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46章

逆流伐清-第146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日吾便派人押运银子去铸币厂,照着这个样子开始制造吧!”朱永兴将手里的几枚银币掂了掂,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然后递给了财政部官员。

水力、畜力两用的锻造机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样币也早已确定,只是银子赚来便花,产量不大,也没有公开发行。现在手中有了原料,借着光复昆明的名义发行,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银币上除了图案和面值外,便只有以公元纪年的1661字样。因为这些银币不仅将在占领区流通,还将用在购买内地的走私商品上,刻上永历的年号,或者敏感的字样,便会有种种不便。而废两改元,机制钱币,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殿下,这些银子全部都制成银币吗?”财务部官员有些不太确定,躬身又询问了一遍。

“全部。今后的各地拔款,军饷,俸禄,政府花费,也全部换成银币下发。”朱永兴并没有多做思考。以后就将是银币的天下,民间散碎的银子也会不断被回收,变成银币进入流通,从而彻底取代银子。

官员不再多问,领命而去。之前朱永兴并未与财务部说过此事,因为他对窖金一事也不敢十分确定。不过。朱永兴虽然力求营造出集体商议、决定的氛围,但长时间的等级尊卑观念,使得他一旦开口确定某事,下属也会无条件的去执行。当然,这其中也有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他的钦佩和信赖。

顺治一死,清廷必将经历一段重新调整的时间,鳌拜大权独揽也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主少国疑,各派官僚重新洗牌,至少在半年之内。清廷难以大举用兵。

而郑成功专注于收复台湾,对东南清军的牵制将势弱,西南的崛起又让郑成功产生了畏惧和提防,两军联合作战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啊!朱永兴无奈地叹息一声,看了一眼堆积如山的银子,摇了摇头,转身走了。他将富有四海。金山银山在他眼中,也是寻常。

朱永兴的府邸在昆明城内。是原南明蜀王刘文秀的故宅。几重院落,又有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花园,外加一个小池塘。吴三桂嫌居室狭小,非要住在五华山故宫,朱永兴却觉得这里很合适。五华山故宫虽然够气魄。够华丽,但需要多少侍女下人,他还没那么多闲钱。

池塘该掏一掏了,再养些鱼儿,在曲折回廊上与梦珠和龙儿投食嬉戏。倒也是一件乐事;花园中的花木也该请个园丁好好收拾一下,再养些孔雀什么的小动物,梦珠和龙儿一直这么想呢;这一块就整成草坪,松松软软的,小娃娃在上面玩耍也不用担心摔着……

想到小娃娃,朱永兴情不自禁地抿起了嘴角。梦珠和龙儿正坐着车缓行于道,再过两日便能抵达昆明。每当轻抚着妻子隆起的肚子,感受着小生命的悸动,与梦珠满足而惬意的目光交会,那种幸福感便弥漫全身。

天气不错,朱永兴抬头看了看头顶的无际蔚蓝,满足地吐出一口长气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明日便把城门上挂的人头摘下来,给那些反正的俘虏,让他们将张勇埋了吧!”转过身,朱永兴对杨国骧吩咐道。

对于张勇这种不识民族、国家大义的汉奸、败类,朱永兴连见都没见,便命人斩首示众了。就凭他垂死挣扎,意图在昆明城中放火破坏,殃及无辜,便是罪有应得。而梦珠很快便要来到昆明,城门挂个人头,可别吓着孕妇。

……………

天气不错,广西将军孙延龄抬头看了看天,心情却并不舒畅。

他原是定南王孔有德属下一个无名小卒,后被孔有德赏识,不断提拔,还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孔四贞嫁给了他。这才如登龙门,今非昔比!

