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反贼平天下 >

第160章

反贼平天下-第160章

小说: 反贼平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旭还依稀记得,三年前,西都有数千万两白银还有几十万黄金,而这三年来,虽说也用了很多,但是每年文王仙酿推向全国贩卖,赚的也是不少,绝不会用的这么快。

“查清楚了没有,是谁把钱吃了?”

王旭来到座位上坐下。

绵升缓缓拿出了一份奏章,递给王旭后,说道:“户部将假账做的是天衣无缝,几乎无法查证,但是属下在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漏洞。”

“两年前,户部尚书文卿,拨给河西郡辽源县两百万白银,说是苦禅道长想要修建一处道观,此事是六部同意了的,也属于正常消耗。”

“但是,根据在辽源县的锦衣卫说,辽源县并无道观,两百万两白银全被户部官员、辽源县县令吞没食肥。”

说道这里,绵升有点遗憾道:“卑职也是猜想,两百万两白银被官员吞没。但是卑职并无实质的证据,不过卑职敢肯定,户部确实有这么一处帐,也确实播出了两百万两银子,而银子,不知去向。”

绵升一说完。王旭便懂了,看来,户部的官员确实大胆至极,竟然敢在自己的手下贪赃,真是不要命了。

只是细细一想,王旭又疑惑了起来。

“如果此事是文卿主谋,那以文卿的智慧和权谋,怎么可能露出此破绽,既然名为修建道观。那他至少也要马马虎虎的修一座在那,如此,也好掩人耳目,不至于被查出来。”

绵升点点头,他也想过这个问题,经过查证,绵升已经弄清楚了这个问题。

绵升道:“卑职猜想,应该是辽源县的县令欺上瞒下。将户部给他的银子全部给吞没了,因为这样一来。县令就能得到更多的钱。”

“钱是好东西啊,不过,要有命花才行!”王旭突冷笑道。

既然有人敢贪赃,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王旭冷哼道:“你要继续暗访,看户部还有什么贪赃的地方,一旦查到。立刻回报于我,至于辽源县的事,你就不必管了,我立刻就派钦差大臣去明察,一定要将此大胆的官员给揪出来。”

“诺。”

绵升应答一声。随即离去。

次日,王旭再次来到了文渊阁,现在的文渊阁可谓是人才济济,就大学士就是二十几人,只不过,有一大半都在外公干,或者兼任六部官员,只有极少数的大学士才留在这里,每日教授学子,或者是处理文渊阁琐事。

来到文渊阁大堂,文渊阁中还剩下的八个大学士立即前来拜见,八人分坐两旁,等候王旭吩咐。

王旭扫了一眼众人,说道:“你们之中,谁智谋最高?”

八人齐齐翻了个白眼,这让人如何回答;文人都是比较谦虚的,怎么说的出口,其实八人是谁也不服谁,可是又不好意思说。

最终,还是有一人出言道:“文王,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说谁的智谋最高,却是难以分辨。”

“那你叫什么名字?”王旭看向那个说话之人。

“卑职杜厄。”

杜厄,王旭想了想,没听过这名字,不过,既然说了,那就这人吧。

“好,杜厄留下,其余的都退下吧。”王旭微笑着说道。

“遵命。”

不多时,其余的七个离去,只剩下杜厄一人留在大堂内,和王旭相对而坐。

杜厄也是智谋过人之辈,他隐隐猜到,肯定是王旭有什么重任要交付,一时间找不到人手,来这文渊阁找人了。

“文王有何事,尽管吩咐。”杜厄神色一正,说道。

王旭道:“我有件重要的事想请你去办,可是我又担心你办不好。”

“文王但说无妨。”

王旭从袖口在拿出了一份奏章,递给杜厄后说道:“你自己看吧,我给你的任务,就是查辽源县,若是你能查个明白,回来定有重赏!”

将奏章上的所有资料全部看了一遍,杜厄深感此事的重大,而且很有难度,不过,他没有放弃,保证道:“文王放心,杜厄一定尽心尽力查访,并且追回脏银。”

“好,那我现在就任命你为钦差大臣,亲赴辽源县,我会在西都等候你的好消息,希望你凯旋而归!”

王旭微笑道。

“谢文王。”

继续交代了一些事情,王旭离开文渊阁,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办,至于这查贪官的事,就不必自己担忧了。

第二天,杜厄接到任命后,快速赶往河西郡,随行有上百顺天府的兵士保护,仪仗什么的一应俱全,甚是威风,可把文渊阁的那群书生给气坏了。

众人都在后悔,如果那日是他们先开口,说不定威风的就该是他们了。

西都北郊。

这里有一处宅院,富丽堂皇,颇有威仪,这院子的牌匾上,写着“文府”两个大字。

文卿,户部尚书,文卿的府宅!

