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92章

独妻策,倾城花嫁-第92章

小说: 独妻策,倾城花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
  这几个人长得肥头大耳,因明儿是百花节,书院放假踏春,学子们都想好好的乐一乐。
  其中一人道:“李兄,我们得早订迎宾楼的客房,若再晚了,怕是就订不上了。”
  这园子风景好,处处设计雅致,连许多不会吟诗的,一进这园子就灵感四溢,回风长廊上备了笔墨,许多人诗性大发就留下一首。倒是留有诗词的亭台楼阁,大家瞧过之后,不由摇头止步。
  那些诗词实在写得太精妙了,令他们不敢与之相提并论。
  杜鹃扮成少年公子模样,在园子里各处转了一圈,来的人还真不少,没有一千人,七八百人是有了,有大半的人去了阅书楼。
  学子们看到那三层楼高的阅书阁,与书院相比,也丝毫不差。这么大的园子,没有数载的修建、打点,难有今日的规模,旁的不说,就说要搜集这么多的书,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需要常年四下预备。
  一名藏书阁的侍女道:“各位先生学子,若是看到满意的书,可供抄录,我们这里提供备好了上好的笔墨,抄录的册子根据页数计价,三十页的十文钱一本,五十页的十五文,一百页的三十文,笔墨可自行取用。”
  山长捻着胡须,问侍女道:“敢问姑娘,这园子的主子是什么人?”
  侍女笑盈盈地道:“我家主子是个普通人。”
  “姑娘客气,寻常人哪里建出这等精妙的园子,还有这阅书阁珍藏无数,收集这么多的书可不易呀。”
  侍女又是微微一笑,“我家主子说,他就是普通人,和大家一样,闲来钓钓鱼、看看书、下下棋、弹弹琴,偶尔绘几幅画、作几首诗……”
  山长的眼里更是惊叹,没定名的亭台楼阁他去瞧了,里面诗词做得极好,他自愧不如。
  身边有人道:“山长,在下以为这园子的主人许是大儒,更是隐士。”
  “大隐于士,建了这等园子,还供我们读书游玩。”
  山长顿觉感动,瞧瞧那些个嗜书如命的学子,一到这儿就不想走了,一个个与这里的侍女、小厮询问自己久慕的书,有些在书院没有的,这里竟也有。
  若是换作旁人,还不得藏得死死的,可在这里,还供学子们抄录,这笔墨免费,这纸也与外头相差无几,虽是略贵了些,也不过是五文钱的价格。
  那可借书的柜台前,排成了长队,有的学子手里还拟了单子。
  “这位公子,一次只能借一本书,你看完了可以再还回来,我们这里的藏书不多,因书稀缺,大家若有需要可以抄录,但不可带走,请大家帮忙,要是书少了,管事会责罚小的,有些书原本珍贵,小的可赔不起,还家大家多多体谅。”
  瞧这书僮说得怪可怜的。
  有专门记录的人,又有专门寻书的人,这里的书虽多,可那几个侍女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就寻了出来,借到书的人就签下名字,在京城书院哪班就读等,如此后,就可把书带到专门的阅书室看了。
  也有服侍婆子的茶水的婆子,会低声问道:“公子要茶水么?寻常茉莉花茶、菊花茶十文钱一盏,二等碧螺春、铁观音二十文……”
  末了,又会问道:“我们这里还供点心,大馒头三文钱一个,
  素菜包子两文一个……”
  有人想读书,可也不能饿肚子,家里都不富足,就要了一盏茶。
  午后,杜鹃又在各处瞧了一眼。
  荷花池,有人雇船游玩。
  鱼塘,也有人租鱼具垂钓。
  迎宾楼那边生意光爆,有喝茶、听曲儿的,还有说笑的,无论是上等客房、中等客房还是下等客房全都预订满了。
