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785章

幻之盛唐-第785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西进的理由很简单,就像我的参军团所建言的那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弱则卑伏,强必寇盗,人面兽心,不顾恩义,其天『xìng』也。”
    虽然这些作为缓冲的地区。并不在直接『cāo』控的计划内。针对他们畏威不怀德,进行一次力量宣示『xìng』质的武装进军,确保一定时间的存在敢和威慑力。
    才更好进行后续步骤的分化分治和政治生态的放养实验。谁知道拜占庭人走了,会留下什么后手或者说是麻烦。
    从古至今那些能够存续很久并且史上留名的契约和协议。都是依靠相应的力量或者说是共同的利益点,来维持和确保的。
    心怀不轨的图谋和愤怨,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是苍白而脆弱的。
    亚美尼亚人初步降伏之后,泰伯里—波斯和米迪亚的联合兵团。就宣布归还建制,各自行事,分别担负起亚美尼亚高地的镇压和扫『荡』,以及对阿塞拜疆行省的全面压制。
    相信这一切初步完成之后,可以得到每天至少一两万名附庸军的新兵源,其中预计以轻骑兵和山地步兵为主。
    因此眼下,承担起前驱和武装开道任务的,是六大藩属兵团之中的回纥—花剌子模兵团,这些来自东方草原的游牧骑兵。在来自咸海当地低地沼泽的中亚步兵的配合下,高效率的清理着,后续大军可能经过的一座座城市和村镇。
    清点和守卫当地的水源和物资库藏,并且要保证有足够的当地人,可以作为临时征发的徭役来源。
    我也得以心情放松的。坐在轻纱帷帐笼罩起来的骆驼大车上,这架原本用来提供哈里发朝圣之类远程出行需要的骆驼车,充分体现了作为统辖阿拔斯王朝这一个大帝国的至尊,所经营的奢侈享受和独特品味。
    作为要用四十只骆驼才能拉动的。缓慢行进的小型移动宫殿,有两层半高。最低一层是用来存放各种奢侈享受所需物资的储物层,中间层才是主人rì常活动的场所。
    地面是用带有熏香味的木材,上等的丝绸和说不出来理的珍贵皮『毛』堆砌起来的,按照前中后,分为半敞开的会客间兼校阅看台,rì常生活起居室和卧房三个部分。
    顶层是带栏杆的『露』台,和用金银刺绣的帐篷罩成的礼拜间,也存放着专供哈里发赏鉴阅读的宗教和其他种类的书籍。
    只要很简单的改装,就变成我的移动办公场所和发号施令的行帐。
    “渤海公的身体,已经渐见康复……”
    “从慕州(木鹿)镇,移镇依法州(伊斯法罕)……”
    “这样我就可以把大后方,放心的交出去,做好眼前的事情了……”
    和拜占庭人大城合议之后,我需要处理的,就剩下一些比较重要的琐事,
    比如,在平原地区的雨季的结束,作为道路工程配套的驿所和信号板传讯站的深化施工,以及项目工程量扩大之后,如何控制技术流失和要点保密的请示。
    比如南方两河下游依兰平原上,巴士拉省内的昆仑藩属兵团和海外军州的联合督府,已经开始收获了第一批速生种的土豆,不过种源并非随军从国内带来的,却是来自西天竺的天赐州,近岸屯田区的海外二三代品种。
    这也意味着,所谓唐人屯垦团这些,自古天赋全部点在种田上的华夏耕战民族,扎根西亚异域的第一步,有了一个好开头。
    又比如岭西行台之下所有标志『xìng』的山川、河流、城市,用以华夏『sè』彩的重新命名的项目工程,最后就变成在广大军民中,采取有奖悬赏『xìng』质的命名征集。
    我又翻开一篇奏事,不由咦了一声。
    却是岭西兵曹判官辖下的军前匠做司报告,从亚述都督府境内找到的十几口石脑油井,和那几处沥青矿坑,已经有一半以上,开始恢复产能了?……
    “这很好……”
