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大军阀-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这才想到派遣探马一事,招呼数十军营细作骑马追上,无奈摇头走回营寨。刘琦看到刘备等人回营,开口问道:“舒服可曾击败敌兵?”
刘备面色尴尬不知如何作答,旁边的诸葛笑着接话说道:“敌将已经败退,公子不必担心。”
“叔父当真厉害,南阳将士都不能在此地讨得便宜。”刘琦并不知之前的战事,开口说道。
刘备面色更为尴尬只得摇首走入大帐,徐庶开口道:“公子还是回帐内好生歇息,将身子养好。”刘琦闻言点头,慢步走回自己所住军帐。
黄忠带着兵马退回来,却是没有再去之前所下营寨而是直奔襄阳城。城门上的兵卒看见黄忠兵马出现,赶紧将将军蔡瑁等人叫上城头。
“开城门。”蔡瑁转头望了望一旁的年轻男子,相视点头后开口说道。
待黄忠领兵入城后,蔡瑁等人一同下城迎接。黄忠老脸一红,摇头叹道:“没能引出刘备兵马,让孝直、仲达白费心思了。”
第八章襄阳如今换主,二刘身险祭拜
第八章襄阳如今换主,二刘身险祭拜
听到黄忠如此说,站在蔡瑁旁边的司马懿低声笑道:“未能诱出刘备兵马并非将军之过,看来刘备身旁能人也算有点本事。”
“不管如何,我等都已顺利进了襄阳,这也多亏黄将军将刘备兵马挡与营寨中。”法正开口说道:“我等一同进去吧。”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蔡瑁在一旁开口问道:“难道就这么让刘备兵马挡着南下之路?”他可不相信黄忠等人调动数万大军只为这襄阳一城,或许整个荆州才能满足那位王爷的胃口。
“先不急着发兵,”法正开口说道:“我等还得把礼节做足。首先刘景升安葬之事不能再拖了,我主已经传来命令,刘景升身为汉室皇族,葬礼不可草率。在此期间襄阳更不得有战事发生。”
蔡瑁心中讥笑刘氓虚伪,用此行为来收买人心。表面上却是做出一副老实样子,点头说道:“此事瑁定会办妥,襄阳城绝不会出现乱子。”
“主公,探马回来了。”待黄忠进了襄阳并把兵马安顿好,刘备派出的哨探已经回转营寨。关羽走入军帐看向正在商讨战事的孔明几人,眼神却是和气不少。
“云长来了,有何消息?”放下手中木棒,刘备抬头问道。
关羽深吸一口气,开口道:“探马来报黄忠直接领兵入驻襄阳,并没有与城内将士发生任何战事。”
“黄忠当真直接进了襄阳城?”刘备闻言呆立,片刻过后冷声问道。
“麾下探哨确实如此说,应当不会有假。”关羽也知道此事重要性,低沉答道。
诸葛与徐庶相视一眼均无奈摇头,后者出言宽慰道:“即使蔡瑁向黄忠等人献了襄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站稳脚跟,主公还有机会将此城夺回来。”
“如何夺?”刘备言语充满了苦涩,“我之兵马与南阳将士本就相差无二,如今对方将士不但兵甲优与我等还占据地利,击败谈何容易。”与刘氓数次交战,刘备都是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主场作战并有了些优势,又被蔡瑁投降完全打乱,这让刘备如何接受。
“主公,当务之急是将此消息封锁,万万不可让刘琦公子知晓,亮恐其受不了任何刺激。”诸葛开口道:“至于如何攻取襄阳城,主公可煽动襄阳城内的百姓让黄忠等人自乱阵脚,届时主公挥军杀入,可破襄阳。”
“好,就依孔明所言。”刘备点头,此刻看诸葛的目光又与前日大不相同,诸葛的临机当断让他十分欣赏。
“孔明,你这卧龙之号不虚啊。”徐庶并不介意诸葛抢了他的风头,开口笑道:“师兄我多有不及。”
“这都是师兄有意相让,亮不敢居功。”虽然师兄弟之间交谈时日尚短,但诸葛可不敢小看了他这位弃武从文的师兄,比起兵法谋略只在自己之上。刘备看着手下两人相处和睦,也是颇为欣慰的连连点头。之前不好消息带来的愁云也已消去大半。
可不等刘备有动作,襄阳城内就传出天子下诏以王侯礼下葬刘表的消息。刘表治理荆州数十年,治下百姓对他无比崇敬,原本黄忠等人入主襄阳也让百姓颇为不满,但此举却是博得不少人好评。
如此大事刘备等人想蓝夜拦不住,刘琦终究是从兵卒口中知晓一切。沉默半日后找上刘备,言及要入城拜祭亡父。刘备第一反应是绝对不行,但转念一想,对方祭拜父亲自己有什么资格不允,刚想说出口的话不由得收回腹中。
“主公,出此计策之人,用心极险。”诸葛看了看身前几人,沉声说道:“主公若有一丝不慎,必将陷入险境。”
“孔明所言何解?”刘备倒没把这事往谋策方面想,听到诸葛如此说,不解问道。
诸葛亮轻抚右掌所握羽扇,摇头叹道:“此次州牧葬礼城中已有传言任何人都可前去观礼,主公与公子琦如今已至襄阳城,若是不去岂不遭人病垢?”
