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723章

大明武夫-第723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和难民描述徐州兵马的作风,城内倒是有来自徐州的商行,此时已经被待若上宾,那商行掌柜伙计都是毫不犹豫的保证,说既然进爷答应了,那就肯定没差错,凡是和徐州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赵进说话算数。

天启四年四月底,天津开城投降,在投降之前本门打开,有几十骑狂奔而走,这些人都是城内的官员军将,他们不相信赵家军的保证,可半个时辰的时间,对方手里又是几千骑的骑兵,想要带着家人跑已经不可能了,心肠冷硬的索性是招呼心腹护卫带着些许细软先走,顾不得家人和家产了。

赵家军只是按部就班的接管了城池,和北直隶境内的其他州县不同,在预先的计划中,这天津城是作为前进大营看待的,接管之后没有急着进军,一方面全军休整,一方面在天津城内外进行调配。

官库存银存粮被拿出来买卖房宅,雇佣民壮,将城内城外的物资开始调换,城内存有不少的火药和兵器,刀枪火器对赵家军帮助不大,但火药却是紧缺,筛制挑选之后补充道各火器部队,同时把城外的粮草搬运进城,有城墙遮蔽,毕竟比在城外安全不少。

除了这些,来到天津这边的十几艘海船都是装满了物资,同时还在雇佣来到天津的海船,同样是装满各种军需物资,郑家大帮和余家的船队都派船回去,准备调集新船来到这边,这水上的船队就是赵家军最后的预备,尽管没什么可能用得上。

在这个时候,王在晋和幕僚们已经没了当初的灰心绝望,也没什么奢望期盼了,甚至连忐忑都没有,只是好心的观望赵家军的军容和动作,然后耐心等待对方的安排,本来满心悲凉的离开,没曾想走出去一个时辰不到就被赵家军的骑兵抓了回去。

被抓那一刻,自王在晋以下,每个人都是手脚冰凉,觉得徐州人马后悔了,搞不好要杀人立威或者逼人投降,没曾想被带回去之后,接待他们的军将还满怀歉意,说还要你们去京城那边通报消息,不然没个足够身份的人物,到时候双方都会有麻烦。

这等客气对待让王在晋一干人都是懵懂的很,你们徐州兵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又有这样的战力,还需要什么通报消息,难道不是直接打到京师去做皇帝得天下吗?纳闷归纳闷,败军之人没什么发表意见得权力,也只能闷闷的听从。

王在晋看着赵家军在静海县城整顿地方,然后看着第二天赵家军拔营行军直奔天津,徐州人马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平常,王在晋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做,可赵家军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按部就班,规规矩矩,没什么差错,没什么耽搁和错漏,各旅团连队各就各位,一切都是整齐而快速,就是这无数的司空见惯组合起来,成了难得的高效。

官军是什么样子,王在晋看得多了,无论是作战还是行军,都是乱糟糟的一片,所以要从容安排慢慢来,不然就会出篓子,处处有混乱,处处在耽搁,合在一起就是乱纷纷一锅粥,和这整齐有序的赵家军比起来,立刻分出高下。

幕僚们没有王在晋看得那么深,他们都在感叹赵家军的装备和军需,赵家军士兵们身上的铠甲让人咋舌,更不要说那火铳和火炮,每一件看起来都保养的很不错,每一件都不是粗制滥造,徐州怎么就能炼出这么多的好铁,怎么就能装备到这么多的兵卒身上,想想大明这边,只有把总以上才有顶铁盔,而且还是粗制滥造的货色,至于这铁甲也就是锁子甲,哪里比得上徐州这铁板?