此时在院子内侧的书房中,文卿正焦急的来回走动着,而在一旁,两个黑衣人站的笔直,似在等候吩咐。

“大人,你快拿个注意啊,钦差大臣要不了多久可就到辽源县了。”一旁的黑衣人说道。

文卿满面愁容,他得知王旭派人去辽源县后,便立即查证了辽源县的案子,结果发现,辽源县根本就没有道观,可是户部的账目上清清楚楚的写着,为了修建道观,花费了两百万两白银,这本来就是一笔巨款了,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修。

“这辽源县县令是想钱想疯了!只知道拿钱,不办事。”文卿气愤之下,一巴掌打在了案桌上。

文卿一想起钦差大臣去辽源县,背脊便是一凉,如今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善后!

第392章还是缺钱

“大人,你快拿个主意啊。”

文卿闻言,心里一烦:“你们慌什么?出了事,摆平就行了,这什么钦差大臣,能否到得了辽源县,还不知道呢。”

看向站在左边的那个黑衣人,文卿道:“出重金联络山贼,把人给我做了!不要让人看出破绽。”

黑衣人面色一狠:“大人放心,我会做的滴水不漏的。”

黑衣人转念一想,又道:“可若是杜厄死了,文王还会派其他的官员前去,我们。”

“那就再杀!”文卿喝道。

看向右边的黑衣人,文卿道:“你快马加鞭至辽源,告诉县令,我给他半个月时间,即刻给我建造一座道观出来,否则,他得死!”

“诺!”黑衣人狞笑着答道。

文府发生的事,王旭并不知晓,他此刻正在想办法赚钱,像查案那种小事,不值得他劳神。有杜厄足矣。

现在的西都,是接连发生大事,刚开始是炼钢厂,之后造纸厂,如今,街头巷尾都贴满了告示,告示的内容写着:西都建立“农兵商银行”,面向全国推行国债银票,百姓可以将银子存入农兵商银行,等到一年之后,百姓拿着国债银票到银行,可以换取自己的银子,而与此同时,银行将会多给百姓百分之五的利息。

比如,百姓存一千两白银到银行,那么等到一年之后,可以到银行领取一千零五十两!

五十两银子看起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却是巨款,足够一家三口一年的用度了;而且,像那些世家大族,哪个没有上百万两银子,如果存到银行。那么到年底,就可以多领好几万两,这可不是小数字了。

此告示一发布,引起了西都百姓的关注,百姓们都信任王旭,纷纷准备购买国债银票,可是,世家大族却在犹豫,他们害怕这是王旭故意布下的陷阱。如果自己的钱一旦送到了银行一去不回,那就亏大了。

世家大族会如此怀疑,不奇怪;因为王旭以往在处理世家大族的问题上,实在做的太过了,直接失去了所有世家的支持。

告示如今只在西都城内贴,没有扩展到其他郡县,虽然范围不大,但是却是引起了众多百姓的关注。

此时在一家酒馆内。便有几个人在商量此事。

“这文王实行的国债银票,你们说是不是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告示不都贴出来了吗?”

“听说十日后,农兵商银行就建立了,你们拿不拿钱去存啊?”

“我们现在能有这好日子,全靠文王,既然文王缺钱,咱应该帮忙。再说了,文王一诺千金,我们一年后还可以将银子赎回来的。”

“对对对。”

众人不断的交谈着,这些都是民间百姓的想法,几乎代表了所有的人。

而至于世家。就不一样了,王旭派锦衣卫查探过,没有一个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己的银子拿出来,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太冒险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钱庄,如果王旭的银行一旦发行,那他们的生意就会差很多了,这对他们,尤为不利。

这些消息全都源源不断的送到王旭面前,王旭也在想对策,可是,他和世家大族的梁子结的太深了,段时间内,是无法化解的。

“主公,如果没有世家的支持,我们恐怕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书房中,贾恢皱眉说道。

王旭也有同感,他第一期的国债银票,准备刊印三千万,这三千万如果全部发出去,那户部就多了三千万两银子,可以支撑到明年年底,如果发不出去,就麻烦了。

“这些世家,依照我往常的脾气,我真想把他们全都给抄家了!”

王旭此言一出,将贾恢吓得直接拜倒在地:“主公不可啊,现在我们已经不比从前了,不可滥杀无辜,否则势必激起动乱啊。”

王旭也知道这一点,他如此说,只是发泄一下自己心里的不满而已。

“算了,我只是随便说说;等我缓过劲来,一定好好整治这些人。”

“现在嘛,必须得到这些世家的支持,至于如何得,我会想办法。”

王旭道:“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让造纸厂刊印国债银票,银票的面额、样式、防伪标志等,都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不得偷工减料!”

“诺。”

为了国债银票不被造假,王旭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首先,采用了文王仙酿的防伪理念,还有用最新制造出的纸张,之后,全部编上号,从0到9,朱砂等;整体效果和现代的百元大钞差不了多少,只是没有那么华丽罢了。

两天后。

造纸厂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新型纸张制造好了,王旭风风火火的去看过,造纸厂的纸张,和现代的比起来还是有一点出入,不过差距不大。

纸张可以厚,可以薄,可以印成书本(现在还没这技术,正在研究中)。

“你们要大量制造,不可懈怠,第一批全制造硬纸张,最少五百万大张!”

王旭一说完,纸厂内的职工和技术员直接无语,五百万!还大张!

