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吴吃软饭 >

第40章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40章

小说: 混在东吴吃软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往日的王宝,单挑输了,定然会咬着牙再战,不过这一次,他倒聪明了,毕竟军队数量吴军占了优势。

曹军连连败仗,虽然有强将率领,但也是强弩之末,和东吴的士兵气势正盛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吴军除了用弓箭射击之外,还使出了绊马索等工具,专攻骑兵部队,张辽、文聘见再战下去,只怕自己会被生擒,于是便掉转马头,命令士兵们撤退。

在张辽的勇猛阻击下,为曹操留出了撤退的时间,此时的曹操,已经逃出了数里之外。

但是王宝可不会就此放弃,命令军队快马加鞭追击,因为杨林曾对王宝说过,曹操若要逃,必走华容道,而华容道并不好走,曹操败兵前行的速度必定很慢,所以只管一路追去,直到生擒曹操为止。

王宝一路追击,吴军势如破竹,一路上,又歼灭了数支曹军掉队的部队,不过这些散兵游勇,却不是王宝追击的目标。

再向前追了两里,路就越来越难走了。

王宝大喜,果然如杨林所说,此处道路难行,也就是说,曹军的败兵必定走不远,王宝命士兵们快马加鞭,向前奔去,便见到泥泞了道路上,铺满了芦苇、蒿草,而泥水之中,竟有无数曹军士兵的尸体。

王宝心想,曹操为了逃命,竟然连这些老弱残兵的命都不要了,视己方士兵的生命如草芥的主公,怎能成就大事?

王宝越想越兴奋,命军士们更进一步。

再向前走了数里,道路越是狭窄起来,王宝知道此处的名字,叫做华容道,从华容道走,便是江陵,若是过了此处,恐怕再也没有办法追到曹操了。

“军士们,给我冲!”

王宝大喝一声,率军快马而上,又行得数百步,便遥遥的看见了曹操的尾军,虽然只剩下败兵,但是曹军的军旗,却是清晰可见的。

“曹贼,哪里走!?”

王宝声响震天,吴军声势滔天,身前的曹军也听见了后方的喊杀声,已吓得肝胆俱裂。

曹操自然也在军中,虽有虎豹铁骑护卫,但是吴军势大,却又如何抵挡。

曹操仰天道:“我命休矣!”

这位乱世枭雄,感觉到无比的绝望!

吴军冲杀过来,如利刃插入豆腐一般,曹军早已没了士气,在东吴军士的杀戮之下纷纷毙命,曹军身旁,也只有数十骑护卫,但东吴的军队,却是数万之众。

曹操见状,正欲拔剑自刎,却突然见到了援兵!

数千骑冲杀过来,使原本一边倒的局势突然改观。

王宝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将曹操的人头拿来献给东吴的主公孙仁,但是却万万没有想到曹军的援兵会来都如此的快。

战局一下子变成了均势,再不是一边倒,王宝心中愤恨无比,错过了今次的机会,只怕自己有生之年,再无取曹操首级的机会了……

王宝命军士冲杀一阵,可是曹军的援兵士气并不比吴军差,两军竟势均力敌。

而在和援军交锋的时候,曹操已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逃得更远了,前往江陵之路,再无险要之处,想要追到曹操,根本就不可能了。

事已至此,王宝只能下令军队撤军,这一次,自己已经逼得曹操快要自尽了,对于自己的成就,王宝还是颇为满意的。

“传令三军,撤退!”

王宝下令,而军士们便不再与曹军的援兵纠缠,径直往回撤离。

虽不能取曹操的首级,但是东吴在赤壁的大胜却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王宝在回军之时,也是喜气洋洋,心想这一次,自己可算是东吴的名将了,可以与什么周瑜、程普并驾齐驱了。

虽然阻止了吴军,但是由于在人数上不及对方,所以曹军的援军,也没有继续追击吴军的意思,眼睁睁的看着吴军悠闲离去。

第三十六章智者

华容道的山坡之上,这里视野极好,能看清楚华容道两军交战的一举一动。

杨林和诸葛亮,在此地对坐饮茶,甚是清闲。

因为算准了曹操会从华容道小路逃往江陵,因此杨林便命王宝死命追击,务必要在华容道将曹操生擒或者是逼曹操自杀。

于是杨林便邀请诸葛亮来一同观看这历史性的一幕!