  百味居,今儿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都没停过,乐得孟管事的一张嘴都合不上了,厨房的人个个都没吃晌午,饿了就吃一个大馒头,虽然忙,却是人人喜逐颜开。
  有会骑马的学子跑到了山坡下的马场里骑马游玩,也有去练功室的,十八般兵器就摆在那儿,供他们尽兴玩耍。
  莲清池那边,有的学子进了男汤馆洗澡。
  今儿来的人,是五花八门,玩的、散心的、吃的、睡觉的、赏景的、看书的……全都有了。
  杜鹃转了一下,在各处摸了个大概,飞一般回到怡然阁。
  “小姐,小姐……今儿生意红火。”
  她喘着粗气,“百味居都已经卖了四千多两银子了;迎宾楼连杂房都被人预订了……”
  去百味居、迎宾楼的可都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少爷,爱读书的、争气的都去了藏书楼。
  “小姐,藏书楼的阅书室里,有三成的学子连盏茶都舍不得点呢,省下了银钱就买了抄书的册子。”
  温彩定定心神,“你传话出去,让侍女们把外头不好买的书摘录出来,抄一本三十页的,付三十文钱,抄五十页的付五十文钱,抄一百页的付一百文,按我们书的页数计价。字必须得写得工整。”
  冬葵现在对自家小姐可算是佩服五体投地,她早前也出去了一趟,学子们突地看到一个清秀可人的年轻姑娘,冲着她傻笑,冬葵一羞,一溜烟跑了开去。
  梅雪今儿好几次想出去瞧稀奇,硬是被梅三娘寸步不离地给拘在屋里,连院门都合了,丫头们出入都是敲门,惹得梅雪心里给猫儿抓一般。
  杜鹃去了趟藏书楼,让管事说了抄书的规矩,寒门学子们一听,听起来还不错,立时便有一些人会取了笔墨开始抄书,更有的将早前抄好送的到柜台上,换了银钱又买了几本来抄,一边抄自己想要的书,一边抄了再卖给藏书楼。
  近黄昏,一些没订上客房的人便要离开了,临走从花房买了珍稀花木,那盆“福寿成双”便卖了一千两银子,而买到的人还对身边人道:“去年,我大哥得了盆双喜临门,花了一千两,这有树有花,比那个还合算。”
  一听那人的言辞,就知是家里富贵的。
  对于有钱人来说,就算花上数千两银子买一盆花也不是难的;对于贫人来说,依如阅书室里那些寒门学子,此刻住不起迎宾楼,只能点灯在阅书室里熬夜一边读书、一边抄录,借着这机会也可赚点银钱,好解决吃饭问题。
  到了夜间二更时分,暮鼓之音传来,一个巡园的老者吆喝道:“二更一刻了!二更三刻各园下匙。开始清园喽!清园喽!”
  第144章不敢接受他的爱
  由十人组成的巡逻队开始四下清查,若还有在外游玩的,巡逻队会劝其回去,实在没地儿去的,可到藏书楼阅书室将就一夜,如今已是三月初,春风拂面,夜里虽有些凉,但还不至太冷,阅书室门窗一合,身子也能扛得住。
  百味居与迎宾楼看似两处,却有一道共同的院门,院门一锁,外头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园子里规矩,今儿也再三与人叮嘱过了。
  也有的人黄昏就去了外头镇上的客栈,听闻连客栈里今儿也是数年来的第一次爆满。以前也爆满过,那是几年一度的会试大考。每逢大考年,各地考生学子云集京城,京郊各镇、县城客栈都住满了人。京城的客栈费用太高,他们就住到邻镇、邻县的客栈里,待近了跟前,再几个合雇马车或提前步行入京赴考。
  二更三刻后,各处的管事云集怡然阁。
  温彩笑微微看着众人。
  各个脸上喜气洋洋。
  后山专管菜蔬、果园的管事道:“今儿百味居一处就从我们那儿捉了八十只兔子、三十只鸡去,都是按市价买的。”
  “比寻常高出的那部份价儿,你们几家照着各家卖出的鸡兔数量分了,往我这儿上交的银钱,还照以前的规矩。”
  “多谢小姐!多谢小姐!”
