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太平新篇 >

第202章

太平新篇-第202章

小说: 太平新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疑是杀鸡取卵的亡国之举,现在根本不需要钱百万跳出来反对增税,就是王财自己也开不了这个口,建立新党大女儿每天都会回来把民情民意告诉她的父亲,税收已经成为帝国百姓对朝廷最不满的一项了。
    拓展财路在内阁各部中争论了许久。  已经技穷的各部官员最终还是同意了以发行国债地方式来收集社会资金,并以此项收入来稳定对外军事和国内经济,只不过大臣们也意识到了皇帝的担忧不无道理,把自愿购买的国债给改成了各级政府定量限额的摊派,比如省级机关必须认购多少,市级机关必须认购多少。  一直到县、乡一级根据地区差异都有相应的规定。  朝廷的原意是希望通过朝廷各级官员地带动来影响当地百姓,再说这确实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情,甚至为了让百姓们理解国债的意义,王财还下令舆宣司动用所有的宣传手段来向百姓们解释“国债”到底是怎么回事,希望降低阻力,增加施行效率。
    可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从一开始便在朝廷官员中间产生了普遍抵制,省级官员还能明白这国债到底是怎么回事,到了市、县、乡一级大部分官员都把这当成了朝廷新开的捐税,结果便毫不犹豫的将摊派的金额又转稼到了当地百姓头上,如果说朝廷打仗老百姓要出捐纳饷还能理解的话。  那突然跳出来什么国债就是普通百姓千百年来都没有听到过的新鲜词了。  加上有的官员为了体现政绩而强迫百姓认购,自然而然地激起了百姓强烈地不满。  各地议政院纷纷向上级官府提出行政申诉,要求朝廷取消国债并惩办相应官吏,最为严重的事情发生在安庆府,当地官员强行摊派国债激起当地议政院地强烈不满,而在议政院投诉到安庆府后,对国债政策一知半解的市长毫不客气的回绝了下级议政院的申诉,严令当地必须按时按量足额的“缴纳”国债,还公开批评辖区各级议政院议员“不知好歹”,市长的意思是说买国债有利息,是件赚钱的事情,可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却愤怒的认为朝廷拒绝接受民意呼声,消息传开后,矛盾被迅速激化,安庆离天京不远,不到五天功夫便有数千百姓赶到天京“上访”,而且措手不及的天京警方按照皇帝“好言相劝”的命令处置过于软弱,结果人群越聚越多,十天之后演变成了近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抗义群众聚集在西华门68号与朝廷各官署门口要求朝廷给个说法,一些激进的党派乘机在人群中散布倒皇论,更有人高呼推翻朝廷的口号,天京城内官府的运作立刻便被瘫痪,好在老百姓对于皇帝非常敬畏,虽然闹事的人成千上万,但却没有人敢冲击西华门68号,那些倒皇的言论也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实际上即使近一段时间来朝廷在捐税的问题上挫伤了百姓对朝廷的支持,但是创建一个强大帝国的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仍然有增无减,人们都认为皇帝是一心为百姓的,都是下级官员贪污才造成了这一切,因此“找皇上去”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这事情一直闹成这样,王财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下令调集驻军进城布防,同时严令各地暂缓国债发行,并派人去和聚集的群众沟通,向他们宣讲发行国债的种种好处,劝说他们回乡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政策,承诺朝廷将检讨税收问题上的种种不足,并将百姓们投诉的问题一一记录,限期回应等等。  王财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暂时安抚激动的老百姓,等他们都散去了,再将国债政策做一些调整,避免对老百姓造成过种的负担,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派去沟通的官员是一批又一批,老百姓却反而越聚越多,甚至开始出现哄抢店铺、殴打官员的情况,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情况王财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决心动用强硬手段将人群驱散,然后再慢慢调整。  