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58章

生于望族-第158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怡点了点头,便把人都打发出去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腊八那天在大护国寺里她说的话的原因,这些日子以来,蒋氏对她越发看重了,连带着正房里侍候的人对她这个隔房的九小姐也越发恭敬,甚至在她所住的小院里侍候的粗使丫头婆子们,也都对她屋里的差使勤快了许多。不过说实话,这种殷勤她实在不大习惯,总觉得虚得很,别看这些人眼下对她笑得如此热情亲切,不知几时就会翻了脸。她是不会被这些虚荣迷住眼的。

    没等多久,蒋氏回来了,一进门看到她,便露出了喜意,急不可待地将杜鹃冬葵都打发到暖阁外守着,方才拉着文怡的手道:“九丫头,方才的消息你都听见了,郑家小姐许给了东平王世子,不是太子妃,也不是太子良娣,连个孺子都没挣上你说……她在宫里那些贵人面前会不会失宠了?毕竟陷害准太子妃这种事,可不是小罪名要是她在宫里的体面不比以往,那你六姐姐……”

    “大伯母”文怡打断了她的话,叹了口气,道,“便是郑家小姐进不了东宫,也是东平王世子的正妃,身份地位与寻常官家千金不可比,更别说郑家权势未减,有些事……您还是不要放心得太早为好。”

    蒋氏张张嘴,讷讷地道:“我只是想着……你六姐姐跟她不就是为了那个东平王世子才闹翻的么?如今她嫁得称心如意了,想必就不会再怨你六姐姐了……”

    文怡想了想,摇了摇头:“若她是盼着嫁给东平王世子的,早就嫁成了,何必闹出这么多事来?还要设下毒计陷害杜小姐?我看……她对东平王世子或许真有倾慕之意,但未必就真的无心嫁与三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太子。需知道,一旦成为太子妻妾,将来太子登基时,她便荣耀无比了。东平王世子虽也身份尊贵,但日后承袭亲王爵位,按例又要降一等,她便是郡王妃,论体面尊荣,远远比不上宫中贵人。郑贵妃娘娘多年来一直属意亲侄女为儿媳的人选,可不是为了让她有一门显赫的亲事而已。”太子与郑家之间的关系……没那么简单

    蒋氏闻言有些急了:“这怎么可能?郑小姐怎会不乐意嫁给东平王世子呢?要知道,上头赐婚的圣旨还未下,她便……”张张嘴,闭上了,眼神不安地看了文怡一眼,想起那种丑事是不能在未出阁的女孩儿面前提的,便忙忙改口:“她若是不乐意嫁给东平王世子,当初又何必吃你六姐姐的飞醋?你六姐姐至今还被关在屋里出不来,还不都是为了这个缘故?”

    文怡淡笑道:“她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但她是否乐意这么做,又是另一回事。若她是有心要嫁与东平王世子的,这么多年了,凭她在宫里的体面,想要太后下旨赐婚,还不是一句话的事?然而一直以来,她都没露出过半点这个心思,就连六姐姐与她相交多年,也不知道她对东平王世子生出了淑女之思,可见她还是更希望嫁与太子的。如今她虽顺利嫁给了心上之人,却又失却了无上尊荣,心里还不知道是什么想法呢,因此我才说,大伯母还不能松一口气。”

    听到她这么说了,蒋氏又发起愁来:“那该怎么办?慧儿与她是真的翻脸了,若是两人从此离得远远的,倒还罢了,万一再次见面,她总归是亲王世子妃,地位高高在上,慧儿可不是她的对手这真是……”咬咬牙,狠狠地低声骂了一句,“都是因为她不要脸朝三暮四的,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真不知廉耻”