  百味居的管事道:“今儿付了成本,还净赚了三千三百二十两银子。”
  温彩望了眼冬葵,她拿着算盘,道:“扣除六百六十六两银子的分红,应交……交给小姐二千六百五十四两银子。”
  温彩道:“百味居差缺的调料、柴禾,若是打碎了碗碟等物,得从你们自个儿的盈利里补上,成本那块就从总帐上出。”
  孟管事应声“是”,六百多两啊,他这回赚大发了。
  小姐前
  几年一声不吭,这一出手就让他们赚大钱,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也能过好日子。
  杜鹃领着双双开始清点银子数目。
  有人开始恭喜孟管事,这百味居是孟管事在做管事,那迎宾楼则是牛大郎,众人见温彩待他们宽厚,一个个笑逐颜开。
  牛大郎轻声道:“迎宾楼虽收了订银,可不好全退,只算今儿的盈利,合八百六十两又二百文钱。”
  温彩道:“二百文就赏了打杂帮忙的伙计。”
  冬葵拔弄了算盘珠子,道:“小姐,牛管事得付六百八十八文钱。”
  牛大郎照了孟管事的样子,让两个跑腿伙计把银子抬给了温彩,当场点数清楚,剩下的就是他们自个儿的利钱。
  莲清池、跑马场、藏书楼等地也者有收益。
  温彩看了一眼,几处相比,就藏书楼收益最小。“藏书楼的收益都归你们自个,这添茶添水的,你们也都辛苦了。另外,从今开始,藏书楼上下,往后藏书楼上下另有一份月例,管事二两银子,底下的人每人一两银子。”
  那管事婆子正瞧着百味居、迎宾楼两个眼馋,激动跪下。
  温彩道:“你一大把年纪,进来就行了礼,莫再跪了,扶她起来。”她扫过众人,“这园子里,藏书楼的收益最小,也甚是辛苦,没有藏书楼很难吸引更多的客人,你们各处的生意也不会这么好。这园子的景致占一半,那些书也占一半,所以各处要敬重藏书楼的人。”
  她搁下茶盏,又继续道:“藏书楼那边,若书物短缺,我便拿你们试问。对于不常见的书籍,你们要懂得把书预备一本上也防万一丢失也有填补的。若是有人要买,你们多卖了钱,一半交到公中账房,一半自个留着。藏书楼破了茶盏,毁了灯台,一律由你们出钱换了新的补上,虽说生意不好,可也是盈利的。”
  温彩顿了一下,又道:“我厚待你们,你们也要厚待手底下的人,不可薄待了去,要是有人告发你们,我便扣掉你们当月盈利的一半银子,再赏告发者那一半银子的五成赏红。”
  这就是要上下起到监督作用。
  “谁要是在账上给我动手足,可别管我翻脸不认人。你们该得的,我给,可你们也得本分老实地做生意。”
  众人齐声应是。
  梅三娘母女也在帮杜鹃清点银子,多是一两、二两的。
  孟管事瞧着她们清点得辛苦,“下回就次日送银票来,这样姑娘们就不必如此辛苦。”
  温彩瞧了一眼,对杜鹃道:“把我的锦盒取来。”
  “小姐,哪一个。”
  “蓝色的那只。”
  不多会儿后,温彩打开盒子,“这是各处拟定的规矩,大家都拿回去,抄了大的贴在墙上,各处的规矩都给上下讲清楚了,免得不懂的犯了忌讳。”
  杜鹃对应着给众人发了。
  先把各处赚钱少的给打发了,再上几处赚钱多的,一一清点完,众人又带回他们应得的,赶回去给大家伙分钱。
  跑腿的小厮、小二,一早知有钱拿,一个个虽说忙了一天,强打着精神坐在店里,迟迟不敢歇下,见管事的回来,叫了众人念了店里的规矩,又照着各人的辛苦、功劳程度分了钱,自然这管事是得了大头,但对跑腿的小二来说,忙一天就领了二两银子,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
  因温彩发了话,让他们善待底下人,各处管事都给得相对较多。