“何况主公带着如此多兵马前来,只要襄阳城内有心人恶意散出些许消息,休说襄阳百姓将视主公为憎恶之人,就连江陵也必然受其波及。”
“公子琦更是如此,只要摆下此局之人愿意,公子不出三日必被荆州上下所唾弃,背负不孝骂名。”诸葛叹息着说道:“更有甚者,会将州牧之死牵连到公子身上。届时公子休说除去蔡瑁夺回襄阳,恐怕这荆州都不会有容身之处。”
“那我该怎么办?”刘琦一阵心乱,“我若去定会落入蔡瑁手中,若不去不但荆州容不下我,就连琦自己也觉无颜苟活。”
“说了这么多,去与不去不过是个选择。”关羽开口说道:“就让羽领兵一万护送大哥与公子前去祭拜老州牧,我倒要看看谁人能挡。”
“云长此言不可。”徐庶摇头说道:“若是主公当真领兵过去,定会遭其算计。我想黄忠等人巴不得看见主公领兵前去,如此才能找借口除去主公与公子。”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悲叹一声,刘备不甘的握拳捶在一旁大木桩上,心烦意乱的他此刻完全拿不定主意。“主公,此局虽然凶险,但要破去也不算太难。”诸葛自信一笑:“只要主公敢于冒一次险,定可解此危局,甚至有奇效可获。”
“孔明你莫不是说让大哥只身前去祭拜那刘表?”关羽双目一瞪,冷声道:“你难道不知襄阳城何其凶险?城里的那些人哪个不想要我兄长的脑袋?如此贸然前去,与羊入虎口有何异?”
“云长不可无礼。”刘备一听诸葛已有解决的办法,连忙喝止关羽开口道:“孔明有何计策不妨说来与我一听。”
诸葛亮摇头一笑无视关羽的无礼之举,将心中盘算的计划说了出来。计划很短,仅仅数句而已,但就因为有诸葛这几句话,刘备才能破解司马借刘氓之令布下的危局。
二日后的清晨,从刘备营寨中传出一阵阵的哀乐(哪来的乐器?谁知道馁,就当兵卒们自己带的吧,哇嘎嘎),随着哀乐传出营寨,穿着一身白衣孝服的刘琦、刘备与一众兵卒所拌执白旗者,缓步走向襄阳城。
如此仗势别说进城,早在襄阳数里外就被人察觉。接到麾下探哨来报刘琦与刘备前来拜祭刘表。司马与法正失笑摇头,这么大仗势是没机会除此二人的。既然不可能取二人首级,索性大方点,吩咐蔡瑁大开城门,迎公子入城拜祭亡父。
“大哥,孔明此计甚妙。”关羽同样身着白衣,站在刘备身旁轻声道:“我等这般入城,他们根本无力拦截。”
刘备同样点头,开口道:“待会不可惹事,万事皆要忍耐。”关羽沉默点头,事情缓急他还是知道的,若在此动手,恐怕就出不去了。
一行人在襄阳百姓的瞩目下缓缓走入城中,一直走到刘府前门,刘琦颓然跪下哭泣着不停叩首。刘备弯身扶起刘琦,差扶着他走入府内灵堂。因为陵墓还未修建完毕暂时只能安置在府内灵堂,好在此时正是冬春交际之时,遗体放在府内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景升(父亲)。”刘备两人一入灵堂顿时哭喊起来,只见灵堂正前方摆放着一口大棺材,正是刘表的灵柩。灵柩之下跪着刘表妻室蔡氏与幼子刘琮(听说还有三子刘修,在这就把他忽略吧),而站在他们旁边的,正是将军蔡瑁。
哭拜之后刘琦来到蔡氏身前开口道:“母亲,让琦也烧点什么给父亲吧。”
