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安邦败就败在兵马全失,若他还保留着大部分兵马,想必就是崇祯想动他都得思量一番。
此刻不过是一个光杆总兵,纯属墙倒众人推的货色。
……
七年春,山东最是震撼的消息,就是吴安邦所统领的文登营被打残的消息。随后吴安邦又被巡抚朱大典逮捕问罪。而打残吴安邦的,竟然是黄县的一个土豪。
除此之外,七年春还有一个更大的波澜,那便是五省总督陈奇瑜被革职拿问,相比之下,山东的波澜显得那么的渺小了。
陈奇瑜以五省军务总督的身份,檄调各路官军齐集于河南陕州(今陕县),然后移师南下,向湖北均县、竹山一带的起农民军进剿。
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受到官军的逼近,从河南向西往陕西转移,陈奇瑜得知流贼向西转移,随即尾随而至。
农民军走到汉中栈道时误入险地,那里山高路陡,居民稀少,可供农民军抢掠的地方不多。
要道皆被官军守住,加上阴雨连绵下了五六十天,农民军已经陷入了绝境,“弩解刀蚀,衣甲浸,马蹄穿,数日不能一食。”
为了摆脱这种困难局面,流贼首领决定采取伪降手段。他们下令把军中缴获所得金银财物集中起来,派人入奇瑜营,遍贿左右。
陈奇瑜认为流贼是在走投无路情况下的真投降,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大功告成,因此决策招抚。他向朝廷报告之后,得到了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支持,经崇祯皇帝亲自批准,随后与流贼达成招安协议:由陈奇瑜按农民军数目,每一百人派一名安抚官加以监视,负责遣返原籍安置;所过府县由当地政府供应粮草;同时檄止官军进兵,以免发生冲突。
此次招抚人数达到了四万多人,流贼用这种办法巧妙地渡过了难关,就在一天夜间,“尽缚诸安抚官,或杀、或割耳、或杖责、或缚而掷之道旁。攻掠宝鸡、麟游等处,始纵横不可制矣。”
陈奇瑜这时才如梦初醒,自知闯下了大祸。他先归罪于宝鸡知县李嘉彦,说他阻挠抚局,杀降激变;继之又把责任推给陕西巡抚练国事。朱由检不了解实际情况,又因这次招抚是自己批准的,出于护短的心理,先后下令逮捕了李嘉彦、练国事等人,命李乔接任陕西巡抚。不久,由于给事中顾国宝和陕西巡按傅永淳等人,纷纷上疏指责陈奇瑜主抚误了大事,朱由检才决定将陈奇瑜革职拿问。
ahref=<;/a>;
第十九章:登莱游击
消息很快传到了赵家堡。
事件的发展超乎了赵岩的预计,就算是最为乐观的刘衡,也对事件的发展目瞪口呆,吴安邦竟然直接被逮捕问罪,任他如何想也想不通其中的门道。
说到底还是因为赵岩在山东商帮中的地位,此刻的赵岩可是山东商帮中的财神,此次吴安邦图谋赵家的玻璃镜已经触动了他们的神经。
若是玻璃镜的秘方只有赵家知道,那么整个山东帮的商人都有银子赚,若是这玻璃镜的秘方流落出去,哪还有这样的特权。到时候天下商人都可以卖,哪轮得到山东的商人。
这个道理已经是挑明了的,绝大多数山东商人都在遵守,这会有人跳出来破坏规则,必然要有所动作。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在郑世琏的带头下,朝中有人的都去打了个招呼。赵岩贿赂了巡抚朱大典,郑世琏等人感觉还不太保险,所以让山东布政使也参了吴安邦一道。
加上吴安邦一没人脉,二没兵马。完全是炮灰一个,朝中几乎没人帮吴安邦说话。反而因为山东商人打过招呼,所以许多大员纷纷给赵岩说好话。
吴安邦之所以想图谋赵家的玻璃镜,就是因为没银子。登州这穷地方,再怎么捞也就那么点,如何拿得出银子在朝中打点?
