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吴吃软饭 >

第47章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47章

小说: 混在东吴吃软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林为孩子请来的奶娘,虽然也知道孩子非富即贵,但却是不知道这孩子究竟是何人所生……

一行人浩浩荡荡,只消数日,便回到了柴桑城。

文臣武将出城迎接主公车驾,而孙仁出外了这么久,柴桑城依然稳定,可见她已经大权在握,根本无需担心有人会趁虚而入。

一回到柴桑,孙仁便重理朝政,生过孩子之后,她的思绪没有之前那么乱了,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事务,孙仁处事之道,与杨林如出一辙,该狠的时候狠,该无耻的时候便无耻。

众臣心悦诚服,东吴在孙仁的治理下,一天好过一天。

不过孙仁每日却心心念念自己的骨头,由于自己是东吴的主公,她与小惊天很少见面,小惊天由杨林代为抚养,杨林只能向孙仁通报孩子的情况,却不能将孩子带到孙仁的面前来,这令孙仁牵肠挂肚。

见孙仁已经能够巧妙的处理政事,杨林也倍感欣慰,事到如今,在朝堂之上,他已不需要指导孙仁了,便如愿以偿的当起了哑巴,只要孙仁没让他发话,他一句话也是不会说的。

而杨林最关心的,自然也是自己的孩子。

小惊天被杨林拜托给吴湘抚养,吴湘虽然不知道孩子的来历,不过既然是杨林嘱托自己抚养的,他自然不能推脱。

杨林每日都会去看看孩子,小惊天的眉眼与孙仁甚像,长大之后,定然是眉清目秀。

除了看孩子之外,杨林也会亲手做一些玩具来给孩子把玩,他所做的玩具颇为巧妙,就连一旁的吴湘叔侄,也瞧得颇有兴致。

吴洋道:“杨先生,你所做的玩意儿挺有趣的,只是不知道,你拿这些玩意儿给小孩子玩,究竟是为了什么?”

杨林道:“这孩子乃人中龙凤,他日必成大器,因此,趁他幼时,多玩些奇巧玩意儿,便能使他的智慧远在其他孩子之上,这便是‘早教’了。”

“早教?我实在不懂……”

从杨林的话语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众人根本听不懂的话语,吴洋虽然无法理解,却不能让杨林为自己解释。

吴湘却道:“杨先生,我们既已同气连枝,这孩子的身世,你又何必对老夫隐瞒呢?纵然是你对我们说了,我们也是定然不会说出去的。”

打从开始为杨林抚养婴儿开始,吴湘就一直心有余悸,他不知道婴儿的身世,就一直睡不安稳,若这孩子的身世非凡,日后怪罪于自己身上,那可怎办?

吴湘如此询问杨林,自然也只是为了图个安心,以吴湘等人在东吴舆论会中的表现来看,纵然是知道了什么秘密,他们也是不会说的。

杨林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对于吴湘等人,他已然要隐瞒的。

杨林道:“吴先生,不才对你们隐瞒此子的身世,也是为了你们好,知道得太多了,也是不好的,容易丢了性命,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是不才,也顾不了你们的性命的。”

杨林所说,自然是事实,如果自己和主公有孩子的事情败露出去,群臣相逼,真不知道自己和主公应当如何应对,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又怎么还会有心思去管东吴舆论会的众位?

吴湘又道:“杨先生,我等的性命,已然绑在了一起,若是杨先生不幸遇害,我等自然也难逃劫数,纵然如此,你还是不愿意对我等说出孩子的身世吗?”

