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224章

山渐青-第224章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起身道:“陛下,臣推荐泾原路经略使种世衡作为伐夏主帅种经略于西北多年,谋略出众,离间李元昊与野利兄弟,建青涧城,收羌族,下兜岭战功彪炳作为伐夏主帅最为适合不过”
    许清没有推荐范仲淹和韩琦,首先因为赵祯那道目光,许清稍一想使明白其中道理,范仲淹赵祯不想他再沾军事,这个心思早已显露无遗;
    韩琦是枢密使,掌全国调兵权,不可能再把几十万禁军的统兵权交到他手上,就算赵祯愿意,坐中大臣也不会同意;
    二来许清认为范韩两人领军作战确实不及种世衡,所以他选择推荐后者,至于狄青他是纯粹的武将,加上目前威望差了些,以一个兵马都钤辖的身份统伐夏大军,也不可能通过
    许清说完,赵祯不置可否,神色竟没有一丝波动
    这时贾昌朝说道:“陛下,臣认为不妥,种世衡虽有战功,但前翻刚上书朝廷请调狄青前往兜岭,皆因其贵恙难调,如今将伐夏大军置于他掌控,此议万万不可,否则一但出现不忍言之事,我大宋危矣”
    赵祯听了颔首道:“贾卿说得不错,种世衡有恙在身,确实不适合为主帅,各位爱卿还有适合人选否?”
    许清无奈,种世衡的病确定是绕不开的一道坎儿,唉,可惜了这个最适合的主帅人选啊
    贾昌朝再次抢声道:“陛下,臣举荐夏宁侯为帅,夏宁侯一战渭州,再平襄州,领兵出征未尝一败,而且文武双全、战略超凡,伐夏布局多由其策划,实乃难得之英才,且深得陛下信赖”
    贾朝所有赞扬许清的话中,最具分量的就是后面一句,没错,就是信赖
    因此二字,君不见大宋许多太监竟得领军为帅,英明如宋神宗也不例外。
    贾昌朝一说完,哗啦一下,王举正、章得象等皆站起来支持,连三司使曾亮也加入其中,这老家伙这么做无非是想从大宋银行多挖些军资而已。
    许清还没来得及说道,晏殊已连声反对:“陛下,伐夏之战,乃关乎我大宋时运之大事,许清年未弱冠,轻浪浮事,如此重担岂能托之身上?此义万万不可,老臣举荐范参政为帅,范参政老成持重,负天下之望,戊边多年,战阵精透,实乃不二人选”
    许清心里暗叹,老丈人真个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是着急中犯糊涂了,既然要举荐范仲淹,你还提什么负天下之望,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唱反调吗?
    果然,赵祯听完淡淡说道:“晏相差矣,年未弱冠便不能领军?当年霍去病又如何?”
    赵祯这话一出,等于是表明了心意,场中一片静寂,晏殊是怔住了,贾昌朝等人是高兴了,范仲淹等人是不知从何说起,真要说来,除了年轻,你还真找不到许清不适合的地方;
    当然,这是相对朝中这些连战阵都没上过的大臣而言,所有的策划都有他参与,甚至是由他主导的,过去的两场大功也在那里罢着,关键还是年轻。
    然而赵祯已经否定了这个理由对范仲淹等人来说,与其将主帅之位交与那些连战场都没上过的勋贵,还不如交给许清让人放心呢
    许清神色很淡然,平静地说道:“陛下,从古至今只有一个冠军侯,这是特例,不可作为考量主帅人选的依据臣自认不及冠军侯万一,此翻主帅人选还请陛下慎重考虑他人”
    “何人?”赵祯目光直刺着他问道。
    许清有些迟疑,刚向富弼看去,赵祯却突然起身,横扫在坐大臣一看,最后目光凛然地望着许清朗声道:“夏宁侯许清听旨夏宁侯许清忠勇体国,屡立殊功,于伐夏事宜上尽心谋划,言之必中,特觐判宣徽南院事,领平夏招讨使,全权负责伐夏军事”
    “臣……遵旨”
    庆历三年
    十二月十六日,礼部侍郎万应才使契丹。
    十二月十七日,知诰制王素携绢四万匹,茶三万斤,珍珠翠玉五箱使青唐。
