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助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身为荆州牧的大儿子,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少在荆州地界看起来是这样。但其实,刘琦却没有一丁点做大公子的快感,而步入襄阳城时,他也并不会为旁人敬畏的眼光而自得,也不会有回到家的感觉。
更确切的说,那是一种发自由心的惶恐,或者说是自卑。
当那些部属臣民们恭敬的向他行礼打招呼时,他所看到的,却是尊敬的面孔下,一张张冷嘲热讽的脸。大多数时候,他仿佛可以听得到那些人们心里在说些什么。
“可怜的大公子,竟然让小公子抢了位子。”
“唉,这能怪谁呢,谁让他懦弱无能,小公子又那样聪明伶俐呢。”
……
如此种种,使他不得不越发的待人恭谦,以掩饰内心的惶恐,或者说,那只是自卑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但今天,他脸上昂然自信的表情却是那样的真实,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解脱之道,让自己脱离这牢笼的办法。
而当刘琦好不容易见到病怏怏的父亲时,他又不得不暂时把那种兴奋隐藏起来,换上一种对父亲的敬畏和怜惜,又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父亲进行了一番嘘寒问暖。
不过刘表似乎对于儿子这种孝道的表达方式,并不十分待见,当他看着刘琦这副熊样儿时,脑子里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小儿子刘琮的英武聪慧,稍加对比之后,便越发的觉得眼前这个哭哭涕涕的儿子是何等废柴。
“唉――哭哭哭,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只知道哭。”刘表很直白的表达着对儿子的不满。
“呜呜――”刘琦的回应,当然还只是哭。
刘表有点看不下去,挥手道:“行啦,我累了,你下去吧,没事不要来烦我。”
就当刘表颤巍巍的要起来时,刘琦突然停止了哭泣,换作哽咽的口气道:“儿子不孝,不能为父亲分担病疾之苦。但儿听闻不久之前,江夏为孙氏所破,黄祖败亡,所以儿想领兵前去镇守江夏,为父亲,也为荆州尽一份力所能及之力,还望父亲恩准。”
刘表不禁停住了脚步,这一刻,他竟有些吃惊,似乎,不相信这话是从这个懦弱的儿子口中说出来的。
他沉吟了半晌,道:“你且回吧,让为父考虑考虑。”
刘表的口气中,少了几分不以为然,这样细微的变化,听惯了父亲失望评价的刘琦很容易听得出来,以额贴地的那张脸,面对着冰冷的地面,微微扬起了一抹笑意。
次日清晨,刘备与诸葛亮一早便来到了樊城城南,汉水北岸的新建水军大营,营寨刚刚开始动工,沿码头停靠的大小船不过十余艘,而刚刚招纳的五百多水军,个个显得精神萎靡,大多数人来此应征,似乎只是为了混吃军饷罢了,看来,这些从江夏败归的水军战士,尚未从那场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兄长,你看,我计划将水寨往北再扩三里,至少使之能容纳战船七八百艘才行。”关羽指着江岸兴奋的比划着,作为被刘备新任命的水师统领,显然关羽是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的。
刘备面带笑容,对关羽的雄心表示赞赏,但接着却道:“贤弟的计划好的,不过,不过咱们这支水军的规模还是不要太大为好,最多有五百艘战船足矣,人数嘛,大致控制在五千左右即可。”
关羽面色一怔,似有不悦,道:“兄长,你好不容易才从刘表那里争取到这个扩军的机会,五千人怎么够,依我看最少得招他个两万人马,到时方能纵横江汉。”
刘备微微而笑,转向一旁的诸葛亮,诸葛亮便替刘备解释道:“云长也知道,樊城与襄阳只有一水之隔,江对岸就是荆州水军的大本营,我们的这支水军若是规模太大,必然会引起刘荆州的猜忌,到时反为不妙,五千人马,不多不少,正好够用。”
关羽道:“就算如此,五千水军,既打不过荆州水军,也打不过江孙水军,能用它来干什么呢。”
诸葛亮笑道:“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莫非云长对自己的练兵本领不够自信吗。”
关羽冷哼一声,傲然道:“五千就五千,只要兄长信我,不出半年,我必将之练成一支江汉无敌的水军。”
关羽的激将让刘备感受到的了放心,这时,有人从襄阳赶来,言刘表有要事相请。
诸葛亮道:“刘景升邀主公前去,必是商议公子刘琦出镇江夏之事,主公只须赞同便是。”
“琦儿要出镇江夏?”刘备一脸困惑。
诸葛亮遂道:“刘琦失却了父宠,唯有领兵在外方能避祸。而曹操南侵不日将至,到时襄阳一线只怕难以抵挡其兵锋,有刘琦这一支兵出镇江夏,或许可成为咱们一支重要的援手,前日亮思索再三,才帮刘琦拿了这个主意。”
刘备面露赞色,道:“军师果然谋略深远。”
却说刘备这头赶往襄阳,而诸葛亮专注于帮助关羽筹建水师,忙起来时,一连数日未曾归府。
这日已是上灯时节,仍不见诸葛亮回来,黄月英料想他又忙于正事,便叫不必等候,自行开饭便是。
只是这头还未动筷子,外面忽有人通传,言诸葛老夫人登门造访。
这边刚刚通报过,却见诸葛蓉已匆匆入内,边走边向方绍连使眼色。
方绍猛然间省悟,想起那日在诸葛玄府中,自己冒充才子参加文试招亲之事,那时诸葛夫人尚不知自己真实身份,这会到来,若是撞见了,岂不穿帮。
“那个,我去叫厨房多烧几个菜来。”方绍以此为借口,赶紧逃离现场。
黄月英哪里猜得到他二人之间有这样的秘密,见诸葛蓉进来,忙起身相迎:“妹妹,你们怎么来了,叔母呢?”