    作为矿物沉积相对贫乏的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地区,这些油井和矿坑,算是了不起的例外出产了。
    而无论是原油,还是沥青分立物,都是龙武军开发的军事项目和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原料成分。
    而且作为后世最大的石油地质沉降区,当地那十几口石脑油井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第一波斯帝国时代,主要用来作为拜火教的燃料的使用记录,而当地人使用沥青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
    本地出产的地面自流『xìng』质的原油,之所以被称为石脑油,就是因为其相对澄净易燃的特质,特别是比较国中已经开采成熟的静边、玉门、汉中那几处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不错的提升。
    当地人只是简单的水化蒸馏。就可以提取到接近半透明的所谓“石油jīng”。这也是当地,作为古典特『sè』的火器投掷部队的核心装备。
    和西方拜占庭帝国所依仗的,松香樟脑油等易燃物合成的猛火油——希腊火,正好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科技树……
    圣城麦加。所有穆斯林毕生的心灵家园和jīng神寄托,正在陷入某种痛苦和悲痛之中。
    大名鼎鼎的前海盗兼走私犯子头目,如今的义从校尉辛巴达,表情复杂的站在城外的土丘上。
    在他视线的方向,来自阿克苏姆王国的高原猎骑兵和努比亚步兵。以及科尔普特长矛手和弓箭手,猛烈的攻击着这座半岛上最神圣的城市。
    正是他的牵线搭桥,引领着这些来自对岸非洲大陆的联军,一路长驱直入杀到这里,
    这也是他对唐人海外拓殖船团,所交上的最后一道投名状,从此以后,他就算割断了与旧rì生涯的最后一点羁縻,彻底摆脱了荣誉唐人的特殊身份。正式成为一名能够让后代子孙,享受科举教育和荫蔽制度的大唐官人。
    阿拔斯王朝覆灭的消息,也像是吹响了这些海外唐人拓殖船团,大踏步扩张和进取的号角,从波斯湾到红海。沿海地区的城市几乎是成片成片的,投入到这些东方人的旗帜下,寻求某种庇护和效力,……
    最后连那些来自半岛南方内陆地区的部落酋长和教长们。也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低声下气的希望能够与这些来自海上的征服者和贸易家。建立某种更加稳定,并且密切的纽带。
    最强硬或是顽固的保守派,被自己的支持者所杀死,然后头颅被装在堆满盐的盘子里,奉献给那些海外的征服者,作为某种诚意和姿态的象征。
    然后辛巴达所在的船团上层,接到了一个最优先的命令,作为位于东非之角(索马里半岛)的赤海州和西天竺出海口平原(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天赐州,两大船团组织的联合行动,他们将成千上万的,来自阿克苏姆王朝的军队,运到了阿拉伯半岛西南的汉志平原,然后在距离圣地麦加不过两百多里的海岸线上登陆。
    作为非洲大路上硕果仅存,最古老的基督徒,这些来自阿克苏姆王国的士兵,用一种置身于圣战和上帝荣耀之中的气概和狂热,疯狂的毁灭和扫『荡』着,这座被沙漠边缘和山地所庇护的城市中,所存在的任何一丝异教痕迹。
    在城破的绝望和失落下,那些被临时雇佣来守卫城市的贝贾部落士兵,也放弃了努力和抵抗,自暴自弃的转身加入到杀戮、劫掠、焚烧的盛宴中去。
    于是,