吴湘的语气又重了一些,而杨林也知道的,吴湘是一位会为自己保守秘密的人,只是对于孩子的身世,杨林却是不能说的。

杨林正两难之际,一旁的嫣儿却突然说道:“义父,这孩子身世惊人,杨大人既然不愿意说,自然有他不说的道理,义父,你就不要苦苦相逼了,免得日后自讨没趣。”

嫣儿会当面说出这样的话,吴湘倒是非常吃惊。

既然嫣儿如此说了,就代表此事一定非同一般,吴湘也是有分寸之人,于是也不再询问杨林关于孩子的事了。

而吴洋却说道:“嫣儿,你既然这么说了,那么此事,你也是知晓的,可是你却帮着杨先生隐瞒我等,看来你在当了杨林的丫鬟之后,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

吴洋的话,正中嫣儿的下怀。

嫣儿颇为不满,狠狠的瞪了吴洋一眼,却不说话。

吴洋见嫣儿眼露凶光,也不复言。

嫣儿看着杨林,表情复杂,虽然她知道杨林是天底下第一大恶人,但是随着自己在杨林的身边待得越久,嫣儿就越是发现,自己竟然越来越习惯和满足在杨林身边的感觉。

尤其是当自己知道了杨林的秘密,并且和杨林一起瞒骗天下人的时候,嫣儿的心中就越是兴奋。

嫣儿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这样,难道是自己有病吗?

第九章商议

刘备利用曹操兵败休整之际,在短时间内,夺取了大半个荆州,夺来的领土虽然名义上是荆州牧刘琦的,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刘备才是荆州实际的掌控者。

时间转眼来到了十一月,忽有人传,刘琦病重。

消息传到江东,孙仁颇为诧异,想;刘琦年纪轻轻,又怎会病重呢?于是孙仁派人前去探视,而探视的结果却是事实。

孙仁想刘琦大概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才会导致重病难治的,对于此,孙仁虽有心,但却也无能为力。

十二月,便传来消息,刘琦病逝。

这一下,柴桑城可就炸开了锅了!

孙仁命鲁肃为使者,前去吊唁,不过众臣心中所想的,却不仅仅是派人去吊唁一位荆州牧那么简单。

由于刘琦并无子嗣,再加上刘备在荆州的威望极高,也就是说,刘琦死后,刘备就会成为新的荆州牧,统领荆州。

赤壁之战,东吴费了举国之兵,好不容易将曹操击退了,可是东吴本身,却一点儿便宜也没有占到,反倒是成全了刘备那个卑鄙小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连一向以稳妥为主的张昭、张纮两位老臣,也力主对荆州用兵。

张昭道:“主公,赤壁一战,我东吴将士不顾生死,终于击退了曹操,可是我东吴,却没有得到半寸土地,刘备坐收渔人之利,实在是令人气愤,以老臣之见,当率兵兵临城下,以此与刘备商谈,好瓜分荆州。”

张纮也道:“老臣赞同子布之言,若无东吴将士的牺牲,只怕刘备早已沦为阶下之囚,刘备能有今日,全靠我东吴,今荆州无主,刘备眼看就要当上荆州牧了,老臣以为,我东吴应当分一杯羹。”

既然两位长史都开口了,朝上诸将,也终于按捺不住。

甘宁曾率军支援过刘备,他对于刘备的行为深恶痛绝,道:“末将曾与刘备打过交道,此人毫无廉耻,我东吴军士支援于他,他却拿我东吴的军士去打前阵,致使我东吴军士枉死者不计其数,当时末将虽未向刘备发难,但是末将却在心中暗暗发誓,这个仇,终有一天会报的!”

甘宁在朝堂上大呼小叫,立即引起了其余将领的共鸣。

吕蒙、程普、程昱、黄盖、潘璋等将,也愤愤不平,他们中诸多将领是曾参与了周瑜领导的逼宫夺权之事,虽被主公赦免,但是诸将心中还是憋着一口气,这一次,定要率领三军大获全胜,好令主公刮目相看。

朝堂上的局势一边倒,诸葛瑾十分为难,他虽身为吴臣,但自己的弟弟诸葛亮,却在为刘备效力。

于是诸葛瑾硬着头皮,说道:“主公,孙刘联盟在前,当前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曹操,曹操势大,若是东吴和刘备反目,束甲相攻,那么只怕曹操会率兵偷袭,那到时江东便会生灵涂炭,以微臣之见,还是少动干戈的好。”

诸葛瑾此言一出,便立即招来了不少骂声!

吕蒙道:“诸葛大人实在是妇人之仁,刘备敢妄自夺取荆州的领土,分明是笑我东吴不敢动他,如此肆无忌惮,若我东吴再忍让,只怕刘备还会变本加厉,诸葛大人,你该不会是因为胞弟辅佐刘备,才会不让主公进兵的吧?”

