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贴身的丫鬟雨儿上了茶,在一旁甜美的笑着。
林芝韵并没有品尝三个茶碗装着的碧雪膏。她带着面纱不方便,微笑道:“我信的过贾院首。”
贾环呵呵一笑,“我也信的过我自己。关键是你做为代理商肯定要知道产品是什么样的,否则你怎么卖出去呢?虽说是秋季,但现在还是上午。少吃点冰凉的东西,也没什么大碍。”
林芝韵就笑起来,优雅的点点头,一只手拿了调羹舀了小半勺碧雪膏。皓腕如玉,十分美丽、耀眼。一只手轻掀开点面纱,秀气的抿了一口。
还没开口说话,窗外的秋风徐来,吹拂着她带着的白色面纱,然后贾环就看到了一张绝美无瑕的脸蛋:五官精致,容颜清丽。星辰一般迷人的眸子,白雪般柔嫩的肌肤,娇艳欲滴的红唇,恬然自若的御姐气质。
清丽的脸蛋上,还有些许因为某个秘密被突然揭开的尴尬、慌乱。令人好笑之余,又为她绝美的容颜感到心颤。
哪里有那恐怖的“井”字伤痕啊?
他和大师兄都给骗了啊!
林芝韵即便是在商场上练了好几年,和贾环也熟,但这会看着贾环震惊的神情,也无法保持平静,装着若无其事。俏脸微红,避出小厅。
…
想到这里,贾环收回了思绪。事后怎么善后?自是通过雨儿传了几句话:同意代理销售。
贾环倒是不怪林芝韵的“欺骗”。一个绝美的女子,可以享有点特权。何况,林芝韵是他的朋友。他一向很欣赏她。他是有一点惆怅。他想起第一眼见到她时的感触。只有戴望舒的名篇《雨巷》才能描摹出那种感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事实证明,他当时确实没有看错。他之前还想:这姑娘要不是毁容,他预估他对宝姐姐产生好感前,随着接触的深入,会追求她。
现在,她真没毁容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他和林芝韵接触这么久。然而,此时,他已经和宝钗订下感情之约。移情别恋倒不会。白首之约不相负。只是,有些惆怅。
叫他如何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
…
运河之上,船行平稳。
贾环没有提笔去续写《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后面的词句与他的心境不符合。
晴雯和如意两人一左一右的看着贾环写字,很漂亮的毛笔字,流畅、飘逸。
这时,钱槐进来汇报道:“三爷,船主老刘预计他们会在中秋节前一天八月十四抵达扬州。”
“嗯。”
贾环点点头。船舱外,明月当空。(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一章 扬州
过了淮安府,便是扬州府。
扬州府下辖三个直辖县、三个属州。三个属州为高邮州、泰州、通州。下辖七县。
三个直辖县为:江都县、仪真县、泰兴县。江都县即是府城所在,驻有江都县县衙、扬州府府衙、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巡盐御史察院、淮扬道分守道署、淮扬道分巡道署。
其中县衙、府衙、淮扬分守道是地方行政体系。淮扬分巡道是地方监察体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巡盐御史察院是盐运体系。
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是统领天下盐业中数一数二的超级巨头。扬州盐商,富比王侯,闻名天下。盐业里,最高长官是都转盐运使司从三品的盐运使,但地位最高的是正七品的巡盐御史。这是国朝监察官特重的体制决定的。
巡盐御史的驻地叫做巡盐御史察院。此时,扬州城内的巡盐御史便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
扬州南起大江,北至淮河,东到大海,西达洪泽。自古以来便是商业昌盛、文化璀璨。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讴歌,书写华章。耳熟能详的诗词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国朝的南直隶地区菁华,便在三座名城:金陵、苏州、扬州。其中金陵是江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苏州是工商业中心。布匹、丝绸等物,都是以“苏样”为天下的时尚。
扬州是金融中心。
这座城市因盐业而兴旺,有天下最为富裕的盐商群体。金融体系发达、资本高度集中。每年海量的金钱流入扬州城,造就了长江北岸的大都会、梦幻之都。
扬州的特产,最出名的便是“扬州瘦马”。其余乏善可陈。这是一个依赖于巨额盐业利润兴起的纯消费城市。有大量的青楼、画舫,有瘦西湖、小秦淮河。有盐商的园林,闻名遐迩。有市民阶层消费的茶楼、澡堂。
贾环在江南要停靠的第一站,就是这样的第一座城市。一座充满了诗意、文化、烟花、悠闲、纸迷金醉、奢侈的城市。
八月十四日下午两三点许,贾环抵达扬州。
扬州处在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要冲之地。运河从扬州城东面和南面绕城而过。因而在扬州城的东、南两个方向几十里内,密布着很多河港码头。由运河入城的城门便是东城的利津门(东关)和南城的钞关门(挹江门)。
贾环的船便是停在了扬州城外的东关渡头。
贾环、晴雯、如意都从船舱里出来。金秋时节的江风习习。放眼望去,江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船只,有客船,漕船,盐船、货船,等等,不可胜数。
水道纵横,星罗棋布。从码头一直延生到城脚。这几里路上,屋舍稠密,有瓦舍、酒铺、民居、客栈、店铺等等。想必定是寸土寸金。
贾环见惯后世的繁华都市。晴雯、如意两个小姑娘看的目眩神迷,惊叹的道:“啊…,好多人呢!”