不过可惜的是,王宝的军队虽然赶上了曹操,也已经将曹操逼入了绝境,但是不想曹军的援兵却突然赶来,虽只有数千骑,但骑兵战力凶猛,竟和王宝的数万军队分庭抗礼,曹操趁势逃走,再也追击不上了。

见王宝命军队撤退,杨林叹了一口气,道:“人算不如天算,此次曹操侥幸逃脱,日后定会更加小心谨慎,想要取他性命,只怕不大可能了。”

诸葛亮道:“杨大人不必惋惜,你善用奇计,以五万水军,大破曹军二十万之众,此等功绩,无人能及,从此往后,杨大人必将扬名天下!”

连诸葛亮都如此称赞自己,杨林并不骄傲,而是说道:“曹操太过自负,自以为兵多将广,妄图攻占东吴,一统天下,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会败得如此的彻底,仓卒之际,纵然是立即派人去求援,只怕也没有那么快的。”

诸葛亮奇道:“既然如此,那么刚才的骑兵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从江陵来的?”

杨林并不回答诸葛亮的这个问题,而是笑着说道:“若曹操死了,他手下的将领必定谁也不服谁,那么他好不容易占领的土地,只怕又四分五裂,到时候,东吴兴兵北进,众志成城,定能趁势将江北之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可是,若曹操不死,那么他手下的势力,自然还是群雄中最强的,我东吴,也占不了那么多的便宜。”

诸葛亮也笑了,道:“杨大人,你所指何意?”

杨林道:“在下的意思已然很明了了,刚才救曹操的骑兵,并非来自于江陵,而是来自于其它地方。”

诸葛亮非常镇定,道:“杨大人,你的意思是,曹军的援兵来自于何方?”

杨林却不正面回答诸葛亮,而是说道:“诸葛先生果然神机妙算,就算身为人质,也能为刘皇叔出谋划策,在下虽然知道诸葛先生对刘皇叔忠心一片,但还是极力相邀,因为比起刘皇叔来,我东吴才是诸葛先生最好的归宿,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诸葛先生,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委婉道:“亮只是山野村夫,何须杨大人挂念,还请杨大人打消这个念头,若强行相逼,亮只有以死明志了。”

诸葛亮决绝了杨林的邀请,杨林深感惋惜。

心想诸葛亮竟不顾自己的性命,也不愿意为东吴效力。

“诸葛先生以汉室为正统,欲光复汉室,其志可嘉,但汉室凋落,历朝历代,从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一个王朝的时日越久,就越会滋生**,如同房子一般,旧房子总是千疮百孔,诸葛先生又何必苦苦支撑呢?”

杨林以过来人的心态,苦苦劝说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已经铁了心,杨林也无可奈何。

“既然如此,诸葛先生,从今日起,你再不是东吴的人质了,战争已然结束,你可以回江夏去了。”

杨林虽然并非有权之人,但要放走诸葛亮,他还是有资格的。

诸葛亮深感奇怪,以杨林的行为做事手段,他怎么会放过自己这位迟早有一天会成为敌方军师的人呢?

杨林似乎是瞧出了诸葛亮心中所想,道:“诸葛先生,请无需感激在下,他日若在战场相见,你我各为其主,都不应手下留情。”

杨林的豁达,倒是令诸葛亮颇为佩服,诸葛亮对杨林一拜,道:“亮在此谢过杨大人的恩情!”

