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田的油菜亩产顶多几十斤,即便按照完全做不到的亩产百斤计算,光复军得拿出七百二十万亩良田种植用于生产菜籽油与花生油的作物。
满清有过计算,当下全国五大约五亿人口,人均一亩八分地,也就是说全国耕种土地不过九亿亩,光复军就算是占了四成,也不过是三亿六千万亩,上等田与下等田比例大概在一比四,光复军的上等田亩不过是九千万亩。拿出百分之八的土地用来种植油料作物,这简直是就是大笑话。
李鸿章并不清楚光复军在南海开疆拓土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食用油供应,21世纪的时候每年中国要从东南亚进口两千多万吨的棕榈油。韦泽希望到1880年左右,中国能够每年从南海生产出超过1000万吨的棕榈油。按照10亿人口计算,人均棕榈油就能达到20斤,加上菜籽油、花生油,以及椰子油的补充,不仅食用油毫无压力,甚至肥皂等油脂化学产品都能得到基本满足。
如果知道了韦泽的野心,只怕李鸿章能吓的尿裤。即便不知道韦泽的野心,李鸿章仍然知道满清根本无力与光复军对抗。
对于注定灭亡的命运,江忠源选择了“千万人吾往矣”的自我陶醉,曾国藩选择了螳臂当车般的奋战到底。而李鸿章的选择很简单,他要活下去,绝对不给满清陪葬。
所以当李鸿章接到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被捻军彻底击破,僧格林沁战死。而湘军大破捻军,捻军余部南窜的消息之后,震惊之余又大感庆幸。满清朝廷真正相信的不是淮军,而是僧格林沁所率领的蒙古八旗。僧格林沁是咸丰皇帝的表弟,是满清朝廷真心信赖的世袭罔替的亲王,他曾国藩又是什么人?不过是一介汉臣,一介走狗而已。
如果是世袭罔替的亲王僧格林沁大胜,曾国藩败亡,朝廷会觉得丢失了一条走狗而惺惺作态。世袭罔替的亲王僧格林沁覆灭,朝廷只怕对曾国藩只有杀心了吧。想到自己的老师曾国藩落到如此地步,李鸿章只能长叹一声。
满清朝廷接到战报之后的反应与李鸿章想的一模一样,阅读奏章的时候满人官员们都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战报上写的清楚,捻军在8月3日清晨突然对僧格林沁发动了猛攻,张宗禹与任柱率领骑兵猛扑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曾经击败过东捻军的僧格林沁毫不迟疑的发动了反击,捻军骑兵全部在猛攻僧格林沁,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则牵制性的进攻湘军。
在烈日下进行了一上午的战斗之后,僧格林沁的两翼部队先后溃败,张宗禹和任柱两支骑兵部队包围了僧格林沁的中军。僧格林沁亲自带兵大呼酣战,但是寡不敌众。中军八千多骑兵陷入了两万捻军的重围,最终全军覆没。
三万湘军面对两万捻军的猛攻则是完全不同的态势,捻军火炮犀利,湘军则以严整的阵势迎敌。双方互相炮击了一上午,到了中午时分捻军也分三队猛攻湘军。湘军没有丝毫示弱,分三路迎击。
左右两路捻军被湘军打得节节败退,精锐所在的五千捻军中军与六千鲍超的精锐就展开了一场排枪对射的战斗。双方的大炮轰鸣,湘军与捻军战士们在子弹与炮弹的横扫下一排排的倒下。鲍超就在战线第一排指挥战斗,残酷战斗进行了不到一个时辰,捻军步兵先崩溃了,鲍超带兵猛攻,捻军随即大败。不仅出击的步兵被杀了两三万人,连大营都被湘军给夺走。
歼灭了僧格林沁的捻军骑兵看大营丢失,在僧格林沁的大营里面抢掠一番后南下逃窜。清军僧格林沁与湘军共付出了两万多人的代价,歼灭了近四万捻军。那支曾经拥兵近二十万,肆虐淮河以北四省的捻军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一万多捻军逃向南边,短期内不可能再有力量对北方四省造成威胁。
惨烈的大战在奏章中写的清楚,僧格林沁在战前就与曾国藩达成了约定,各自击破正面的敌人之后再增援对方。经过了片刻的沉默,朝堂上突然有王爷站出来含泪说道:“曾国藩为何不死?”
