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歌 >

第305章

明歌-第305章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同样如此,咏归城“行政代军管”的顺利开展,独目将军高恒波全面接管咏归军,咏归之上,还有北海都指挥使曹变蛟做统筹领导,这样的军事架构,可谓是完美。

因为咏归兵不是曹变蛟嫡系,所以他不可能全面领导。而高恒波又是独目将军,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无论如何,也闹不出太大的乱子。黄得功作为咏归大帅,回到北京养老。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行政代军管”的成功。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关于咏归城,北京方面得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汇报:

以张煌言、曹变蛟为主,参谋总部情报局为辅的正式题本,上报内容中的情感非常真挚!把咏归军思乡、畏贫的心理说得极为透彻,但他们仍然无条件交出了军管大权,可见这些健儿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题本中,还很详实的介绍了黄得功的战略构想:开通第三大贸易线,来使得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的集散中心。

……

等等等等,以张煌言的文笔,整篇文章的页数很多,但读起来却不吃力,小朱如今已经当了20年(包括天启七年)的皇帝,古文功底基本算出师了,他越看,越发觉张煌言是个人才。

但这种感觉,却缓解不了他的胸闷状况,因为他手边还有一份锦衣卫的报告。

锦衣卫、东厂、刑部组成的国家安全网络,是独立于军情局之外的情报系统,锦衣卫负责刺探、东厂负责抓捕、刑部负责前期判断以及后期审理。田雄究竟因为什么死的,锦衣卫汇报的很清楚,而且情报来源也非常可靠:

头一个,输援土耳其的物资是先遣图中的军备仓库,负责这一部分的人员,恰恰是锦衣卫系统。虽然为了顾忌吴三桂的独断,凡是有“玄青子”出现的地界,锦衣卫都要自动回避。但回避不代表渎职,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回避”模式,锦衣卫的报告,反而提前十天,就放到了小朱的案头。

再一个,为了体现国家行政权威,御史台-按察司-诸科给事中为主的言官系统是一定要适量派遣的,毕竟纪检机构才是保证国家权威的真正手段。而大明言官捕风捉影、刺探风声、见微知著的本事,又是天下无双。

最后一个情报渠道是阮大铖的独立监审机构。可以这么说,阮大铖牵头成立的监审司,没有法定文书证明其合法性,却很流氓的成为拥有执法能力的司法机构。

这么个另类官署,是小朱自己闹出来的怪胎,他本意是利用阮大铖这个犯罪专家,来对付沿江六省旧党的经济战。但阮大铖又是一长了个官迷脑子的混蛋,他准确预判到“自己所担任的职责,对于国家的未来管理,是具备里程碑意义”之后,立刻进行了反向操作。

在官场中,干出成绩,改善一方民生,达闻天下之后,被国家提拔为朝堂隆臣,这是一种正常的操作方法。但如果在完成本职工作时中规中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却利用业余时间,闹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妖蛾子,以至于乱子越闹越大,直到惊动了国家高层都不得不出手维持局面,以至于自己的名字、才干在皇帝、内阁内部引起争论,最后要么被一踩到底,要么飞黄腾达的赌博方法,就叫做反向操作。

阮大铖无疑是个毫无人品可言的政治赌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这次赢了。

“惊天骗局”的实际执行,目前已经到达了最后一幕,旧党伙同几大皇商手中的真实资产,已经全部变成了北方的地契、房契、作坊收购契约。而他们所控制的沿江六省,为了弥补现金不足,以全部虚拟资产做担保发行了联行桃花票。目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在这整个过程中,旧党相关人员没少给阮大铖行贿,但老阮却一分没留,全详备账册,上报到内阁知晓。他很清楚,这笔巨富之资,完全可以让自己身落万劫不复之地,所以他非常令人讨厌的,每三天上报一笔流水,以至于洪承畴都有些烦躁的说:

“皇上,河南官员众多,独阮大铖一人,每每详备封仪抄录。虽说显得清正廉洁,但臣想来,这世间,总会有庸人自扰之体例啊。”

“…”

老洪这话说得很隐晦,但也不难理解,正所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怎么别人就没这些烂事儿?平日里大家要想贪污受贿,通常借着老母拜寿、孙子满月,最无耻的也就是利用自己“中进士纪念日”来摆摆酒席。可偏偏就是他阮大铖,三天两头的被人行贿?这不恰恰证明了阮大铖是个贪鄙的小人嘛!

