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宋-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柯尧傻眼了:“那”那这一府百姓不是”不是死定了吗?”
杜文浩长叹一声,背着手望着绝收的良田,心情十分沉重。
整个静江府地界一带的良田都绝收了,受灾百姓人数众多,单靠朝廷赈灾钱谷,不说逐层克扣问题,就算全部到位。也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坚持多久的。现在才秋季。便已经出现粮荒,百姓已经不得不卖儿卖女卖田地维持生计,到来年有收成的时候,还有漫长的一年时间,百姓如何度过?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房子都卖了,在哪里遮风挡雨抵御严寒?这漫长的冬日如果熬过去?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赈灾措施,只怕饥民饿死,倒闭尸横遍野的景象已经不远了。
可是,自己的身份现在只是提刑官和御医,只管刑狱和巡医,管不着赈灾放粮救济,如何能帮这些可怜的百姓呢?
众女见杜文浩望着绝收的良田长吁短叹,都不敢说话了。
杨堤两岸风景秀美,可是连着成片水田空空荡荡的惨景,给人的却是一种凄美。
来到杨堤,知县张天宁安排杜文浩他们下榻了一农家风格竹楼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可杜文浩已经没心情看风景了?
他把廖知府和张知县叫来,问道:“两位大人,本官来到静江府,眼见这人间天堂景色当真迷人,只是田里庄稼绝收,对这件事,两位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这个”廖知府和张知县互看了一眼,一时沉吟不语。
杜文浩自嘲地笑了笑:“抱歉,这赈灾放粮之事,本不在本官职责范围,只是看见了随口一问,若有不便,两位大人也不必作答就是。”
廖知府急忙拱手道:“大人言重了。大人心系百姓,垂问赈灾之事,卑职哪有不答之理?鄙府天灾,始于去冬今春,去年冬天是个暖冬,雨雪很少,开春之后,更是一直烈日当空,田地都龟裂了,连秧田都干裂了,没有水,种子种下去都长不出苗。请神祈雨一概不灵。时有愚民风传,这天灾概因变法之故,只有变法废止,始降甘露。愚民之言本不足信,偏偏前些日朝廷停止新法实施。就大雨如注,连下了半个月!可惜时节已过,误了农事,真是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啊!”
张知县也捋着胡须一脸黯然:“本来还有些住在河边的农户日夜辛苦挑水浇地,勉强把河边田地的秧苗种下了。也都开始抽稳了,可那半个月暴雨,引山洪,将这些河边看着有些收成的良田又都冲毁了,唉!不仅鄙县如此,静江府下辖七县,无一幸免啊!知府大人心系百姓,与诸县同僚多次商议如何赈灾救民,知府大人常说,他一想到鄙府数万百姓的在天灾下的苦难,就寝食难安。”
杜文浩赞许地瞧着廖知府点点头。
廖知府拱手道:“这是柬职份内之事,卑职已经连番几次上书朝廷,陈述灾情,请朝廷下拨赈灾钱谷。户部已经回文说,皇上御笔亲批的赈灾钱谷不日便将运抵鄙府地界。尽管是大灾之年,但上有皇恩浩荡,下有诸位同僚其心协力,卑职有信心率全府官民,共度难关。卑职与诸位同僚已经盟誓,就算我等啃树皮吃草根,也不能让治下百姓一人饿死冻死!”
杜文浩击节赞道:“说得好!静江百姓有廖知府这样爱民若子的好官,真是百姓之福啊!”
廖知府连连摆手:“惭愧惭愧,百姓水生火热,何福之有啊!唉!”
“天灾嘛,只怪老天爷不长眼,看不见百姓的苦,正如你所说,上有皇恩,下有你们这些为民着想的好官,一定能度过难关的?”
