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37章

大唐天下-第137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西都护府的一个校尉,朕却敢任他为大将,采纳他的谋划,你大胡子可敢?”
    指着李昌国,李隆基一颗头颅昂得高高的,胸膛挺得老高,极是自得。
    在启用李昌国,采纳李昌国的谋划这一事上,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若是换个人,要么犹豫难决,要么不敢启用李昌国。
    如今再回头想想,李隆基是万分庆幸,他启用了李昌国,采纳了李昌国的谋划,要不然的话,断断不能灭了吐蕃。
    而吐蕃的情形与此正好相反,吐蕃的官职是世袭的,即使墀德祖赞多有改变,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他要拿掉一个世袭官员,他面对的阻力大得难以想象。
    “……”墀德祖赞翻翻眼珠,无言可答。
    “三是大唐靠的是自己,而你大胡子却把吐蕃的兴盛寄望于大食,何其谬也。”李隆基接着刺激墀德祖赞:“大食虽与你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却是相互利用,勾心斗角,不会齐心协力,你把如此大事寄托在大食身上,太荒谬了。”
    吐蕃与大食虽是结盟,却是相互算计,不会真的为了对方火中取栗。虽然这是吐蕃逼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墀德祖赞把夺回大非川一事寄托在大食出兵上,太过自以为是了。
    “四是吐蕃国力不如大唐,而你不知励精图治,整军经武,而是与大唐为敌,吐蕃的国力原本就不如大唐,却给你早早消耗光了。”李隆基的腰杆挺得笔直,如同出鞘的利剑,声调更高:“大胡子,你是知道的,朕登基之时,与你当上赞普遇到的情形如同一辙。你当赞普时内忧外患,吐蕃不宁。朕登基之时,何尝不是如此?”
    墀德祖赞当赞普时,吐蕃是内有权臣,外有强敌,内忧外患,让他日夜不宁。
    而李隆基当皇帝时,所面临的问题不比墀德祖赞小,可以说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唐太宗死后,唐高宗这个软皇帝即位,唐朝的混乱就来了,武则天把持朝政,一度称帝。
    武则天还是好的,虽是女人,却是不让须眉,唐朝在她的治理下,虽然不如唐太宗时强盛,却比唐高宗当国强多了。
    然而,她却开启了唐朝的混乱,自她以后,唐中宗、唐高宗都是软皇帝,无所建树。唐中宗更是死在韦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唐朝大权又差点落到韦后手里。
    李隆基当皇帝时,唐朝已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四代乱政,历时数十年,积累的问题多如牛毛,积憋如山。而边境更是不宁,后突厥叛乱、契丹滋扰、吐蕃攻打……整个唐朝处在风雨飘摇中。
    “若朕是你,决不会与大唐为敌,即使有再好的机会,也会忍着。先集中精力处理内政,励精图治,整军经武,直到强大了,这才对外用兵。”李隆基指点着墀德祖赞,极为得意,道:“朕正是如此做的,一旦国力恢复,大唐之军纵横无敌,突厥、高丽、契丹、吐谷浑残部先后灭亡,大食望风而溃,吐蕃更是为朕所灭。”
    看着墀德祖赞那副憋屈样儿,李隆基很爽!(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献俘

    第十九章献俘
    墀德祖赞靠在囚车上,紧抿着嘴唇,低垂着头颅,一双眼睛黯淡无神,有些发灰。
    他是吐蕃的一代雄主,取得不凡的政绩,却是没有想到,到老来却是成了唐朝的阶下囚。以前还不觉得,此时听了李隆基的话,方才觉得他的经历与李隆基的经历如出一辙。两人即位时面临的情形差不多,结果却是天差地远。
    仔细想想,李隆基登基最初十几二十年没有什么大的举动,主要是整顿内部,励精图治,整军经武。那时节,他还嘲笑过李隆基无能。然而,并没过多久,唐朝大军纵横天下,打得吐蕃无还手之力。
    相较起来,李隆基采取的方式着实比他高明,先整顿内部,积蓄力量,把自身变强,再来对付敌人,安定边境。
    而他却是一稳定了自己的权力,就与唐朝开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却是没有在吐蕃内部事务上下苦功,错失了良机。
    明白过来的墀德祖赞,自责不已,一颗心直往下沉。若是早上二三十年明白,吐蕃会更加强大,绝不会被唐朝灭掉。
    此时明白,已经晚了,悔之何及!