但这话小朱没接口,他还在被锦衣卫的汇报所困扰,关于田雄的汇报,属于高度机密,小朱有权力不给内阁看,但不要忘记,锦衣卫现在与刑部结合的非常紧密,再加上这个消息的来源渠道,还有言官系统,所以将来很难保证会不会被内阁知晓。可如果现在拿给内阁,黄得功就会以“欺君之罪”被抓起来,好不容易得到的西北之局,立刻又会出现变数。

“唉,难办啊!”

想到这里,小朱不由得叹出了声,搞得御前合议大臣们,都有点儿摸不清脉络。一旁洪承畴因为刚跟皇上说完话语,如今得到这个回音儿,老洪踌躇着,试探着问道:

“皇,皇上,”洪承畴悄悄看了看皇上手里的奏折,他感觉到这个奏折不简单,“阮大铖当初刚到河南,就大查各地县令,搞得人心惶惶,吾皇为大局计,以口谕指其为监审司,然并未呈文天下,可这阮大铖竟然以此为机,私自于各地选派吏目、检校计三百余人,以至于现在各地官员,均不胜其扰,听闻就是咏归城那边,他那半个监审司,也有检校在场。呃,”

洪承畴又偷眼看了看御案上摆着的题本,他知道,那是咏归张煌言的上奏,皇上在为咏归城头疼!这是他的判断。所以他绕来绕去的,终于点到了咏归城。

果然不出洪承畴所料,小朱听到咏归城的监审司之后,立刻回过神来,阮大铖的行为虽然很可耻,也很有找着杀头的嫌疑,但监审司的一切运作,恰恰是他同意的。所以老洪刚才说的这些,等于提醒了他。那就是监审司的职能。

“洪先生,”(皇上)“阮大铖是个什么人,朕心中很清楚的。但此人尚有半个好处,那便是他对于什么银子是封仪,什么是贿银,可以说分得一清二楚。”

“唰,”

全体大臣的神情都是一凛,这话说的很清楚了,阮大铖根本就是个贪污高手,以这样的人去查办吏治腐败问题,简直是恰如其分。而且皇上这话也很明确,那就是阮大铖这么瞎折腾,他皇上是认可的。

眼见目的达到,小朱仔细想了想下面的话语,基本没什么太大疏漏,这才接着说下去:

“中华官吏,并非做到一个廉字,方才是合格之选。治理民生为政绩、督办国务为业绩、审查案件为成绩;其他学政、商政、兵事,都可算考绩之内,如果为官清廉,却毫无绩效,那这样的官员要之何用?可一个官员再是能干,却贪污受贿,又怎么保证他不会渎职呢?”

“臣等,愿听吾皇圣意!”

洪承畴,包括诸大臣在内,都清楚皇上又要出新政了。不过皇上要说的,大家其实都猜到几分。

“列位先生请坐吧,”(谢皇上)“朕之所以要放纵阮大铖,是希望他的监审司能做到专门司责收受贿赂一事。御史台、各地按察司,其本职就是要考核官员,但要管的事情太多,自然难以分担精力。因此朕想,干脆在御史台下设立三大司,按察使司仍保持不变,但更多是考核官员政绩、业绩;其余绩效均由绩效司来督办。而监审司则专司贿赂案件。这么做,可好啊!”

“皇上,”首辅贺逢圣腾的站了起来,由于起来的势头过猛,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而首辅的愤怒,并不是要反对三大司的设立议案,他是反对阮大铖这个人:

“皇上,设立三大司以分而清吏治,臣当然无话可说。但臣想,一些清正君子,是不甘与阮大铖为同僚的!”