“你这丫头,怎么跑这么快。”后边诸葛夫人抱怨着跟了进来。
诸葛蓉吐着舌头道:“我这不是想念嫂嫂,急着要见她嘛。”
黄月英抚着她的手,笑道:“是什么风把叔母吹来的,快请上坐。”
诸葛夫人也笑道:“这不听说亮儿来樊城任职了,我这做姑娘的早就想着来给你们的新家暖暖人气,一直没什么时间,今日正好有空,便就来了,怎么,听说亮儿他没在家呀。”
黄月英叹道:“夫君近日一直在为建水军之事忙碌,难得回家。夫人想必没有吃饭吧,难得来一次,我叫方绍多烧几个好菜,叔母可有口福了。”
一听“方绍”的名字,那母女二人神情俱是一变。
第十七章 新的身份
“方绍,你这里也有人叫方绍?”诸葛夫人急切问道。
黄月英不知她为何会有这么惊讶的表情,如实答道:“是啊,这个方绍是我家的厨子,也算夫君他的半个学生,怎么,叔母也认识他么。”
“方绍,当日他自称隆中人士,而亮儿也居于隆中,莫非,竟是同一人不成?”诸葛夫人喃喃自语,已似起了疑心。
诸葛蓉只怕穿了帮,忙笑嘻嘻道:“天下之大,同名同姓者多如斗称,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对了嫂嫂,亮哥哥这军师可做得称心否。”
诸葛蓉忙将话题叉开,诸葛夫人虽有疑心,但也没有太过追究,毕竟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一个厨子能写出那般好的诗来。
于是三个女人边吃边聊,害得方绍躲在厨房里不敢露面,足足一个时辰之后,她们才把饭吃过,又闲扯了许多,直至三更之时,黄月英才招待她们去往客房安歇。
方绍这才好从厨房溜到出来,坐在院子里的阶梯上喘口气,刚刚坐下,忽被人从背后拍了一下,方绍吃了一惊,本能的就往后一甩胳膊。
“哎哟——”身后传来一个女儿家的唉怨声。
方绍回头一瞧,方才发现诸葛蓉正倒坐在地上,双手捂着鼻子痛叫。
“小姐,怎么是你,对不住啊,我真不是故意的。”方绍又是安慰又是赶紧去扶她。
诸葛蓉揉着鼻子坐将起来,埋怨道:“不就是拍你一下嘛,用得着那么大的反应么。”
方绍讪讪笑道:“这不是被老夫人吓得紧张的不行嘛,小姐,老夫人下次来的时候,你千万要提前吱会我一声,还好我反应快,要不然今天就不知该怎么收场了。”
诸葛蓉道:“我也想啊,母亲本来说只是来樊城游赏风景,半路突然起了兴致,非要来探望一下亮哥哥不可,弄得我也手忙脚乱的。”
方绍道:“莫非过了这许久,小姐还跟老夫人拗着不成?”
诸葛蓉道:“当然了,我跟母亲说,我是非你不嫁的,谁让母亲她当初答应了来着,只要她一天找不到你,我就一天有理由不出嫁。”
方绍听到她说“非你不嫁”时,心中忽然有点微动,却又装作无觉,叹道:“小姐其实你又何苦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总有一天是要出阁的。”
诸葛蓉哼了一声,傲气的说道:“我们诸葛一族虽然衰落了,但也是有骨气有原则的,那些我瞧不上眼的人,就算他富可敌国,权倾天下我照样还是不屑一顾。”
诸葛蓉说这话时,秀眉高扬,清丽之气婉约飞扬,只让近在咫尺的方绍为之所动。
这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只有在这**飞扬,性情洒脱的时代才会存在啊。
就在方绍顺便想夸她几句时,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冷中带怒的声音:“所以,你就瞧上了这个卑贱的厨子!哼,这就是我们诸葛家的门风吗!”