廖知府黯然道:“今年开春大旱,举国诸府县,十有四五都受了灾,需要抚恤赈灾的地方太多了,只怕能分到鄙府的钱谷,远远不够赈济灾民的啊。”
张知县一脸哀叹,拱手道:“所以知府大人倡导节衣缩食,节省衙门开支,还组织了几次衙门官吏募捐,赈济鄙府最贫苦的百姓。但是。还是差得太远了。”
杜文浩沉吟片玄,问道:“那两位有何打算呢?”
“募捐!”廖知府叹息道:“只有这法子了。等入冬之后,赈灾粮用得差不多了,卑职就进京向各位王公大臣为民乞讨去,这张脸反正卑职也不准备要了,为了百姓的活路,撕破脸皮求爷爷告奶奶,给灾民能多要一分就多一分,多要一床棉被就多一床棉被。只能这样了。”
杜文浩连声赞叹,皱眉思索,却也想不出好办法。
在现代,工业高度达,灾民:二卜出打工,挣钱的同时迈能减少赈灾人口。可是北术,刁以严没有什么大型作坊,更别说大型工厂了。实在不知道如何拯救这数万灾民,难道真的只能流浪乞讨,客死他乡了吗?
正说着话,一个衙役进来禀报,说有位老先生求见提刑官大老爷,说他是皇宫宁公公举荐来的。
杜文浩一听大喜,在衡州的时候曾经用紧急军情报送宁公公,让他帮忙物色一个会写奏折的师爷。想不到这宁公公办事还真利索。忙叫快请。
廖知府和张知县听说杜文浩有访客。便起身告辞走了。
不一会。衙役带了一个花白胡须老者进来。
这老者人很是干瘦,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跟脸上的褶子混在一起,离得远一点,甚至都分不清哪一条是褶子哪一条是眼睛?
老者进来,那衙役介绍之后,打躬作揖:“老朽沈升平。见过提刑大人。这是宁公公的举荐信说罢,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上前几步,微微欠身,双手递给杜文浩。
杜文浩接过一看,果然是宁公公手笔,撕开信封,抽出信笺展开,看了宁公公的信杜文浩才知道,眼前这老头非同一般。
此人原是天禧二年进士,为文彦博赏识,拜为幕宾。此后一直跟随文彦博,为其出谋划策,帮助文彦博一直当上宰相。
王安石中进士后,初涉官场,什么都不懂,又是个刺头,为人网直。容易得罪人,所以一直没有大的作为。幸亏当时的宰相文彦博很欣赏他的风采,推荐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江东刑狱提典,同时还把自己的师爷沈升平推荐给了他,让他应付官场。
网开始,王艾石很听沈升平的话,所以官运亨通,没几年便调任度支判官。后来朝廷赏识他的才干,准备调他入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他不愿任此闲职,沈升平出谋划策多方活动,终于改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文告,纠察在京刑狱。
这个,官很有实权,无奈王安石这个刺头不通圆滑,而且自持才华出众。网慎自用,开始不听沈升平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朝廷重臣。此时正好王安石母亲病故,朝廷便以他服丧为由力荐皇上免了官职。王安石服丧期满,也未获录用。直到神宗继位。沈升平利用他对朝廷百官的熟识了解,出谋 策,王安石也委曲求全,这才被朝廷重新启用,任为江宁知府。
在沈升平的择旋安排下,宋神宗得以赏识到王安石的才学,特别是理财方面的见解,宋神宗将其提拔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后更任参知政事,全面主持变法。接着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变法推行遭到很大阻力,效果差强人意,不过这时候的王安石有宋神宗的支持,加上大权在握,不需要沈升平这个师爷了。他网慢自用的性格更使他对沈升平的话已经根本听不进去?沈升平黯然神伤,向王安石告老还乡。王安石立即便同意了。