不过朱大典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流贼刚在汉中诈降突围,陈奇瑜的下场可摆在那儿的,此番要招抚赵岩,心中不由冒出一些想法。
万一这赵岩包藏祸心,在山东闹出什么大乱,那他这巡抚的帽子可就保不住了。如若进剿,第一不符合圣上之意,万一闹起来了,他一样掉官帽子。
虽然心中揣揣,但还是要抚的。
不过这赵岩上次托郑世琏给他送了上万两银子,已经是在向他示好了,一般来说是闹不出什么妖蛾子的。但这赵岩连总兵吴安邦都敢抗击,也很难保证今后闹不出什么事端。
于是朱大典把布政使张文举派去了赵家堡,招抚自然是要先谈谈条件的。
山东三司中,都指挥使司自正德后为世所轻,按察司的王振义又是他的人,唯独这布政使张文举与他不是穿一条裤子的。
巡抚这种制度,是由上而下形成制约,又是由下而上制约巡抚,下面的道员可以直接上报,若是巡抚弄出什么事端,也是会被他们弹劾的。
派布政使张文举到赵家堡招抚,自然是有其深意的。万一以后赵岩闹出了什么妖蛾子,你张文举该闭嘴的就给我闭嘴,否则圣上连你一起办了。
张文举倒是不担心,在郑世琏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赵家堡。赵岩听到张文举和郑世琏前来,连忙带人出迎。
赵岩见到这张文举,也未下跪行礼,他是秀才,见官可不拜的。只是对张文举做做了揖。
“世侄不必多礼,张大人是自己人,呵呵!”郑世琏笑道,张文举也笑着点了点头,“想不到如此年轻,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百忙之中劳烦大人前来,学生深感惭愧。学生已备好酒菜,大人这边请。”赵岩直接过滤了张文举的高帽,脸上挂着不卑不亢的笑容。
“好。”张文举点了点头。在赵岩的带领下,进了赵家堡。
张文举在进堡时仔细看了看赵家堡那奇形怪状的城墙,问道:“这城墙怎造得如此模样?”
“此为棱堡,敌军若攻此堡,不论攻哪一面,左右皆可救之。三面火砲、箭矢齐下,附蚁攻城之敌必然死伤惨重。棱堡乃是西洋人所造堡垒样式,天启三年福建巡抚南居益乃上奏驱夷,於天启四年正月开始进攻澎湖,以兵船两百艘,拥众万人之势对付只有军舰十三艘,军队九百馀名的红夷人却八个月不下,全因红夷人建有棱堡在澎湖之上。最后因红夷人孤立无援,方退至小琉球。”赵岩在一边说道。
“嗯!此堡不错。”张文举心中一动,神色上却未有变化。
进了赵家堡,将张文举请入席中,在一桌丰盛的酒席中,张文举显得比较热络,和赵岩把酒甚欢,果然是自己人,连称呼都变成了贤侄、小侄。
“贤侄操练乡勇保境安民,圣上有意破格录用,巡抚大人打算让你担任登莱游击,不知贤侄可愿意?”张文举问道。
“登莱游击!”赵岩心中转了转,大明的武官体系是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这游击将军说低不低,说高也不高。
赵岩知道自己没怎么闹开,所以也弄不到什么太高的品级。要是闹大一些,估计弄个总兵也有无不可。
不过品级这东西赵岩并不是很看重,品级不过是决定饷银、俸禄这些东西,他还不缺那么点钱。
在这乱世,最重要的还是手头有兵。手上有兵,皇帝也只能徒呼奈何。
“为国出力,小侄自是无有不愿。”赵岩慷慨状,直接答应了下来。
“好,贤侄有此报国之心,想必圣上定然也会因此大慰。”张文举笑道:“不过贤侄有什么要求可就要说出来,本官回去也好像巡抚大人说明。”
