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盛世安途 作者:二十二浮流(晋江vip2015-02-12完结) >

第38章

穿越之盛世安途 作者:二十二浮流(晋江vip2015-02-12完结)-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湖水岸边,青石铺成的小径一头没入清澈湖水,另一头静静地延伸了数百米,直至成片竹林附近。各种类别的竹子散发着同样淡淡的竹香,中间一条鹅卵石的细径通向足有数百亩大的竹林深处。竹海随风沙沙作响,枝叶摇曳,景色宜人。

    这片竹林,以及遍布岛上仿若野草似的蕴灵草,是这座岛的基础。这两样植物能不断地生成灵气,维持岛上植被的基本需求。也因此,眼下的空间终于能依靠自身产生灵气了。

    岛的边缘是细白洁净的沙粒而成的沙滩,软软荡漾而上沙滩的海水极为清澈纯透,像一块儿巨大的浅蓝水晶,能一眼看到水底的珊瑚、游动的鱼类,这番美景,丝毫不逊于外界的各种度假岛屿。

    整个岛屿看得安汀目不暇接,只觉得处处美丽,处处珍贵。然而,拥有这么一座仙岛,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开启这座仙岛时需要的灵气无比巨大,眼下整个空间除了岛上,其他地方甚至比外界的灵气含量还要低几分,要想恢复成之前的样子,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饶是如此,灵山上的灵气浓郁度也只比外界高出几分。

    另外,眼下岛上的植被样数虽然多,但不是稚嫩,就是数量少,空间提供的灵气量无法完全将仙岛彻底解封,显得空荡荡的。

    不过,随着时间变长,竹林和蕴灵草提供的灵气越来越多,不仅灵山上会出现更多数目的灵根,透过结界渗到空间其他处的灵气,也会让因被抽取了灵气而大面积萎顿的森林草原恢复生机。至于田地里那些水果粮食等作物,再种就是了。

    除此之外,原本的《归真录》也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还真录》,书房又扩展了一倍,原木书架上摆放了更多玉简及各类书籍,还对应地出现了炼器、炼丹、阵法、符篆……等等分类。内容庞大,饶是玉简能瞬间把知识传进脑海,安汀自身要消化,也要费不少时间。

    好在事关修炼以及空间,她调整过空间内的时间,她在空间里闭关了三四年,外面也才过了一夜罢了。

    次日一早,安汀刚从空间里出来,就听到门外惊讶声连连。

 第68章

    天还未亮,应信便推门而出。

    她自幼体弱,小病不断,父母带她四处寻访名医,后来被一位老大夫治好她之后,又教了她一套锻炼身体的五禽戏,嘱咐她多练多运动。于是她常年不殆,日日早起锻炼,习惯了之后更是雨雪无阻,每天不练就觉得缺了点什么。

    生物钟让应信准时地在寅时末刻醒来,她换了身衣服,出门,准备一日的锻炼。积善寺在云泉山的山腰,再加上冬日天寒,冷气一激,直让她打了个哆嗦。她怕在院子里动作大了影响到她人,就出了院子。

    冬日里日头出来得晚,此时天还暗着,远处出来些许声响,晕黄的灯光在屋檐角下微晃,寺里的沙尼们大概已经起来做早课了。应信就在院子门口先活动了下手脚关节,静心练了起来。

    一套五禽戏还没练完,只听不远处亮灯的地方人声嘈杂,闹哄哄的声音传过来,应信原本以为是早课声,越听越不像,大呼小叫地声音让她都忽略不了。

    她专心致志地练完,天色已经微亮,她抬头看了看传来嘈杂声的地方,应该是在寺院中部,此时声音小了许多,还是有些动静,好奇之下,她往那边走了过去。

    绕过几道佛堂,应信发现,沿途的景物与昨日有些不同,似乎昨日来时,路边还没这么多绿意,也没有那么多花。不过她没有想太多,径自往前面走去。

    路上的沙尼们扫地的扫地,上香的上香,忙着还低声议论着什么,她听到两人悄悄嘀咕着“一夜之间……开花……佛祖保佑……”之类的字眼,正在思索时,猛然发现有花瓣飘至眼前。

