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在前进-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没有了反击的力量,才会顺水推舟允许殖民地独立。如果美国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谁会在乎美国是什么东西。
就像是一战时期的美国,那时候美国已经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在欧洲各国的眼里,美国的地位还是不怎么高,如果那个时候美国说一句,让你们下属的殖民地独立,谁都不会理会美国的主张,一战欧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已经和欧洲平起平坐,但是在欧洲强国的眼里,美国仍然不是可以让自己改变想法的一股力量,虽然这个时候美国已经被当回事了,但是英法在国际上的地位仍然在美国之上,只有在德国闪电般的干掉了法国,重创了英国之后,然后被美国干掉。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差距才算是颠倒过来,世界上的主角才由欧洲各国变成了美国人。
如果战争仍然朝着向德国有利的态势发展直到胜利,可想而知美国的影响力仍然建立不起来。如果战争的结果是轴心国取得了全胜,战后美国在想让各国的殖民地独立,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说句不客气的话,意大利人都会把美国人的话当做放屁。
话说回来,如果战争到现在结束了的话,英国人还可以保留一定的元气,至少不会比历史上更惨。凭借着没有受到消耗的实力和工业,英国人只要好好发展的话,仍然在世界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强国,到时候也许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单对单都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这些国家加起来,欧洲的实力仍然可以压倒这个新兴的国家。
普通的人看不到这点,但是这个世界随时随地都不缺少聪明人,英国人中的聪明人也不少,自然不会看不到这点,这回还没等林威放出风声,合约对英国及其有利的消息就已经在英国人的周围风传了。
对于张伯伦的行为,也不是没有人反对,至少丘吉尔就出面极其严厉的批判了张伯伦的行为,还搬出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宣布张伯伦为卖国贼。这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大义凛然。这中间只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同时也让盖世太保一直的疑惑解开了,那就是这份声明是在加拿大发表的。丘吉尔已经跑到了北美洲。从隐蔽性上面讲,这次英国方面做的很不错,成功的瞒住了盖世太保无所不在的特工。当然这其中小小后遗症,比如说蒙住了全体英国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英国人忽然发现,一直叫他们抵抗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已经不在英国了,而他们成了炮灰。在丘吉尔嘴里的卖国贼张伯伦,则一直没有离开英国,一直跟他们在一起。有些人心中就不免觉得自己现在不值,既然张伯伦一样可以保证英国的利益,为什么还要继续战争呢。就算是英国人全死了,丘吉尔也会毫发无伤,这时候一些想起了德国在八月份呼吁和谈的消息,当时德国就提醒自己不要被丘吉尔蒙蔽,一旦德**队登陆,丘吉尔一定会组建流亡政府,而全体英国人是不会跟着一起跑掉的。
“还真让德国佬说对了,丘吉尔真的跑了!”有人如是说道。
舆论真的是一种可怕的东西,特别是没有好好引导的时候,他的能量是十分可怕的。什么言论是传播的最快的,不是权威的统计,也不是专家的言论,而是谣言。在丘吉尔的影响变成负面的时候,马上就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踩他,这些人可能和丘吉尔没什么冤仇,甚至没有交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跳出来。
很快,伯明翰和考文垂的英国守军就派出代表和张伯伦商谈,在得到龙德施泰特上将保证不伤害英国居民之后,曾经在半个月前和德国B集团军群死磕的两个城市放下了自己的武器,等候德**队的接管。
这两个城市的投降让德国的战线又往东推进了一大步,现在仍然被丘吉尔主战派控制的英国领土,北到约克南到伦敦,大约还占据着英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可以说只要德国在加一把劲,战争就结束了。
墙倒众人推,林威一直以来以为这种事情只会在自己原来的祖国才会发生,现在看来全世界都是一个臭德行,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丘吉尔不在国内,英国的主战派已经找不到可以和张伯伦相抗衡的人,这时候张伯伦的影响,在没有丘吉尔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一些人还没有忘记张伯伦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只是由于战争的爆发,才没有让张伯伦的主义成功。