    圣地终于迎来了他最后的rì子,除了被杀死和屈服,剩下最虔诚的穆斯林都聚集在了圣寺中,凭借高达而坚固的建筑群,拼死守护着最后的净土。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童,病人还是伤残者,都在至高至大的感召下,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斗志,他们用一切能找到的东西武装自己,只有很少的人拥有弓箭,被安排在屋顶上,有刀剑的小部分人站满每处入口,其他人就只能用木棍或是砖石土块来作为武器。
    但面对那些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来说,这种抵抗是惨烈而且徒劳的,一把武器往往在短时间内转手十几个主人。在箭雨下,他们用身体相互掩护着,死者不停勉励着生者。
    『妇』女们脱掉衣服,冲进爆笑的敌人中间,为男人们的反攻创造机会,他们用不计牺牲的代价,让敌人一次次被赶出圣寺。尸体铺满了通往内部的廊柱和过道,流淌的血水顺着地势在宫殿中汇集成一个个小池。
    然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开始放火,装满可燃物的容器被丢进人群并打破,熊熊烈火让华美jīng致的圣殿顿时失去了颜『sè』,人群在哀嚎着,虽然不停的用沙土试图扑灭四处流淌的火焰,但被称为火神马达兹的愤怒,还是接二连三的从宏伟的建筑中,喷涌而出。
    大火烧了一整天,然后被圣殿轰然坍塌的尘土所扑灭,残存的过道和建筑废墟里,尽是被烧焦或是被熏死的人体,他们是如此紧密的堆成一团,以至于不得不象在浓密森林中伐木一般,用斧头和大锯,才能清理出一条通道。
    所以的是,虽然经过大火的肆虐,圣寺最核心的部分,圣神天房,还是几乎毫发无损,但这不能有助于改变它即将遭遇的命运。
    欢声雷动的敌人拥进那些只有身份最尊贵的人士,才能驻足的礼拜间,疯狂的掠夺所能见到的每一样可能之前的东西,无论是贴墙的金板,还是镶嵌在天顶上构成星座图的璀璨宝石,甚至连用融灌的银子在黑曜石墙壁上写成的圣训,也被粗暴的用小刀给刮下来。
    然后墙壁被拉倒,地砖和基座被拆开,每一块建材都仔细分类装车运走,最终轰然一声巨响,圣石连同雪花石的底座,在尘土中四分五裂。
    关于圣石的最终下落,众说纷纭,据说幸存下来较大的残片有七块,
    其中最大的一块,飘扬过海,来到了遥远的东方,成为塞里斯皇帝收藏品之一,随即又被赐予一座佛教寺院,成为了所有东方穆斯林的jīng神家园。
    第二块被安达卢西亚的二代哈里发希沙姆一世所获得,和古莱氏族之鹰,开国君主拉赫曼的灵柩一起,供奉在科尔瓦特的大清真寺内,接受北非及西班牙穆斯林的朝圣,为此他付出一整只船队的香料和珠宝等贵重货物,以及直布罗陀海外租借区的代价。
    第三块通过外国商人之手,辗转来到了君士坦丁,被巧妙的雕琢之后,成为拜占庭皇帝大斗兽场zhōng yāng天顶上的装饰物。
    第四块出现在埃及,在亚历山大的港口清真寺中长期展示,成为后来霍比王朝的皇家珍藏。
    第五块为马格里卜的酋长手收藏,他们用数倍等重的珠宝来换取这件圣石的碎片。
    第六块据说在阿克苏姆人的岩石教堂中出现过,作为皇家历代武勋的战利品陈列。
    第七块,被献给了某位不能说名字的人,成为他众多收藏品中的一件,又分散在众多疑冢和藏宝传闻中,等待后人去发掘。
    还有更多微小的碎片和尘土,则混在真真假假的传说,不断在历史中被反复出售,最后在各种收藏家手中持有的记录,达到了数万条。未完待续……
    ♂♂

第八百零四章 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罗马共和国历史学家:李维
    。。。。。。。。。。。。。。
    两河流域,昔rì的伊拉克行省南部,巴比伦尼亚地区,底格里斯河不远处的一处村庄,正在举行某种落成的庆典仪式。
    人声鼎沸中,披红挂彩,摆满了宴席,慷慨的提供肉食和酒类,所有参加庆典的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不论是肤sè或是发sè的差异,都会拿到一个东方特sè的陶制罐头作为纪念xìng礼物,因为意味着由一个唐人为核心的移民村镇,正式建立起来,并且投入使用。