杨林不再说话,领着随行的兵士,下了山坡。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杨林还有一些话,并没有对诸葛亮言明。

那就是杨林以诸葛亮为对手,渴望和诸葛亮交锋,但是和自己比起来,诸葛亮却在知识上差了一大截。

这就是杨林自信的理由,凭着他自己所掌握到的知识,他是不会输给诸葛亮的,因此,杨林才会在苦劝诸葛亮加入东吴无果之后,放诸葛亮自行离开。

杨林回到了乌林水寨,这里已经被东吴大军占领了,现在是东吴的领地了。

而东吴的主公孙仁,此时正坐镇中军帐。

杨林想尽快见到孙仁主公,但是却不想在半路上被王宝给拦住了。

王宝一见杨林,顿时大倒苦水,道:“他奶奶的,杨大人,我们可是被别人给阴了!”

杨林奇道:“王将军何出此言?”

王宝道:“在华容道与曹操的援军相遇,洒家和他们交手,之后就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知道援军来自于何处?后来身旁的军士告诉我,曹操的援军好像是荆州军,并且还不是归降了曹操的那些荆州军!”

王宝一肚子气,拿下曹操的首级,对他来说可算是莫大的功劳,可是这个功劳,却最终鸡飞蛋打,而且阻止他的,还并非是曹操的部队,而是别有用心的其它势力。

“杨大人,你去见主公,一定要将洒家的意思带到,让主公看看,究竟谁在我东吴背后捅刀子,我东吴军士现在正士气鼎盛,谁敢阴我们,洒家定要将他连根拔起!”

王宝的言下之意,已经坐实了救走曹操的援军是来自于东吴的盟军,他想要出这口恶气。

可是杨林却道:“王将军,在下虽然不知道你为何会如此想,但是刘琦公子和刘备都是忠心耿直之辈,若是与东吴联盟,他们定然会全力支持的,你所说的他们背后增援曹操的事,这是断然不可能发生的,还请王将军看清这一点,勿被有心之人给挑衅了。”

在杨林的劝说下,王宝才不再言语,将气径直咽进了肚子里。

第三十七章倦意

大败曹军,身为东吴主公的孙仁,自然是最大的功臣。

当军士们占领了曹军的营寨,此战的胜利,便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孙仁坐镇中军帐,将士们前来请安,恭喜主公击退强敌,其中自然也有阿谀奉承者,将孙仁捧得极高,说孙仁足以媲美秦皇汉武,东吴在孙仁的率领下,必将繁荣昌盛。

但是即便如此,孙仁的心情却依然不佳,因为杨林不在这里。

战争的胜利,历史的美名,对于孙仁来说都不算什么,她最关心的,是杨林,还有自己和杨林的骨肉。

曹操兵败逃走,杨林领军追杀,却至今未归,作为先锋的王宝都回来了,可是杨林这位主将,却依然没有回到营中。

他究竟是怎么了?

在孙仁的心中,不由得担心起来。

好在孙仁并没有担心得太久,随即守卫便禀告,说杨林求见,孙仁立即让守卫进来。

孙仁见了杨林,觉得自己悬着的心突然间踏实了,在这只属于两人的空间内,孙仁并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心绪。

只见孙仁快步来到杨林的身前,突然间身子一前倾,就径直扑入杨林的怀抱。

杨林将孙仁紧紧的搂在怀中,打趣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主公洪福齐天,在主公的英明率领下,我军终于打败了曹操,从今以后,曹操再无吞并我江东的可能!”

孙仁轻轻的揍了一下杨林,道:“杨林,连你也来讥讽我。”

此战的胜利,孙仁虽为主公,但是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却是极小的。

先是怀了身孕,于是判断力大不如前,孙仁自知无法统领军队,便让杨林来指挥水军作战,而杨林的战术也的确收到了奇效,与曹军的初战大获全胜,使曹军不再敢轻视吴军。

后来,听嫣儿说,杨林命人污染了曹军的水源,使曹军中疫病横生,战力大损,迫使曹操孤注一掷,对东吴发起了总攻。

而杨林又出奇计,先是诈败,引曹军入东吴水寨,随后瓮中捉鳖,引燃炸药,炸得曹军士兵尸骨无全,再然后,杨林又派兵奇袭了乌林的曹军军营,使曹军再无落脚之地,只得落荒而逃……