    十二月十八日,兵部尚书王尧臣赴真定府。
    同日,枢密院副使富弼赴太原府。
    夏宁侯府后院,许清同两位妻妾在回廊上散着步红菱已身孕九月,如今已是大腹便便,走路要叉着后腰,晏楠还好,但小腹也开始隆起了,许清引着她们走了一圈,回到室内
    红菱含笑道:“许郎不用担心我们,好男儿自当志在四方,待许郎得胜归来时,想必咱们家已经喜添丁口”
    许清不顾众人在场,扶着她的脸用力地吻下去,他心里真的很担心,这年头生孩子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放开她时,红菱眼中隐隐有泪光,脸上却在努力地笑着:“许郎不必担心,奴家一定会争气的,一定会顺利给许郎诞下一男半女,你要安心国事,万万不可因奴家分心,许郎,你答应我好吗?”。
    “嗯,相公会大胜归来,菱儿也要大胜,到时候咱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快乐”许清手伸手捏捏她的脸蛋,才转头对晏楠说道:“喃喃,相公不在家,你不可多操劳,凡事交给玉儿和清平来办好了知道了吗?”。
    晏楠嘻嘻地笑道:“人家知道啦相公,西夏有公主吗?”。
    “你问这个干嘛?”
    “人家有一回听六郎他们谈论,说相公想把西夏的公主全掳回咱们家来,相公,真有这回事吗?”。
    这丫头,这骨节眼还知道瞎扯,许清知道她是故意的,笑笑拉过她的手来说道:“就算没有公主,到时相公也掳几个嫔妃回来给喃喃锤腿,怎么样?”
    “哼你想得美”
    “呵呵,你不要我就送给菱的孩子当奶娘好了”
    “我怕是给你当奶娘……”
    晏楠一时没刹住话头,脸蛋红红的,眼睛扑闪扑闪的偷看许清一眼,马上又别开去
    家里的女人噗哧笑成一堆,许清摸摸自己的鼻子道:“那个……也未尝不可嘛反正是白抢来的”
    啪的一声晏大小姐身后垫着的软枕砸到了许清头上。
    “喃喃,孩子,咱们的孩子可不许胡来”
    “相公,人家没事啦,我代孩子一起,祝相公旗开得胜荡平西夏,全胜归来”
    许清笑道:“借喃喃吉言相公必将李元昊生擒回京,给陛下跳胡旋舞”
    安抚过这两个重点保护对象,许清才带着梁玉和清平来到书房,红菱肚子太大,想必婴儿也必定很大,这年头没有剖腹产,许清总是放心不下,一进门他就对梁玉两人严肃地说道:“菱能顺产当然最好,万一……我是说万一,菱儿万一出现难产,到时你们一定要记住,保大人听清楚了吗?”。
    梁玉和清平眼中顿时泪光点点,许清顾不得她们的感受,再次说道:“万一真到那份上,无论菱儿是什么想法,你们一定要照我说的去办,保大人我再重复一遍,无论如何要保住大人这是我作为一家之主的命令”
    “我们记下了相公相公……”
    许清搂着自己两个哭成泪人的女人,梁玉先收住声,平静下来后说道:“相公的话妾身都记下了,相公放心吧您大胜归来之日,必能看到大人小孩安然无恙,一家和乐”
    “好,有玉儿这句话,相公我就放心了”
    等梁玉退出去,清平突然紧紧的揽住他的脖子,忘情地吻向他的嘴唇,娇驱紧贴,仿佛要张自己融入他的身体一般。
    君带十万甲,
    妾在城头望。
    荡寇归来时,
    为君调羹汤。
    在清平喃喃的清吟声中,许清带着荆六郎十名护卫,翻身上战马,直趋皇城而去,到枢院领了调兵虎符,出城时却多了一百人,和上次一样,赵祯依旧派了一百班值作为他的贴身护卫,至于谁身上有没有密旨,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等青唐方面的消息,同时防着西夏事先发觉,京畿六万禁军并未立即随许清西行;
    这次伐夏大战,将出动禁军二十万,其中骑兵四万五千人,步兵十五万五千人,另发动厢军及民夫共二十五万人准备的粮草六百万石,神臂弓五万具,手雷及火蒺藜共计二十万枚,火炮两门,其它军械无可计数