“唉,”小朱先叹一口气,这个提议虽说思虑良久,但今天提出,主要是为了咏归城的事儿,所以他有点着急,

“只要大家都是为国从公,何必拘泥与何人同僚呢?孙传庭至今仍是保外就医的死罪身份,难道就没人愿意与他共事了吗?”

“回皇上,人与人不同,”贺逢圣也有点儿着急,设立监审司专门督办各种贿赂案件,这个提议非常好,以前没有单独部门管辖,大家碍于同僚、同年的面子,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单独成立当然好。

但毕竟是得罪人的部门,更何况这个部门的首任领导,还是人人喊打,自己屁股不干净的阮大铖。所以这个监审司,一定不能放在御史台,否则御史台的人会发疯的。

“皇上,按察司本就存在。如今增设绩效司、监审司,等于多出50余个正三、正四品的官位出来,如果不是阮大铖此人过分,臣怎会反驳呢?请吾皇明察!”

“嗡,”

小朱的脑袋立刻大了,他没想到身为首辅,对于一项新提案的理解,是从“多出50多个官职”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么想本就意味着失职,偏偏贺逢圣还公开说了出来;说出来的目的,又是在反对一个人人喊打的阮大铖。这个首辅不会是糊涂了吧?

一旁洪承畴满脸通红,郑三俊目瞪口呆,杨嗣昌冷眼旁观,这种种表情落在小朱眼里,他脑袋能不大嘛!

就在此时,杨嗣昌忽然阴侧侧的说了一句:

“皇上,贺相此言,臣不敢苟同,各省按察使为正三品,这倒不假。可毕竟是太祖国策,于今施行三百年,如若新立二司的官职,依旧是正三品,恐怕会生波澜。既然如此,不若参照阮大铖私自选任的吏目为基础,上划三级为妥当吧?”

“…”

杨嗣昌这段话有三层隐含意思:

1。推翻贺逢圣的提议,监审司、绩效司的官职绝不能高过正三品,如果按照阮大铖之前的胡来行径,他所私自委任的“检校”是正九品,“吏目”是从九品。九品上三级,是六品官。

如何界定新官职的品秩,向来是官场斗争的焦点。

2。既然品秩都参照那老流氓的了,等于杨嗣昌公开宣称,他支持皇上继续启用阮大铖来清理腐败。

3。小杨先说“按察司乃太祖朱元璋定的国策”,然后再提“新立二司”,其实是在提醒大家,绩效考评、监审二司,完全可以不在御史台下面设立。这就等于递给小朱一个建议,将二司单独设立,不再归属于任何一个“老部”下面。这样既可以达到第三方监审的目的,也可以避免阮大铖人品太差,无人愿与其为同僚的尴尬了。

但杨嗣昌真实目的不在于此,既然不在“老部”治下,那这新二司就属于新政了,而分管新政的,恰恰是他杨嗣昌。

这就是成熟政治家的范儿,很简单两句话,却值得所有听到的人去仔细琢磨,当琢磨透了,您也就成高手了。在这方面贺逢圣确实不如杨嗣昌。而小朱也不如杨嗣昌,他反倒挺高兴能绕开这个障碍。

“好啊,好啊,就依杨先生的提议吧。”(谢皇上)“哪,”小朱扭扭头,看到底下大臣的表情都不太对劲,他有些奇怪,但还是兴致很高的问其他人的意见:

“贺先生,”(臣附议)“洪先生?”(臣附议)……

全票通过。中国历史上的首个独立审计机构,正式成型,尽管这个部门的首任长官阮大铖本身就是一个贪腐成性的官员,但仍不能抹杀独立审计所带来的积极一面。而且还有一点遗憾是,这个部门的提议,是为了要弱化一个边军大将的欺君之罪。

“诸位先生,”小朱自信满满的把手中锦衣卫的材料,递交给了内阁。“你们都看看吧,田雄的死,居然还有故事哩!”