“小侄别无他求,只望能在山东调动兵马剿匪。小侄手上有精兵三千,按一般的待遇就可。”赵岩说道:“只是希望巡抚大人能从军中拨调一些工匠过来。”
这次受抚的主要目的是转正,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品级高低都无所谓。其次能捞点工匠来也好。
“好,这些本官会向巡抚大人转告的。”张文举想不到赵岩的条件竟然如此简单,实在是太好满足了,心中不由十分满意。
……
张文举回到济南,把赵岩的那些条件向朱大典说明后,朱大典沉吟了许久,说道:“兵马自是不能随意调动,他若要出登莱剿匪,可先报与本巡抚。至于些许工匠,调拨一些给他也无不可。”
随后朱大典又派人到赵家堡跑了一趟,商议招抚的详细协议。
赵岩对于不能随意将兵马调出登莱也不在意,你不让我调,可以偷偷的调嘛!这也没什么好纠缠的。
双方主要商议的还是工匠方面。
赵岩要的工匠数量较多,直接开出了500名工匠的数量。
“什么!500工匠,他要那么多工匠作甚?”朱大典惊疑不定。
“那赵岩他说朝廷财政困难,为减轻朝廷的负担,他军中的军器可自筹,只是缺少工匠。”
“既然他愿自筹军器,那便让他到各大卫所挑人好了。”
————
今天就两更,明天加快速度写。
ahref=<;/a>;
第二十章:棉价
三月二十三,朱由检批复了山东巡抚朱大典的奏章,赵岩就抚为登莱游击。朝中大员对此并为太多异议。
游击将军,那已经是天启年间的行情了。照现在的行情,一般都是给副总兵。朱大典能以登莱游击的品级成功招抚,着实已经难得可贵。
……
朝廷批复的消息传到山东后,赵岩随即派人到各卫所挑选工匠。将印、文书这些虽然还没到,但赵岩已经与朱大典达成了协议。
赵岩的驻地就设在黄县,总剿登莱二地土匪。朝廷不负责赵岩所需军器筹备,拨给五百名工匠自造。
这段时间朱大典派人在黄县调查了一番,心中的猜疑也渐渐放了下来。根据调查结果,赵家的确在登州的几个县都设了粥棚,黄县县令唐贤明也证明赵家在安顿流民,同时赵家与民无犯,又四处派乡勇剿匪。
再加上赵家乃是书香门第,其父赵贵是万历三十一年举人,赵岩也是一名痒生,与一般粗鄙武人不同。
而且孝敬也多,上次一出手就是黄金千两。
朱大典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若这赵岩能用好,完全是一个绝佳的打手,这对他的政绩很有帮助。
所以赵岩要工匠,也就随便他去挑。
当赵岩带着五十多骑到济南面见朱大典时,朱大典在府衙内见赵岩不过十七八岁,心中不由吃惊。
“赵岩你今年几何?”朱大典不可思议的问道。
“回大人,虚岁十八。”赵岩作揖回答道,心中也有些微汗,这年纪的确骇人了一点,不过年轻就是本钱,倒也不错。
“十八啊!好年纪。”朱大典不由羡慕的说道,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如赵岩这般大时,还在埋头苦读。到如今,已经五十三了。
惆怅了一会,朱大典呵呵一笑,“十八岁的游击将军,在我大明朝也是少有,可有表字?”
“还未取表字。”赵岩摇头说道,表字这东西是成人礼之后取的,自己来之前还没经历成人礼,估计还要等两年。
“嗯!本大人给你取一表字如何?”朱大典见赵岩没表字,叫起来不太亲切,出言问道。
“全凭大人。”赵岩谦逊的说道,对这表字也不是很在意,爱怎么取怎么取吧!