慈禧被这话吓了一跳,慈安本来皱眉沉思,听了这话之后满脸怒容。恭亲王奕欣更是满脸惊愕,他没想到竟然有人提出这么离谱的说法。
只是恭亲王奕欣可以觉得这说法离谱,但是满人大臣们可不觉得这有什么离谱的。立刻就有好几名满人大臣含泪附和道:“曾国藩为何不死?死的却是僧王?”
“湘军为何没有护得僧王周全?”
“曾国藩就是故意陷僧王于不顾,湘军居心叵测啊!”
有人带头,满人大臣们纷纷上前跪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慈安的脸都被气白了,她原本还被奏章里面描述的惨烈战争所震撼,捻军与清军共投入了近十万兵力在陈州决战,这一战虽然不幸折损了亲王僧格林沁,却也让捻军大伤元气。东捻军现在只剩了零散的小部队,李鸿章夺回洛阳,僧格林沁与湘军又击败了最强的西捻军,朝廷终于能够缓口气,只要解决掉苗沛霖这个反复小人,清军就可以在河南与山东建立一条防线,应对南边的光复军。
东太后慈安万万没想到朝廷的满人大臣们居然在这时候对曾国藩的湘军发难。只是闭上眼思忖了片刻,慈安却也想明白了里面的关键,朝廷可以信赖的野战军只有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现在僧格林沁战死,朝廷的野战军只剩了湘军与淮军两支而已。大清的性命就把握在汉人军队手中。失去了僧格林沁的制衡,满人大臣们此时感受到的可不是打胜仗之后的欢喜,而是发自内心的惊恐。
第184章 河南之变(三)
在一片树林间的空地里面,捻军的首领任柱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悲伤。两天前对僧格林沁的战斗中,这位捻军悍将主攻蒙古八旗左路,两个冲锋就击溃了正面的敌人。他随即带兵包抄僧格林沁后路,为歼灭蒙古八旗立下了最大功劳。然而湘军打败了捻军的步兵,导致捻军大营失陷,捻军不得不南撤。
经过这场战斗,捻军兵力只剩下一万左右,非得说有什么收获的话,一万人有一万多匹战马,加上骡马之类能骑却不能冲锋的牲口,总数接近一万八千。勉强能称为一人双马。久经战场的人对死亡自有自己的感悟,沉重的心情很快就被放到一边。时时刻刻都被过去捆绑的战士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得赶紧征集草料。”任柱与其他骑兵首领商讨此事。俘获的战马需要好一阵子才能排得上用场,如果是同一骑兵部队的马匹倒也好说点,毕竟大家口音接近,习惯类似。蒙古八旗趋势战马的命令与手法与捻军大不相同,这需要时间让蒙古马匹习惯捻军才行。
正商讨之间,温悦薇带领着一个黑瘦的汉子走进了空地。那汉子虽然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但是剃得极端的头发,还有那行走的姿势都能看出是个行伍之人。温悦薇介绍道:“这是光复军的黑成刚。”
众人都是一愣,捻军众人也有投奔光复军的心思,上一次接洽后捻军内部达成的共识是等光复军解决了淮军再说。现在捻军解决了僧格林沁却输给了湘军,对于光复军代表突然出现,捻军心里面感觉的与其说是为难,还不如说是有种措手不及的愕然。
黑成刚坦然走到诸位捻军首领面前,先互相打了招呼,黑成刚说道:“我此次受命而来,先要告诉诸位一件事,我们已经歼灭了淮军,江忠源、江忠濬三兄弟都已经被杀。涡阳也已经解放,如果诸位愿意回到涡阳,我们新政府欢迎诸位。”
这消息实在是太激烈了,捻军诸将都没想到事情居然发展到了如此地步。任柱脸色大变,他腾的站起身,先是盯着黑成刚猛看,接着转过头对身边的亲卫低声说道:“快请张首领过来!”