    她猛地抬头,没了房屋的阻挡,直接望见了那棵玉蝶梅越过墙头的花枝,雪白的重瓣梅花开得灿烂无比,似有似无的花香扑面而来,一时间,她怀疑自己眼花了。

    “昨天……似乎还没有开花吧?”吕光宗不知何时来到她身旁,喃喃地道。

    “大概……”应信有些怀疑自己的记忆,她记得,昨日老院长说这株古梅仍需十日才能开花,可眼前这……

    两人穿过最后一道垂花拱门,整株梅花盛放的美景顿时映入眼眸,离得近,满树繁花盛开的景色更让人震撼,迎着清晨的日光,每朵梅花绽放的姿态都让人心生喜悦。几只鸟雀站在花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蹦跳着,声音婉转动听。

    应信这才明白过来,路上沙尼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老院长从佛堂里出来,带着香火的气息,也走到树下,抬头看花。应信疑问道:“院长,这古梅怎么今日就开花了?”

    “阿弥陀佛。”老院长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她慈眉善目,说话不急不缓,笑道,“或是佛祖得知有名士前来赏花,不愿让名士失望而归,才施了法,命古梅早开。可见王学士能留在宜州,实在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应信和吕光宗面面相觑,不知该不该信。

    返回院子的路上,两人注意到不仅仅是佛堂前的古梅,连路边的野梅也开了花,野草绿油油地冒出头,处处生机勃勃。

    一夜之间,由冬日里的枯枝败叶变成春日里的无限生机,天色蒙蒙时不注意倒罢了,注意到时,这么明显的变化着实让人震惊无比。

    回到院子里,其他人也起了床,许绍饶有兴致地蹲在角落里看那几株矮梅,正在和韦茗聊天:“……昨天没注意到,这几株长得小巧可爱,花也开得小巧,有意思。”

    韦茗也看着它们,探究道:“这是什么品种……”

    对于韦茗这种研究狂,许绍不知道怎么接话,眼看应信两人回来,她连忙招手道:“你们两个去哪里了?”

    吕光宗回道:“去佛堂那边看了看。”

    “一大早,去佛堂做什么?”许绍纳闷,打量着两人,“你俩谁信佛?”

    应信呵呵一笑,转移话题:“你们吃饭了么?”

    许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她不相信有神佛存在,所以不是亲眼所见,与她说起古梅一夜开花她定然不信。况且,对于方丈的话,连应信也不知道应该信还是不信,只是这变化着实太大,连她也有些犹豫,难道方丈那套很有马屁嫌疑的话是真的?只是,这番话她却不知道怎么和许绍讲。

    许绍一皱眉,似乎要说什么,恰好送饭的沙尼来了,她摸了摸肚子,确实有点饿了,就不和应信多话。

    送饭的沙尼是个多话的,或许也是想讨个彩头,摆好饭菜之后笑道:“今日一早,小沙尼们做打扫时发现佛堂前的古梅开花了,院长说,这是佛祖感应到了名士要在宜州开馆,才特意施了法……”

    许绍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她看了看应信和吕光宗,见两人没有反驳,又看了看王荀。

    安汀心知肚明这是为什么,筑基时周围的灵气被牵引而来,以至于花木被催发,她原本还担心怎么解释,眼下积善寺上下既然有了自己的理解,她自然乐享其成,转头对王荀说:“竟还有此事?看来此次真是托先生的福了。”

    王荀呵呵一笑,道了声“当不起,当不起”。她显然不相信,料想就算真开,也不过开了一两朵罢了,这吹捧话可受不起。可等她吃过饭,在寺里闲逛时,也惊诧了。

    老院长笑呵呵地和她见礼,显然寺里出了这么一件奇事,让她也与有幸焉。她对着王荀恭维一番,让成名已久被夸不知多少遍的王荀也脸红不止,连忙推说要去看梅花。

    提起梅花,老院长想了想,说:“后山有株年头更久的古梅,想必也开了,我看学士身体康健,不妨去看看,那处风景比寺里更佳。”