其实,京城的繁华超过扬州。那里是天下的政治中心、舞台。但两个小姑娘在贾府里哪有机会出来玩耍?
船工们忙着停船。铺好下船的道路。
钱槐、胡小四、张三三人都过来,喜悦的道:“三爷,到了。”这些天行程虽然快,但在船上不好受,吃的一般,睡的也不踏实。
贾环笑着点头,吩咐道:“胡小四、老张留在船上看着礼物。我带着晴雯、如意、钱槐去扬州城内拜访林姑爷。”
行程是早就定好的。租下的船,目的地是金陵。但在扬州要停一停。贾环心知肚明贾琏、林黛玉在扬州。林如海还没死呢。他要把王熙凤带给贾琏的冬衣带过去。还有贾府诸人对林家父女的问候带到。
至于林如海的家产问题,他已经给紫鹃提点过。相信紫鹃应该已经告诉林黛玉。他无须插手。不需要怀疑一个将死的父亲对女儿的爱。林如海会考虑周全。
胡小四哀嚎一声。他想下船。
钱槐哈哈的笑,拍了下胡小四的肩膀,“胡老弟,好好守着船。我和三爷最迟明天就回来。”
贾环笑一笑,不管两个长随之间的玩笑,取了礼物,雇了马车,带着丫鬟、长随往扬州城进发。
…
巡盐御史察院署衙位于扬州旧城之中,占地广阔。毕竟盐业衙门是大周朝最为有钱的衙门。察院署衙前面为官署,后面是官员居住之地。庭院深深。
下午时分,署衙后巡盐御史林如海所住的院落之中,幽幽的哭泣之声传来。
探视完林如海出来的贾琏摇摇头,一听就知道是林姐儿的哭声。林如海的病情越发的严重。大约时日不长。
这些天,他和林如海谈过一次,说了贾府里林黛玉的生活,老太太对她的看重。还有老太太的意思:要接黛玉回京城贾府里住。但林如海至今还没有给他一个准话。
他父亲给他说过。林家的家产…。这是他此行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但想来林如海亦没有贾府之外的第二个选择。林家那些远亲根本靠不住。
贾琏想了一回,带着小厮昭儿、兴儿从后面出了察院署衙。扬州的青楼业繁盛。他琏二爷又不差钱。
林如海居住的隔壁院落中,林黛玉正在自己的绣房中,趴在床榻里哭泣。她幼年时再这里生活了多年。而今父亲也要离她而去。这种痛苦,痛到骨子里,令她难以承受。
紫鹃在一旁劝说着黛玉,“姑娘仔细伤着身子。老爷身子不好,也要姑娘时常去陪着,侍奉汤药。”
林黛玉只是哭。
袭人端着药碗从门外进来。林姑爷有妾室、丫鬟。但林姑娘这里的药,都是她亲力亲为。将药碗放在圆桌上,心里轻轻的叹口气。林姑娘虽则聪明,但到底只有十一岁。这么小的年纪,又是个女子。紫鹃这样劝,没什么用的。
“姑娘,该喝药了。不要让老爷病里还担心你。”袭人温声劝着呜咽哭泣的黛玉。一场离丧的悲剧在眼前发生,她心里也难受、伤感。
袭人、紫鹃慢慢的劝着,林黛玉情绪稍好了些,喝了药,沉沉睡去。锦被盖在她的身上。枕头上三千青丝流泻,如玉的容颜上,泪痕不消。
袭人和紫鹃两人对视一眼,一起退出来,都是长叹一口气。林老爷已经快要不行了。
姑娘身子娇弱,要有心里准备。(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二章 初见林父
在扬州这样一座依靠盐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中,盐业界的当家人:巡盐御史林如海病重的消息根本瞒不住人。
察院里有几十名世代在署衙里当差的衙役、仆从。富比王侯的盐商们要知道林察院的近况并不是一件难事。大把的银子洒下去,连林察院的病情都一清二楚。
就这段时间了!
巡盐御史的权力体现在:监督盐运司。盐运司所有的账目都要经由巡盐御史的稽核,同时盐运司官员要接受巡盐御史的考核。
在这样的机制下,正七品的巡盐御史就是盐业体系的最高长官。而盐运司,逐渐的演化为只负责现场生产和外运的技术性、实务性衙门。
林如海病重,最着紧的其实是扬州的盐商群体。
明朝初年,实现“开中法”,行使盐引法。至万四十五年,改革盐法,实行纲盐法。国朝此时沿用明朝的纲盐法。盐商们的窝本都是固定的。但巡盐御史的更替,还是足以影响到盐商们的利益。
盐商,谁靠纲盐册上的官盐过活?靠的是贩运、买卖私盐。
所以,京城荣国府的长房嫡子贾琏带着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返回扬州探病时,扬州城内的三大盐商立即就得到消息。仿佛池水中,微微起了波澜。
关注着巡盐御史更替的盐商们更关注的是:谁来接任。而林察院病重,势必也不可能发出新的指令。发了,也不会有人执行。人之将死啊!