随后没多久,王安石变法遭到重创,连宋神宗都对他失去了信心,同时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罢去了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这时候王安石又想起了沈升平,登门相邀,请沈升平出山。沈升平再次斡旋其间,帮助化解王安石的敌对势力,使得王安石于次年得以再次拜相。无奈王安石性格使然,重掌大权之后,又很快我行我素起来,再次连竖强敌。沈升平的意见他一个都听不进,沈升平心灰意冷,再次请辞还乡。王安石又同意了。
没有了沈升平圆滑周旋化解矛盾。王安石就象一只刺猬,与他相碰的人都被扎了,其中甚至包括当初提举过他的文彦博。这样的刺头是当不好官的,所以没过多久,王安石再次被罢相。任了个闲职。接着,王安石跟随宋神宗和杜文浩他们微服私访,所见所谓让他极度心灰意冷,把闲职辞了,过着闭门隐居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
沈升平曾经辅佐过文彦博、王安石两位宰相,他为人圆滑,对朝廷百官性格秉性都非常的熟悉,正合杜文浩的需要,所以宁公公收到杜文浩要求推荐师爷的信之后,立即便想到了沈升平。亲自登门拜访,把杜文浩的事情告诉了沈升平,力邀沈升平重新出山,辅佐杜文浩。
沉升平这些年虽然退隐,但他关系网还在,京城亲朋好友多如牛毛。他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朝廷有什么动静他都了如指掌。对杜文浩这个新近崛起的神医,他自然知道,也很看好杜文浩。对他来说,迟暮之年 如能再辅佐这样的人走向成功。也是一件快事,加上宁公公亲自推荐;沈升平自然更不好推辞。当即答应了。
他拿着宁公公的举荐信,只身南下。终于在静江府这风景宜人的杨堤与杜文浩见面了。
第362章 仕途医道
土文浩得知沈升平竟然先后辅佐过两位宰相的师爷。不索杯,起身拱手施礼:“沈先生,快快请坐,一路辛苦了!”
沈升平连忙躬身谢过,在侧旁坐下。
杜文浩拱手道:“以后奏折刑名诸事。就仰仗先生了。”
沈升平还礼。微微一笑:“老朽有一个。问题想问大人,请大人三思后作蕊 ”
杜文浩微微一愣:“先生请问。”
沈升平捋着雪白的胡须,微微展开小眯缝眼,瞧着杜文浩道:“大人对做官有什么要求?也就是说,大人是想将来出将入相呢,还是安于现状。逍遥自在?又或者对做官无所谓,只醉心于行医?”
“这三者有区别吗?”
“区别大了,若是大人只想行医为乐,这官可做可不做,那就劝大人不要走仕途,否则顾此失彼不说,还容易惹来祸事,不如专心行医,成为一代名医。同样流芳百世;若是大人想做官,但只想把现在的官坐好就行,不想费劲巴力往上爬,那老朽帮大人处理好现在官职需要做的一些事务就可以了。这样的稳妥官坐久了,到也能论资排辈往上升那么一两级的,但绝对做不了大官;若大人志存高远,有意医人医国,整饬大宋积弊,富国强兵,那就得费尽心思,苦心钻营了。”
杜文浩想了想。问道:“我现在已经当官了,从四品提刑官,但自觉做得很不满意,以先生所见,我比较适合怎么做官?”
沈升平捋了捋白胡须道:“据老朽所知,大人有仁医之称,宅心仁厚。比较好说话。处事不太果断,”
杜文浩苦笑:“是啊,我知道我这性格不适合当官。”
“大人此言谬矣,大人如能细细审视朝中重臣们,便知道各种性格的人都有,并非都是耍贱使滑之人,同样也有宅心仁厚,处事审慎之人,而且不在少数。所以说,不存在哪个性格更适合当官的问题,而在于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如何抓住各种机遇的问
杜文浩听的饶有兴趣:“这么说来,我这滥好人也能做大官?”
“当然。事在人为。关键是人的想法抱负如何。所以老朽才有此一问。”
杜文浩嘿嘿笑了:“既然我这样的性格也能出将入相,没有谁会拒绝当大官的。
“好,那大人是否愿意为了实现出将入相的目标。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呢?”