    王荀很感兴趣。

    老院长叫来一名小沙尼,让她为几人带路。王荀等人出了寺庙的后门,沿着一条羊肠小路往山上走。

    不同于来时的平坦台阶,这条山路是凿石开出的石路,凹凸不平,又极细,仅能容两个人并排走。越走路越窄,落叶满地,更显几分荒凉。还没走多远,路上已经没有游人的行踪。

    要说这云泉山被称为梅山也不为过,山高处竟也有野梅,不过山上气温冷,梅树稀少,只是登高望远,从山高处向下望,漫山山景也让安汀驻足了片刻。

    那棵古梅长的地方极为偏僻,她们过了几个岔道,越走越偏,环境越是寂寥,七拐八绕,最后终于闻到一阵清香。

    那也是一株玉蝶梅,论年头比寺里那几棵百年老梅更久,极为高大,只是不知何故,竟生在了悬崖绝壁的边上。

    青苔满布的粗壮根部盘结在石缝间,斜斜地在空中伸出枝条,向阳的枝头上重重白瓣自是烂漫,偏山阴处的枝上则是含苞待放。半树即将绽放的花苞,半树盛开的重瓣梅花,整一树花开得悠闲自在。

    山高处风来去不定,一阵峡谷间凉风卷过,便有数十花瓣飘摇着打着转,随风滚滚落入悬崖下的深谷,扑鼻而来的梅花香气混合了山风的清冷,更是沁入人心。

    山间冷冽,前几日的雨雪山下已经融了,这里却凝成了薄薄的一层冰雪。不少因风吹雨打而掉落的花瓣被粘连在冰雪上,树下便是一层细细的花瓣,映衬在尤显冰冷的山石上,配着那山石泥土,更显出十分的野趣。

    这种天然而灿烂的姿态,既不是山间野梅能比得,也远比道观中的古梅多了几分灵气。

    她看得爱极,不由得叹道:“天生万物,钟灵毓秀,这美景实在是百看不厌。”

    山风冷冽,不多时,几人被吹得手脚冰冷,安汀劝王荀道:“先生既然要留在宜州,年年岁岁都可来赏,也不急于这一时。”

    从后山下来,王荀画兴大发,她铺纸磨墨,准备将刚看到的美景描绘出来,安汀尚有旁的事要办,就提前下了山。

    积善寺名声在外,云泉山的梅花在宜州城也颇有名,听闻梅花突然盛开,不少人凑热闹上山赏花,一时之间,寺里寺外熙熙攘攘。老院长乐得合不拢嘴,她的那套佛祖与名士的说法也随着人潮带至宜州各地,王荀将在宜州开馆的消息也传得越来越远。

    如此一来,王荀在宜州城里可谓是老少皆知,而不少读书人听闻她要开馆,心里不知多兴奋。

    在这种众望所归的情况下,及春日,工匠们便开始在王荀选好的地方,破土动工,盖起了书院。与此同时,安汀为了当初承诺的藏书馆,也全力收集市面上的书籍,有些市面上没有的翰林院藏书,她就趁闲暇时间凭着记忆默写出来,直让许绍等人大呼厉害。

    等到秋日,书院终于盖成了,看着第一批学子进书院就读,安汀听着朗朗书声,心里生出不少安定感。

 第69章

    书院位于宜州城西,与车船来往频繁的商业区离得远,环境清幽,树木葱葱,又无叫卖声扰耳,正适宜念书。

    王荀虽精神矍铄,毕竟已经年过天命,何况一人难以支撑整个学院,在书院起建时就发信给闲暇中的学生们,有愿意来做先生的,一路上晃悠悠地前来宜州。等到书院建成之后,已有十来个人,足够撑得起学院的教师队伍。

    安汀与她们一一聊了聊,感觉十分满意。

    王荀教出来的学生,不管文才高低,很重要一点儿在于贴近生活,并不是一味的苦读书,正如之前她带着许绍等人在县里的农田里实地查看水车等,学生们在实务上也不是一窍不通,安汀想要的就是这么一种人。

