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174章

奋斗在晚明-第174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修估计以陈安的年纪不太可能去过海边。那么带他去看看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宁修不会带陈安去乌猪山岛,那是他绝对的禁地。

    宁修决定带陈安去零丁洋看看。

    一来这里名声响亮,算是名胜。二来此处海水确实很美,湛蓝的犹如蓝宝石。

    。。。

    。。。

第三百六十八章 过零丁洋

    果然,宁修所料非虚。

    就在陈安陈公公来香山县传旨三天后,另一位王公公也紧跟着来传旨了。

    看二人相隔的时间,估计也就是前后脚从京师出发。

    宁修只觉得好笑,万历皇帝这还真是随性而为啊,想起一出是一出!

    这位王公公年岁显然比陈太监大,宁修估摸着最少也得三十来岁。

    不过二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宫中都不怎么得志。

    这倒是好理解,毕竟得志的太监也不会抢着出来传旨。

    只有那种不得志的边缘太监才会想着借着机会捞一笔外快。

    当然,宁修依然好生热情的招待了这位王公公。

    这是宁修对太监一贯的原则。

    作为一个现代人,宁修深深明白太监对皇帝的意义,与太监交好可以间接让皇帝对自己的印象观感变好。

    宁修不过是付出几百两银子而已,与他现在的盈利能力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王太监带来的圣旨意思也简单,就是授予宁修广东海防道按察使一职。

    这可就出乎宁修的意料了。

    在他的印象中,海防道按察使并不是一个常设的官职。似乎只有山东登州布有海防道。概因登州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三面环海,故而在此设海防道。

    其他各省一般都设兵备道。

    仅仅看名字就能看出差异。

    海防海防,没有水师可怎么防?

    故而设海防道一般都会紧随着训练水师。

    万历皇帝此次在广东开设海防道,应该是认为训练水师刻不容缓了。

    至于这个官职。。。宁修也说不上来太多,只知道是升官了。

    明代的按察使一般指的是提刑按察使,掌一省司法。

    这个官职在明初期十分重要,与都指挥使,布政使共同执掌一省事务。

    但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随着巡抚总督的常设,三使司沦为摆设。

    但再怎么摆设,这也是三品官员。一般是皇帝打发不喜欢的臣子离京的一个套路。

    当然,海防道按察使和一般的按察使不一样,负责的主要事务是海防,和刑狱不沾边。

    宁修觉得万历皇帝还是蛮慷慨的,估计张居正没少帮自己说话。

    这样也好,有了这个海防道按察使的官职,宁修便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由于这个官职是新增设的,吏部还在赶制官印,王公公叫宁修不要着急。

    至于官署嘛英明的好领导万历帝都替宁修想好了,便在香山县里好了。万历帝的意思是宁修仍然兼着香山县令的职务,这样就可以继续在县衙里办公,不用耗费朝廷银钱重新盖一座官署。

    宁修真是笑的肚子都要痛死了。都说万历皇帝抠门是出了名的,今天他算是见识到了。

    不过他面上还是一副恭敬的样子,这让王公公很满意。

    此先王公公和陈太监并不认识,但宁修打算带二人一起玩玩。对此二人都没有什么异议。

    宁修带他们去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零丁洋。

    三人在仆从的簇拥下登上福船,在零丁洋海域航行着。

    宁修远眺海平面,慷慨吟诵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公公和王公公对宁修突然发声吓了一跳。

    “呀,好端端的宁大人怎么吟诵这首诗了啊。”

    二人都是读书识字的,知道这是文天祥的诗。

    宁修笑了笑道:“触景生情,触情生情罢了。让二位公公见笑了。”

    陈安清了清嗓子,用尖细的声音道:“宁大人一片拳拳报国之心陛下自然是知道的。但宁大人可不要再说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话了,陛下还要倚仗宁大人整饬海防,编练水师呢。”

    宁修连忙拱手:“陈公公所言极是。”

    海上风大,不一会两个太监就被吹的睁不开眼,回到船舱休息了。

    宁修则依旧站在甲板上望着茫茫大海出神。

    几百年前,文天祥就是站在同样的地方发出的那番疾呼吧?