蔡氏虽然不喜这个非己所生的人,但也念其至孝,缓声说道:“你且跪于琮儿身旁,为夫君在天之灵祷告。”
刘琦闻言连忙挪动脚步走向刘琮身边,蔡瑁冷哼一声向一旁挪动两步,让出些许位置给刘琦。刘琦也不拿软垫,直接跪在硬实的泥地上,眼角余光扫过一旁的蔡瑁,默不住声的拿起身前黄纸,放入身前火盆。
到了中午黄忠等人也是例行公事般的前来拜祭,几人互相对视片刻,并没有在此刻争吵。诸葛亮跟在刘备身后,望着黄忠身旁两位年轻男子,心中暗道:此计定与这两人有关,看来我得小心提防。
刘琦一直凝视着前方几位祭拜者,这几个南阳之人在此时已是襄阳主人,而自己这个正牌州牧之子却如做客般。就连前来拜祭父亲都得看他们眼色。
心中越发不甘但也无力反抗,仅剩的理智告诉他此刻不是翻脸的时候。双手死死抓住衣角,刘琦对黄忠几人却是恨之入骨。当然,在这灵堂中与刘琦仇恨最深的还是蔡瑁,这笔仇刘琦死了也不会忘。
“得饶人处且饶人,今日就放他一次。”法正撇了撇已经双眼湿红的刘琦,心中无力叹道。
“蔡夫人,两位公子。人死不可复生,还请节哀。”带着一句轻声问候,黄忠等人离开刘表灵柩。临走时,诸葛、司马不由自主的相视,均将对方深深映入心底。
第九章太史战阵试招,曹营诸将心齐
第九章太史战阵试招,曹营诸将心齐
襄阳城大办丧事并不能让整个荆州停止战火,反而大加刺激了南阳、江夏的战事行进。满宠等人带着麾下兵马出汝南直奔南阳宛城而来,欲趁黄忠大军出征在外,夺取南阳一郡之地。
虽然黄忠带走了四万兵马,但南阳依旧有两万弓弩军团兵士与两万南阳兵卒。田豫手中有兵自然不会惧怕汝南来犯之敌,开口说道:“子义,你领一军于安乐对岸驻扎。如此既可保证我军粮道,也可牵制汝南来犯兵马。”
“一万弓弩手即可,国让尽管放心,若是汝南兵卒敢从我眼前渡河,定不会让他好过。”太史慈自信一笑,开口说道。
“再与你五千刀盾兵,务必守住营寨。”田豫点头说道:“只等汉升站稳襄阳,我等即可反击。”两人简短交谈结束,太史慈点齐早已整顿完毕的兵马以及物资,声势浩荡的离开宛城。
时间流逝,当汝南将士来到淯水已是新一年正月。早有探哨来报河对岸已有敌兵建起营寨,好在淯水够长,满宠过河并不成问题。扎好排筏在这初春时期渡河并无太大困扰,即使曹营麾下大多兵卒都不会水,也是无惊无险的过了河。
当然,满宠能如此顺利过河也得归功于太史慈并没全力封锁淯水上游各段,若是太史慈愿意消耗麾下兵卒精力,定能为满宠渡河增加不少困难。
安全渡河的满宠没有冒进,靠着上游岸边扎下营寨。细作探哨被广泛派出,对于宛城周围地势不甚明了的他,不会轻易出兵以免中敌军埋伏。
“伯宁,都过去三日了,为何我军还留于此地?”来到军中大帐,曹仁皱眉问道。
“子孝莫急,如今宛城田豫与我等南面的太史慈营寨皆没有一丝动静,我等也不可轻进。”满宠摇头说道:“麾下兵士已经来报,太史慈所领兵卒,至少有万余人,轻易不可破。”
“行军已有半月我等仍然半功未立,主公若要问起该如何解释。”曹仁对满宠为主将心中不满已久,但曹操的威信太大,他不敢也不能口吐不满,但满宠出兵无作为,可算让他找到了发难的借口。