吕蒙冷嘲热讽,诸葛瑾面色一沉,但是却无力反驳,因为吕蒙之言,正好点中了他心中所想。

面对群臣的争论,孙仁一直洗耳恭听,但是群臣却越吵越烈,孙仁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于是孙仁问道:“杨林,你去过荆州,依你之见,我东吴当如何是好?”

杨林一愣,他原本就站在角落里,抱定了在朝堂上一言不发的决心,但是孙仁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自己询问,这使得杨林颇为诧异。

关于是否对荆州用兵一事,杨林也曾向孙仁言明过,当前应以发展内政为主,孙刘联盟不能破裂。

原本以为孙仁依然会坚持,不过看来这位女主在群臣来势汹汹的建议下,也有一些心动了。

若非实在难以抉择,孙仁是断然不会当场向杨林发问的,而这一次,杨林也是骑虎难下了。

杨林上前一步,说道:“主公,臣工们虽然意见不同,但他们对东吴的忠心,却是昭然可见的,微臣虽然位于末席,但也听得真切,将军们想要进军荆州的原因,无非是一点,那就是赤壁之战由我东吴击败了曹操,可是为何却让刘备占了荆州?不过关于这一点,微臣却是要说的,虽孙刘联盟,但刘备却从未许诺过将荆州让与东吴,刘表将荆州交到了刘琦手中,刘琦死后,刘备以叔父的名义自领荆州牧,倒也没什么僭越之处,天下人虽然难免非议,但刘备却是名正言顺。”

杨林才说了一个开场白,群众就瞧出了他的态度了。

这个说书的家伙,怎么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众臣看不过去,于是开始吵吵嚷嚷。

孙仁赶忙命众臣安静下来,好让杨林能将话说完。

于是杨林又道:“主公,虽然众将心中不满,但是此时攻荆州,对于我东吴,却并非良策,不利者有三:其一,刘备手下强将如云,若强攻荆州,只怕并不易得,纵然攻下了,我军也会损兵折将,到时候,若曹操趁虚而入,可如何是好?其二,我东吴夺荆州,好处却是不大,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若我东吴取了荆州,还要防御北方的曹操,如此得不偿失,倒不如让刘备去镇守荆州,为我东吴屏障。其三,我东吴正是休养生息之际,不宜干劳民伤财之事,还是以逸待劳,以图后事。”

杨林所说,倒是头头是道,众将力主出兵荆州,多半是争一口气,为了这一口气,而折损东吴的兵力,实在不是什么聪明的行为……

第十章吊唁

诸葛瑾颇为欣慰,因为朝堂之上,终于有人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虽然不知道杨林反对向荆州用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是他的话,诸葛瑾是举双手赞同的。

杨林之言,倒是令群臣们稍稍平静了一点了,于是孙仁问道:“杨林,你所说的三点,孤倒也是赞成,只是我东吴若是忍下了这口气,只怕刘备便会变本加厉,而我东吴,只怕会被天下人耻笑。”

杨林道:“主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笑得最好之人!刘备急功近利,想要光复汉室,因此只顾攻城略地,却不管后方的发展,就算他占据了更多的城池,也是不能长久的。从今日来看,刘备取了荆州之后,下一个目标,便是益州了,东吴要向刘备出手,等他取了益州之后不迟。”

杨林所说的话,有一些令人含糊了。

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的臣工对杨林并不了解,只以为杨林是说书出身,因为受主公器重,才提拔为官的,而本事,杨林却是稀疏平常。

不过听他在朝堂上的一席话,倒是有理有据,至少在见识上,杨林颇有过人之处,只是他所说的方略,太过玄乎了,众臣现在,还来不及想到那一步去。

杨林又道:“主公,当务之急,是发展内政,与刘备之间,东吴实在不宜开战,东吴当前的敌人还是曹操,东吴应趁着曹操新败的机会,再讨一些便宜,不过,在那之前,微臣倒是想去荆州一下,与刘备谈谈。”