    文怡没说话。郑丽君与朱景诚闹出的那件丑闻,她虽人在深闺,却因为时常遣赵大两口子出去探听消息,多少有所耳闻。只不过因为事情不大名誉,赵大家的不好对未出阁的小姐说得太过详细,因此她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而已。然而这并不妨碍她对这件事做出判断: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缘因,让一直行事小心的郑丽君做出了在别人家中与朱景诚私会的鲁莽之举,事情毕竟已经闹开了,别看京中无人在明面上提起这件事,私底下可没少笑话。哪怕皇帝正式下旨为朱景诚与郑丽君赐婚,丑闻到底是丑闻,如果两人成婚后,郑丽君还有脸面在京城久待,那倒要叫人佩服了。然而郑丽君自从设计陷害杜渊如一事曝光后,便少在人前出现,可见她的脸皮还没厚到那个地步。因此文怡猜想,等他二人完婚后,应该就会离开京城返回东平府了。

    文怡低头想了想,便对蒋氏道:“六姐姐那里还不知道消息呢,侄女儿的意思是,大伯母不妨再瞒几日。赐婚的旨意下来了,太子是二月初二迎娶太子妃,东平王世子的婚事想必也不会拖太久了。等郑家小姐嫁了过去,应该会尽快离开京城的。到时候六姐姐就算知道了真相要闹,也不妨事了。只要六姐姐往后少与郑家人往来,又少从东平府路过,应该不会有什么机会再见到郑小姐才是。”

    蒋氏唉声叹气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我苦命的慧儿……难道连定亲的日子都要往后拖么?”要是定亲,就得放文慧出来,到时候,消息还能瞒得住么?

    “若是六姐姐能冷静下来,让她知道也并无不可,只是需得约束她出门。”文怡看向蒋氏,“大伯母,眼下这般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您也不希望六姐姐再冲动,致使节外生枝吧?”

    蒋氏抿抿唇,郑重地点了点头。

    商议完毕,蒋氏又关心地问起了文怡的起居饮食,可缺了什么吃的用的,下人可有怠慢之处,等等等等。文怡笑着一一答了,她才道:“你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反倒显得与伯母生分。这回你六姐姐的事,能这般顺利解决,都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劝我看紧了她,不让她与别人见面,她闯的祸事就合家皆知了又是你提醒我那药方子有问题,是个破绽,我才能及时遮掩过去,不至于叫人发现端倪。如今你六姐姐的闺誉总算保住了,只等开春后定下亲事,过几个月嫁了人,我这辈子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好孩子,这都是你的功劳呀”

    文怡笑道:“大伯母言重了。侄女儿不过是提醒一声罢了,真正做决断的还是大伯母。若不是大伯母您当机立断,六姐姐又怎能保得平安?那日不是有人上门来问六姐姐是否出过门么?多亏了大伯母那日从外头请了两个大夫来,才证明了六姐姐的清白。这份功劳,我可是不敢领的。再说,六姐姐的婚事解决了,还有七哥哥呢,等大哥娶了嫂子回来,将来有了孙子,还不是仍需要大伯母操心么?”

    蒋氏听得眉开眼笑:“这话说得是。我真是操劳命,这子子孙孙都少不了我呢”又命人取了一个匣子来,说是别人送的好药材,于老夫人那里用不着,便孝敬给卢老夫人了,又说她大过年的只戴那两件首饰太素净了些,送了她几样头面。文怡笑着接过道了谢,又说了两句闲话,方才告辞离开。

    走在回房的路上,冬葵见左右无人,悄悄看了那两匣子里的东西,便小声对文怡道:“大太太好大的手笔这里头有一株老参,瞧着少说也有五六十年份了,另外几样燕窝、虫草之类的,也都是滋补的好药虽说咱们家老夫人是用得上的,但大老太太未必就用不着。还有那几样头面首饰,虽然算不上贵重,却样样都精致得紧,光看做工,就知道并非凡品。大太太对小姐这般大方,都是因为小姐先前的提议,虽说有些知恩图报的意思,但也未免太大方了吧?”

    文怡瞥了她一眼:“什么知恩图报?这话糊涂我不过是为长辈分忧,说了几句话罢了,有什么恩可言呢?若叫人听见了,岂不是惹人笑话?”

