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吴吃软饭 >

第33章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33章

小说: 混在东吴吃软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鲁肃的言论却在军中无法占据上风,于是军中将领称病不为孙仁主公效命,鲁肃也颇为失落,思索再三之后,鲁肃决定以私人名义帮助主公抗曹。

孙仁道:“子敬既有意,孤定不亏待于你!”

鲁肃在得到了主公的答复之后,满意离开。

在送走了鲁肃之后,杨林对孙仁说道:“主公,子敬是大才,不可屈就,他日东吴,全仰仗鲁子敬的才干,望主公重用于他。今日虽军中诸将不肯助主公抗曹,但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鲁肃是第一个,他日还会有更多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周瑜以个人好恶,至江东百姓于不顾,他迟早会众叛亲离,主公只消击退曹操,你的声望,便会在东吴如日中天!”

第十七章出征

曹操在南郡休整完毕,十一月,水陆并进,直扑东吴。

而在曹操进军之前数日,东吴主公孙仁就宣布亲征曹操,抵御强敌。

当今的东吴民众,多是受北方的战乱逼迫,不得已南迁至此,他们受不了曹操的凶狠残暴,得东吴所助,才能安居乐业。

既然已经安定下来,谁也不希望再次流离失所,因此东吴的民众们,都祝福主公能够旗开得胜。

孙仁自领大都督,统帅三军。

命杨林为军师,为军队出谋划策。

命鲁肃为赞军校尉,随军出征。

命王宝为武威中郎将,随军出征。

命诸葛瑾为监军,随军出征。

当听到这些参战的将领时,所有人都大呼不可思议,周瑜、程普、甘宁、吕蒙、黄盖……这些勇冠三军的将领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他们不上前线抵御外敌?

柴桑城乃至整个东吴地区的民众哗然,这个时候,正是杨林所创立的东吴舆论会活动的机会。

杨林在随军出征前,对东吴舆论会部署了任务,那就是煽动民情,抹黑以周瑜为首的一干将领。

在造势方面,东吴舆论会自然是强手,没多久,东吴的民众都有了普遍的认识,那就是以周瑜为首的军中主要将领,是因为怕死才会避而不战的,他们是一群胆小的懦夫。

当然,周瑜也听到了传言,他虽擅长于军务,但却对舆论控制一窍不通,他不知道谣言是如何传来的,而这些谣言,对他的名声是极大的损害。

不过周瑜并不担心,因为以东吴水军现在的领兵将领的能力,是断然不可能抵挡住曹操的大军的,于是周瑜在等待军队败逃的那一刻,只要军队败了,自己就能重新夺回军队的指挥权。

周瑜也将自己的意思暗自传达给了与他一同避而不战的诸将,诸将也认同了周将军的想法,都等待着前方军队溃败的消息。

另一方面,孙仁领水军五万之众,从鄱阳湖出发,顺江而上,迎击曹操。

五万水军,几乎就是东吴的全部战力了,如若败了,东吴将再无翻身的机会。

战船上,孙仁身披银色铠甲,威武无比,不过她却闷闷不乐。

杨林安慰道:“主公,当日你听微臣将郭大侠的故事,今日,你终于有机会如郭大侠一般保家卫国,何以愁眉不展呢?”

孙仁道:“只是听故事,不知道故事里面角色的沉重心情,今日,孤才算真正的领会到,将家国天下一肩挑的感觉,真压得孤喘不过气。”

今次一战,东吴倾尽所有,就如同一名赌徒将全副身家都压在一场赌局上一般,孙仁身为东吴之主,难免担心。

杨林笑道:“主公,打仗没有一定赢的,但若不去想,只怕能赢的战役也会输掉了,我东吴大军众志成城,抗击强敌,需要的是信心,若主公自己也心存疑虑,又让三军将士如何面对?”

在杨林的建议下,孙仁这才露出勉强的笑容。

杨林也知道,此时此刻,刻意去安慰孙仁并不会有什么效果,只能等着战事一起,己方胜了几场之后,孙仁主公才会对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信心。

杨林下船舱,却正遇王宝。

王宝一把将杨林拉至僻静处,狠狠道:“杨大人,你害洒家好惨啊!”