张伯伦在刚刚被解除首相职位的时候,也曾经幻想过会马上回到首相的位置,而现在张伯伦一直想的事情马上要成为现实了,一些人已经准备推举张伯伦重新担任英国首相,虽然暂时只能管理德战区的英国人。可惜张伯伦知道,自己身体已经不行了,如果运气好的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张伯伦现在完全使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来工作,他所希望的完全是看到战争在英国的土地上停止,至于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张伯伦已经管不了什么多了,至少张伯伦已经不期望英国还能继续成为日不落帝国了。
其实张伯伦一直以来就已经发现,英国虽然一直在竭力的保持自己的荣光,但是影响力还是不可避免的衰退,这也是张伯伦希望德国崛起饿原因,只是张伯伦小看了希特?勒的胃口,事实上张伯伦和希特?勒在目标上是一直的,张伯伦希望德国强大,但是不希望德国独大,张伯伦的底线是法国,波兰被灭了可以,但是法国必须保留,而希特?勒的底线恰好是灭掉法国,让英国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遏制咄咄逼人的苏联,只不过希特?勒是要灭掉法国之后在解决苏联问题,而张伯伦对于德国希望,仅仅是让德国抵挡住苏联这个危险的国家,而不是在欧洲大陆独大。两个人的终极目标相同,抵挡苏联的威胁,中期进展不同,希特?勒要灭法国,张伯伦不会同意。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需要争论了,德国已经打成了自己的目的,而英国失败了。现在张伯伦需要的是如何才能保住英国的强国地位,在适当的时候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
所以在11月1日,张伯伦在全英国都能听到的广播上面发表了自己的讲话,张伯伦说道,;“曾经有很多人批评我的政策,说我放纵了德国的强大,但是我要说的是,我所要说的是,我不是绥靖,只是要和其他的欧洲强国联合,是联合主义!英国是一个岛国,不可能长久的控制住欧洲的局势,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得到其他强国,比如德国的支持!谁都不能否认德国在大陆上的影响力!放弃控制大陆才是我们要面对的时候,和大陆上的强国走向联合才是我们英国需要干的事情,是联合而非绥靖!”英国和德国这场脚力中,英国已经一败涂地,张伯伦必须让英国人认识到这点,张伯伦一直想和希特?勒建立英国为主的联合,但是现在看来张伯伦只能退而求其次,建立一个不让英国影响力从此消失的联合。张伯伦相信,只要英国可以好好经营殖民地,恢复自己的工业,至少在大陆上的话语权不会比法国低。
在这个时候,B集团军群在适当的时候发起进攻,配合张伯伦的讲话,所过之处没有地道抵抗。就这样一直到了伦敦城下。这时候张伯伦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不能处理事情了,所以把事情交给了哈利法克斯勋爵,自己找地方养病。
伦敦战役林威是不可能亲自观战了,在十几天的休养之后,林威已经能够下床活动,所以古斯塔夫直接把林威送上了船,一直和林威回到了德国,到了基尔港之后,直接上了飞机直飞柏林。
在柏林机场下了飞机之后,林威绝对不想见到的人出现了,琳达挺着肚子来接机,让林威在感动之余多了一份担心,上前说道,;“你怎么来了,天气已经很冷了,你应该呆在家里!”确实,十一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是林威说这个除了关心之外,还想逃避琳达的责怪。所以刚刚下飞机就抢先训斥了琳达一顿。
琳达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自然知道林威的小心思,所以也没有在公众场合纠缠,而是顺从的和林威一起走出了机场,钻进了仆人准备的汽车。回到家后林威自然是少不了被妻子一顿埋怨,不过其中到底是沿岸还是温馨,就只有林威才知道了。
英国方面,英国的主战派已经认定张伯伦所在的主和派已经出卖了英国,准备为了保卫伦敦而决一死战,宣传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同样一句话会因为说话者站的立场和看的角度不同,领会出来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在伦敦的主战派彻夜的宣传下,大部分的伦敦市民都相信了主战派的言论,准备为了保卫伦敦而战斗。这种情况让龙德施泰特将军很为难,避免大规模巷战一直是德国的主张,虽然英国战役城市中的巷战不多,但是就是为数不多的几次巷战也让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在商议禀报威廉二世之后,龙德施泰特将军开始指挥德法意三国的军队对伦敦进行了围困。
张伯伦最终没有创造奇迹,还是在11月的时候因为病情加重去世了,得知张伯伦去世的林威,心头一沉,不知道威廉二世会不会也这样到时候被上帝召唤走。
而林威这个时候,则因为枪伤伤到了骨头,所以老老实实的养伤,至少林威对老家的一句话还是没有忘的,伤筋动骨一百天,伤到了骨头的伤势没有几个月的修养,根本好不了,期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除了自己本身的恢复能力,基本上没有药物对骨头有明显的帮助。
在养伤中过了一个圣诞节之后,整个世界开始朝1941年迈进,林威也开始了在德国的第35个年头。
一月份,怀孕十个月的琳达生产了,林威有了第二个儿子,林威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安迪&克虏伯,普普通通的长大就好,林威现在已经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活的太累。安迪&克虏伯的出生让古斯塔夫十分高兴,这也意味着克虏伯家族未来又多了一个继承人。