至于军需,朝廷每次出兵,对地方上都是灾难,官军手里没多少存粮,主要靠地方供应,加上军纪败坏,每次过境都好像闹了兵灾一般,即便如此苛待地方,可手里的军粮还是紧张,对方一旦截断粮道,军心士气立刻是崩散,之所以这次能汇合这么多的兵马和徐州决战,就是因为天津那边存储着大量的粮食,而且这些粮食官军可以用。

看着运河上装满粮草的漕船,负责军需的几位师爷都是羡慕的眼红,他们自然知道依靠漕运运输军粮最为便捷方便,可从前根本就做不到。

第1268章还没到好时机

漕上粮食再多,也和军粮没有关系,想要触碰那就是要了相关官员的命,别说打胜仗,连官位都未必能坐得稳,这徐州兵马怎么压服的那些漕运豪绅,大家都是好奇,同时这军需军粮供应的稳与不稳,也是彼此胜败的原因。

还有大家都纳闷的一件事,那就是赵家军的军纪到底是怎么维持起来的,朝廷兵马军纪败坏这个不是什么秘密,平时驻扎的时候还能约束,一到战时需要兵卒们拼命厮杀,也就不能管的太严,免得激起火并内讧,或者上阵迟疑不前,军将们往往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有所放纵,可徐州兵马的士卒都是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那徐州又不是什么富裕繁华的地方,可他们就能做到令行禁止,秋毫无犯。

“……在老夫看到贵处兵马之前,还以为天下间的兵卒都是顽劣匪类,不用钱财美色诱惑驱使,根本没办法激发他们的凶性血性,见到你们徐州兵马,才知道史上这岳家军并非虚妄……”

王在晋还是见到了赵进,他忍不住说出了自家的感慨。

当看到赵进和伙伴们之后,即便王在晋三十余年宦海沉浮,已经养成了足够的涵养城府,还是忍不住目瞪口呆,和从前那些初见赵进的人一样,王在晋根本想不到赵进居然这么年轻。

“这大明气数已尽了!”王在晋感慨说道,若是兵败被俘的当天见到,王在晋当晚就会寻死,不过这来回一折腾,他的心气都已经没了。

按照常规的判断,能做出这么大的局面来,想必是老谋深算之辈,这样的人物穷极一生谋划才有这样的成果,但这些在野枭雄毕竟势单力薄,没有朝廷官府的庞大资源支撑,只能靠自己和徒党,即便做成什么事情也会心力憔悴,会早衰得病,等他们老死病死之后,子侄徒众往往没了他们的号召和才能,经营谋划起来的势力局面也会崩散,朝廷官府靠着拖也可以拖到胜利。

但赵进和伙伴们都是二十出头,看那沉稳气度就知道他们不是被推出来的幌子,他们这般年轻就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地步,再过些年又会怎样,恐怕还会蒸蒸日上,而大明这些年内忧外患,日薄西山,稍微清醒的人都能看得清楚。

“这几日折腾了王先生,实在是抱歉。”听到这开场白之后,王在晋更是深信自己的判断,这样的年轻人还这么能沉稳,那就更多了些成功的把握。

心里想得多,可王在晋也不知道怎么回话应答,弯腰屈膝做不到,客气几句也做不到,但自己又是被俘的败军主将,对方没有拷打苛待,想要做出一副风骨来也觉得难堪。

赵进没有理会王在晋下面的沉默,只是开门见山的说道:“王先生,我军胜的太快,消息即便传到京城,恐怕上上下下也未必肯信,再一扯皮拖延,还不知道耽误多久,但王先生去京城那边报信的话,京城那边就会立刻相信了。”

王在晋坐在那里摇头苦笑,身为大军督师,若是他来通报大军惨败,的确没有人能怀疑。

“我会安排车马送王先生回京,请王先生传递个消息给朝廷,大军从天津出发到京城最多四天时间,现在宣府、蓟镇、京营连同北直隶各路兵马都已经被我军击溃,京城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御,想要依仗城池遮蔽也不可能,我这近百门火炮总能敲开个口子。”赵进云淡风轻的陈述,王在晋脸上的轻松也一点点消散,他知道对方所说的没有一丝虚假。

“王先生,现在我拿下天津,城外存粮也都为我所有,自清江浦到济宁,济宁到临清,临清到天津,这一路的运河漕运都是畅通无阻,有存粮,粮道也都在我控制下,我赵家军进退无忧,也就是说,我赵家军想在这里呆多久都可以,王先生,你说是不是?”赵进笑着问道。