堂堂七尺男儿,王宝竟然眼眶带泪,因为他生平最怕的人,正是曹操。

王宝虽想在东吴混出名堂,却不想连命也搭进去,今次抗曹,虽自己被委以重任,但是王宝却深知道,曹军势大,东吴军队凶多吉少,若真败了,自己岂不是会死在乱军之中?

起初王宝为赶车校尉,后来受封威武中郎将,领护卫军,王宝的职位虽然升了,但是他的胆量却未增加半点。

护卫军负责柴桑城的安全,自己虽身为统帅,但是危险系数极低,是以军中诸将都瞧不起王宝,王宝也觉得毫无关系。

这一次,随军出征,王宝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上了贼船,而将自己逼上贼船的人,不是杨林是谁?

杨林笑道:“王将军,男儿保家卫国,你应当感到荣幸才是,若能战死沙场,岂不是能名垂千古了?”

王宝骂道:“杨大人,洒家知道你聪明,也知道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洒家恳求你,这一次,请千万别致洒家于不顾,洒家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三岁的小儿嗷嗷待哺,孩子不能没有父亲……”

王宝向杨林大打感情牌,杨林也不再理会,径直朝别处走去。

杨林的心中非常清楚,王宝是草包一个,在能力上,比起周瑜、程普等将领来,他差得很远。

但是正是这样的草包,才是杨林最喜欢的“将才”,在杨林看来,为将者定然要在自己的意志下办事,否则的话,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还谈什么打胜仗?

杨林来到船舱中,不过这并非是他自己的房间,而是住着另一个人。

那人一见杨林来了,也有些意外,不过却并不慌张,道:“杨大人怎么有兴致到亮这里来?”

此人正是诸葛亮,这一次为了能够联合抗曹,诸葛亮被迫来到柴桑当人质,而为了孙刘联盟能够顺利结成,诸葛亮也极好的履行了人质的义务,当杨林让诸葛亮也随军出征的时候,诸葛亮也一口答应。

诸葛亮虽为人质,但是他毕竟是功曹从事诸葛瑾的胞弟,因此在柴桑城中颇受礼遇,而杨林也特意派人为诸葛亮送了不少的见面礼。

杨林进了船舱,便关上了门,随处找了个地儿坐下,问道:“诸葛先生,在这船上住得可习惯不?”

诸葛亮道:“这艘战船颇大,就算在江面上也不甚颠簸,亮住得颇为稳当,有劳杨大人挂心了。”

杨林自然是不会限制诸葛亮的行动的,只不过诸葛亮自认为是人质的身份,于是也不方便四处活动,诸葛瑾常来探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只是和兄长拉些家常,至于军事方面的事情,诸葛亮却闭口不提。

第十八章赤壁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大才,早在荆州之时,不才就颇为仰仗,今日再见,不才更是觉得与先生有缘,若先生不嫌弃,不才愿与先生结为朋友。”

诸葛亮也笑道:“亮为人质,岂敢高攀杨大人,杨大人能赏亮一口饭吃,亮就感激不尽了。”

两人对视一望,随即都哈哈大笑起来。

所谓心有灵犀,杨林和诸葛亮,只消三言两语,便能传递诸多信息。

当日在荆州之时,诸葛亮设九连环,被杨林破解,杨林当时就知道,那位白衣书生就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而诸葛亮也知道了杨林便是刘琦背后的主使之人,来自东吴。

到后来,诸葛亮来柴桑做人质,又见到了杨林,便知道,杨林不仅主使刘琦弑杀后母,更是当今东吴之主孙仁的幕后推手,孙仁对杨林言听计从,杨林可以算得上是东吴的太上皇!