    可惜文天祥的报国热忱最终败给了现实,大宋最终还是灭亡了。

    宁修当然不希望历史重演。

    既然皇帝陛下授予他海防道按察使之职,他就要对的起这个官位。

    有国岂能无防,尤其是海防。

    宁修决议要用三年的时间练出一只强大的水师来。

    对于编练水师所需费用朝廷说的很模糊,只说叫吏部尽力配合,实在不行可以从内帑来拨。

    对此宁修是不敢苟同的。

    他深知大明行政效率的低下,对职责不明的情况,相互之间扯皮踢皮球的情况更是很常见。

    尤其是涉及到钱的问题。

    如果是由户部拨钱,毫无疑问会有截流的情况。

    据宁修估计至少会有一半银钱被截流贪污。真正到宁修手头的甚至连一半都不会有。

    如果是从内帑拨,情况会好很多。

    因为内帑是皇帝是私库,文官们不会染指。

    拨钱也是由太监来的。

    太监虽然也贪财,但和文官不同,他们不敢丝毫违背皇帝陛下的意念。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来自于皇帝的恩赐。惹恼了皇帝,下场便是被杖毙卷上草席子丢到乱坟岗。

    所以宁修更希望这笔钱由内帑来拨。

    乍一听起来似乎很不合理,但仔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毕竟京师三大营的费用都是从皇帝陛下的内帑中出。奖赏将士的银子也多是从内帑中划。

    朱家向来是公私不分的。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朝廷拨一部分,让地方筹措一部分。

    这是宁修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因为如果是这样,他还要和广东各府县的官员结怨。毕竟这些人会认为是宁修分了他们一杯羹。

    如果不是宁修他们会贪的更多吃的更饱。而因为宁修,他们不得不拿出一部分用以整饬海防,编练水师。

    而且相互之间扯皮的情况会更多,地方与朝廷扯皮,地方与地方扯皮,官员与皇帝的扯皮。。。

    想一想就让人觉得头疼。

    。。。。。。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宁氏军校

    送走了两位太监,宁修总算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

    对他来说万历皇帝下的这两道圣旨无异于及时雨。

    只要宁修一日在朝廷体制内混,就必须遵守规则。

    虽然宁修有心创立水师,编练新军,却只能以练乡兵团练的名义。

    因为他的官衔只是香山县令。越权练兵是大忌。

    而有了广东海防道按察使这个官衔。宁修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训练水师军队。他隐藏在乌猪山岛的士兵也都可以见光了。

    甚至这些士兵都可以吃上军饷。

    万历朝是大明由军户制向募兵制转变的关键时期。

    自此后军户制名存实亡,到处都是吃军饷的营兵。

    换句话说,当兵吃饷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一般来说一个营兵一个月月银是一两五白银。那么一年就是十八两。一千个兵一年光军饷就需要一万八。

    这当然是宁修可以负担的起的。但若是一万人呢?五万人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的数目必定会增加。

    纵使宁修能够负担的起这么多士兵的军饷,也会肉疼的吧。

    所以朝廷能够负担这笔费用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这样一来军队长官对士兵的掌控力便有所降低。

    为了增强掌控力,明末军官们多采取培植家丁的做法。

    少的几十人,多的几百人,甚至像辽镇的祖家军足足有九千人。

    家丁们拿的军饷是普通士兵们的几倍,吃的穿的用的也远比普通士兵好。故而这些家丁对军官可谓忠心耿耿。若军官被兵部调任,家丁也可以一并带走。

    正是因为有了家丁制度,明末才会出现武将势大,藩镇林立的情况。

    也正是因此,普通士兵的战斗力越来越低。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是爹生娘养的,凭啥你吃香的喝辣的,老子就得饿肚皮?

    凭啥老子饿着肚子还得干仗冲在最前面?

    要知道在一支军队中家丁就是天然的军官。

    作为精锐,他们自然不会亲自冲锋。不到最关键时刻,军官们也不会舍得把家丁们拿出来亲冒矢石。

    毕竟这些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都是靠银子砸出来的啊!

    死一个少一个,少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但那些普通士兵又不是傻子,拿钱多的都不肯卖命,指望他们这些饿肚皮的卖命?

    玩蛋去吧!

    故而明末的战斗都极具戏剧性。

    不论是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还是和后金作战,明朝官军往往一触即溃。不管家丁们多么骁勇善战,也阻挠不了溃势。

    因为他们人数太少了,军队一旦溃败,他们也只有被冲散、裹挟的份。

    能打的越能打,不能打的越不能打。在宁修看来,募兵制发展到明末也已经畸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家丁制度。

    所以宁修是打心眼里反对家丁制度的。

    他无力改变别人,只有先从自己做起。

    宁修决定在他训练的军队中,无论是骑兵还是水师,都不允许家丁的存在。

    所有的士兵必须一视同仁,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出士兵们的作战**。

    。。。

    。。。

    “听说了吗,宁大人升了广东海防道按察使。”

    吴二狗满满灌了一口黄酒,十分得意的说道。

    “海防道按察使是个什么官?都管啥?”

    “听说整个广东的水师编练都归他管,防海靖海也都是他的活儿。咱估摸着肯定比香山县令要大。宁大人这是升官了啊。”

    吴二狗微微眯着眼睛,砸吧砸吧嘴道。

    “乖乖那可真是好事情啊。咱不就是水师吗?咱可是宁大人第一批练出的水师啊。那咱不就是嫡系?”