    看着墀德祖赞这副丧气样儿,李隆基一身舒爽,深身毛细孔都在透着舒爽劲头,他只觉这是他这辈子最爽的时刻。
    再也没有比当面刺激、打击墀德祖赞这个平生大敌让人痛快。让人爽的了。
    李隆基高昂着头。眼睛望天,双手叉腰,一**爽劲透体而出。
    “大唐万岁!”
    “陛下万岁!”
    惊天的吼声响彻天际,直上九霄。
    李隆基登基以后,唐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进入最为鼎盛之期,百姓都知道这是李隆基一手推动的,对李隆基的爱戴之情很深。更别说,眼下的吐蕃已经灭亡,百姓对李隆基的爱戴之情更增数分。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
    听着百姓发自内心的真诚欢呼声,李隆基扭过头,冲李昌国道:“李昌国,朕当了数十年的皇帝。唯今日最快乐!当皇帝,就是要如此才能快乐!”
    “恭喜陛下!”李昌国当然不会扫李隆基的兴致,而是大声凑趣。
    “呵呵!”李隆基捋着胡须,来到第二辆囚车前,打量一眼,冷笑道:“大论,凭借祖辈福荫而为大论,可悲呀,你无才无智,无治国之能。吐蕃之亡,你难辞罪责。”
    大论看着李隆基过来,有心要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却是心气不足,低下头。听了李隆基的话,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如此之人,也配作大论,大胡子真是瞎了眼。”李隆基摇摇头,对大论没有好感,快步而来。来到小论囚车前。
    小论与大论的举动截然不同,他抬起头,直视李隆基,目光平和,并不畏惧。也不咄咄逼人,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样儿。
    李隆基眼中精光暴射。与小论对视,一副气吞河岳之慨。
    “小论,实为吐蕃第一良臣,大胡子却是不听你的,视你之言行为狂悖之行,他是自取灭亡。”李隆基对小论颇有好感,眼中精光褪去,微笑着道:“小论,可愿为大唐之臣?”
    小论着实要算吐蕃第一能臣,若是能招降的话,这对唐朝有名大的好处。
    “陛下惠及外臣,外臣感激不尽。只是,外臣生是吐蕃的人,死是吐蕃的魂。”这是明言拒绝。
    “小论,你好好想想。汉武能用金日磾,朕为何不能用你小论呢?”李隆基眼睛睁大,打量着小论,心平气和的道。
    金日磾本是匈奴的王子,被霍去病俘虏,成为汉朝的官奴,为汉朝养马。一次,汉武帝偶然发现他养的马与众不同,格外强壮。再看他的长相,身长八尽,极是魁梧,又观其行止度,目不斜视,极为端正,汉武帝大是惊讶,一问之下,才知是匈奴王子。
    汉武帝派人把金日磾召来,一通问答,让汉武帝更加惊讶。金日磾对答如流,没有任何差错,往往还有出人意料的言辞。
    汉武帝下令,除了他的奴籍,要他做官。他做官也不错,展现了不错的政治才干。最难得的是,他为官清廉、公正,是一员能臣。
    汉武帝一步一步把他提拔起来,最后在汉武帝死时,命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人辅佐汉昭帝。这人号称四大托孤重臣,金日磾这个匈奴王子赫然在列,成为一段佳话。
    李隆基以此事为喻,是对小论的重视,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陛下厚爱,外臣感激。”小论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小论,你好大的狗胆,如此无礼。”杨国忠正愁没机会出风头,自认为这是一个良机,大声喝斥。
    “好了。小论,你好好想想。”李隆基挥手阻止杨国忠。
    在李昌国他们的陪同下,李隆基一辆囚车一辆囚车的看完,他对吐蕃的大臣极为熟悉,能说出他们的性格、秉性、才能、缺陷,往往一语中的,没什么偏差。
    “李隆基,究竟你是吐蕃的赞普,还是我是吐蕃的赞普?”墀德祖赞很是惊讶。
    墀德祖赞对他的大臣可以说最是熟悉,然而,李隆基的点评让他有醍醐灌顶的清新之感。