笑过之后,杨林娓娓说道:“诸葛先生,你虽名为人质,事实却为大军监军,当今孙刘联盟,共抗曹贼,还望先生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干,为主公出谋划策,主公定然不会亏待于你的。”

诸葛亮却道:“亮虽自诩有些本事,但今时今日,却也难有作为,纵观今日东吴水军,虽有五万之众,但东吴善于带兵的将领,却一个也没来,只凭孙仁那小丫头亲征,她又有什么本领来指挥军队?”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多虑了,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不过是古法,真正的战争,并非是靠将领的能力取胜,而是凭借着士兵们的勇猛和战术的应用得当,今次,不才就要令诸葛先生看看,何谓真正的战争!”

说完,杨林就离开了船舱。

同为智者,杨林和诸葛亮心心相惜,杨林总是不时的找诸葛亮攀谈一些趣题,而诸葛亮也乐于奉陪。

不过可惜的是,无论如何,诸葛亮都不打算为东吴水军出谋划策,杨林虽有些许失望,但也并不沮丧,这场战争的胜利与否,还是看东吴水军的实力,而并非靠着一人的智慧。

水军行了一日,便到了江夏,水军暂时停泊。

驻守在江夏的刘琦和刘备亲自出城迎接,孙仁趾高气昂的接见了已经灰头土脸的荆州牧刘琦。

刘琦见了杨林,心生惧意,但也无可奈何,现在东吴有兵,自己只能听从东吴的吩咐。

刘备见诸葛亮,问及诸葛亮的衣食住行,诸葛亮道:“主公放心,亮一切安好,亮虽名为人质,但却被以宾客之礼相待,还请主公勿念。”

在听闻诸葛亮一切安好之后,刘备也放下心来。

虽知道东吴带了五万水军迎击曹操,但是刘备军中诸将在得知周瑜等将都未随军出征之时,都大吃一惊。

江东虎将都未出征,那还谈何打败曹操?

刘备问孙仁道:“将军以五万之众,抵挡曹操二十万大军,此实在是艰难之事,江夏虽然兵少,但是可以借将军一用,将军意下如何?”

刘备好心询问,却不想遭了孙仁的冷眼,孙仁道:“刘皇叔不必多心,孤所带的军队,皆是江东精锐,以五万之数抗曹操二十万大军,绰绰有余,无需再用江夏之兵,皇叔一路败阵,兵卒已剩不多,还是留下来自保的好。”

孙仁的话,刘备听得脸都绿了。

不过既是同盟,刘备自然百般示好,又道:“备军中诸将,可借将军一用,虽不成气候,但总会有些作用的。”

刘备心想,东吴只带了五万水军来,却没有出色的将领去统帅,而自己的麾下,关羽、张飞、赵云等,都是稀世猛将,若有他们助力,东吴必定如虎添翼。

但是这样的提议,却也被孙仁给拒绝了,孙仁道:“皇叔切勿担心,孤手下虽无出色之辈,但也颇有才干,你手下的将军,还是留在江夏吧。”

连遭冷眼,刘备无言以对,恨得牙痒痒的,只不过却不能发难。

孙仁的话,自然是杨林教她说的,因为在杨林的军事理论中,将领的作用被弱化了,所以,关、张、赵等猛将,在军队中所起的作用,其实和一般的二流将军差不了多少。

刘琦、刘备满心欢喜的迎来了援军,却不想率军的孙仁态度傲慢,他们也巴不得孙仁率军赶快离开。

孙仁在江夏停留了半日,水军便马不停蹄的再次。

又行了半日,水军终于来到了陆口。

这正是杨林所说的易守难攻之地,孙仁立即命令三军安营扎寨,以待曹军。

军士们摩拳擦掌,期待着和曹军的交锋。

大战将临,孙仁身为最高军事统帅,不免忧心忡忡,于眺望台上遥遥看江。

杨林也爬上了眺望台,来到了孙仁身边,并为孙仁披上了披风。

“主公,此处风大,还是早日歇息的好。”

孙仁感觉到了温暖,不过却并不想下去,她看着杨林,道:“杨林,孤睡不着,今军队虽然已然稳固安营,但一想着曹操随即将至,孤就惴惴不安,害怕东吴的军队败了。”

杨林能够体会孙仁的心情,只是两军还未交战,他可不能说些大话。

杨林道:“主公切勿担心,单单看曹军将陆口如此重要的要地都拱手相让,就能知道曹军定不成气候,他不来还好,若是来了,定让他片甲不留!”