待到孔有德死后,清廷为追念其功绩,特令孙延龄为“广西将军”,“掌管王旗”,驻桂林。但孙延龄出身卑微,才望“庸劣”,“年齿素轻,位权未重”,为朝野所轻视,连属下官弁亦“多有未肯帖服之情”。便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孙延龄才勉强由桂林出兵,与驻柳州的广西提督马雄一起来抵挡由安南杀出的明军。

孙延龄、马雄所率的兵力既不占优势,又都想保存实力,不肯奋力作战,面对明军的倚险坚守,自然难以得到进展。但两人却有了借口,不断向清廷催粮要饷,又派心腹亲信在桂林、柳州招兵买马,扩充各自实力。

滇省吴三桂接连败退,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孙延龄和马雄的猜疑,等到吴三桂假书信之事爆发,两人更加狐疑犹豫。吴三桂全军退回贵州,明军光复昆明、曲靖的消息传来,两人终于恍然大悟。

既然吴三桂都为了保存实力,而不愿与明军死磕,两人的兵力不及吴三桂,又何苦犯傻?存了退避之心,两人却互相提防,不敢明言,更怕一方突然跑路,留下自己独自对敌。

大的战斗虽然暂告停歇,但明军小规模的出击却很频繁。从这些明显具有练兵性质的小战斗中,孙延龄和马雄都发觉敌人的战力和装备在不断提升,这更让两人的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对于西南明廷的内部运作,孙延龄和马雄都不是很清楚,不明白一隅之地怎会有如此多的钱粮,不仅能够扩充军队,支撑战事,装备也是越来越好。

一阵脚步声响起,打断了孙延龄的胡思乱想,微微转头,发现是心腹幕僚孟春第急匆匆赶了过来。

“孟先生,何事惊慌?”孙延龄一直很倚重这位老幕僚,说话也很客气。

孟春第站定脚步,喘了几口气,开口说道:“将军,军情有变,要早做打算啊!”

“别急,别急,慢慢说来。”孙延龄嘴上安慰着,心中却是一惊,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

“明军出田州(今百色),欲攻庆远府(今河池),然后……”

孙延龄大吃一惊,田州、庆远府若失,明军东可攻重镇柳州,亦可南下南宁,与当面明军形成夹击之势。

“皆是吴三桂这厮。”孟春第咬牙切齿地骂道:“不战而退,滇省明军才能腾出手来,调兵攻掠广西。”

“现在如之奈何?”孙延龄本没有什么才干,只是一副好皮相,方得到了孔有德的赏识,因女而贵重,乍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惶恐不安。

孟春第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但自己已经是孙延龄这个阵营的人,也只能尽力辅佐,他略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我军主力大半在此,腹地防卫空虚,若不调兵增援,怕是难以抵挡明军锋锐。”

“调兵增援?分兵而弱势,这边又该如何处置?”孙延龄皱起了眉头,两面作战,本来就不充裕的兵力该如何调遣?

“这边——嘿嘿。”孟春第冷笑一声,说道:“便交给马雄好了。趁着这个消息还未被马雄获知,将军留一书信,便集兵北上,直奔庆远府。若是庆远府不保,亦可东撤柳州,既能凭坚城御敌,又可夺马雄之根基。”

孙延龄眼睛一亮,抚掌道:“此计甚妙。”

马雄身为广西提督,亦是孔有德部下之老将,瞧不起微弁出身、且没有才干的孙延龄,一向与其不合,原来驻扎柳州时便形同一军,不接受孙延龄的指挥。而孙延龄的部下都统王永年、副都统孟一茂、参领胡同春、李一第等人上疏,揭发他诸多不法事,引来朝廷派员核查,使孙延龄怀恨在心。同时,他还怀疑这是马雄暗中指使,一直伺机报复,以泄心头之恨!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孙延龄才对孟春第的计策大加赞赏,既使自己的军队脱离不利境地,留下马雄顶缸,还可伺机夺取柳州,使马雄丧失根基,再无与自己争雄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

第一百二十五章反攻之前

虽然明军光复了滇省,并且进取四川,攻掠广西,但在外人眼中,以一隅敌全国的被动依然没有改变。想当年,南明军力强大的时候,占有西南数省,与清廷相持数年,还能攻湖南,攻广东,最后还不是土崩瓦解。