    “哈哈。”李隆基特别欢畅,指点着墀德祖赞,道:“这就是你无识人之明,无用人之能,吐蕃败亡,并非天意,而是你太蠢。”
    这次,墀德祖赞竟然点头赞同:“谢谢你,让我对臣下有了新的认知。”
    “莫要谢,看着你这副丧气脸,朕特别欢喜。呵呵!”李隆基捋着胡须,得意的笑了,笑声异常舒畅。
    “陛下英明。”群臣忙着赞颂。
    能对敌国的大臣如此了解,这很难,李昌国自认他虽然灭了吐蕃,自己也不能如李隆基这般对吐蕃大臣如此了解,真心实意的赞颂一句。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战胜了千难万验,石堡城、大非川、积石山、逻些没有阻挡你们的脚步,你们把吐蕃的险山恶水踩在脚下,平定了吐蕃,朕非常满意!”李隆基快步来到军阵前,大声训话。
    这是对唐军英勇行为的最高承认,将士们异常兴奋,眼睛炽烈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齐声呐喊:“陛下万岁!”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生擒了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吐蕃君臣被你们一网打尽,这是天大的胜利!”李隆基右手高高举起,重重劈下,犹如惊雷闪电:“朕这就接受你们献俘。”
    转过身,快步回到玄武门前,把身上了皇袍一通整理,没有丝毫差错。这才高昂着头,挺起胸,站得笔直,如同标枪。
    献俘,是古代最重要最隆重的仪式,是流芳千古的大事。
    一般来说,要献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抓住了敌国的重要人物,比如说敌国的国王皇帝、丞相、大将这些人物。
    二是敌国要足够强大,要有足够的份量,不然的话,不会举行献俘仪式。
    比如小勃律,唐朝虽然抓住了小勃律王,灭了小勃律,却是没有举行献俘仪式。不要说献俘仪式,甚至庆视仪式都没有举行。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小勃律不够份量。
    这是最为隆重的礼节,李隆基不能有一丝马虎,把衣着再三整理。
    不仅李隆基把衣衫整理了又整理,就是群臣、百姓也是跟着整理衣衫,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群臣、百姓、唐军将士们,无不是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要是错过一个细节,必将后悔终生。
    “献俘!”司仪官大吼一声,如同惊雷炸响,震人耳膜。只见司仪官满面红光,激动难已,能主持如此盛大而隆重的庆典,那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李昌国手一招,龙武军押着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向玄武门而来。
    囚车一辆接一辆的驶来,排成一条长龙。囚车里的墀德祖赞无力的闭上眼睛,长叹一声。
    献俘对于李隆基来说,那是无上荣光,足以名垂青史。对墀德祖赞来说,那是平生最大的侮辱,把他与牛马这些牺牲相提并论。堂堂吐蕃的赞普,沦落到如今这地步,还有比这更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吗?
    不可能有了。
    “臣哥舒翰、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以及龙武军、三十万将士,奉旨出征吐蕃。”李昌国眼中光芒闪烁,能参与献俘本就是莫大的荣耀,更别说这种荣耀还是自己一手谋划,一手推动,一手实现的,他热血沸腾,声调很高:“赖将士用命,攻占石堡城、打下大非川、越过积石山、攻占逻些,平定吐蕃,擒获吐蕃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以及群臣,献于大唐皇帝陛下!”