杨林自告奋勇,要去荆州吊唁,孙仁原本已经派了鲁肃去了,但是如果杨林也去,自然能将荆州之事处理得妥妥当当。

孙仁道:“既然如此,杨林,你就去荆州一趟吧。”

杨林又道:“主公,微臣还想让诸葛大人也一同前去,诸葛大人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的兄长,相信有诸葛大人在,一定能为东吴谋一些好处的。”

孙仁又准了。

在杨林的游说下,孙仁终于又坚定了不对荆州出兵的决心,而群臣和将领们,在听了杨林的话之后,也暂且打消了率兵攻打东吴的打算。

另一方面,杨林与诸葛瑾出使荆州,两人只带了少数随从,轻车简从,向荆州进发。

杨林与诸葛瑾同坐一辆车,在车上,两人促膝而谈。

诸葛瑾道:“杨先生,瑾真要谢谢你,若不是你力排众议,只怕我东吴已然对荆州用兵了,瑾的胞弟尚在刘备军中,我兄弟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为敌,实在是瑾不愿意看到之事。”

杨林笑道:“诸葛先生可别这么说,不才之所以力劝主公不对荆州用兵,并非是因为诸葛先生的胞弟在刘备军中,而是为了东吴的切身利益,当下对荆州动兵,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不才反对,若是时机来了,孙刘双方利益不可权衡,那到时候,诸葛先生和令弟,还是会战场相见的。”

诸葛瑾叹了一口气,道:“各为其主,实在为难,但生逢乱世,大概也只能如此了。”

杨林所说的孙刘双方利益不可权衡,诸葛瑾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命看到,既然没命看到,诸葛瑾自然是不用担心了。

在一路上,杨林和诸葛瑾谈笑风生,时辰倒是过得挺快,只消两日,荆州城便到了。

由于荆州牧刘琦病死,因此荆州城内家家户户都挂挽联,为刘琦吊唁。

杨林和诸葛瑾入城,还没有去见刘备,却忽然听得有百姓议论纷纷。

一名满头白发的妇人说道:“刘琦公子正值壮年,怎么会就这么白白的死了呢?”

她身旁的另一位花白头发的妇人则道:“我听说是刘皇叔向刘琦公子的食物中下了药了,否则的话,刘琦公子怎会如此就死的!”

白发妇人又问:“刘皇叔不是好人吗,他怎么会做这样的事的?”

花白头发的妇人又道:“天下这么乱,哪来的好人?……这些话还是少说为妙,小心隔墙有耳。”

花白头发的妇人显然是意识到了杨林和诸葛瑾在旁边听着,于是也就住口了。

杨林和诸葛瑾继续向前走着,诸葛瑾叹道:“看来,就算是以仁义著称的刘皇叔,也免不了遭人口舌,杨先生,你难道也认为,刘琦是被刘备给毒死的吗?”

杨林笑道:“刘琦只是庸才,广有荆州之地,却无所建树,像这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又何必去过问呢?刘备是好人也好、坏人也好,总之,他才是能与东吴抗衡的枭雄,东吴应当关注的,自然是刘备刘皇叔了。”

想想看,自己也曾经利用了刘琦,不过虽是利用,但是对于刘琦来说,却有莫大的好处的。

若是蔡夫人不死,刘琦是断然不可能当上荆州牧的,而刘琦这颗棋子,在赤壁之战中,也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

杨林再怎么闲,也不会去关心手中的棋子的生死的……

杨林与诸葛瑾二人,并没有立即去见刘备,而是在驿馆见了先一步来到荆州城的鲁肃。

鲁肃以吊唁的名义来到荆州,不过他的目的,却是为了东吴牟利。

三人盘膝而坐,鲁肃叹了一口气,道:“此次来荆州,肃原本想借着和刘景升的交情,说服刘备,与东吴平分荆州的,可是刘备却说,荆州是故人之地,若是将荆州拱手让与他人,恐怕会对死去的刘表和刘琦不敬,荆州的归属,应当从长计议。”

原本孙仁派鲁肃来,只是来吊唁故去的刘琦的,可是鲁肃却借着出使荆州的机会,破口婆心游说刘备,虽未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