“岩,意坚,你此番就抚,就取表字‘持坚’吧!望你能持坚而忠,今后莫要做逆君之事。”朱大典琢磨了一阵,语重心长的对赵岩说道。
“持坚?”赵岩心里念叨了几句,感觉还行吧!于是嘴里喊了个口号,“谢大人赐字,下官必然忠于圣上,忠于大明。”
喊完口号,心想,本将军忠的是民族,要是朱由检扶不上墙……#@#¥%*%~~~~
“上任文书估计很快就会到了,你就任登莱游击,如今登莱匪盗横行,你有何打算?”朱大典问道。
“匪盗自应派兵进剿,只是登莱一些地方豪族也时常客串为匪,若剿之恐遭非议,大人您看是不是……”赵岩对朱大典问道,想从他手里讨些特权来,比如剿了那些地方豪族,朱大典给帮他顶缸。
“这个……可先警告一番,让他们悔过便可,之前之事就不必追究了。”朱大典的回答却是让赵岩噎了个半死。
靠,这老头,看来指望他来顶缸是不用想了,只能自己赤膊上阵了。
……
出了巡抚衙门,赵岩带着人在街上逛了起来。济南靠近运河,所以比较繁荣,街上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繁荣的背后,街上却有许多衣不蔽体的流民、乞丐。
倒也有一些人开了粥棚,只是施粥的人毕竟太少。
一些人甚至挂牌出卖,只要花一点钱,就能买走。去年冬天,济南城估计冻死不少人。此前赵岩招募流民的范围并不大,只是在黄县周边的州县。
一路上赵岩闲庭漫步的在一家家店铺看了起来,不断的询问着物价,碰到感兴趣的东西直接掏钱买下,让他的亲兵提着。
赵岩的亲兵是刚选拔组建的,全是营中的精锐。
询问物价自然有他的用意,在这明末最重要的,还是银子啊!多了解了解市场,也懂得什么东西能赚到银子。
在布店里赵岩发现这年代的棉布竟是按斤秤的,绝对是童叟无欺。一斤棉布的价格大概在八分钱银子左右。
根据了解,棉花的价格南北差异极大。
南方的棉花一担大概能卖到4~5两,而北方的棉花,一般是一担1~2两,每担50斤。
棉花的价格,还得看有无布商前来收购,若没有多少无布商收购,那么价格可能会跌倒不足一两银子。
棉布价格在南方一般能卖到一钱银子二斤,其中应该和南方的经济更发达有关,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物价一般都越高。
同时南方的银子也比北方的多,因为海外的银子流入后,首先就是留在南方,同时南方的物产也更加丰富。满清南下时,经常随便就能在一家富户搜出十几二十万两银子,郑芝龙的老家自然是首富。
这些银子一般都落入那些什么贝勒、亲王,满清士兵手里。
每当遇到外族入侵,遭到屠杀最多都是南方,反抗最激烈的也是南方。
从利润上看,棉布还是有许多潜力的。
一斤棉布卖八分银子,一担棉布就有4两,利润超过一半,其中又有一些要被销售商赚去,不过利份额计不到五钱。也就是说一担棉花织成棉布还存在1两5钱多的利润,其中的5钱再支给纺纱、织布工人,再扣去运费的话,布商的利润也有1两左右。
若是在南方,布商利润可能高达2两。
卖到海外的话,利润更高。
从明代的经济情况来分析,南方的布商除了在本地收购棉花外,还会从北方、海外收购价格更低的棉花。
将这些棉花织成棉布后,销售的地点一般是北方那些发达的大城市,但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般都是自给自足以及一些当地的小布商统治市场,很少有南方的布商会去光顾。更多的棉布则是在南方卖,以及出口卖到海外。
明末时中国的棉布一直占据着海外市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国家的纺织业一直被压制的。
他们的棉布不仅价格比不上中国的棉布,质量也比不过。
质量自然不用说,当代的纺织技术方面,中国是占优势的。至于价格,则是因为银子的数量决定的。
西方人在美洲拥有大量银矿,必然导致物价上升。而中国的银子更值钱,而且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虽然纺织速度并不一定比西方人快多少,但价格自然更低,也就形成了物美价廉的优势。
————
票票!!!!!!!!!!
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