“杨林,那火药,的确非常可怕,这样的武器,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此战最关键的地方,便是杨林所布下的“火药阵”,火药阵摧毁了曹军的主力部队,使曹军再无反击之力。

而对于火药,在见识到了它的威力之后,孙仁一直心有余悸。

杨林轻声道:“仁,这火药,是来自于道家的炼丹术,道家为求长生,以硝石炼丹,却不想催生了火药这样的附属品,将硝石、硫磺、木炭以一定的比例混合,遇火便会爆炸,而爆炸的威力,非常人所能想象,用于战争,更是事半功倍。”

杨林虽然说得轻巧,但是却不能掩饰火药杀人的事实,数万曹军被火药炸成了肉酱,孙仁亲眼所见,她毕竟身为女子,看不得残忍的东西。

杨林又道:“仁,这就是战争,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曹军虎狼之师,若不以非常手段对付,以我的能力,只怕无法打败曹军!”

在杨林的开导下,孙仁的心情渐渐平静起来,她半闭着眼睛,说道:“杨林,我很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时值午后,正是休息的时间,孙仁一上午见了不少的将领,自然心生倦意。

杨林道:“仁,你想要休息,就休息吧。”

于是杨林将孙仁扶到了榻上,此是曹操休息的地方,现在已成为了东吴主公的午睡之处。

扶孙仁睡下后,杨林便到营帐前,嘱咐守卫,勿让任何人进来,守卫知道杨林是主公亲近之人,于是也领命。

回到营帐之后,杨林便守在孙仁前。

孙仁的睡相非常甜美,这样的睡相,也只有在杨林的面前才会展现出来。

近日战事连连,无论是曹军的士兵还是东吴的士兵,都死伤无数,孙仁晚上一合上眼睛,就会做恶梦,梦见那些死去的士兵来向自己索命。

也只有当杨林陪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孙仁才能够睡得安稳。

孙仁睡得很静,转眼间,三个时辰就过去了,在睡醒之后,孙仁睁开了眼睛。

时间已致黄昏,杨林问孙仁,需不需要吃饭,但是孙仁却说自己不饿,于是杨林又道:“仁,出去走走吧,总这样在营帐里待着,总不太好。”

孙仁点头答应,便在杨林的陪同下,走出了营帐。

营中的士兵见主公出来了,立即行礼,而孙仁并不管那些人,只和杨林肩并着肩走着。

两名护卫也只能远远的跟随着,不敢靠得太近,以至于听到了主公和杨林之间的谈话。

孙仁和杨林,径直往营帐外走去,在一处山头上,孙仁停下了脚步。

泥土被翻动过的痕迹还非常明显,因为在此处,杨林下令将四万病兵活埋!

虽然是杨林的命令,但是若是孙仁不点头的话,是没有人敢将这四万病兵活埋的,因此孙仁也算是帮凶,今日她心神不宁,便是因为此事。

杨林知道孙仁心中所想,便耐心说道:“仁,虽曹军的疫情与我有关,但若曹军士兵不染病,我军将不是对手,对于战争渴求人道,是懦弱之人的表现,仁,你身为东吴之主,切不可如此。

现在,我军攻占了曹军的营寨,病兵们虽然投降,但若留他们性命,只怕我军士兵也会被感染,因此,将他们活埋是最好的手段,活埋了病兵,也能够震慑住其他的降兵,令他们不敢造次。”

杨林所言极是,当今天下,医疗手段有限,就算是神医华佗,也不能完全根治疫病,因此,消除疫病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染病之人隔离或者处死。

孙仁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心中却依然不好受。

“可是,可是……”

孙仁的言语有些哽咽了,她想到了这些被活埋的病兵们哀怨的眼神,又想到了那些已经腐烂的战死士兵们的尸体,胃中异物涌动,竟不争气的吐了起来。

第三十八章江夏

杨林虽懂些医道,见孙仁呕吐不止,却也并不为孙仁诊治。

两名随在身后的护卫,虽然也想上前询问主公身体如何,但是杨林却一瞪眼,吓得两人不敢靠近。

孙仁吐得昏天黑地,不过吐过之后,她的心情倒也好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