    冬葵咬咬唇,低头认错。

    文怡这才放缓了语气,道:“这倒罢了,我也是担心你不知轻重,叫人听了去罢了。”看了看那只匣子,“这几样东西虽贵重,也是因为大伯母有心孝敬祖母,又慈爱我这个晚辈的缘故。我们只管收下,回头再挑几样差不多的东西,也孝敬给大伯母就是了。我记得,前儿干娘才送了几样东西来是不是?蒋家姐姐说那都是海外来的希罕东西,京中多有人家喜欢拿那些来赏玩的,虽比不得这个有用,送给大伯母也能替她装点装点门面。我们挑两件借花献佛就是了。”

    冬葵笑着应了,重新盖好了匣子。文怡转回头往前走,心中却生出几分愁绪。

    前世的郑皇后,如今马上就要嫁给东平王世子,而前世从未听闻的东阳侯府千金杜渊如,却顺顺利利地成为了太子妃。世事变化太大了,今后她恐怕不能再依靠自己的记忆去判断事情的变化,这叫她不由得生出几分惶恐。

    然而,惶恐之中,她又隐隐觉得有些激动。

    与记忆中完全不同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新生,不是么?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一百九十六章 事情见光

    第一百九十六章 事情见光

    郑丽君被赐婚给朱景诚的消息,最终还是没能瞒住文慧。不过泄密的并不是侍郎府的人,却是新年回来省亲的柳顾氏。

    郑丽君嫁祸文慧的风声,柳家也是有所耳闻的,当时柳姑老爷并没有表态,只推说年前事忙,又说皇子王世子们的亲事还没定下,接着又说文慧病了,不知几时才能养好,一直不肯给什么准信,连送的年礼,也是照往年女婿孝敬岳母的份例送过来的,完全没把自己当成是侍郎府的亲家。柳顾氏虽有些心急,但丈夫的理由都冠冕堂皇得很,她也担心文慧的痘症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因此就没吭声。

    大年初一宫里下了旨意,郑丽君已经不可能再嫁为太子妻妾了,柳姑老爷便立时松了口,示意妻子趁着新年里回家省亲,问问文慧的病情如何了,开春后定亲,是否有碍?柳顾氏见状又惊又喜,便忙忙回娘家来了。

    她要见文慧,于老夫人只当文慧的病情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只是还需要休养,便顺口应了下来。蒋氏却是有苦自己知,只能勉强道:“慧儿身子还虚呢,大夫说暂时还不能……”话未说完,就被于老夫人瞪了一眼,后者道:“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昨儿不是说她晚上还吃了一碗燕窝粥么?既然能吃得下东西,可见是大好了。她姑姑难得来一回,让她来见一见,也是应该的你就知道宠溺孩子,今儿还好是你小姑在,若是不知道的人,还当六丫头病得有多重呢”

    蒋氏打了个冷战,立时领会了婆婆的意思。柳顾氏要见文慧,是不能拦的,若是让她误会文慧病得很重,连亲戚都见不得,文慧与柳东宁的亲事便要黄了

    最终蒋氏还是勉强答应了柳顾氏的请求。不过柳顾氏今日心情好,倒是善解人意起来,表示侄女儿既然还在养病,出门吹了风就不好了,她愿意屈尊亲自前去探望。

    柳顾氏就这样来到了文慧面前。

    文慧被困了二十多天,起初还有力气吵闹,但时间一长,蒋氏又天天在她耳边念叨,她已经安分下来了,原本束缚住她的布带也早就卸了下来,除了不能出门,在房间里倒是可以自由走动的。因此听到蒋氏先一步遣过来的杜鹃嘱咐,她也没什么反抗的意思,任由丫头们替她匆匆梳头换了衣裳,然后半躺在炕上,靠着引枕,盖着被子,俨然是个养病中的闺秀模样,房间里还充斥着浓浓的药香。

    柳顾氏没有起疑心,看到文慧气色不错,脸上带着红润,似乎比上一回见面时丰腴了几分,心里便很是高兴:“看来六丫头真是大好了先前消息传来时,都说你病得极重,唬得我和宁哥儿跟什么似的,就怕你有个好歹。宁哥儿还不顾自己的身子,硬要冒着冷风往庙里给你祈福,最后还是你姑父骂了他一顿,才改为在家里拜菩萨。如今我看着你好起来了,可见都是神佛保佑,待我回去跟宁哥儿说一声,他心里必定欢喜得紧”