亲自询问了黑成刚之后,张宗禹一众捻军将领们自己召集了会议。“我等要不要回涡阳?”张宗禹询问着大伙,他忍不住看了看安置黑成刚等人的方向,眼神中颇带着恶意。
老家被人夺走,亲人被杀,这本就是痛苦的经历。现在是老家再次被人夺走,想回老家还需要让外乡人同意,这种感觉绝对没办法引发正面情绪。张宗禹十几年来过着到头舔血的日子,面对光复军的优势,他第一念头想着是怎么能把光复军赶出涡阳才好。
任柱说道:“我听他们的意思,现在已经出兵商丘,正在往西打。光复军在我们北边,往南也有他们的兵,此时若是不做决定,以后只怕连决定都不好做。”
这真是有时不我待的感觉,捻军自己到一地之后自行征粮,与当地的统治者属于敌我关系。光复军也不可能把捻军当大爷供着,捻军在满清地盘上与满清打,在光复军地盘上自然要与光复军打。这种矛盾不可能发生变化。众家首领面面相觑,都在考虑怎么定位与光复军的关系。
张宗禹眼中的恶意终于消退了不少,理性的情绪占了上风。淮军一点都不好打,捻军对此深有感触。光复军大概不是在吹牛,他们此时已经歼灭了淮军。捻军与光复军真的对打起来,怎么看捻军都没取胜的可能。
“光复军请咱们一起回身打湘军,会不会有什么诡计?”任柱更早的恢复了理性,他询问起这个让他最关心的问题。
张宗禹还算平静的说道:“先让咱们跟着打湘军,打完之后就会让咱们降了。只怕光复军抱着的就是这么一个打算。”
任柱微微点头,他不想向任何势力投降。跟谁干都不如给自己干啊!
就在两位首领内心深处孤芳自赏的情绪发作的时候,与会者中响起了清冷的女声,“两位当家的!我们就这么干等着,等到与光复军翻脸不成?”
大家的视线都落在了说话的温悦薇脸上,敢在语气中张宗禹与任柱不那么客气的捻军本来就不多,至于语气中颇有嘲讽的意思,那种家伙就更少见了。但是温悦薇无疑有这个资格,她在十五年前真的是立下赫赫威名,带领捻军跟着韦泽北伐,捞得最多的就是温悦薇指挥的那些人。更重要的是,温悦薇的辈分与前一波的首领平辈,这无形就增加了她的发言权。
温悦薇可不是那种随便说句话后就沉默不语的类型,她也不管到底别人的视线中都多少愕然或者恶意,她态度非常平静的说道:“你们是自己想打天下也好,或者是跟着别人打天下也罢。我这次出来和大伙一起打仗,只是因为清妖打到咱们涡阳。现在淮军被光复军杀光了,我也不愿意再去打湘军。张当家的,我只想带着我们那边的兄弟一起回老家安生过日子,却不知道你答应不答应。”
张宗禹被这话给堵得够呛,温悦薇说的好听,带着她的兄弟一起回老家安生过日子,有她带头,又会有多少兄弟跟着温悦薇一起投到光复军那边去。温悦薇这根本就不是说回家,而是要公开投奔光复军。
任柱与张宗禹一样想明白了温悦薇的心思,作为一名叱咤风云的豪杰,能够正面击溃消灭僧格林沁蒙古八旗的骑兵高手,任柱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他原本张了张嘴想反对温悦薇的提议,但是看着周围不少捻军的大小首领听到“回家安生过日子”这句话,脸上都是各种的渴望。大家离开家已经太久了,经历了这么久的战斗,回家的机会真的摆在面前的时候怎么能让人不去渴望。
看没人公开反对自己,温悦薇站起身对头领们说道:“诸家兄弟,我挂念家里儿女,现在就告辞了。”
说完,温悦薇大步离开了首领圈子,众人看着她就这越远,甚至连头都没回过。
第185章 河南之变(四)
雷虎骑兵出身,此次参加剿灭淮军行动共有两个骑兵师。中国很久没有像样的骑兵部队,韦泽所知道的也甚是少,人工授精繁衍马匹来基本自一个网络上类似长篇笑话的文章,胸甲骑兵是看得有关拿破仑时代的一些文章。