假如王财真的用武力来镇压的话,那是什么结局确实很难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长期以来朝廷所树立的爱民形象将毁于一旦,皇长子定溯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苦苦劝说父皇继续以劝说为主,不到万不得一尽量避免用军队来解决,说到最后还苦劝王财亲自到外面与老百姓面对面的谈谈,也许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深宫大院里待的久了,王财现在有些不习惯与他们子民面对面的实话实说了,对于皇长子定溯的意见,他头一个反应是拒绝,说实话王财真不明白和这些目不识丁的百姓说些什么,详细的解释一遍什么是国债吗?还是软硬兼施的威吓?在王财看来让这些百姓出了半个月的气也算是仁志义尽了,再继续折腾下去朝廷还办不办公了?可是定溯说的也对,朝廷不能总是关起门来研究政策,要想知道政策是否对路,就应该去听听老百姓心里在想什么,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继续让皇室得到百姓的绝对支持,才能够确保帝国朝廷得到百姓的绝对支持,所以考虑了许久,王财最终同意了定溯的请求,决定带着皇长子亲自到西华门68号外去见见自己的子民,听听看他们到底需要朝廷做些什么。
    当身穿九龙黄袍的皇帝陛下被数十名禁卫军护卫着出现在西华门68号外的台阶上时,闹了十几天的人群一下子都静了下来,成千上万的人毫不犹豫的跪倒在地,“万岁”的呼声震天动地,王财突然之间感到自己是千万百姓的皇帝,亲近之感油然而生,他仔细的打量着被禁卫军隔开十余仗的游行群众,他们人人穿着缀满补丁的衣衫,虽不是面黄肌瘦却也颇有菜色,看得出生活的都不好,特别是人群中还有不少是肢体残缺的年青人,只看了一眼王财便知道他们都曾经是帝国国防军中的一员,都曾经为帝国的荣誉而做出重大牺牲的帝国士兵,此刻他们一双双信赖与渴望的眼神突然让王财觉得非常的内疚,心中一阵阵的抽*动。
第292章:平乱
    第292章:平乱
    第292章:平乱
    对于生活在皇室内廷的王财来说,王财所了解与关心的只是每场战役的胜利与失败,至于那些战争背后伤亡在王财看来不过就是些数字而已,无论是伤亡惨重的西北平乱战役,还是印北抗英战役,乃至到后来的南海战役和各藩国远征战役,事实上国防军都付出了重大损失的,特别是西北平乱与印北抗英战役,伤亡人数至少都在万人,根据王财当年在苏南搞的一套抚恤制度,这些负伤的士兵不但可以根据伤残程度得到相应的抚恤,还可以由原藉官署负责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遇上节日各级官署还会给每一位伤残军人发放补贴,甚至这些士兵可以免交所有的捐税,应该说他们都能够高于当地普通百姓的生活标准,在优抚伤残军人的问题上,朝廷向来都没有丝毫的亏欠。  但是有一点朝廷没有考虑到,这些士兵也有亲人,他们的税朝廷可是足额征收的,这样一来为帝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伤残士兵也卷入了抗税游行的活动中。
    这些事情王财自从当上皇帝后就很少过问了,身为帝国的领导者更多的是对方向的把握而不需要具体到方方面面,士兵的伤亡朝廷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只要这个制度能够保证为帝国作出贡献的士兵都能得到他们应得的待遇,那就可以保证军队和社会的稳定,可这样一来。  处在帝国顶峰地皇帝也离他的士兵越来越远,直到此刻亲眼见到这些曾经与自己一起为了国家的奋斗的士兵却站在了反对自己的人群当中,王财内心仿佛被人一把揪住,痛心的居然有些说不出话来。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人群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相同地口号,用他们的热情来向他们地皇上表达着忠诚,即使在此刻他们也没有表现出对皇帝丝毫的不敬。
    王财在台阶上呆呆的站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向人群挥了挥手臂。  情绪激昂的百姓们立刻安静下来,跪在地上大气儿也不感出的看着他们的皇帝。  好像在一瞬间大伙都忘记了聚集在此的目地,只是在心中反复的喊道“皇上,这就是咱们的皇上,这就是咱们的皇上……”
    王财又扫视了一遍人群,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朕来迟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都给说给朕听听。  ”这句话干巴巴的一点味道都没有,但却是王财内心中最真的体现。  他希望自己地百姓能够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的皇上都站在他们的身边!