……

闲话少说,田雄究竟是在斩杀匪首黑云张彪的战斗中牺牲的,还是死于一场不成功的叛乱?这个问题的如何解释,将关系到边军稳定问题。

如果欺君之罪做实,则黄得功必死,参与撒谎的张煌言也必死无疑。而曹变蛟、刘惟敬、舒烨稷作为交接督办人员,也将成为渎职罪人。

一旦黄得功、曹变蛟都倒下,那还有什么指望吗?

所以要想明确黄得功没有犯下“欺君之罪”就必须从法理上,做一个完美认可。

首先,锦衣卫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从太祖朝起,锦衣卫就被广大文官所唾弃,如今锦衣卫的信息,与参谋总部情报局的信息正好相反,那么如何采信,也就成为了一种本能选择。更何况军情局是吴三桂在管理,难道因为一个已经伏法的田雄,再把辽东军系的象征吴三桂也给打倒,从而冷落整个北中国各大军系的军心吗?

所以,既然军情局的信息也很详细,那便采信玄青子的汇报吧。至于锦衣卫的信息,下次再说喽。

其次,言官风言物事的丑恶,也是大家心头永远的痛。而且至今为止,大家已经形成了特定程序,放任不理。

言官系统的弹劾罪名,五花八门,明代言官的本事,就是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做一个推演,然后把其中最可怕、最无聊、最没有逻辑的结果挑出来当作“罪名”来起诉,袁崇焕就吃了这方面的大亏。既然有这个先例了,那么西澜州咏归城所发生的事情,就先留中吧。

最后,

“阮大铖的监审司,朕只是口头一说,又没落到纸上,他倒是挺会揣度圣意。可朕要用他监审吏治,又没让他审理兵事,如此越权之举,朕不杀他,亦不罚他,反倒替他立了个监审司出来。难道他还想越权行事吗?”

“臣等,恭请吾皇下旨饬斥。”

一众无良君臣,就这样,抹平了一起政治动荡,但他们没想到,这一次的“不采信”行为,却又创造了一个法理精神:

证据采集程序不合法,不可采信!

就是说要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而取得的证据是通过非法的途径或未经允许而取得的证据是不具有证据能力的*。

阮大铖的“监审司”虽然现在成立,并且之前小朱作为皇上也金口玉言的做过承诺,但毕竟还是非法办公性质,更何况监审司以前、将来的职责被限定在经济犯罪范畴内,所以他们丫事儿事儿的去盘查人家咏归军的问题,这本身就属于主体不合法。

至于锦衣卫的证据不被采信,是因为同时存在锦衣卫报告、军情局报告,两份报告完全相反,就属于证据存疑,而存疑利益归属被告,又是法律的一大精神,那么本次不采信锦衣卫报告,也属于合理范畴。

最后落到言官报告,言官是没有锦衣卫、军情局这份能量的,所以他们的证据,都是自己猜出来的,属于证据主体与证据形式不合法,因此也不予采纳。

当然了,参与这起“田雄之死”事件中的所有人等,都是忠君爱国的典范,不采信某些人的证据,不代表国家不信任你们,也不代表国家讨厌你们,这只是一个正常的法律程序问题!因此,除了阮大铖外,所有人都予以嘉奖,赏银50两。

倒霉的阮胡子,身处河南经济战前线阵地,大西北的一起事件,他连个影子都不知道,却稀里糊涂的得到了皇帝亲自下旨饬斥的惩罚,全是活该他倒霉啊!

不过呢,阮大铖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监审使司监审正使,虽然只有正六品头衔,却直属内阁杨嗣昌管辖,督办全国贪污腐败案件,这权力如此之大。也算意外之福!

一来一往,阮大铖也算没白玩。他的反向操作法,大获成功。

……

注*:证据合法性的标准应包括:主体合法、形式合法与程序合法三层涵义,即提供证据的主体(主要针对人证而言)、证据的形式(主要针对鉴定与现场勘验笔录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