王在晋的神情渐渐严肃,赵进这番话表述的很清楚,赵家军的进退掌握在自己手上,随时可以攻破京城,但如果对方真要这么做的话,想必不会说这些人所共知的。

“京城被攻破,想必是天下动荡,这虎视眈眈的蒙古和女真定会趁势进逼,那西南也要再度大乱,到那时候,只怕天下间要乱的还不止这几处,这等动荡混乱,你们不想见到,我也不想见到,可我兴师动众率军到此,没有就这么回去的道理,想要让我退回去,那就派人过来谈吧!”赵进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听到这里,王在晋却忍不住冷笑了声,脸上有置生死与度外的神色浮现,王在晋盯着赵进说道:“赵头领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好似为了天下大义,实际上是实力不足,还没办法吞并天下,还要经营生聚,等到实力够了,就会兴兵再起,图谋大事吧!”

屋中吉香的脸色已经冷了下来,赵进却是笑了,晃晃头说道:“王先生说得没错,王先生能看出来的,想必天下间许多人都能看得出来,目前的确不是吞并天下的好时机,我还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若是这时候夺取天下,会引起兵灾动荡,到时候会引来天下人的怨恨,再之后就要处处扑火,那何苦来哉……”

王在晋没想到赵进这么直接的承认,错愕了下,才语重心长的开口说道:“赵头领,你是少年英才,一时走错了路,现在回头从善还来得及,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要是你愿意归顺,封侯拜将,甚至裂土封王都不是不能……”

赵进忍不住笑出了声,摆手说道:“王先生不必劝了,现在我没办法吞并天下,但足可以灭国杀王,灭掉这朱明,然后从容收拾乱局即可,我不想引天下人的怨恨在身,可不是怕天下人的怨恨,无非是多花些时日罢了,赵某还年轻,耗费得起。”

王在晋的所有精气神好像都在刚才的强顶中耗尽了,此时满脸凄苦神色,颓然叹气问道:“既然如此,赵头领又何必等朝廷议和,就算议和成了,赔款割地,可也不过是拖延几年,等赵头领你经营好了,还不是要领兵打过来,那结局还不是一样。”

“我从前就和赵大人和崔公公说过,多活几年总是好的,在这几年里或许能找到奋起的法子,或者大势改变,总要求一丝指望才好,若是不想的话,赵某也不强求,赵家军就在这边,等着朝廷来决一死战!”赵进笑着说道。

这等实话实说让王在晋忍不住再次苦笑,沉思片刻之后深深叹气,点头说道:“纵是穿肠毒药,此时也要吃下口去,没得选啊,赵头领说说章程吧!”

赵进点点头,从身侧拿起一封信递给王在晋,开口说道:“细则都写在信上了,赵家军要山东全省、河南归德府、南直隶江北各府州,这些地方境内朝廷不得有一兵一卒驻扎,这些地方边境五十里内朝廷不得驻扎军兵,不得收取赋税,但可以委派官员,只是不得干涉政务,凤阳皇陵可以算作例外,漕运为徐州和朝廷共享,若朝廷官府不擅自挑衅,徐州会维护漕运通畅,绝不阻拦截断,清江浦漕粮聚集,海州扬州盐税征发,徐州不会干涉,也不会抽水。”

“你这是要割地……”王在晋先是念叨了句,随即愕然说道:“盐税,漕运之利你不要,那你割地又有何用?”