    这将是一场决定着大宋命运的浩世战争
    第三百七十六章金戈铁马入梦来
第三百七十七章 更荡胡天一万程
    第三百七十七章更荡胡天一万程
    西风狂卷出京门,
    百万雄师赴远征。
    封狼居胥千秋事,
    更荡胡天一万程。
    禁军大校场上,许清持剑遥指西天,望着台下豪气冲霄的森森军阵,除了这四句诗,再多一句废话也没有
    这次没有浩大的誓师仪式,那隆隆的马蹄声便是震天荡地的战鼓齐鸣,没有夹道的声声相送,得胜归来时再请给予无边无涯的欢呼声。
    许清带着先期的五千骑兵,风一般卷出京畿禁军大校场,向西向西再向西
    一路穿州过府,铁蹄声振洛阳城,唤醒潼关百二峰。
    这次伐夏大战,京畿禁军出动八万,陕西四路十万,河东路两万,共计二十万禁军。
    兵分三路,西路军主帅种世衡,副将折继闵,一但青唐唃厮罗谈妥,将带四万大军发秦州,汇合唃斯罗出兰州,向天都山方向扫荡;最终剑指灵州将折继闵调到西路军,与种世衡强强联合是考虑到种世衡的身体有恙。
    东路军主帅庞籍,副将张愈,带甲六万,出青涧城,沿无定河一线扫荡定难五州,最终剑指灵州。
    中路军主帅许清,副将狄青,集兵十万,沿葫芦河一线直插灵州,剑指西夏心脏兴庆府。
    枢密院副使石崇礼、环庆路经略使尹洙共同负责后勤粮草,二十五万厢兵民夫尽归两人调度。
    原州,经略使衙门。
    许清带来的一百班值将衙门围得水泄不通,衙门内,三路大军主将副将,以及两位后勤负责人齐坐一堂;
    许清坐在上首,望着底下八人,这些人虽然都是老资历,但赵祯既已将主帅的重担硬压在自己身上,此时已不是论资排辈的时候,他凛然道:“此翻伐夏之战,陛下将主帅之职托于我许清,不管你们现在心里怎么想,都给我先收着;
    此战,我大宋已全力准备年余,掏空了所有,胜,则河套、河西收入大宋版图,拓土万里,更重要的是将得到大片的马场,大宋今后可集中全力抗击辽国,尽复华夏故土;
    败,则大宋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事关大宋国运,在坐诸位务必同心协力,只许胜不许败
    我先把话撂这儿,此战若败,我许清以天子剑起誓,绝不过横山,将自刎于军前,以谢陛下,以谢天下万民
    而你们不管是谁不听调令,畏敌不前,贻误军机,导致伐夏失败,我许清都会先砍他然后再自刎都听清楚了吗?”。#百度搜()阅读本书最新手打章节#
    许清誓死的决心,让这些老于边事的将领也不禁热血升腾,齐声响应
    许清接着用剑鞘指着厅中的军事沙盘(这个倒不是许清发明的,军事沙盘在东汉时就有,详情见《后汉书。马援列传》。)说道:“下面我先说说我的战略构想,若有不足之处,望在坐的各位诚心指出,咱们共同完善;
    首先,朝廷已遣使青唐,要求唃厮罗出兵五万汇同西路军四万禁军,计九万人出兰州,由西往东扫荡,最终与我中路军会师灵州城下,而第一战,便由西路军发起,这样是为了将兴庆府的夏军分散的西翼;
    接着是东路军,一但西路军成功将夏军注意力吸引过去,东路军六万,其中骑兵五千,将立即沿无定河一线,由东往西扫荡,务必尽数夺取定难五州,你们一但得手,河东富枢密会派守城军接手五州城防,你们便可继续向西北灵州进发,会师中军。
    最后是我中路军,东西两路大军将夏军左右分散出去后,我中路十万,其中骑兵四万,将沿葫芦河一线直袭灵州,夺取这个关键的战略据点,扫平黄河以南所有城池,然后会视情况而定,若事不可为,则等三路军会师后再一齐拿下兴庆府
    中路军的要诀是快,以最快的速度突击灵州,东西两路大军的要诀是稳,务必将外围全部扫清,再合击兴庆府。好了,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各位对这个战略部署有何意见都请直言不诲”
    种世衡几员老将听完都开始沉思起来,总体面言,许清的这个战略构想没什么大问题,根据西夏的兵力,以及地形,方方面面都顾虑到了