就为了制造现在这五百张,造纸厂都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如果要大量制造,以现在王旭的实力,似乎是不可能的。

一个技术员道:“主公,我们的材料大量缺乏,从现在起可能要停产了。”

“怎么回事?”王旭皱眉。

纸厂负责人道:“如果主公能让户部播银五百万收集材料,两月后我们就能开始恢复生产了。”

王旭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说到底,还是需要钱,他妈的!

“造纸的材料如此简单,西都城外就能大量开伐,何以如此麻烦?”

负责人苦着脸:“主公,伐木是大工程,必须征集民工,还有我们造纸厂也要增加人手,而这些无不需要钱,很多程序新人都不明白,还要先学,没两月是完不成的。”

第393章去钱家

这个时代的树木非常之多,远非现代可比,对于伐木,王旭大力支持。

“我这就下令工部,开伐木林。”

“如果暂时无法开工,就先学习技术,不过一旦有了材料,你们立刻制造硬纸张。”

安排完造纸厂的事,王旭松了一口,现在他是忙的脚不沾地,脚打后脑勺,连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根据了解,炼钢厂也快摇停产了,材料实在无法更进,这一切都需要雄浑的财力支持,而王旭现在,缺的就是钱!

宝安郡边界,北军大营。

现在已经到了九月份,天上下着小雨,天气渐寒。

就在王旭施行那些方针的时候,北军也增添了人马,蔡文卓这一次算是大出血了,从北面边界调了十万人回来,而且还增添了二十万“新兵”,其实连新兵都算不上,就是征招的民夫。

这些民夫没有经过任何的训练,召集起来之后,立刻穿上了厚重的战甲,还有锐利的长枪、共建等。

考虑到这支军队也许会在临敌对战时退缩,蔡文卓将这二十万人单独分配了出来,如果战斗,不会影响大局。

如今的北军大营,有四十五万大军,当然了,现在这支部队无法和之前的相比,战斗力上可能会有些差距。

蔡文卓给前线增添了三十万人,后方是眼中的空虚,王旭得到这个消息后,犹豫了很久,他真想现在就召集兵力占领北郡,但是慎重的思考之后。他还是放弃了。

因为他现在也没有多少兵力,那三十万俘虏仍然在训练当中,还在进行思想教育,忠诚度不高,除非占领了帝都,否则。俘虏们仍然有反叛的危险。

也许蔡文卓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吧,他才敢这样做。

“主公,其实北郡也不是那么好攻占的,现在的北郡之地,被蔡文卓治理的进进有条,浑然一体,这数年来,所有的城池都经过了修缮,尤其是城门。县城都有两道铁门,我们如果没有秘密武器,恐怕很难智取,而如果强攻,敌人还有十万精锐驻防,也不是那么容易攻取的。”

“再则,蔡文卓的北郡是大郡,人口众多。随便一召集,就是上十万民夫。只要他有粮食,兵源就会源源不断!”

黄权一说完,王旭深吸了一口气,看来是自己想多了,现在还不是和蔡文卓开战的时候,还是先消灭朝廷吧。

不能因为这件事。而影响占领帝都的计划。

西都现在就两件大事。

一则,韩书画的计策,攻占帝都!

二则,赚钱!

前线的军事有孙钰和韩书画指挥,王旭很放心。粗略的了解了一下之后,王旭将之放到了一边,将全力全部交给了两人。

王旭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赚钱的伟大事业当中!

钱家,现在是西都最大的世家大族,虽然以前用土地换取文王仙酿了,但是经过这数年来的发展,钱家又有良田万顷了,而且不止是在西都,在其他县也有,被称之为西都第一大族,名副其实。

钱家人才众多,很多青年才俊都在西都任职做官,最大的一个已经是工部侍郎了,还有其他的庶系子弟也在各县任职,不过都是小官,最大的也才是县令师爷什么的。

为了西都的安全着想,王旭已经下了密令,不管世家大族的人才有多厉害,都不许掌兵,不许兵部录用,尤其是已经攻下的河西郡和古西郡。

这天。

王旭带着张猛,领着一队羽林军行至钱家府门前,这对羽林军是张猛经过精挑细选的,全是精锐战士,威猛高大,一脸恶相。

羽林军分成两队,一队五十人,共一百人,王旭带着张猛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进钱家大门。

见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官兵,而且全是羽林军,钱家的家丁们都吓傻了,全部跪地迎接,与此同时,两个家丁跑进去禀报钱家家主。

钱家家主名叫钱元,是钱家嫡系子弟,三十五岁,刚上任做家主。

此时在钱家大堂中,好几个钱家子弟还有家将在商量王旭举办银行的事,大家还在商量,不知道该不该支持。

忽听家丁前来禀报,说有一队羽林军突然造访,而且带头的是大将军张猛,不但如此,其中有一人身穿王袍,很有可能就是文王!

这下将钱家的所有人震慑了一把,所有人都结巴了起来。

“大家不要慌,我们钱家多年来安分守己,遵纪守法,不用害怕官府,我就不信文王敢无故抓人。”

钱元稳定了一下心情,突然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