在爆炸中幸存下来的叛军复有被火势一逼,惨叫着跳和冰冷的江水中。
    而李光男他们的小船,则全成了刺猬,挡板上钉着密密麻麻的箭矢,和当年孔明先生的草船真是极为相似……。
    山渐青第三百一十二章草船借箭(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十面埋伏
    第三百一十三章十面埋伏
    人们对新生事物总难免有种潜在的畏惧心里,手雷这些叛军都听说过,但当手雷真正在自己头上炸开时,那种震耳欲聋的响声、冲起的火光,绽射的碎片,让这支刚刚拉起来的叛军队伍如轻冰见日一般,斗志在迅速的瓦解着,若许清在船上指挥,能及时喊出降者不杀的话,估计花鼓这两千手下大半就放下武器投降了。(文字小说网)
    大船上的花鼓见己方的船只不断被炸毁或起火,而对方那些小船虽然都象一只只刺猬,身上背满了箭矢,依然快如飞鱼般来回穿梭着,只要让对方靠近过来,必是一串的手雷猛烈招呼过来,把己方炸得墙摧橹倒,惨不堪言。
    “快快快用火箭射”
    花鼓歇斯底里地大吼着,混乱不堪的叛军这才反应过来,一支支火箭腾空而起,噗噗地钉在李光男他们小船的木板上,可还没等花鼓得意,火箭一钉在小船上很快就被扑灭,就算火箭太多,一时无法扑灭,小船也会轻灵的转过身,用另一面边板挡住攻势,然后将着火的一面直接推入江水中,边板下方有轴,上方连着两根木竿,火一灭后两人拉动木竿,就可以迅速地把边板拉起来。由于边板的轴是装在水面下方,可以保护船体本身完全不受火箭伤害。
    靠着这种‘巨盾’,即使叛军施放火箭,李光男他们的小船仍不停地向叛军的大船靠近,一但迫近到投掷距离,就是一串手雷狂炸。
    或是三两艘小相互配合,一艘用来吸引大船上的火箭,其它一两艘突然从另一面杀入,近两百艘叛军大船,竟然被三十艘小船炸得哭爹喊娘,连招架之力也没有,随着一声声的巨响,一艘艘大船被炸毁或被爆炸引燃。
    短短两盏茶功夫,江面上已是火光冲天,浮尸飘橹,除了自身所在的那艘大船,花鼓彻底失去了对其它船只的控制,那些未被轰炸过的叛军各自驾船四散而逃,前方被李光男他们挡住,他们就向后方或两岸逃去。
    入夜时,堵住城门的的石块便被郭邈山让人搬开,在东边花鼓他们的战斗进行得最惨烈之时,襄州四门同时打开,每个城门中皆有叛军冲出,多则上千,少则几百,有的分成几股冲出,让人一时难辨叛军主力所在
    东门外,北风将那面许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原先在城门外燃起的大火此时发辉了作用,在熊熊火光照耀下,许清将鬼面具一合,提枪跃马大喝:“将士们杀”
    “杀杀杀……”
    黑寡妇长嘶一声,当先扬蹄疾冲而出,身后一营人马紧随身后,毅无反顾的向出城的叛军冲去,轰隆的马蹄声伴随着大地微微的震动,未等乱蓬蓬的叛军在城门前摆开阵形,一营人马便暴喝着,势烈如火般锥入敌阵,许清一提马缰,黑寡妇临到阵前突然四蹄腾空,长嘶着飞跃起一人多高,以一种无坚不摧之势撞入叛军中去。{首发}
    “蓬蓬……”
    铁蹄撞击在叛军的铠甲和盾牌上,随着蓬蓬的撞击声,纷乱的叛军如大石投湖后溅起的浪花,许多人被撞得倒飞出去,惨叫着砸在身后的同伴身上,一片片的叛军被撞倒砸倒,还没等他们重新爬起来,碗大的铁蹄已当空踏下,一时脑浆绽溅,肠飞肚烂,咔嚓的骨折声仿佛能将闻者心胆刺破。
    等许清他们如龙卷风般从敌阵卷过,出城的六七百叛军已倒下半数,剩下的也溃不成军,有的沿着城墙边逃散,有的想退回城中,有的站在原地浑身发抖,怕是连跑都跑不动了。
    “喊话降者不杀”许清冲过敌阵,再次大喝道。
    “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一营人马齐声呐喊,在旷野中回荡不息……。
    而此时的襄州各城门下,早如炸开了锅般,火把连成一串串的火龙,喊杀声、马蹄声、弓弦声、刀枪撞击声,垂死的惨叫声,各种声浪在夜色中喧嚣翻腾。
    “报许招讨襄州四门皆有叛军冲出,南门最多,人数已过千,还不断有叛军涌出,疑是叛军主力,韦指挥使请求支援南门”
    “报许招讨,东面河道上的叛军已经被击溃,两岸的兄弟正在沿河招降叛军。”
    斥侯兵飞驰如电,将各处的情报汇聚到许清所有的东门来,川流不息。许清手上只有四千骑兵,各个城门都安排了一营人马把守,加上汉水两岸都要派兵堵截,这黑夜之中,兵力不免有些吃紧,南门虽然报说疑似郭邈山主力,但许清只让结束战斗的东门半营人马过去支援,关不离率领的一千预备队依然不动,只在外围待命。
    许清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在没有确定郭邈山所在之前,哪怕就是逃散一部分叛军,一这千人马也坚决不动,反之则不管追到天涯海角,这一千人马也要将郭邈山这个叛军首领咬死。
    “报许招讨襄州西面水门有叛军船只驶出”
    许清对来报的斥侯兵喝问道:“船只数量多少?”