    王财这番话在老百姓看来却是直白明了,只是谁都没有勇气跳出来和皇帝说些什么,此前一肚子火气而来,可听了这句话,人人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彼此大眼瞪小眼的看了半天也没有人说话。
    王财哈哈一笑。  抬脚正想下阶梯却见人群一阵大乱,唐叶带着几百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气势汹汹推开人群向西华门这边冲了过来,远远看去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大队地警察与天京驻军纷纷赶来,唐叶向来忠于皇帝,听说暴民居然把皇上给逼出了内廷,当场把腰间的短枪狠狠的一拍。  立刻派人去联络天京驻军,要求双方共同出动兵力,严厉镇压扰乱天京半个多月的骚乱。  起初天京驻军方面还有些犹豫,因为皇上曾下过严令,绝不允许调动兵力镇压群体性民众运动,违令者即以抗命罪严办,所以天京警方与驻军一直都以维持基本治安为唯一要素,只要乱民不攻击皇室、官府,他们也不会强力平乱,可这次不同了。  乱民竟然连皇上都敢挑战了。  那可不是反了吗?所以在唐叶的坚持下,天京驻军终于同意与警察部共同出动平乱。  一时间唐叶亲自率领大队警察与天京城内部分驻军赶往西华门保护皇室安全,而驻扎在城外的三万禁卫军全部紧急入城平乱,天京城内外所有大街小巷一律由驻军武装接管,任何不服从军警指挥的人都将面临被捕入狱的下场。
    皇帝并不知道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天京军、警已经迅速的控制了整个天京防务,而且还是在朝廷没有任何命令地情况下地违法军事调动,虽然这些忠于皇室的将领一心只想保护他们地皇上,但这的确开了一个军人权力膨胀的先例,如果不加限制的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导致文官政府的垮台,当然这些事情王财此刻并非没有意识到,事实上大队军警挥舞着火枪、棍棒开始驱赶人群时,王财就已经有些担心这个问题了,虽然他还没有把唐叶找来问清楚,但是军警没有得到自己的同意就在天京城内展开军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他们驱赶的并不是要与朝廷作对的“乱民”,只不过是一群想找自己的皇帝说说话的普通百姓而已,动用武力就是将百姓对朝廷的最后一点信任也给撕扯没了,这是王财绝对不能容忍的,看着唐叶满脸通红的穿过人群迎面而来,王财恼火之极,转头对站在自己身边的皇长子定溯道:“你马上带人去接管天京驻军,统一指挥警察部和天京所有驻军,立刻停止一切未经授权的军事行动,”说着王财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招呼着内廷禁卫军的皇长子定溯又补充道,“紧急状态下,你就以皇长子身份代表朕行使权力!”说完从杯里取出玉玺,在定溯的手掌上用力压了一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殷红如血一般,皇帝的权威立时表露无疑。
    定溯一怔,呆呆的看了看手中的字,又抬头看了看微笑的父皇,欠了欠身一语不发的带着禁卫军士兵转身离去,站在台阶上的王财远远的看见身穿黄袍的定溯走到唐叶的面前高高举起右手,随即唐叶便垂头丧气的将手中的短枪交给定溯,站在定溯身后的两名禁卫军士兵立刻上前将唐叶军服上的领章扯下,看押着慢慢离开,唐叶似乎心有不甘,还满脸通红的向王财望了几眼。  很快原本站在唐叶身后的警察部官员纷纷将武器收起,一起向定溯拜倒,定溯大声的训斥了几句,这些警察部官员们马上起身离开,没有多久,刚才还在人群中展示武力的军警纷纷整队退去,不过定溯考虑到皇室的安危,仍然命令一支百十人的禁卫军加强内廷安全,拱卫皇室。