1941年对林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在林威眼里不可避免的苏德战争就要爆发了,现在德国也的确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准备包括了方方面面,从怎么麻痹苏联到什么时候开始动员,部队什么赶到战场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保持和盟友的同步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百五十二章 热身运动
到1941年2月的第三周,德国已在罗马尼亚集结了一支68万人的大军。WWw!保加利亚在第一次大战中,由于对谁是胜利者没有看准而吃了很大的亏,这次保加利亚准备再赌一次。德国取得的巨大胜利让保加利亚政府相信了德国的保证,保证至少至少允许德国过境。李斯特陆军元帅和保加利亚的陆军总参谋部在1941年2月8日秘密达成了一项协定。2月28日晚上,德国陆军部队从罗马尼亚渡过多瑙河,占领了保加利亚的战略阵地,保加利亚翌日参加了三国(德法意,没准以后还有英!那就是四国了!)条约。
对德国来讲,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按照林威的估计,保加利亚的人口至少可以为德国提供五十万的兵员,毕竟仅仅二十多年前的一战,保加利亚在开战仅仅半年的时候就已经把百万军队送上了前线,现在的保加利亚没有理由还不如二十年前吧。
在林威的规划中,德国自己是不能和苏联硬抗到底的,德国本土加上周边的日耳曼人,也不过八千万。如果一味的靠德国自己的力量,战争一旦进入相持阶段,那些盟国肯定不会和苏联硬抗到底。所以必须和所有准备参战的国家提前商定,在开战的三个月内把这些国家的军队送上战场。凭借德国近几年战争的模式,只要德国在战争初期取得大胜。林威相信那些盟国可以在顺风顺水下派出军队,而它们派出军队的第一时间,就必须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场战争中了。总数甚至可能达到三百万的盟军,将是德国最可以信赖的力量。
决定德国命运的大战马上就会到来,从现在到苏德战争打响前的几个月内,将是德国最后的准备时刻。进入1941年后,经过了几个月的规划后,德国突然增大了从苏联的进口量,不惜血本的拉高和苏联的贸易,让斯大林认为德国现在仍然要依靠苏联,才能继续维持住庞大的军队。德国和苏联的边境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铁路沿线的人们总能听到呼啸的火车从自己的房子前面驶去。
海军方面,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第三艘正在紧急建造,苏联的工程师恨不得长在哪里,雷德尔已经保证,在第三艘建造完毕之后,德国工程师将前往苏联,在苏联建造苏联自己的“俾斯麦”,至少在表面上,德国和苏联之间还是维持着几年来一直的默契,但是不论是德国还是苏联,他们都知道这种局面只是表面,苏德之间的战争只是时间问题,苏联需要时间整合自己的力量,在斯大林的眼里,德国还没有准备好战争,苏联也没有准备好,对于战争将会什么时间打响,斯大林做出了乐观的估计,至少要等到1942年。
为了能够集中德国全部的力量,采取必要的欺骗是必须的,为了缓和似乎越来越紧张的苏德关系,林威命令党卫军一直部署在波兰的七个装甲师撤回德国,德国最具有威胁的装甲部队回国,对苏联来说显然是一个好消息,这也充分说明了德国的善意。只是在在撤军的同时,欧根亲王师回到德国之后,就立刻被林威调到了挪威,对外宣称是解体北方山地师打击挪威的反对力量,但是真是的目的却是和北方山地师进行战争准备,目标就是苏联最接近边境的大城市列宁格勒。在外交方面,里宾特洛甫再次开始访问周边国家,这也是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里宾特洛甫最后一次这么大规模的行程了。几乎所有和德国哪怕有一点关系的国家,里宾特洛甫此行都会照顾到。
行程从欧洲最西边的葡萄牙开始,到欧洲东南边的土耳其结束,在德国的对外宣传中,里宾特洛甫此行是要和各个国家研究战争结束后欧洲的发展,但是林威却知道,真正的目的是,调集欧洲所有的力量进行最后的决战,葡萄牙的萨拉擦、西班牙的佛朗哥、法国的贝当元帅、英国的哈利法克斯勋爵、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芬兰的曼纳海姆元帅、匈牙利的霍尔蒂亲王、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将军,这些人都将是德国准备拉拢的对象。
除了这些国家之外,荷兰、比利时、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希腊,甚至和苏联同文同种的南斯拉夫都将是德国拉拢的对象,林威心中的苏德战争将比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更为庞大,准备也是必须小心谨慎的。
在林威养伤的其间,总算是听到了一件好事,那就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消息,这个在林威眼中一直抵抗,甚至连政府都已经投降却仍然坚持不懈的国王,终于在英国本土已经被德国控制之后,放弃了抵抗,因为哈康七世已经看不到战胜德国的希望,也许流亡美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哈康七世不认为美国可以为了挪威和德国作对,哈康七世到了美国之后,也只能做个富家翁而已,这并不是哈康七世想要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哈康七世自动从加拿大回到了挪威,林威也终于把这个因为自己属下失误跑掉的挪威国王控制在手中了,可以预见的是,至少在战争结束之前,哈康七世一架很长时间会出在一种被软禁的状态。
苏德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仍然有两处战火没有平息,一个就是英国首都伦敦,伦敦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