    文慧听了,表情有些古怪,半晌才道:“多谢姑姑跟表哥想着,劳你们费心了。”

    “你这孩子,这么生分做什么?”柳顾氏笑着转向蒋氏,“孩子在害臊呢吧?说起来他们年纪也都不小了,如今皇上已经册立了太子,太子妃又马上就要进宫了,连东平王府都开始为世子张罗婚事,预备赶在下个月把郑家小姐迎进门呢。我们东宁跟世子比,才小了几个月,婚事也不能再拖了。我们老爷的意思,是想问问母亲和大哥大嫂的想法,看什么时候……挑个好日子,替两个孩子定下吧?”

    蒋氏脸色都白了,没顾得上回答,一双眼睛只看着女儿。文慧则是两眼怔怔地望着柳顾氏,张张嘴,忽然软了下来,靠在引枕上,有气无力地问:“东平王世子……要迎娶郑家小姐?这是怎么回事?丽君不是……不是要嫁给三皇子的么?”

    柳顾氏有些惊讶:“怎么?你家里没告诉你?”接着又笑了,“想必是因为你在养病,他们不想让你分心吧?其实呀……”露出一个嘲讽的微笑,“这消息传出来,本应叫大家吃惊才是,但京里差不多的人家,心里都是有数的。先前就已经有痕迹露出来了,还想瞒得住谁呢?郑家的女儿,往日看着是个好的,没想到那样没规矩。景诚那孩子也真是的,偷吃也不知道擦嘴,闹得满城风雨的,连我们家都觉得没意思,出门见了人,都不好意思说他是我们家姑太太生的。”

    蒋氏见女儿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不由得胆战心惊起来,忙重重地咳了一声,干笑道:“姑太太,这些事……就别在孩子面前提起了吧?没得污了女孩儿家的耳朵。这屋里药气重,闻多了难受,咱们不如到我屋里吃茶去?”

    柳顾氏嗔了她一眼:“大嫂子真是的,人人都知道的事儿,有什么可瞒的?只不在外人面前说起就是了。让孩子知道一下,也好提防。六丫头从前跟郑家小姐是常在一处的,幸好如今早就生分了,不然岂不是叫她连累了名声?”

    蒋氏勉强笑着再劝小姑子离开,柳顾氏也没多想,随口安慰了文慧几句,便起身随蒋氏往外走了,边走还边说:“太子殿下说,去年有不少地方遭了灾,如今眼看着年景也不过略转好了些,便打算册封大典与婚礼一并从简,以作天下表率。东平王府那头呢,则是因为沾上了这么一件丑事,也不好意思大办,这才打算匆匆迎了世子妃进门便罢。但宫中与王府都从简,我们底下的,倒不好张扬了。大嫂子觉得,下个月给两个孩子定下亲事,如何?也不用大摆宴席,只要请几家亲朋好友过来吃一顿酒……”

    蒋氏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心思早已转到身后的女儿身上了,只见文慧神色怔忡,整个人呆呆的,虽不见有激动的意思,但这样的平静反倒更叫人心中不安。她不由得心乱如麻。

    文怡起初听说三姑母柳顾氏来了,还打算随姐妹们一起前去拜见的,只是到了地方,才发现对方早去了文慧的院子,便只好与文娴文娟文雅等人留在花厅中等候,谁知没过多久,便有婆子回来传信,说柳顾氏往正院去了,要与太太说话,让众位小姐不必过去。

    听了婆子的话,文怡倒还罢了,文娴便头一个不自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伯母是这样吩咐的么?姑母回来省亲,我们怎能不去拜见呢?”她分明记得上一回见面时,三姑母待自己还是很亲近的。

    那婆子知道什么?只能说:“是姑太太吩咐的,今儿有正事要商量,因此便不见众位小姐了。”

    文怡皱皱眉头,但又很快舒展开来。论理,柳顾氏既是她堂姑母,又是未婚夫家的婶娘,上得门来,她自然该去拜见,只是她心中不大看得起这位长辈的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