同样的道理,雍治十一年八月十四日下午四点许,贾环站在监督统领天下盐业中的超级巨头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巡盐御史察院正大门前时,统领扬州大小盐商的三大盐商依次得知消息。但,无人在意。
来的是一位年轻的举人老爷,闻名天下的少年神童,贾环。带着诗人的光环。他来探望贾家的女婿林如海。
然而,盐商们都不会想到,此时被金秋的斜阳拖拽出长长影子,气质沉静的少年,将会在盐业里掀起何等的惊涛骇浪!
…
林如海住在察院的后面。约十几间屋子的院落。分左、右的布局。有园林、假山、池塘。环境幽雅。国朝以左为尊,内眷们都是住在左边的屋舍中。
将送给林如海的礼物交给林家的老管家元伯之后,贾环在一名小丫鬟的带领下前往拜见林如海。
此时,晴雯、如意已经在内宅里和袭人、雪雁见面。他乡遇故人。即便往日关系并不亲密,但依旧是欣喜异常。袭人心中连日来忧伤的都被冲淡不少。
紫鹃陪着林黛玉在卧室里陪着林如海。
贾环进去后,正好遇到。屋子里还有林如海的一名美妾。红楼七年,贾敏死后,林如海并没有再娶妻。
贾环进来,正坐在床榻前的椅子上垂泪的林黛玉站了起来,这是贾府里养成的习惯。正式场合中,贾环到老太太面前,基本上姐妹们都会起身,表示尊重。这是贾环在贾府的地位所致。当然,私下里,并不会如此。
林如海是一名四十多岁的美男子,但大限将至,脸色蜡黄。卧在精美的床榻之上,气息奄奄。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唯有眼睛清亮,显示着他此时神智清醒。
贾环一身蓝色直裰,读书人的装束,作揖行礼,“贾环见过姑父。”
林如海是三鼎甲探花出身,见到如此年轻的举人,还是自家的亲戚,脸上微微露出笑容。这是国朝定鼎百五十年来,最年轻的举人。由文坛大宗师方望打破昔日科举录取的桎梏,所录取的。林如海说话时声音虚弱,“子玉免礼。语蓉,给子玉让座。”
侍奉在一旁,约二十多岁,身姿略显娇小的江南佳丽红肿着眼睛给贾环端了一把椅子放在床榻的斜对面,方便贾环和林如海说话。
“谢姑父。”
林如海准确的叫出贾环的表字。这让贾环微微有些惊奇。估摸着林如海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他的信息。
贾环和林黛玉打了招唿,这才坐下来。转达贾府众人对林如海、林黛玉的关心、问候。
紫鹃给贾环上茶,“三爷,请用茶。”看着端坐在椅中的三爷,气度从容,神色平静,她这段时间心中的阴霭忽而消散了不少。仿佛有阳光从浓浓的云层中刺透下来。
琏二爷,宝二爷,这两个人都让聪慧如她,感觉不到丝毫的稳妥、可以依赖的感觉。而在三爷的身上,她感受到一种平静、强大的力量,令人心安。
三爷教给她的话:第一,要预留银票,第二,婚姻大事早做谋划。她给姑娘说了。但是姑娘还没有给林老爷说。林老爷病重,姑娘的心神已经乱了。
贾环和林如海寒暄了几句,说明情况,“我意欲参加雍治十四年春闺大比,因而追随老师前来金陵学习。途中要经过扬州,特来探望姑父。”
林如海轻笑了下,挽留贾环住几天,“我身在病中,无法招待子玉。然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扬州城内人文荟萃。子玉可以多盘亘几天,领略扬州风土人情之一二。”
贾环推辞道:“谢姑父美意。业精于勤,荒于嬉。老师已经在金陵上任。我想拜访过城中沙观察后,便启程前往金陵。”
林家的家事、资产安排,他并不打算过问。他和林如海不熟。而扬州的风情,他暂时还不打算去领略。以读书为先。以他年纪,想要在这扬州的烟花之地领略风情,其实有点难度。
林如海微微有些惊讶的看着贾环。
沙观察就是如今扬州城中的淮扬道分守道署的堂官沙胜。官居大周zj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从三品),分守淮扬道。观察,是对道员的雅称。
按理说,扬州府属于南直隶,为何沙胜的官职是在zj承宣布政司。因为,以国朝的官制,南北直隶不舍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采取寄衔邻省制度。北直隶寄衔于sd江南寄衔于zj沙胜今年年初就已经来江南上任。那时,林如海还没有病倒,对本城里的最高行政长官,当然是见过面的。他不知道贾环怎么能和沙胜扯上关系。
贾环解释道:“沙观察任过北直隶提学。与我的老师交好。我曾有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