    “谁说不是呢。咱们爷们以后可以出门横着走了。”

    吴二狗闭上眼睛,幻想着招摇过市的场景嘴角不由得勾起了一抹浅笑。

    他这回押宝真是押对了。

    想不到这个宁大人这么得圣宠,短短时间内竟然升官到了按察使,他们这些士兵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地位擢升了。

    “你说咱会不会成宁大人的家丁?”

    “应该不会吧。。。至少也不会那么多。”

    吴二狗直皱起眉来。

    “一个家丁养起来老贵了,宁大人养五百个家丁最多了,怎么可能养一千多个家丁。”

    “我可听说宁大人富可敌国呢。这点钱他不缺吧?”

    “嘘!你不会小点声吗?这种话也是乱说的?沈万三知道不?当年也是富可敌国,太祖爷一句话还不是家破人亡。知道什么叫低调吗?你可别给宁大人招祸患。”

    “知道了。咱不就是随口一提嘛,宁大人对咱有知遇之恩,咱也不可能砸宁大人饭碗不是。”

    “哼,这还差不多。”

    吴二狗哼了一声,随即道:“岛上新建的军校你听说了没有,据说普通士兵也可以报名参加,白天训练晚上上课,也就是夜校。”

    “啥子意思?”

    “夜校!这也是宁大人发明的词!”

    “额。。。上这个夜校有啥好处没有?”

    “当然有!夜校。。。咳咳也就是军校的校长你知道是谁不?当然就是咱宁大人了。咱上了这军校,一旦毕业了就可以说是宁大人的学生。啧啧,这多风光啊。”

    “有啥实际好处不?”

    吴二狗差点闷过气去,心道这些新兵蛋子真是一个个财迷眼啊。

    “自然也有,军校培养的是军官,也就是说从军校毕业你就是军官了,不用再当大头兵!”

    “啊!这敢情好!”

    军官的引诱力显然比宁修学生区区一个名号大的多,毕竟在军队这样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地方,成为军官就意味着可以少受些欺凌乃至可以欺凌别人。

    虽然宁修已经竭力在军队中宣扬和善相处的观念,但要想真正做到是不可能的。

    “但是军校每一期只招五十人,一期是半年。”

    吴二狗道:“你得经过报名,初选,若是被选上了才能到军校读书。每个月还有考核,最终有大考,全部通过才能毕业,获得宁大人亲自颁发的毕业证。”

    “这么难?咱不识字咋办?”

    “怕啥!初选又不需要识字,等你真的进了军校,自然有先生教你识字,不要钱!”

    。。。

    。。。

第三百七十章 邙山匪

    乌猪山岛宁氏军校报名处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得知军校培养的是军官后,不少士兵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士兵与军官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如果可能的话,士兵们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对别人发号施令,好好抖一抖威风。

    用宁大人的话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更何况这将军还是宁大人亲手培养出来的。毕竟宁大人是军校的校长,这么说来所有军校的学生都是宁大人的门生了。

    “我说二狗哥,这军校培养的是军官,那一般的士兵想读书咋办?”

    听到这话吴二狗险些背过气去。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啊?一般的士兵识字有个啥用。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真正想当军官的才需要进入军校培养。”

    吴二狗见快轮到自己了,也不与那后生闲扯了,快步上前冲那掌管登记的书吏道:“大人,某叫吴二狗,申请读军校。”

    那书吏点了点头,把吴二狗的详细情况问了后登记造册,又对其嘱咐道:“记住,明日一早来这里考试。经过考试的便被录取了。”

    吴二狗忙不迭的陪笑。

    “下一个!”

    。。。

    。。。

    “大人,这是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全部福船了。得知是朝廷购置船只,那些奸商都不敢再囤货居奇了。”

    戚文抱拳禀奏道。

    “好嘛,看来我的面子还是不如朝廷啊。”

    宁修自嘲了一番,闭上眼睛道:“如此一来,便有三十多艘海船了。数量是足够了,唯独缺兵员。”

    戚文也不由得皱起眉来。

    “这个问题有些麻烦,既然是水师,那兵员肯定要有航海经验的,即便没去过南洋也得在近海捕过鱼。只是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人员就少了。上次大人招了那一千多兵,已经把香山县附近的可用之人尽数招募了。”

    对此宁修也很无奈。

    他如今执掌广东海防道,按理说整个广东的百姓他都可以招募。

    可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却很大。

    明朝的百姓乡土观念是很强的。让他们离开故乡去别地当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宁修自然也不能让步。

    他既然要练兵,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而乌猪山岛既然被作为训练基地,就不能轻易更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