所以,尽管处境不利,与明军交战的吴三桂、孙延龄、马雄等人最多也只是觉得明清战争的结果变得微妙,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会肯定地判定哪一方是最后的胜利者。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分封藩王的敝端便显现出来了。藩地要靠什么保障?自然是军队,是实力。不被万不得已,谁会把安身立命的资本都赔进去。况且形势不明,多留些时间观察,多留些余地周旋,便不失为一个灵活的办法。

孙延龄与马雄分驻于思明州,成犄角之势,这倒方便了孙延龄率军独自跑路。但他知道部下都统王永年、副都统孟一茂、参领胡同春、李一第等人曾上疏参劾过他,与他并不是一条心。所以,他伪称广西巡抚发来急信,要他率兵星夜赶往庆远府抵挡明军,以免这些人不听号令。

广西提督马雄也得到了明军出田州攻入桂北的消息,但他是老军伍,分析双方对阵的形势比孙延龄细致,更不比孙延龄滑头自私。还没等他要与孙延龄商议行止,便知晓了孙延龄已经拔军北走的事情。孙延龄走得如此迅速,如此不顾后果,立时让马雄既愤怒又无奈。

这便如同两个人在合力顶着一块要滚落下来的大石,本来还算轻松。但一个人突然松手跑掉,剩下的那个人独力支撑,想收手却困难得很。弄不好便要被石头压死。

“混蛋,王八蛋……”马雄再三派出信使希望能追回孙延龄,但返回的信使却带给他一次一次的失望和打击。

“提督大人——”幕僚见马雄被气得团团乱转,骂不绝口,却没有什么应对的策略,忍不住提醒道:“应速派人去柳州报信儿。莫让孙延龄这厮趁机占我根基啊!”

马雄愣怔了一下,庆远府,柳州,桂林,他立时出了冷汗,孙延龄用心险恶,这是借机要公报私仇,削弱自己,好独占广西啊!

“蠢货。”马雄恨声骂道:“明军大举压境。孙延龄还搞这个手段。若是不能抵挡明军,谁能得了好?”

“纵是暂时不利,不过是丢些地方,可明军想全占广西也不大可能。”幕僚分析道:“孙延龄便是看到了这一点,其移军庆远府,退可得柳州,再退亦有桂林可恃。广西失利,朝廷必令广东尚藩前来增援。如何便可无忧。”

马雄坐了下来,飞快地写了封书信。唤来几个亲兵,让他们速去柳州,要自己留守柳州的亲信多加小心,别被孙延龄阴谋得逞。

“尚藩能前来援助,自然是好。”马雄处理完毕,有了时间与幕僚探讨。“但明军亦会增兵,海上对广东亦有威胁,恐怕未必便稳操胜券。若是吴三桂率军由黔省反攻,倒是可牵制滇省明军。”

“若广西胜利有望,则吴三桂会相机进兵;若是相持不下。或战事不利,吴三桂定然会按兵不动。”幕僚的脸上充满了鄙夷,“亏了朝廷看重,既封亲王,又予藩地,竟是如此不堪。与明军打来打去,吴三桂的胆子却是越来越小,对朝廷越来越不忠了。”

马雄沉吟了一下,有些同情地说道:“连吃败仗,吴三桂是担心赔了老本,朝廷会收回藩地。”

幕僚皱起眉头沉思了一会儿,手中附庸风雅的折扇一合,击在左手掌上,说道:“孙延龄亦是想借明军之手削弱将军,手中若无兵无将,将军纵有提督之衔,日后也要仰其鼻息。而我军此番调动,必逃不过明军刺探,这如何作战,将军可要心中有数啊!”