  整个园子上下,喜气融融,连新来住在稻香村的几户人,各家的子女都带回了银钱,喜上眉梢,直说走了好运。
  “娘,我听说牛家的大郎是管事,得的更多。”
  牛大郎……
  早前见他卖身为奴,还不愿把女儿许配过去呢,如今瞧瞧可不就出息了么。
  此刻,梅三娘也觉得牛大郎人年轻,长得不差,还会读书识字,正拉了冬葵去打听,冬葵哪里知道什么,一问三不知。梅三娘又摆了点心、瓜子去请杜鹃来。
  杜鹃猜出梅三娘的意思,道:“是稻香村牛家的大小子,家里原是佃户,他是早前因家贫卖身给小姐为奴的,得小姐赏识。”
  只这么轻飘飘一句,梅三娘满是欢喜。她一直就在给梅雪挑人家,都是下人、奴才,可不是门当户对的么,这牛大郎瞧着是个能干的,否则以大东家那精明的样儿,那么多年轻小子不用,怎会单单用他。
  第二天,有游园的学子到了后山果园张家玩,张家的女人就夸自个做的鸡好吃,几个学子便给了银子要在她家吃饭,乐得张家的女人高兴了一场。
  孟大生听说后,认为后山张家抢了百味居的生意,在双双面前游说了一番,使了双双到温彩跟前说道。
  温彩听了后,淡淡一笑,“那些人吃惯了酒楼的,就爱吃些农家饭菜,且由了他们去,毕竟去那里吃的是少数,大头不还在百味居?要是不给他们赚点钱,回头怕是更在背后说道,弄个不好,使人找
  你爹的麻烦不是更难弄。”
  双双一听,觉得是这么个理。
  张家的女人吃到了甜头,做了一只鸡、炒了几样菜就赚了二两银子,与后山几户人炫耀了一番。于是,后山几家也跑到园子里来瞧,想拉客人过去吃。这拉去的,人家有了防备,怎么也信不过,仿佛那饭里要下毒一样,避而远之。
  三月初二黄昏走了一些人,三月初三便有些京城的达官贵人来游园赏景,见这园子建得好,有吃有玩还有住的地方,生意又忙碌了起来。
  但生意最好的是花房,一天时间就买了近万两银子的花木出去,温彩给花木定的分红标准是五分,就是每卖一万两银子,给花木房五百两。
  花房一家上下都是卖身给温彩的下人,她在使用上也颇是放心,为了让花房上下有个帮衬,又新添了几个小厮、丫头进去帮忙,新添的小厮、丫头都从温彩这里领月例,全定的是一两月例银子。
  梅三娘见花房的生意奇好,带了他儿子梅冬子也去帮忙,忙碌了一天,花房管事便给了梅三娘母子俩三两银子,乐得梅三娘呵呵直笑。
  三月初三午后,学子们陆续离去,三月初四书院要开课,但来游园的人却有不少陆续住进了迎宾楼,也有闻听说畅园里的牙签兔、水煮兔做得地道的,特来吃兔子。
  夜里,温彩正待歇下,红燕来禀:“小姐,雍郡王求见。”
  温彩去了花房偏厅。
  届时,花房管事一家回避到了自家住的后院里,那也是一座体面的小院,人住在后头,但花都在前面,平日前面花房也使两人守夜,虽有院墙,名贵花木也怕被偷盗了去,一些花木是三年前就开始种的,如今好不容易见银子,怎能白白便宜了贼,花房也养了两只狗,有了生人就会摇头吠叫。
  一日时间,京城知道畅园的人就不少,尤其各亭台楼阁挂的诗词,也渐次传扬开来,所有诗词的作者,尽皆署名“畅园主人”,这畅园主人是谁,谁也没见过,众说纷纭,更多的说是一个隐士,也有说是一个大儒,还有人说是一个老头儿,有的说是一个翩翩少年郎,还有的说是风流倜傥的中年男子,总之,没一个人猜这畅园主人是女子。
  那等幽雅的园子,那等如同世外仙景的地方,就该是一个有才的名士方能建出来的,似乎这样才合符他们的猜想。
  慕容恒面容意外,他想到那些地方建出来是这样用的,可以借着游园来赚钱,连花木也卖出了天价,偏还有人抢得跟宝贝一样。
  “你是不是后悔,不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