二人大吃一惊,不约而同的回去,看到的,正是诸葛夫人那张恼火的脸。
————
是夜,黄月英不得不连夜遣人往左将军府见诸葛亮,言太夫人造访,有要事与之相商。
叔母相召,诸葛亮只得暂时告假,星夜匆匆的赶回了府,当他走入堂中时,看到的是端坐堂上,怒容满面的诸葛夫人,陪坐在一旁,眉头紧锁的黄月英,还有坐的远远的,低头默不做声的诸葛蓉,当然,还有立在一旁,看起来有点灰头土脸的方绍。
这般阵势,诸葛亮意识到,很可能是遇到一桩棘手的家务事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
黄月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诸葛亮,而方绍则不等他发脾气,抢先道:“先生,这事都是我糊涂,请你责罚我吧。”
诸葛蓉一听,马上争道:“不关方绍的事,是我求他帮忙的,一人做事一人当,要罚也当罚我。”
他二人在那里争着担责,而诸葛亮听着听着却哈哈大笑起来。本就恼火的诸葛夫人这下变得困惑起来,责备道:“亮儿,你管教不严,家中仆丁做出这等荒唐之事,怎的还有心思笑。”
诸葛亮收敛了笑声,摇着羽扇道:“叔母且息怒,其实叔母误会了,方绍是我家的厨丁,那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事实上现在他是侄儿的学生。”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均是面露惊讶之色,当然,不同的惊讶之下所藏着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方绍的惊讶之下却是某种暗喜,因为他已经听出来了,诸葛亮这样说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身份,只有身份的提升,才能缓减诸葛夫人对于他这样一个厨子胆敢参加招亲文试的羞怒。
方绍很欣慰,倒不是为自己的新身份感到荣幸,因为凭己之才,出人头地是早晚的事,所谓的地位与身份,在他看来从来就不是一种奢望。
真正让他欣慰的是,诸葛亮把自己称为他的学生,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比宾客、朋友什么的,更为亲近的一个身份。
事实上,直到现在,方绍才理清了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不错,那正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所谓天地君亲师,这样的一种关系,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诸葛亮的简单回答,一下子把诸葛夫人所有的羞恼都挡回去了,至少,她感觉自己的面子上好过多了。但她仍忍不住抱怨道:“他既是你的学生,更当好好管教才是,怎可纵容他搅扰蓉儿的招亲文试,岂非败坏咱们诸葛家的门风。”
“这个,侄儿自有主张。”诸葛亮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方绍,先生我问你,当时你参加文试,可知那是一场招亲的比试吗?”
方绍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但还是如实答道:“这个嘛,学生是知道的。”
“很好,”诸葛亮转而又换上一副和蔼的笑容,“蓉儿,那你当时选中方绍的诗作,是因为你们谋划好的,还是因为方绍写的诗,确实不愧为第一。”
诸葛蓉毫不犹豫的答道:“当然是因为方绍他写的好了,亮哥哥,他的那首诗写的真是出神如化,我时常带在身上温读,不你信你自己看。”
诸葛蓉从袖中取出一面绢帕递给孔明,方绍颇感意外,没想到她竟然把自己抄曹操的那首诗绣在了绢帕上,还时刻的带在身边。
诸葛亮接过看了一遍,眉宇间尽显震惊之色。
这个也是自然,诸葛亮虽亦文采不俗,但那可是曹操的名作啊,古往今来数千年,能与之相媲美的实是区指可数,诸葛亮如何能不为之震撼。
欣赏过这诗作之后,诸葛亮笑着瞟了方绍之眼,那眼神之中,分明带着一种刮目相看的味道。
他将绢帕还给了诸葛蓉,微吐过一口气,才道:“既然一个是按规则参加比试,一个是按文采选择,那这就很简单了,按照规则,方绍迎娶蓉儿便是了。”
第十八章 眼光
“什么!”除了方绍之外,在场之人同出此语。
诸葛亮却是一脸的郑重,道:“诚实守约乃是我诸葛家的门风,既然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没有违背文试的规则,难道就不该这么办么?怎么,方绍,莫非你想违约不成?”
面对诸葛亮板着脸的质问,方绍一时间又是感动又是惊动,没想到诸葛亮还真是看重自己呀,竟然打算搓和自己和他堂妹的这桩婚事。
诸葛蓉才貌出众,又有侠义之气,况且还是诸葛家的千金,自己能攀上这门亲事,当然是件乐事了,这其中的利好,方绍自然不会不知道。
只是如今的诸葛蓉,不过十二三岁,虽然在古代那个年龄,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但在方绍这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却还是个未长成的小萝莉,再加上有诸葛夫人在场,他自不好表现出激动之色,只得含含糊糊道:“那个,先生常教导学生言出必行,违约学生自然是不敢的,只是这件事非同寻常,学生可不敢擅自做主,还得看老夫人和小姐的意思。”
大汉之风虽然洒脱,但诸葛蓉到底也是女儿家,这么多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的婚事,她岂能无动于衷,当下便觉羞涩难当,低着头逃离了大堂。
这个时候诸葛夫人反倒有点不知所措了,原本把诸葛亮叫回来是有兴师问罪的意思,岂知自己这个好侄儿,三言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