马雄对此也很苦恼,明军趁时而动是肯定的,是死力迎战,还是能战则战、能走则走,以保存实力为要,他有些举棋不定。

“明军野战或许不行吧?”马雄思索良久,并不太确定地猜测着,旋即又轻轻摇了摇头,“还是要做好不敌对手的准备,南宁城防需要加强,也要抽出部分兵力前往驻守。”

“此正乃万全之策。”幕僚本来已经有了谋划,但他颇懂得藏拙,见马雄终于得出了与自己相同的策略,赶忙拱手恭维。

………………

汝阳王马宝早已收到总参谋部发来的行动计划,耐心地等着当面清军作出调动。孙延龄领军向北,立时便让他知道,现在正是主动出击,打破僵局的好时机。

滇省光复,吴军退避;整个西南的战略走向便发生了变化,看似以滇省为中心,分别向北面的四川,东面的广西,形成了一个两翼展开之势。但四川经营重于攻掠,广西才会是真正厮杀的战场。

对此,汝阳王马宝看得很清楚,也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这么长时间的防御和小规模战斗,既使士兵得到了实战锻炼,又不断接收武器弹药,部队的装备和战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马上开始的大反攻,他是充满了信心。

“当年某从南宁不战而退入滇省,现在却不能率先光复此失地,真是可惜。”平朔伯贺九义已经接到了调令,眼看着不能参加反攻作战,不由得嗟叹连声。

“此是殿下信任,贺兄不可有怨言啊!”汝阳王马宝笑了笑,劝慰了一句。

警备军虽然比野战军低了一个规格,但贺九义将赴滇缅边境驻扎,那可是个敏感的地方,朱永兴如此安排,确实表示了对贺九义的信任。

贺九义赶忙摆手,解释道:“我岂敢有怨言?殿下英明神武,对我亦是恩重如山,我自当竭死报效,唯殿下马首是瞻。”

“你能这么想便好。”马宝沉吟了一下,说道:“虽是警备军,但我想殿下或是以此名迷惑缅人,使其不备、不疑。这军队的装备、训练想必与野战军无异,殿下日后也必会兴兵讨伐缅甸,贺兄万不可懈怠。”

“我亦是如是想。”贺九义哈哈一笑,说道:“王爷光复故土,我呢,听殿下号令,震慑蛮夷,也少不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马宝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震慑蛮夷还在其次,关键是要为殿下分忧,勿使他因琐事而分心哪!”

贺九义与马宝相视而笑,心中了然。

第一百二十六章火力致胜,英国心思

通,通,通……沉闷的响声不绝,天威炮发射出一颗颗炮弹,划着弧线,落向清军队列中。

铁炮弹砸在一个清兵的脑袋上,顿时将这家伙砸得扑在地上,后面的人潮毫不犹豫地踏过他的身体,只当是寻常的炮子。只是不少清军感到纳闷,这炮子射击的曲线不对,就这么点力道,形成不了跳弹杀伤,能顶什么用。

这疑问很快就有了解答,轰的一声,一个清兵的世界轻灵了,只觉自己腾空而起,还有一条腿带着凌乱焦黑的肉筋骨面,从自己眼前掠过。

清军队列中,炽亮的焰火团团绽放,弹片横飞中,每一团都将周围的人吞噬进去,惨叫声响成一片。

“开花弹!”

眼见进攻的队伍还未到达本方的火炮射程,便遭到了敌方的炮火轰击,后方指挥的马雄,以及很多老军伍,都几乎同时惊呼出声。

战阵最前面是明军排的较疏散的三个方阵,两千多人的样子,呈品字形布列。后方是更多的方阵,交错排列,方阵间的空隙中有游骑跑动。马雄看得出来,心中也明了,当前这三个方阵中的士兵严整,必是明军精锐。

作为孔有德的旧部,东江系的一支,马雄对自己的部队还是有些自信的,不仅东征西杀,战阵经验丰富,而且火器相当多。鸟枪就不用说了,连绿营不准备装备的红衣大炮、弗朗机炮都有不少。

但双方甫一交火,马雄便意识到明军的装备很好,特别是这最前面的明军精锐。让他稍感欣慰的是,本方的火炮也响了起来,隔着快一里远就开始放炮,这是清军惯常使用的三叠阵。

轰。轰,轰……明军继续用天威炮轰击着敌阵,随着清军的逼近,六磅炮也开始发出怒吼。

烟雾升腾,炮响有如闷雷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