    李昌国的声音如同惊雷,震人耳膜,群臣、百姓听在耳里,如同天音仙乐,让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
    “臣李隆基祷告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在天之灵,大唐的劲敌吐蕃平定了!”李隆基眼里噙着泪花,冲天施礼,祷告列祖列宗。
    然后,李隆基这才看着李昌国,大声道:“朕接受将士们的献俘!祝贺将士们立此奇功!”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字字具有让人震憾的力量。
    “大唐万岁!”蓦然间,惊天的呐喊响彻天际,直冲九霄。
    李隆基、群臣、将士们、百姓,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仰首向天,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庆典的第一个**到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庆功宴

    第二十章庆功宴
    吼声响彻天际,震动九霄,地皮都在的颤抖。
    参与此次庆典的所有人,包括李隆基、李昌国、太子李亨、李林甫、陈玄礼,以及群臣和百姓,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大吼。
    瞧他们那卖力模样,个个额头上、脖子上、手上青筋怒突,如同老树虬枝。
    脸上更是挂满激动的泪水,很多人一边呐喊,一边呜呜的哭泣。当然不是伤心,而是激动过甚,难以抑止。
    就是李隆基也是右胳膊狠狠的挥动,左手却是不住抹眼睛,擦拭眼泪。
    皇帝应该喜怒不形于色,应该要有穆穆威严,如此这般又哭又喊,太没皇帝的样儿了。然而,却没有人计较,反倒认为李隆基更加亲切。
    他们之所以如此激动,不仅仅在于平定吐蕃,还在于平定吐蕃的伟大意义,与以往任何一次灭国不同。
    唐朝创建百年,灭国数十,被唐朝灭掉的国家不少,诸如东!!突厥、西突厥、吐谷浑、高丽、契丹……
    在这之中,能与吐蕃相比的大国只有东!!突厥和西突厥了,至于吐谷浑、高丽、契丹远远不能比。也就是说,能让人如此激动的灭国庆典,在唐朝历史上只有两次,一个次是李靖灭了东!!突厥,另一次是苏定方灭了西突厥。
    平定吐蕃与灭掉东!!突厥和西突厥完全不同,因为东!!突厥的主要地域在大漠。西突厥的主要地域在西域,这两处地方早在汉朝就纳入了版图。唐朝灭东!!突厥和西突厥,不过是恢复祖宗的伟业,不具备开拓性。
    而吐蕃之地是华夏数千年来头一遭平定。这是开拓,其意义与汉朝开拓大漠和西域的性质相当。这对于唐朝来说,是超越汉朝的伟业。
    对于李隆基来说,这是超越秦皇汉武的伟大功业!
    要李隆基不激动都不成。
    “朕今日方知当皇帝之乐乐如斯!”李隆基一边呐喊,一边抹眼泪,一边嘀嘀咕咕,说个不住,就象个絮叨的老太太。
    时间在惊天动地的吼声中流失。吼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响亮。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分,李隆基这才猛的想响,今天有很多的事要做。不能光顾着吼,这才意犹未尽的不住挥手,示意不要再呐喊了。
    今天这种庆典,人一辈子能遇上一次,此生足矣。所有人的兴致高昂之极,虽然李隆基是皇帝,金口玉言,仍是有些吃不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让人们勉强平复下来。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克服千难万险。平定吐蕃,解除了大唐的心腹大患。朕心甚慰!”李隆基大声吼叫,脖子上的青筋怒突:“朕接受你们的献俘!押下去!”
    陈玄礼手一挥,一队龙武军兵士过来,把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吐蕃大臣押了下去。
    一辆接一辆的囚车经过,如同一条长龙,缓缓驶入玄武门。
    百姓看着离去的囚车,心情激荡,难以自抑,又是一阵冲天的欢呼声。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凯旋而归,朕在玄武门迎接你们,请进宫!”李隆基脸上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侧身相请,如同在请客似的。
    群臣站在他身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