漕粮是大明的命脉所在,江南粮税通过运河运到京城,这几乎是天下根本了,而盐税则占到天下赋税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和其他不同的是,这些银子是集中收取的现银,是朝廷可以使用的现钱,在很多年景里,盐税几乎是朝廷手里唯一的现金。

徐州赵家军的图谋大家自然看得明白,割地也是情理之中的,可关系大明命根子的这两项大宗财源赵进居然主动声明不要,即便是有诈,做出这态度之后日后也会有被动,更何况这等位置的雄杰不会为这个撒谎,这两笔大钱不要,这不是明摆着要资助大明朝廷,明摆着要资敌吗?这年轻人到底要干什么?王在晋已经糊涂了。

“王先生你只能看到这漕运和盐税吗?我让出这么多条件来,就是不想让朝廷诸位为难,为什么赋税根本,为什么社稷宗庙,没完没了的拖延折腾,我这边不喜欢讨价还价,我考虑的足够周到了,若有人觉得我急着退兵,或者想要借此得寸进尺,恐怕会很后悔。”赵进这番话虽然带着威胁,语气却很平静。

王在晋此时的神情却很复杂,这复杂神色里更多的是迷惑,漕运和盐税难道不是天下根本吗?为什么说自己只能看到?这年轻赵进从容不迫,他开出这样的条件,这么急着议和,但又没有任何理由说明他有退兵的必要,现在局面的主动权完全被他抓在手中,他到底要做什么?

第1269章大明的行家

想到最后,王在晋也不去想了,局势已经如此,找不出不按对方步调走的方法,他迟疑了下就答应下来。

“我会派车马护送王先生回京,从天津这边沿河急赶去京城,差不多需要两天多,我在这边等七天,若是七天后回信还不到,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到时候王先生若在京中,定能听到我徐州的火炮轰鸣!”赵进朗声说道。

王在晋听到这句话脸色一变,随即笑着说道:“也不知诏狱中能否听到这炮声轰鸣。”

护送王在晋一行人的队伍倒是好找,直接在俘虏里挑选了一队精干人士,然后给他们配上车马兵器就打发上路,反正在这顺天府内,他们也没什么地方可去,看王在晋的神情气度,倒不是那种会半途逃跑的鼠辈。

或许是巧合,那边王在晋一行人刚走,徐州那边就有信送到了天津营盘中,信上说得是徐州最近时日的近况,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正常进行,王兆靖特意提了徐州和清江浦以及海州港的生意,一切都很红火,已经比去年同期要好了,更有不少人来徐州这边购房置地,哪怕不住在这边,也会先圈下一块地方备着。

这些消息都不是要紧的,在四月二十的时候,河南官军兵分两路,一路沿黄河自归德府考城县攻入,一路却是自涡水过亳州,想要从西南方向进入徐州,不过这两部新练河南官军立刻遭遇了顽强阻击。

说是顽强阻击,倒不如说迎头痛击,李家兄弟率领的归德军兵团没有去硬碰,反倒是渡河兜了个圈子,直接封住了那一路官军的后路粮道,然后和赶过来的骑马军士第二团来了个两路夹击,直接把打垮了这一路,抓了不少俘虏。

而过亳州的那一路是经过凤阳府境内,在一开始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大部队拦截,可军兵营和田庄的力量出动,没日没夜的骚扰,让这一部走得很艰难,当军兵营汇集到足够多的数目之后,由钟功贤率领的凤阳军兵团为主导,直接把这一路包围了。

河南官兵本就是战战兢兢,也就是对上团练出身的赵家军军兵才有些底气,硬碰硬做过两场之后就知道自己不敌,等到被合围之后试着冲了两次,然后就干脆利索的投降,倒是给当地带来了足够的劳力。

此外,南京方面一直尝试着派兵过江,按说南京和周边也可以凑出万把兵马,而且精锐的比例还很高,可始终没有派出过千规模的营头,最多就是不断的派船接应狼山一路的官军去江南,但接应的也不多,几次被大船撞沉之后,出动就更加小心。

而且董冰峰第三旅两个团现在就在扬州府附近驻扎,另外两个团则是去往庐州府那边扫荡,在这片区域倒是没有任何抵抗,甚至在庐州府那边,还有很多士绅豪强主动配合,那边虽然没有和赵家军打过直接的交道,却在清江大市和徐州集市上受益不少。

按照内卫和巡丁们的侦缉,在赵家军大军北上的时候,无论是外围的官军还是本地的士绅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