    “禀许招讨目前已驶出二十多只大船,后面还有船只源源不断的驶出,具体数量属下过来时尚未统计完整”
    “好传令关不离,马上向城西汉水两岸移动,等待本招讨下一步命令,六郎将降卒全部困好后,你带二百兄弟接管好东门,城内可暂且不管,但东门绝不容有失。”
    荆六郎向他行了一个军礼,却大声答道:“侯爷,请您别派人接管东门,属下无论如何也要跟在侯爷身边,除非侯爷砍了属下”
    许清想起荆六郎得过红菱她们的吩咐,要紧护自己左右,也不再为难他,让另一个都头带着两百人控制东门,自己带着那一百个班值快马赶往西面的水门,路过南门时,这里的叛军果然多了许多,被一营龙卫军冲散后,旷野里逃得到处都是,虽然龙卫军在这边也大喊降者不杀,但大多数叛军在龙卫军顾不过来时,还是选择了向夜色深浓处逃去。
    许清也懒得理这些溃兵散的叛军,铁蹄轰隆地冲过,来到襄州西面的水门时,叛军的船队才刚出完城,船上灯火全无,从岸上看去只见黑压压的一片。
    见许清一到,负责这里的指挥使孙子光就上来禀报:“许招讨,共出来大小船只不少于两百艘,末将以为,这当是叛军主力,许招讨,要不要把各门的兄弟往这边调些过来。”
    许清下得马来,跺了跺冻得有些发僵的双脚说道:“还不到时候,在没有确定郭邈山的主力就在船上之前,其他各门依然不能松懈,传我命令,让河上的兄弟尽快发动,你们则按东门的方法施行,沿河两岸多燃火堆,有什么情况马上回报,一但能抽出人马,我会尽快让他们过来支援,去吧”
    “属下遵令”
    孙子光去后,许清怕船上真是郭邈山主力,孙子光他们一营人马不免有些单薄,许清只好咬牙让关不离再派出一营人马沿河缀着船队,剩下最后的一营预备队不能再动了,若真确定了船上就是郭邈山的主力,凭战马的速度追上去轻而易举。
    若是白天,各门的清剿早就结束了,但这黑夜之中,各城门外虽然都燃有火堆,可毕竟照亮的范围有限,清剿起来不免费时费力许多各个城门外依然混乱一片,追杀声不绝于耳。
    继东门之后,北门也很快传来了控制住城门的消息,从这一点来说,郭邈山不大可能还龟缩在城中不动了,西面出来的这支船队是叛军主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凡事就怕万一,许清也只是从北门再调了半营人马过来,并传令东边尽快结束河面上的清剿。
    西连河面上确实是叛军的主力,中间那最大的一艘船上,郭邈山眉头紧锁,他没有选择向东顺流突围,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就算顺流放舟,也不可能比马快,加上河道上必有阻挡,想抛开追兵上岸很难,若是顺江南下,朝廷在汉水下游便驻有水军,他们这些临时拼起来的商船,在水上碰上朝廷的水师战船,那只有待宰的份。
    而西面虽然是逆流,船行更慢,但船行大半日便能进入山区,到时就不必惧怕身后的骑兵了,所以郭邈山选择带主力从西面突围。
    然而东边河面上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炸声,让郭邈山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但原先的一切布置已经落实下去,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郭邈山也只得硬着头皮向汉水上游突围。
    郭邈山的船队西行不过三四里,黑沉沉的江面上又是几十艘小船迎了下来,等前面的叛军看见这些小船时,双方距离已在数十丈内,由于是顺流而下,这些小船的速度真个快如离弦之箭,还没等大船上的叛军作出正确的反应,几十艘小船便冲到近前来,船上的叛军等不及将领的命令,便乱纷纷向小船上放箭。
    “轰”
    随着第一声爆炸声在叛军大船上响起,河面上顿时火光冲天,惊叫声、惨嚎声让各船上的叛军心头发颤。
    山渐青第三百一十三章十面埋伏(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 铁锁寒江
    dri风灵儿确实就在郭邈山‘旗舰’上,而且这艘‘旗舰’本就是她们螃蟹岛的船只,螃蟹岛这些年渐渐转型做正当生意,但岛上之人多是江南一带犯了案逃到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