    老百姓刚刚被荷枪实弹的军警一顿冲击,现在又见警察们一言不发的纷纷撤离,越发的摸不着头脑了,只是见到皇上仍然站在宫廷的台阶上稳如泰山,心中便好似有了主心骨儿一般,又慢慢的聚集到了皇宫外。
    “皇上,咱们时时都想着您老人家呢!”一个花白胡子的老汉突然跳出人群跪倒在地,不停的磕头,“皇上,皇上啊……”
    王财抬头看了看渐渐远去的军警,在紧张万分的禁卫军护卫下走下台阶,缓步走到那老汉身边轻轻将他扶起道:“老丈请起来说话,朕是你们的皇上,有什么心里话,都和朕说说,咱们商量着办!”说完王财又看了看周围的老百姓,正想再展示一下自己的亲民作风,突然看见人群中有一人始终站直了身子默不作声,一看便知道是退役士兵,王财笑了笑轻轻伸出手,想要和这位年青的士兵握握手,这位士兵一脸的激动,满脸通红、哆哆嗦嗦的将右臂往前伸了伸,这一伸王财才看清楚,这位年青士兵的两个袖管在微风中飘飘荡荡——他的两只手臂都没有了。
    “报告皇上,卑职的是131师三团二营的兵,卑职跟着倪守道将军远征北疆,在伊犁受的伤。  ”年青的士兵看得出皇上有些疑惑,马上吱吱唔唔的解释起来。
    王财脑门上冷汗直流,站在这位普通的士兵面前,他却感到一阵寒气直上心头,怔了一会却想不出该说些什么,只是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这时他再注意到人群中有这么多残缺肢体的士兵,他们虽然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的心却始终与国家,与他们的皇帝在一起。
    “我听说你们这次到天京来,是因为朝廷新的国债政策让大伙觉得有些不妥当是不是?”王财坐到小桂子端来的软椅上,示意大伙都围坐到周围,“咱们来说说这国债到底让大伙觉得哪里有问题?大伙说出来,朝廷才好去修改不是?”
    “皇上,现在日子要是和过去比起来那可是好多了,按理说咱们也不该来扰着皇上,可是皇上,这仗可不能再打下去了啊,咱们村上每年都有十几个棒小伙子参军吃了皇粮,可是这一年年的都有人死在外面,在咱们村上,一个年青人那就顶一家子生活,皇上,现在不满你说,咱们村上可多了许多披麻戴孝的,白发老娘给儿子送终,这可真是惨呐,而且这仗越打,朝廷收的银子越多……”那位老汉胀红了脸说道。
第293章:人头税
    第293章:人头税
    第293章:人头税
    “皇上,朝廷征兵派饷这也没什么,要不是皇上领着咱们跟洋人们干,咱们今天还要受那些洋鬼子的气,现在这日子就过着一个直气,有话敢说,有事敢作,县官老爷也不能随便拿咱家大顶的,”老汉身边一个结实的中年汉子打断他的话道,“皇上厚恩,咱们老百姓总是要记着的。  ”
    “可是皇上,咱们不能这么打下去了,当年皇上龙兴苏南的时候,咱家就有个几亩地糊口,到了后来皇上在京师登极,咱们日子过的更好些了,到了年关还能弄件新衣,吃上几顿肉,可是皇上,您瞧咱这一身的补丁……”一个老汉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自己缀满补丁的衣服道,“前年咱家交了二十块的西北平乱,到了去年又加征了什么印度饷,接下来就是菲饷、日饷,虽说不多吧,但咱们靠田吃饭的一年到头也弄不到这么多钱,眼见着咱们国家的土地是越来越大,可老百姓咋就越来越穷了呢?皇上,依着老汉看来,不如一年咱们只交一种饷,那个啥国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