孙仁稍微安心,便道:“杨林,孤总觉心神不宁,你能不能给孤讲个故事?”

杨林道:“微臣一时无甚思路,也讲不出什么好的故事,还是为主公作一首诗吧!”

孙仁道:“如此也好。”

杨林又道:“主公可知,此处名为‘赤壁’。”

孙仁道:“孤自然知道,只是这赤壁一词,与你的诗有何关系?”

杨林道:“微臣的诗作,正是以赤壁为题的,还请主公洗耳恭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东吴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杨林所作的诗作,虽减了不少,但依旧韵味十足,孙仁主公不由得听得醉了,慢慢的有了睡意,杨林便扶她下了眺望台。

第十九章犒军

曹军未至,孙仁于第二日犒劳三军。

五万军士聚集在一起,场面宏大,而孙仁虽是女子,但也毫不惧场。

“军士们,孤要告诉你们,你们是东吴最勇敢的男子!孤以有你们这样的军士而感到自豪!曹操的贼军转眼即至,孤感谢你们挺身而出,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

孙仁声音洪亮,就算是站在最末位的士兵们也能够听见。

杨林、鲁肃、诸葛瑾、王宝等一干高级将领站在孙仁的身后,都感受着孙仁这位女主公的魄力。

三军将士震惊,他们都以为东吴的新任主公是女的,女子自然应该深坐闺中,说话理应秀气,却不想孙仁这位女主,却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力。

“军士们,相信你们已经听到了传言了,我东吴的将领们,竟然会因为害怕和曹操交锋而不敢出战,也有人说,他们早已投降了曹操,只等水军一败,就开城投降。”

孙仁开始抹黑东吴那些离心离德的将领们,而军士们也默默的听着。

东吴舆论会早已造势,将那些称病而未出战的将领们说得一无是处,柴桑城里到处都是“周瑜等将懦弱无能”的传言,民众们以讹传讹,军士们自然也是深信不疑。

此次出征,军士们是带着情绪来的,来到赤壁,与曹军作战,都是九死一生,而那些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将领们,却贪生怕死,置之事外。

“不过,军士们,你们无需担心,因为战争的成败,并非是靠着将领的能力,而是靠着士兵们勇往直前!东吴的水军将士们,你们日夜操习,放眼天下,水战谁能战胜你们?曹操那乱臣贼子,他的军队从未在长江上战斗过,这一次,定要让他们瞧瞧东吴军士的可怕之处!”

军中无强将领兵,军士们自然有些担惊受怕,不过所幸的是,东吴的主公孙仁亲征曹操,有她这位主公坐镇,便说明了东吴此次出征的决心。

不成功,便成仁!

听了孙仁主公的话,众位军士,也开始有一点战意了,说不定这一次抗曹,真能够大获全胜。

孙仁见士兵们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便嘱咐亲兵,将船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十几位亲兵立即行动,从船上将一箱又一箱的物事搬了下来,在点兵台上,足足堆了几十只大箱。

箱子全搬下来了,孙仁便道:“将它们打开。”

虽然孙仁说将箱子全都打开,但是事实上,亲兵们也只打开了其中的四五箱而已。

箱子打开之后,一箱又一箱的黄金和宝石全都展现在了军士们的面前!

军士们全都看直了眼,他们大多数都是出生贫苦人家,有生以来从未见过如此数量的黄金宝石,这一次,真是大开眼界。

孙仁接着又朗声说道:“军士们,钱财有价,可生命无价!孤用这些黄金,来犒劳你们,感谢你们为了东吴而战,江东孙氏,将永远不忘你们为了保家卫国而付出的牺牲!”

东吴至孙权以来,厉行节俭,又加上吴地富饶,未经战乱,故而府库充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