    不过,一府的教化也不是指望立个书院就能解决的,除了建成学院之外,安汀还命府衙的教授们前往各个书院视察,以正学风。又在宣州府的三个学院里设了奖学金制度,若能在书院里名列前茅,便可得到奖学金或者藏书阁中的珍品书籍数本。若是家境贫困,也可申请勤工俭学,替县衙或者府衙里做些文书工作赚取学费。

    去年又逢会试年,一府举子赶赴京城参加会试。四月里,会试落下尾声,取中二百名进士,宜州并无一人。虽说满东陵一百五十多府,不可能平均每府一个,不过这成绩相对于宜州的繁华景象也着实惨淡了点儿。

    年底前往总督府拜见上官时,郑总督提及会试成绩,再之前的府试乡试,也免不了提点她两句。虽不至于面红耳赤,终归脸皮薄还是听了略尴尬。

    好在农桑、赋税等等方面俱是优等,这两样成果比起教化来的直接了当,比起道内其他数府都强,总算给安汀挽回了些面子。

    至今年,有了两年的任职经验,对于日常的政务安汀已经十分娴熟,她开始腾出手,准备做些别的。

    首先想要做的就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宣传口号以前对安汀来说很虚,到了东陵朝之后,因商税低廉,修路修得好,其实对于一府税赋没多少帮助,但,在这个无法做好马车减震情况的古代,道路平坦确实十分必须。

    修路最好莫过于水泥,对安汀来说,二十一世纪的环境始终是她不喜欢的一点,她喜欢自然生长的植被,喜欢苔痕上阶绿的意境,对于水泥糊成的光秃秃地面,实在没多少爱好。这么想来,她提前做出了水泥……是不是就等于提前破坏了环境?

    不过,因噎废食之类,最要不得。有水泥在,道路修得平坦,无论是经商还是探亲,行路方便得多。修宅子可以用青石或者青砖铺地,下雨也不会才到泥水,可若是全府路面都用这些,那修路的费用就是天文数字,算下来,还是水泥更实惠些。

    宁矩与侯昆对她的这点建议并没有多少热情,为了劝说两人,安汀在水泥制成之后,还请两人一起去实验成果。

    安汀找来了块空地,厚厚得涂了一层。正值夏日,半日就干得差不多。等彻底干了之后,命人试试坚固程度。只能说,再次的水泥,也比砖头更坚固。

    侯昆对此两眼放光,她首先想到的是:“若以此物修宅子,岂不是方便许多?”

    她出身农家,稻草和泥建成的房屋住了不知多少年,对年头久会掉土甚至成为多肢虫巢穴的土墙记忆尤深。面对这种烧出来的东西,直接就想到了盖房子。

    宁矩倒有不同的意见,她引经据典,把安汀批评了一顿,说她劳民伤财。末了还说,若有闲暇,倒不如去多巡视巡视书院,说:“府试之后,一府学子,落第者不知凡几,平生不少怨怼,何不早日巡视一番,劝导几句?”

    安汀被训得灰头土脸,转头看到侯昆幸灾乐祸的神色,见她看过来,也不收起。

    三人相处两三年,对彼此的脾性也了解不少,宁矩的倔脾气到什么时候也没变,而安汀脾气温和,两名下属正事上严肃,私下里却也敢对她直言不逊,只要言之有物,就不用担心被恼羞成怒而斥责。

    安汀原想于每年徭役时,一点点修,先修城内的主道,慢慢向外扩展。只是宁矩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索性把这方子写在信里,送去给京城。水泥方子通过信传到京城之后不多久,由驿站加急送来了回信。

    以往都是傅昭回信,这次却是傅瑾,她在信上说:“……帝得知此方,喜悦非常,有了此物,边关的城墙又可坚固几倍。”

    以往城墙为求坚固,往往要混合鸡蛋、糯米、豆类等物,收集不易又价格昂贵。如今只需勘测地形,修建烧窑即可。只是作为重要物资,必须派妥帖人去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