    东路军只有五千骑兵,是因为他们先期任务最要是夺取定难五州,攻城战骑兵发挥的作用不大;
    而西路军虽然没有分到骑兵,但唃厮罗的五万全是骑兵,西路需要攻占的城池较少,这五万骑兵的战力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话,足可横扫一切;
    大宋共出动四万五千骑兵,几乎都集中在了中路,这是考虑到中路的要诀是快打,突击灵州,一但能夺下灵州这个战略支点,西夏必败。
    几人考虑了一翻,都觉得这个战略构想没什么问题,唯一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快速突进的中路军粮草。
    张愈先起身说道:“许招讨,末将疑虑的是,若是中路军快速突进后,夏军两翼快速回援,合击中路军,到时如何应对?”
    许清点点头说道:“张将军说的不无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西夏地域虽广,但真正能产出的地方不多,若两翼夏军全部回援,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定难五州,以及天都山一线,这些是西夏除兴庆府一带外最重要的地区,西夏放弃就等于自断一臂;
    当然,也不排除西夏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这也是我中路军集军十万的原因,西夏两翼若真个回援,我十万大军将就地驻防,就算西夏集举国之兵,想一下吃掉我十万大军也不可能,到时你们可迅速扫平外围,再向中路军靠拢,等到三路大军齐集,再与西夏决战”
    种世衡回原州经过半年调养,病情有所好转,此翻能参加伐夏大战,可说是了却了他毕生的愿望,他抚须道:“许招讨所言甚有见地,唯一难处就是中路军粮草如何保障的问题,许招讨可考虑过?”
    许清轻敲着桌面答道:“中路军会自带二十天粮草,一但突袭不成,将会困住灵州,围点打援,同时会分出大部分骑兵保障粮道,假定夏军两翼回援,那么种经略就要命令唃厮罗五万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向我中军靠拢,集兵十五万足可保障粮道,或与夏军进行决战”
    种世衡点点头,根据细作斥探,目前西夏真正的精锐,也就是野战军绝不会超过十万。己方集兵十五万,其中九万骑兵,只要不出昏招,稳扎稳打,西夏几无胜算;
    从许清能制定出这么完善的战略步骤,加上有狄青在中路军,出昏招的可能性不可,是以种世衡也放心下来。
    众人又细细完善了许多细节,整体战略就此确定下来,最后许清说道:“大的战略方针虽然定下了,但是战场态势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你们东西二路大军如何作战,你们到时要根据实情而定,但有一点,一但你们改变战略方向,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到其它两军,争取三军能随时做出共同调整,切记切记”
    各人散去时,许清又将种世衡留了下来,两人密谈了整整一个时辰,种世衡才赶赴秦州。
    大会散去还有小会,中路军各部将领齐聚一堂,狄青、赵野、李承武、梁成栋、任东桥、王守毅、马良春、以及在兜一战中表现突出的李绥宁等。
    这是一个非常年经的组合,年纪最大的李绥宁也不到四十岁,但却没有一个是没上过战场的菜鸟;士卒的组成,五千西北骑军,三万五千京畿骑军,其中两万五千龙卫军左厢人马早在西北强训,步兵除许清曾带往襄州平乱的一万京畿禁军外,其他五万步兵全是长年在西北作战的士卒
    一场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