最初光复军的骑兵师是龙骑兵,部队依靠战马机动,作战时候主力基本下马作战。骑兵师编制最后确定,是光复军向法**校派遣的“参观团”弄回来的资料。法国拿破仑时代骑兵师的编制通常由2至3个旅组成,一般下辖两个团,每团3至4个中队,下面还有骑兵连。
理论上骑兵团有800至1200人,但在战时人数则会下降,一般在300至600左右;中队的人数从75人到250人不定,比如1809年时共有209个中队,平均每个中队139人
所以骑兵师一般来说是一、两千人,不过也有特殊情况,譬如在1812到1813年时有些团下辖的中队上升到6个甚至8个中队;瓦尔特将军的近卫骑兵师下辖4个旅,加上师直属炮兵,人数高达5900人;征俄大军团许多骑兵师都是接近3000到5000人。
另外,不同骑兵兵种也有差异,比如胸甲骑兵旅一般辖一个胸甲骑兵团。
光复军托了平炉炼钢技术以及琼州石碌铁矿的优质矿石,钢铁质量不错。采取了冲压技术之后,所有骑兵标准配备之一就是皮革与多层薄钢板制成的护甲。身前的全甲变成了只防护前胸的“钢胸罩”。
为了生产出足够的良驹,整个新政府基层单位都行动起来寻找体型巨大的母马。但是中国骑兵传统衰落的太久,即便新政府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现在最终也只凑起了5000多匹不错的军马。其实总数并非只有这么一点,那些母马都在养马场繁衍后代,上阵的都是公马。这种性别歧视也导致了前线马匹数量不足。
直到湘军彻底击败捻军步兵部队之后,雷虎才知道湘军竟然跑到了陈州一带。一面下令骑兵部队先出发拦截湘军归路,雷虎抓紧向军委发报,汇报自己准备尽可能在河南歼灭湘军的计划。
电报以最高级别发出,当天就收到了回电。军委同意雷虎的计划,并且把安徽军区暂时归到徐州军区之下。
南京是首都,如果按照传统,江苏本该成为直隶省,但是军区划分不能这么搞,所以才弄出了徐州军区这个作战单位。实际上江苏被一分为二,苏南以南京为中心成了卫戍军区。苏北则独立成了徐州军区。好在安徽军区原本就是淮河防线司令部的一部分,夺取徐州之后才单独分出去,现在重归雷虎的徐州军区统辖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两个军区一共有十个军,一边五个军。歼灭淮军的时候各出两个军,现在淮军被解决,敌人没有反击的可能,淮北的四个军倾巢而出,向着曾国藩的部队直扑而去。
然而大部队赶到陈州的时候却扑了个空,曾国藩的湘军极为机敏,他们根本就没有在陈州停留,在获胜的第三天就拔营起寨向北逃窜。原本湘军进军陈州的时候就是急行军,没带什么辎重,此时又是急行军往回赶,两天就跑了120里路。等骑兵师在第三天发现曾国藩大部队的时候,曾国藩硬是逃到了许昌以北的地区。
这下局面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光复军如果继续猛追,大概能在曾国藩逃到郑县或者开封的时候追上曾国藩的部队。此时黄河已经改道十年之久,原本黄河是从开封向南,到徐州。现在黄河从开封继续向东去了山东。假如李鸿章真的要投降,光复军在开封一带解决湘军的部队,那原本的淮河防线司令雷虎就变成了黄河防线司令。
雷虎觉得事情巨大,立刻向军委发报讲了此事。军委的没想到战局变化得如此剧烈,一时也觉得没办法立刻答复。
“以黄河为界,五分之四个河南就到了咱们手里啦!”韦泽看着地图说道。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