“既如此,明日就由子孝与文则领兵八千,前去太史营寨试探一二。可否?”满宠抬头问道,这一仗他为主将压力并不小,看似手中兵马比宛城多不少,但这十数年来发生的战事,无不说明刘氓麾下大将均有以少敌多的手段。
“伯宁尽管放心,仁定会为我军拔得头功”曹仁自信一笑走出大帐,自认为满宠向他服软的曹子孝,现在也是得意一时。
“文则,此战还需你多加注意,子孝心中不平,只怕”曹仁走后满宠招来于禁,开口说道。
“将军放心,即使不得胜禁也不会让都在太史慈占去便宜。”于禁深深点头,一直以来都在为曹操练兵的他,一直遗憾未能与长安王麾下将士过招,如今机会来了,自然不可错过。
“有文则此言,宠放心多了。”满宠叹气说道,心中也在苦笑,自家主公如此安排却是难为他啊。
第二日天刚亮曹仁、于禁两人带着兵马出了大寨,行走一个时辰后来到太史所立营寨前,开口叫骂起来。太史慈同样是等着对方找上门,等了四五日终于来了哪还坐得住,点齐五千刀盾兵出了营寨。
“你便是那太史子义?”曹仁拍马出了兵阵,开口问道。
“曹子孝,不识得在下了?”太史慈冷笑一声,双戟已经从背后抽出,握于双手。
“废话少说,看打”曹仁此来就是要给太史慈一个下马威,猛拍胯下坐骑飞奔而出。
“好嚣张的小子。”太史慈左手回转倒提着短戟同样拍马而出,正反两画戟的招路已经琢磨的差不多了,如今就拿他来试招。
“当真如满伯宁所言,子孝内心不平,此战危险。”于禁武艺同样不差于当世一流,一眼就能看出曹仁心中的浮躁。
三四十招过去,太史慈正反双戟运用也逐渐熟悉开始加力反击。原本能与太史斗个旗鼓相当的曹仁却是数次险象环生。如此变化不但让曹仁本人揪心,同样让于禁担心不已。
“子孝再拼下去定有危险,不能再拖延了。”一念及此于禁拍马而出直奔太史慈身背。
若是以前太史慈不转半个身位恐怕很难挡下于禁的进攻,如今左手反握画戟却是方便不少,在两人近身的那一瞬间反手倒刺直接挡下于禁的长枪,画戟月牙却是牢牢锁死了对方的枪尖。
或许是如此进攻方式还不够精纯,锁死对方枪尖之后太史慈没有再做进攻,反而主动脱开兵器策马拉出一段距离。片刻后停马回望于禁、曹仁两人,开口不屑道:“你等曹营将士就只会些背后捅刀的下流动作。”
“征战沙场,只论成败。”于禁翻动手腕剜出一朵枪花,话音落下之时胯下坐骑也随之冲锋,直奔十米开外的太史慈。
“你二人武艺平平,还敢在阵前为将,当真不知死活”太史慈冷笑一声,经过刚才那一击,对正反双戟的运用又多了一丝体会,只凭这些对付眼前两人已是足够。
三人在方圆百米的军阵中相斗近百回合,这时都有疲敝之感。最为甚者自然是曹仁,毕竟三人中就他武艺平平,若不是太史慈欲练新招要拿他喂招,早在于禁加入前就该命陨当场了。
“这太史慈果然难缠,若再抖下去不过是两败俱伤之境。”于禁心中盘算着得失,终究放弃以伤换伤的想法,“今日暂且退去,来日再做打算。”
“退”花费一些气力逼开太史慈后,于禁对着曹仁冷声说道:“兵阵,进”即使要退于禁也想再试试对方深浅,只望能自己所练兵马能稳胜对方一筹。
“将斗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