    作为一处样板示范xìng的模范屯庄。
    年久失修的残破土围,被铲去松软崩坏的表层之后,被用湿润和淤泥和沙子、砾石的混合物,修补起来,然后插上防止野兽和乱入的沙刺木。简陋的柳条和灌木绑成的入口,也被用平整的木板门所取代。
    当地居民留下的那些,柳条和泥土夯实而成的平顶棚屋,也被有选择的改造,基座被用碎石垫高,肮脏cháo湿的地面被刮平,然后抹上防水的白灰和干草捣平压紧,墙壁被重新夹土版筑,东方式的木架横梁取代了那些覆顶的苇草,
    从河滩下层挖来的一块块泥坯被塑型晒干,堆窑焚烧成大块的褐砖和弧面瓦,最终成为了新搭建起来的,东土风格祠堂和小型庙宇的墙基和瓦顶。
    水源和沟渠也被重新布局,挖掘和扩容更多覆盖式的地下储水池,然后将排放废物的下水道和生活垃圾堆放点分开足够的距离,以防止自然浸透渗染。
    建设起来的仓房和其他公共设施,则是为了耕作和经营附近的土地和产出,兼带管理和征收附近本地村庄基本徭役赋税的需要,因此也在村庄中心,推平建设了简单的训练场。武器库和防火的小型塔楼,以确保满足rì后一定数量的驻军需要。
    虽然如此炮制下来,工程量和耗时不会小,但是只要成为了某种施工的模板,技术和工艺上的额难度就被大大的降低。那剩下只有适当因地制宜添减或是修正的内容。而作为征服者和占领军的驻屯据点。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从来就不用为缺乏劳力而发愁。
    随着露天流水席的长桌,在村落内的粮食晒场内摆成蜿蜒的长条状,作为被邀请来作为主要观礼宾客之一的慕容复。也微笑的看着这一切,感受着某种怀念的味道
    当初作为武装侦察兼做交涉的领队,在遭遇弗林军时突然遇袭落马,虽然很快被那些追随的亲从给抢了出来而捡回一条命来,但是亚美尼亚人的倒钩箭。在他的肺部落下了难以愈合创伤,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只能退出一线的战斗序列,转到地方的二线戍卫或是三线的屯守序列,负责一些强度较低的地方巡治任务。
    好在无论是作为大唐的正列军将,还是那位大人的附庸和私属家将,伤退之后的待遇和福利不差,也不缺用武之地,他很快就领到诰身。作为西平州(巴格达)外围羁縻州附属县的一方团练使,兼带附近十多个土著村的新领主,直接拥有一座房间众多,仓室满满,奴仆成群。入住马上可以使用的偌大庄园,还附属有大片的田地和果园。
    按照国中的惯例,作为宾客之中身份最高的他,被邀请到前台。为村落的新名称揭幕。
    要知道这里也安置了多名,原属安乐州慕容氏一族。现在的湟源郡王家的部众中,作为小慕容的陪嫁一起带过来在军前效力,却因伤残退役的多名族人。
    虽然从军队中退役,不能再追逐武功和更多的收益而有些遗憾,但是他们到了这里后,同样马上就拥有现成的土地,房屋和女人,还有个人名下成群的牲畜,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积蓄。这些安定而富足的生活rì常,多少能够抚平他们离开军队的失落和躁动。
    这里原本的名字,阿布比哈尔村,既波斯语“骡子停歇的地方”,因为附近靠近一片,因为历史上河流泛滥留下的淡水沼泽,
    因此当地居民,可以通过水渠引来相对充足的干净水源,除了rì常的耕种大麦和小麦,种植果园和放养小型畜类外,还可以从沼泽中获得作为rì常用具和编制材料的芦苇,以及在鸟禽和鱼类的收获,
    又靠近历史上的商路干道,所辐shè和延伸出来周边地带,因此村民们可以通过为路过的商旅提供服务和特产,来获取其他外来商品的交流,比如盐和铁器,又比如为附近几个畜牧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