“要得到当然就要付出,这我能理解,不过要作出什么样的牺
“比如牺牲玩乐的时间去陪上司,去与同僚沟通感情,去了解下情,牺牲钱财去请客送礼等等。大人放心,老朽绝对不会让大人为了升官做一些违背仁义道德的牺牲。不过。要想当好官,当大官。玩弄点 权术计谋是必须的。”
“呵呵,先生先后帮助文彦博、王安石青云直上。当上当朝宰相,一定深谙做官的道理,还请多加指教。”
沈升平咧嘴一笑,压低了声音:“仕途艰险,做得好,八面威风,做不好,丢官罢职甚至搭上身家性命。要想做好官。做大官,就必须潜心仕途,心无旁鹜,遇事八面玲珑,对上卑躬折节,对下道貌岸然,能送能捞,能捧能压,能诈能恐,要善于揣摩上意。往上钻要无孔不入,遇事满口仁义道德,让人感觉傲骨铮铮,不亢不卑,真正做事,又要明哲保身,学墙头草随风到,对异己要心狠手辣。这些做官的要求,大人自问能做到几样?”
杜文浩听的脑袋都大了,双手一探:“听先生这番话,只怕我一样都做不到。”
“事在人为。谁又是生下来就是当官的料?只要把这些原则记在心里,遇事灵活运用。就会现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
杜文浩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暮色沉沉,背着手淡淡说道:“牺牲一点时间、金钱这到没什么,只不过,我这人没什么追求。志向也不高远。也不想为当官儿摧眉折腰事权贵,也不想费尽心思去揣摩上意。但是。皇上又任命我为提刑官了,又不能不做好本职工作。所以,先生刚才的问题,我选第二种好了。与人无争。做好本职份内之事即可。”
杜文浩的回答似乎在沈升平预料之内,他半点都不惊讶,微笑拱手道:“既是如此,老朽当为大人处理好提刑官相关事务。”
“一切有劳了。”杜文浩想了想,又道:“当务之急,你先帮我办两件事,第一件。帮我上书朝廷,建议建立行医资格审批制度。所有行医之人,都必须经过相关资格考试,获得资格之后才能行医,非法行医者。依律处置。”
“是,大人筹划如何进行资格考试?”
“比照朝廷医官任命考试进行。分方脉、针科、病科,共考科目为《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补注本草》、《千金要方》,各科另考本科必读医典。成绩及格者,颁证照,准予行医。不及格者,开班补习,来年再考。未通过者一律不得行医。”
沈升平想了想,拱手道:“大人,这个奏折还需一。
杜文澡皱眉道:“为什么?”
“医者行医,自古并无什么约束,全赖百姓认可。很多郎中没有读过医学典籍,有的甚至不识字。靠几张祖传秘方或者偶得的偏方,在治疗某些特定病症方面却有奇效,他们能得到周围百姓的认可,若象大人提议的进行资格考试,这些医者肯定过不了关,而这些医者人数不少,百姓未必赞同大人这种做法。只怕会引起民变。”
“可是,庸医杀人的流弊,必须要想办法拜决啊!”
“老朽有一策,可供大人斟酌。”
“嗯,说来听弈。”
“大人可以上书朝廷。推行医者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可以按大人设想进行。但是,考试完全自愿,只公布通过者名单。通过者,授予朝廷颁的证照,未通过者。仍然可以继续行医。这样,考试通过者,得到了朝廷证照,也就意味着得到了官府对其医术的认可,证明其医术高明,对其行医声誉将有莫大好处。而没能通过者,依然可以继续行医。假以时日,百姓会逐渐选择有朝廷证照的医者就医,这样的自然淘汰,岂不必强令禁止行医要好呢?。
杜文浩赞道;“嗯,你这办法很好,既能达到规范行医者的目的,又能避免负面影响。好,就照你说的办。另外,奏折里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